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2016-02-23 10:40:33來源:瀋陽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2016年02月23日 10:40 來源:瀋陽晚報

參與互動 

  瀋陽市文化宮劇場經理梁延威手裡收藏著幾張日文報紙。這些顏色已經發灰、發黃的舊報紙,是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關於戰爭的報導,記錄了前線的戰爭情況,更見證和記錄了日軍侵華的罪證。

  牆縫裡發現舊報紙

  說起梁延威收藏的日文報紙,還得從瀋陽市文化宮說起。瀋陽市文化宮是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和平區民主路260號。由日本人修建,建於1935年至1940年,地上8層,地下1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空心磚圍護牆。初為日本人的業餘活動場所,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宏大影院,1956年改名瀋陽市文化宮。2007年,舊址大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修繕和改建。就在這次修繕改建中,梁延威發現了這些日文報紙。

  當時,作為文化宮工作人員的梁延威,在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嘈雜地圍在一起。梁延威走過去查看,發現大家正在研究一份日文報紙。原來工人們在施工中,發現有些較大的牆縫裡及門框與牆間的縫隙裡,都塞著一些紙張,拽出來一看全是日文舊報紙。大家猜測,這是當時蓋房子時日本人為了堵牆縫塞進去的。

  施工工人幫忙收集整理

  仔細查看後,梁延威確定這些舊報紙是日軍侵華時遺留的報紙,上面許多新聞都配發了大幅的日軍行軍、作戰圖片。「這可是日本侵華罪行的證據啊。」梁延威當即請施工工人們留意,一旦發現有舊報紙就告訴他,他來收集整理。

  聽說這些舊報紙可以作為日本侵華的證據,工人們施工中特別小心地幫忙尋找。為了防止報紙再次受到損壞,每一次發現後梁延威都小心翼翼地收集。甚至有些粘在牆上的小塊報紙,梁延威都輕輕地、一點點地揭了下來。整個施工結束,梁延威收集了滿滿一袋子舊日文報紙。

  珍藏舊報為後人銘記歷史

  梁延威深知這些舊報紙全景式記錄了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罪行。為了防止這些證據流失,梁延威將報紙一一整理後交給了瀋陽市檔案館。瀋陽市檔案館工作人員說,這些報紙是記錄日本侵華罪行珍貴的資料,對於展示和見證日本侵華罪行意義重大。

  在眾多舊報紙中,梁延威挑選出了3張重複的舊報紙,自己收藏了起來。他說:「留下這些報紙沒有別的想法,只想讓它們提醒我的孩子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讓我的家人和後代經常接受生動、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本報記者 王彩麗文並攝

相關焦點

  • 無極男子收藏20份日文舊報紙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圖)
    無極男子收藏20份日文舊報紙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圖)     燕趙都市報記者劉濤/文陳建宇/圖    來自無極縣的老王今年40多歲,目前在石家莊的一個藥廠打工。昨日上午,老王趁著周末休息的時間,帶著兩份顏色已經發灰的舊報紙來到報社。
  • 湖南芷江:公開31件新徵集侵華罪證 見證日軍暴行與敗局
    昨天(12日),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向社會公開了31件新徵的侵華罪證物品。民防頭盔替代軍用鋼盔 日軍註定失敗31件新徵集的侵華罪證物品從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徵集而來,主要來自抗日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
  • 20份日文舊報現身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昨日(3月17日)上午,老王趁著周末休息的時間,帶著兩份顏色已經發灰的舊報紙來到報社。老王說,他的爺爺去世前,留下了20份可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戰爭的照片,自己一直想找些懂行的人給看看,這些報紙上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有沒有歷史價值。  20份日文舊報紙  老王帶來的兩份舊報紙,一份用報紙包裹著,另一份存放在相框裡。
  • 警示世人:實拍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大量罪證文物
    4月10日,參觀者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參觀展出的文物。經過兩年多在全國範圍搜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已新增館藏1740件,全館文物總數超過6300件。文物類別涉及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從研究、實驗、製造細菌武器到發動細菌戰的全過程。目前陳列館每年對外接待參觀超過30萬人次,其中國外觀眾約佔10%。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新華網哈爾濱4月7日電(記者 強勇)經過兩年多在全國範圍搜集,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已新增館藏1740件,全館文物總數超過6300件。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國內的報紙廣播是如何報導的?
    在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日本的新聞傳媒與隨軍記者在侵華戰爭期間空前的「舉國一致」—淪落為日本侵華戰爭暴行的吹鼓手。日本近代新聞傳媒產生於幕府末期。在西方列強的影響下,日本當時出現了幾家最早的報紙與雜誌社。
  • 日軍雜誌美化侵華歷史 擺日軍列隊默哀中國軍人照
    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年3月,襄汾縣一位收藏愛好者向本報記者提供了一本日本出版於1938年的戰時雜誌《大黃河以北肅清號》。該雜誌以攝影報導的形式,用日文詳細描述了日軍入侵山西時的場景,眾多日軍侵略山西時的戰爭圖片曝光。  4月初,記者特請專人對該雜誌進行翻譯,並請學者做了詳細解讀。
  • 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首展 揭露日軍侵略罪行(圖)
    郝東 攝中新網雞西8月14日電(王妮娜)14日,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森之源分館在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開展,展出2000多件侵華日軍物品,這些物品是首次展出,揭露了日軍曾在我國犯下的侵略罪行。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森之源分館內,展示著包括炮彈、機槍梭子、手雷、武士刀、日本肩章徽章及望遠鏡等物品,這些都是侵華日軍遺留的物品,記錄著不容篡改的侵華歷史。人們在參觀博物館。 郝東 攝「這把三二式軍刀是二戰時期日軍侵華遺留下的日本軍刀。
  • 日軍山西作戰史料翻譯工作完成 是日軍侵華的力證
    在彙編過程中,遇到一批日文檔案亟待翻譯。為達到日文檔案翻譯的真實準確,該局藉助高校智力完成此項任務。5月11日,記者從太原市檔案局了解到,日軍山西作戰日文史料翻譯及譯稿審校定稿已經完成,史料共19冊約16萬字,詳細記錄了1938年2月至1939年11月之間日軍侵華部隊在山西境內與八路軍第120師、第129師部隊及中國軍民作戰的情形。隨後,這部分珍貴史料將會儘快編印出版。
  • 解讀這本日記,亟需日文翻譯
    「我們博物館有一本關於抗日戰爭期間臺兒莊戰役的日軍日記,裡面記錄了戰事的一些訊息,因為記錄有漢字也有日文,我們對裡面的內容一知半解,現在誠邀一名日文翻譯,幫助我們詳細翻譯一下這本日記的內容,讓我們能更好地掌握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8月11日,在膠州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趙方賢誠懇地說。據了解,趙方賢收藏這件藏品約三年,一直未完全破譯其中內容。
  •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在旅順建造的白玉塔,日俄為何想拆毀?
    近代中國戰爭不斷,恥辱連連。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燒殺搶掠,華夏大地灑滿了中國人的鮮血。日本作為入侵者,在對中國的戰爭中也付出了慘重代價。那大量的日軍士兵屍體都埋在哪兒,也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日本在中國旅順建造了白玉塔。為了美化自己的侵華事實,日軍建造了白玉塔和多個建築物來安葬日軍將士。
  • 通訊:持續揭批侵華日軍暴行30餘年——日籍解放軍老戰士山邊悠喜子...
    8月12日,山邊悠喜子在位於日本東京的家中展示家裡的中文報紙。新華社記者 冮冶 攝  新華社東京8月16日電 通訊:持續揭批侵華日軍暴行30餘年——日籍解放軍老戰士山邊悠喜子的「第二人生」  新華社記者郭丹 冮冶 鄧敏  「到處都是煙塵,整個天空都是黑色的,電線桿上都掛著屍體。
  • 尋訪侵華戰爭倖存者的日本記者:受右翼批評,仍執著於真相
    1971年,當他在報紙上發表第一篇關於中國的報導時,就想要重走日軍攻佔南京的路線,沿路「採訪當時的倖存者,了解他們的親身經歷」。十多年過後,現在他有機會實現這個想法,「我堅持選定了和那次戰爭相同的日期,從11月到12月」。日軍登陸杭州灣之後,大致走兩條路線進攻南京,一條是往北經蘇州、無錫、常州、丹陽、鎮江,向南京挺進,另一條是往南經嘉興、湖州、長興,向南京挺進。
  • 揭秘侵華日軍細菌戰第100部隊:把活人當作豚鼠做實驗
    新華社長春9月17日電消息,侵華日軍第100部隊(簡稱「第100部隊」),一個神秘而陌生的番號。日本侵華期間,這支以「防疫」為幌子的神秘部隊研究各類致命細菌並製造細菌武器,無數人遭到殘害,無數動物植物淪為實驗品,整個東北乃至全國都籠罩在細菌戰的巨大威脅中。
  • 東北軍最高長官對前線官兵說:「就是挺著死,也不準開槍」
    東北軍最高長官對前線官兵說:「就是挺著死,也不準開槍」《中村事件》系1931年6月,日軍參謀部大尉中村震太郎,到中國東北從事間諜活動,6月26日被當地駐防的中國屯墾軍第三團所部拘獲,由於間諜罪證確鑿無疑
  • 侵華日軍的首領岡村寧次,為何在日本投降後,沒上軍事法庭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的主要帶領者之一,多次對八路軍和敵後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燒殺擄掠,幹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犯下累累罪行。可是為什麼他明明被列為戰犯,卻還是可以躲過軍事法庭的審判呢?  可是美國作為牽頭人,他們主要針對的是發動珍珠港偷襲和太平洋戰爭的日本戰犯。  岡村寧次沒有參與太平洋戰爭,他的主要軍事犯罪活動都是集中在中國大陸,所以美國人沒有堅持從中國引渡他。後來隨著多方人士的提議,以及審判規模的擴大,岡村寧次才成為戰犯,被要求引渡到遠東軍事法庭,不過他還是躲過了東京審判。
  • 老照片再現侵華日軍當年暴行:圖3百姓遭活埋,圖8女子被日軍玷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中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自此日軍便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14年間把鐵蹄和戰火帶到了中國的各個地方,燒傷劫掠無惡不作,山河破碎,無數百姓喪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31年「九一八」成了中國的國恥日,是無數中國人民心中的痛。今天,我們通過一組照片來揭露日軍當年罪行。照片中日軍正活埋中國百姓。
  • 血證:揭秘36年前中國首次關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全面普查詳情
    有些泛黃的書旁邊,是他36年前在南京雨花臺區進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目睹者、受害者普查時的一本工作筆記。楊新華所著《血證》出版於1995年,內容來源於1984年他和同事用一年多時間在雨花臺區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目睹者、受害者的證言證詞。這本文字工整的筆記,也是他當年走訪的日常記錄。
  • 「人間地獄,魔鬼天堂」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群
    731遺址是近代歷史上日本殖民侵略,殘酷掠奪,大肆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證。731遺址群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也是日軍侵華銷毀罪證的見證。731遺址是研究日本侵華史,日軍準備和使用細菌戰日軍暴行的實物見證。731遺址也是大批中外抗日戰士無辜公眾在此罹難的紀念地。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題雕塑展」開幕,吳為山:記住歷史,不要記住...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國際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嘔心之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在鄭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題雕塑展」中展出。吳為山介紹,這組大型群雕創作、落成於2005年~2007年,記錄了大屠殺中南京市民「家破人亡」的慘烈,呈現了手無寸鐵平民的悲慘經歷,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更讓生活在當下的人們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 【周末讀史】吉林省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檔案還原歷史真相
    近年來,吉林省檔案館新發掘整理出一批日本侵華檔案,並重點研究了其中的89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某些方面填補了日本侵華研究的空白,進一步還原了日本侵華的歷史真相。89件日本侵華檔案——日軍自己留下了罪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