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國內的報紙廣播是如何報導的?

2020-12-15 騰訊網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後,日本當局在向外擴張侵略的同時,一直特別重視新聞傳媒與輿論控制的作用與意義。

在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日本的新聞傳媒與隨軍記者在侵華戰爭期間空前的「舉國一致」—淪落為日本侵華戰爭暴行的吹鼓手。

日本近代新聞傳媒產生於幕府末期。在西方列強的影響下,日本當時出現了幾家最早的報紙與雜誌社。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社會的近代化,尤其是日本對外擴張的需要,日本的近代新聞傳媒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擴張。

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報社林立,逐步形成了五家全國性的大型報紙:《東京日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日本經濟新聞》。

這五家報紙都在東京、大阪或其他主要城市設立本社,在其他城市設立分社,出版的報紙面向全國發行,在日本新聞輿論界居主導地位。其中,《東京日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為日本三大綜合性日文對開報紙,影響尤其深廣。

20世紀30年代,日本雜誌業出現了所謂雜誌出版的全盛時期,形成了幾家最有影響的重要期刊。其中以知識界為讀者對象的綜合性雜誌:《太陽》、《富士》、《中央公論》、《改造》、《日本評論》、《婦女之友》等。

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在對中國多年的侵略活動中,始終高度重視與嚴格實施對新聞輿論的控制、編造與利用,為其侵略戰爭與殖民統治服務。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了對中國全面侵略戰爭後,日本最高當局在緊急調遣大量兵力前往中國南北各地、擴大戰爭的同時,對日本全國的新聞宣傳工作也作出緊張的部署。

後來日本學術界將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這段時期稱為日本報業的「統制時代」,是日本新聞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

1937年7月11日,即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四天,日本內閣首相近衛文唐親自召集日本各新聞通訊社與報社的代表「懇談」,要求他們「協力」日本對華戰爭。

在日本當局的要求與部署下,日本各報刊雜誌社、各新聞通訊社、各電影製片廠都將侵華戰爭放到其採訪報導工作的頭一位。

不僅採用戰時編輯,開闢戰爭報導與戰場特寫的專欄,大量刊登有關的文章與圖片,而且組織與派遣大量記者、作家、攝影師、畫家、評論家前往中國各戰場採訪。

與此同時,廣播節目轉播配合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製作與時局相關的特別節目,國民精神總動員周特別講話時間等。

從1937年8月起,日本各電影製片公司「在所有作品的一開始都必須出現『舉國一致』、『保衛後方』這種標題。

1938年1月,數十名作家、畫家被動員組成筆部隊,對戰地進行報導的戰爭也正式開展起來。

為了「指導」與監督控制日本的各新聞傳媒機構在戰時的報導內容,日本內務省警察保安局專門創辦發行《出版警察報》。

為了規定與約束日本新聞工作者的採訪報導與言論行動,由政府當局一手操控的日本新聞工作者團體「新聞聯盟」,仿照德國的「新聞記者法」,制定了日本的「記者規章」,要求日本記者須「明確國家使命」,才能有加入該團體的登記資格。

對日本各報社。日本當局尤其重視《朝日新聞》、《大阪每日新聞⋯⋯東京日日新聞》與《讀賣新聞》這三大報系。

日本報紙完全處於當局控制之下,連任何一點暗示性的反面消息也未曾發表過。日本報紙上的大量戰爭報導,全都充斥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消息,總是中國人的傷亡慘重,而日本皇軍的傷亡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局大曆。

相關焦點

  •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2016-02-23 10:40:33來源:瀋陽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瀋陽市文化宮劇場經理梁延威手裡收藏著幾張日文報紙。這些顏色已經發灰、發黃的舊報紙,是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關於戰爭的報導,記錄了前線的戰爭情況,更見證和記錄了日軍侵華的罪證。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男人侵華時,日本女人在幹什麼?
    但就是這樣不起眼的一個島國,經過帝國主義份子的鼓動,和德國發動了世界大戰,更是將戰場擴及到亞洲的各個地區,當然,很多人僅僅知道很多日本的士兵特別的殘忍,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這場世界大戰中,很多的日本婦女也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男人侵華的時候,日本女性究竟在幹什麼? 在日本攻佔朝鮮半島之後,慢慢得開始觀察東北。
  • 無極男子收藏20份日文舊報紙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圖)
    無極男子收藏20份日文舊報紙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圖)     燕趙都市報記者劉濤/文陳建宇/圖    來自無極縣的老王今年40多歲,目前在石家莊的一個藥廠打工。昨日上午,老王趁著周末休息的時間,帶著兩份顏色已經發灰的舊報紙來到報社。
  • 侵華戰爭時期老照片:日本鬼子長什麼樣?別聽抗日神劇瞎說!
    侵華戰爭時期老照片:日本鬼子長什麼樣?別聽抗日神劇瞎說!日本兵赤膊照鏡子,可以看出來這位日軍體格還是壯碩的。 侵華戰爭時期,日軍下級軍官私人照。電視劇中日本鬼子,尤其是日本軍官,幾乎無不留著一撮方塊小鬍子,看起來滑稽又猥瑣。別聽抗日神劇瞎說,真實的照片中日本鬼子很少留鬍子的。
  • 《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在京發布 為日本侵華罪行再添...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28日,大型原始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本資料集所搜集的日本最高決策部門的絕密以及部分機密檔案,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全面揭示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日本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 「我是流著日本血液的中國人」——訪日本侵華戰爭遺孤宮崎慶文
    本報記者 謝宗睿攝 如果不是1994年日本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寄到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封信,閆慶文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們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身邊這位年近半百、和藹可親的大學教師其實是一個有著純粹大和血統的日本人。
  • 20世紀時期美國如何「妨礙」日本侵華?
    但是日本自從1905年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以來,一直謀求霸佔中國,侵犯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日本因此成為美國在東亞推行門戶開放政策的最大障礙。相應地,美國也成為日本侵華的主要攔路虎。一、一戰後美國兵不血刃阻止日本霸佔山東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 尋訪侵華戰爭倖存者的日本記者:受右翼批評,仍執著於真相
    本文講述了兩位成長於戰後不同年代的日本記者,他們在五十年內先後多次到中國採訪侵華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堅持把親歷殘酷戰爭的中國普通人的故事,講述給日本民眾,喚醒他們對歷史真相的探尋。鏡相欄目首發獨家非虛構作品,如需轉載,請至「湃客工坊」微信後臺聯繫。
  • 二戰時期日本有多瘋狂,不僅發動了侵華戰爭,還單挑東南亞各國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 它西靠東海,黃海,又與中國,朝鮮,韓國等相望。別看它是個島國,國土面積只有377972.28平方公裡。但在,1868年,日本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明治天皇,他是日本第122代天皇,正是在他執政時期,讓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比之前突飛猛進。同時也建立起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 瘋狂的島國:日本為什麼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可就是這麼一個近鄰,近代卻兩次挑起「中日戰爭」。特別是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不僅侵略了中國,還發動太平洋戰爭,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成為二戰法西斯國家之一。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動二戰呢?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得日本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飢餓、疾病,日本國內首次瀕臨全民暴亂的邊緣,所以日本軍隊的主宰意識就更強了,想通過戰爭來轉嫁危機,化解國內矛盾。4、日本在歷史上經歷了很長的「戰國時期」,日本人崇尚武士道和軍國主義。
  • 當年如果東北軍拼死抵抗,日本還會發動侵華戰爭嗎?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率先攻佔北大營,當時駐守在北大營的守軍遵照級指令一槍未發撤退,日軍步步為營,整個東北軍退出關外,短短幾個月時間,將整個東北拱手讓給日軍,後日軍一步步蠶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不懂中文,隨便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承包我...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大肆的來到中國燒殺搶掠。為戰爭做十足的準備。 來到中國之後,小磯國昭開始了他的間諜工作,首先他就需要給自己取一個中國名字,經過研究,他確定了自己姓「葛」,他覺得葛非常的古老有深意,而名字他也是大費苦心,最後叫做葛山杉,更有其他的日本軍官取名
  • 侵華戰爭的時候,日本女人在做什麼?真相令人感到憤怒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軍人奮力反抗,犧牲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最後成功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建立了我們現在的新中國。二戰期間,日本妄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但自身國力和資源都不夠,所以日本就想以當時國力衰落的中國為跳板,佔領中國後繼續向外擴張,以實現其與德國共治歐亞的野心企圖。二戰前,日本為了調動全民的積極性,很早就向人民晝夜播放帶有帝國主義思想的演講,同時在全日本瘋狂推廣武士道精神,使全日本民眾對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戰略興奮不已。
  • 重慶《新華日報》號外,最早報導日本投降的報紙
    報紙為日報,對開四版。1938年10月22日武漢三鎮淪陷,當日,《新華日報》堅持出版完最後一期報紙後,奉命跟隨八路軍辦事處撤出武漢西遷重慶。現在歷史研究機構,習慣把這一時期出版的報紙稱為「《新華日報》武漢版」。
  • 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
    日前,曾發表美化侵華戰爭言論的日本導演山本寬開通微博,受到國內網友關注。然而,就在今天,山本寬竟在微博上發文,聲稱日本二戰期間在華擴張「符合當時帝國主義潮流的侵略行為」,為自己早年的爭議性言論進行解釋,再度惹來非議。
  • 你可能不知道,沒有美國支持,日本當年竟然無力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第一類為一切武器、彈藥和軍事器材;第二類為非常時期戰略物資,是包括鋁、鎂在內的一切原料;第三類是飛機零件、裝備、附件、光學儀器和金屬加工機械。此時距離日本全面侵華,已經過去了三年時間,才出現了這樣一個對日施行禁運的法律。換句話說,在之前這些物資日本是可以隨意向美國申請購買的。
  •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
    導語:侵華戰爭時期,日本人給自己取中文名,聽到讓人笑掉大牙我們都知道,取名也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比較講究的話,對選字相當重要。有的地方還要按照輩分來,所以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取到好聽名字的可能性。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入鄉隨俗,也給自己取名字,結果讓人笑掉大牙。一般來說我們的人都會被固定姓氏,每個地方的姓氏都有區別,甚至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姓,而日本對于姓氏的觀念不多,所以不在乎因此就隨便套上去,比如像「狼大帥」或者是葛山衫這類型的,在他們看來這種名字非常好聽,同時也比較容易讓人認為是「中國人」有利於行動。
  • 他是二戰侵華日軍總司令,卻逃脫戰爭懲罰,82歲仍不懺悔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這場在日本被稱為「堵上國運」的戰爭。日軍擊敗當時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獲得戰爭賠款2.3億兩白銀,這幾乎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國民總收入。當戰爭勝利消息傳回國內時,岡村寧次興奮的湧上街頭,目睹國民的舉國狂歡,那一年他10歲。
  • 這幾款車作為日本侵華的「排頭兵」,卻在國內銷量「異常火爆...
    今天說的,就是日本在侵華時,作為日本人侵華戰爭提供了保障的幾款車,也充當了「排頭兵」的角色。而且,現在在國內銷量異常的火爆。那麼,在日本侵華的時候,哪幾款車成了「排頭兵」呢?1、日產(國內為東風日產)而在日本侵華的時候,日產的80型卡車就在部隊進行「服役」,很多電視劇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車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運兵,因為其用途比較廣泛,而且能夠適應很多環境惡劣的道路,日產的這種卡車受到了青睞。
  • 日本侵華戰爭最高決策絕密文件公開,上萬頁檔案揭露累累罪行
    《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這部大型日本侵華、中國抗戰檔案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45冊)——踐行了用事實發言,讓檔案、資料、當事人證詞說話的相關重要論述。本資料集所搜集的日本最高決策部門的絕密(部分機密)檔案,以無可爭辯的事實,全面揭示了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日本侵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公開、研究這些史料,對認清日本右翼政客及日本右翼勢力,以至對現在還流行於日本社會、日本學界的一些荒謬、錯誤觀點的失實、荒謬和欺騙性,也具有撥亂反正的資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