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網】從新冠病毒變異,到倫敦封城前民眾大逃離,再到被世界多國禁航,英國最近頻頻衝上全球熱搜。但就算如此熱鬧,英國一則大學新聞還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牛津大學也將禁止「師生戀」。
禁止「師生戀」 牛津大學不是個例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世界頂尖的牛津大學最近正在考慮要不要針對「師生戀」頒發一條新規。不過目前討論僅處在禁止教師與學生發展戀愛關係以及發生性接觸、「強烈建議」不要發生的階段,還沒有直接明令禁止也沒有公布希麼懲罰標準。英媒稱,目前牛津大學的部分學院已經開始對這一規定進行投票,預計新年前可決定是否在全校範圍推行。
其實這件事在英國大學圈已不是「新」聞。早在今年2月份,倫敦大學學院(UCL)就出臺了最嚴格的「師生戀」禁令,成為了全英第3所(此前兩所是格林威治大學和羅漢普頓大學)、羅素大學集團中第1所出臺該禁令的大學。
牛津大學一角。(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實師生戀在世界多國高校都是三令五申的禁忌。
比如在德國,雖然沒有相關的明確法律規定,但80%的德國高校都是公立大學,其教授和講師都屬於公務員,一旦與學生發生感情,便屬於違紀行為,因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和教師的工作表現,同時違背「利益迴避原則」,即教師利用權力給自己的學生戀人帶來學業上的好處。德國波恩大學教育學教授拉頓廷說,「在師生關係裡,老師必須知道邊界在何處。」
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早已先後禁止「師生戀」。其中普林斯頓大學之前只是禁止教職工和本科生之間發展關係,在MeToo運動之後,全面禁止教職工與所有學生群體發展關係,以防止教授對學生的權力過大,特別是在個人關係方面。
此外,加拿大嚴禁教師與學生有浪漫關係,否則會被解僱;師生戀在日本亦是不可觸碰的雷區,否則當事老師身敗名裂。
頂尖大學在「限制自由」還是「保護升級」?
哈佛、牛津、耶魯、UCL......頂尖高校為何「忍不了」師生戀?對此,UCL的管理人員表示,這樣規定是為了防止「職權濫用和性行為不端」,因為師生戀可能對「(學校的)工作和學習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並導致利益衝突。」這與牛津大學給出的解釋不謀而合。
英國《金融時報》也曾在報導中指出,學校對師生間的情感與戀愛關係進行一定幹預和管理,可從機制上應對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問題。
此外,根據2018年英國全國學生聯合會NUS對1839名學生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80%的學生對師生間發生親密關係感到不舒服。因此,這項規定的支持者不在少數。
英國高校學生。(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對。有反對者認為,這是對於戀愛自由的限制,是對於人權的挑戰,甚至是人類文明的退步。
更多的反對者則表示,過於極端的禁令也會影響教學生活,且現實中有很多師生戀修成正果的正面案例。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妻子布麗吉特相差25歲的師生戀婚姻讓人再一次相信了愛情,而沒事撒撒狗糧也成了他們夫婦的「常規操作」。
此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丈夫紹爾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德國知名度最高的師生戀。1978年,從物理系畢業的默克爾進入國家科學院工作,同時攻讀博士學位。1984年,默克爾30歲,認識了35歲的化學家紹爾,紹爾也在科學院任職。1986年,默克爾在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感謝了紹爾對論文底稿進行審閱。紹爾並沒有直接給默克爾授課,但在專業上,對默克爾幫助良多。德國媒體認為,從這個角度講,兩人算得上是師生關係。
中外歷史上的師生戀佳話更是數不勝數,難怪中國網民會評論說「真愛等畢業」。
網友評論。(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來源:歐洲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