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阿修羅」在佛教中是六道輪迴之一,欲界天的大力神。根據相關的記載,雖然位列神靈,但阿修羅並非慈眉善目,悲憫慈祥,而是天生面向兇狠,易怒好鬥。雖心奉佛法,但比較突出的一點是阿修羅的氏族均是好戰分子。
因此在佛教之中,對於阿修羅的評價眾說紛紜,各抒己見。
此次要和大家聊到的動畫作品,名字就叫做《阿修羅》。該作早在50年前,也就是1970年,就在日本的《周刊少年雜誌》上連載,因為其有很多反映人性殘酷的故事情節,該作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性殘缺不全,人生處處深淵,值得所有人深思。於是被神奈川縣認為不適合孩子觀看,而被雪藏,甚至日漫業界當時就組織進行討論,並得出了,此動漫永遠不適合動畫化的結論。此次就由我帶領大家,咱們一起來追尋一下時間的腳步,深入探究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此漫畫被雪藏42年,又是怎樣的緣分,讓一個被判了「死刑」的漫畫,得以死而復生,8年前得以動畫化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作品的內容。
動畫設定的背景時代為日本平安時期,那個時代人們大多的窮苦的老百姓,自生下來就決定著大多數的人命運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
但奈何老天不庇護他的子民,乾旱,洪水時常肆虐人間。正所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此時期的日本發生了內亂,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更加民不聊生。生於亂世,一切的法度和人性都將在生與死的之間,灰飛煙滅。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為了能苟活於世間,人性抵不過一頓飽餐。該作的主角阿修羅在此時期出生,母親把他生於一間破寺廟。降生的地方,或許就已然映射著他的出生,並不平凡。不僅讓我想起觀看的第一部描述人性的動畫《妖精的旋律》。
差點命喪親母之口的孩子,巧妙地躲過了最慘的人世間經歷,存活下來。活下來的主角轉眼已變成一個兒童,在他的觀念裡,一切能填飽肚子的,就是食物,還包括什麼我大家已經能通過我的表述聯想出來。
但是,誰又能給他做一個準確的判斷,他的所作所為,人性的喪失,還是只是純粹的為了生存下去?後來男主遇到了一個和尚,才有了名字自己的名字阿修羅。和尚的出現,讓自己有了名字。而真正溫暖照亮阿修羅內心世界的則是搭救自己的一名女子若狹。阿修羅從若狹的身上感受到了不曾有過的溫暖和不知所措的希望。在此部動漫中,這個若狹就是善的代表。只可惜卻在執迷下走向毀滅。
當若狹也因為旱災而無法果腹時,阿修羅殺了馬,拿馬肉給女子時,若狹卻不相信這是馬肉而拒絕。最終被活活餓死。
在日本當年的那個時代裡,此類題材十分過激,哪怕故事主旨是表達「要正視殘酷的現實,努力生存」,也同樣被雪藏了。
直到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之後,面對災難後的慘狀,才又讓人想起了那部被雪藏的漫畫。殘酷的現實並不是永遠不可能發生!唯有勇敢面對,保持人性,繼續生存!
所以動畫人佐藤敬一頂著巨大壓力,在2012年時將被雪藏的《阿修羅》動畫化,讓被判了「死刑」的漫畫,得以死而復生,重見天日。此時距離被雪藏已經整整過去了42年。佐藤敬一想以此動畫向同胞傳達:即使腥臭遍野,美麗不再,我們也要正視嚴酷的現實,從瓦礫中爬出,繼續生存」的心聲。
動畫發生的許多故事,都是一種人性的闡述。或者是村民兇神惡煞的嘴臉,亦或者是苟活於世的眼神。但幸運的是,阿修羅最終找到了真善美的世界,在成魔成佛一念之差之間,最終走向了光明和溫暖。
不過那怕動畫化後,作品依然飽受爭議,直到最近原作者秋山勇二去世後,才慢慢被觀眾所正視,因為正如漫畫裡所傳達的一樣,現實雖然殘酷,但生活仍然需要繼續!所以小夥伴們讓我們砥礪前行吧!
在此安利一波該作,觀看完可以讓人非常有感悟的動畫作品,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了解一下,文章到此結束,如果小夥伴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關注多多支持。大家還想知道哪些有關於漫威的故事,大家還有什麼心中的想法,可以下方留言告訴我。記得收藏點讚轉發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