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上午,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舉行90周年紀念暨系列學術活動。
來自國內30餘家植物園、科研院所和高校負責人,以及美國國家樹木園、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西班牙馬德裡皇家植物園、澳大利亞雪梨皇家植物園、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等國際植物園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美國、俄羅斯、日本、匈牙利、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17個科研單位的代表等約300人出席會議。
活動期間,還將先後舉行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工作委員會2019年度會議、中國科學院植物園2019年學術論壇、江蘇省中科院植物所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以及《嘉卉——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新書發布會暨嘉卉&江蘇植物研究所科學畫展開幕式、嘉卉自然藝術論壇等學術和文化活動。
盆景園提升改造重新開放
南京中山植物園盆景園始建於1994年,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位於植物園中心區域、中山像旁竹林路。園中盆景大部分秉承海派盆景藝術風格,明快流暢、師法自然,具有金屬絲綁紮、造型快的特點。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香港永隆銀行伍宜孫老先生贈送給我園一批精美的盆景作品。
2019年,植物園對盆景園進行了提升改造,以「錦繡盆景,如畫金陵」為設計理念,採用中國古典園林南京派的技法,對於盆景的陳列與擺放,也獨具匠心。以白牆為布,盆景為花紋,編織出一幅幅優美的盆景畫卷。將南京特色融入植物園,既可對地方文脈起到傳承作用,也能引起遊客的共鳴。
盆景園於十月一日開園,分為遊覽區、溫室冬季保育區和生產養護區,展示150餘盆樹樁盆景、水旱盆景、水石盆景等精美盆景,涉及40餘種盆景植物。各類精美盆景與曲徑迴廊、洞門漏窗,共同營造出集展示、科普、娛樂為一體的新中式景觀專類園,令遊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薔薇園提升改造重新開放
薔薇園始建於1982年,佔地5310平方米,2019年5月起,薔薇園進行景觀提升改造,種植了薔薇科、木蘭科、豆科等觀賞植物100餘種,打造成集薔薇科研究、栽培、觀賞於一體的專類園,並於國慶開園。
景觀提升後的薔薇園,利用歐式景亭、水池、廊架構成的軸線,結合遠處明孝陵、紫金山的借景,布局更加合理,景觀層次更加豐富。月季種植區位於薔薇園的中央,結合改造收集、展示大花月季、豐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樹狀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薔薇、玫瑰等300餘種,中間有風格迥異的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月季品種區,東西兩側將不同類型的月季組合種植,另外,將珍貴的「恩鈿女士」月季和藍紫色系月季、薔薇、玫瑰種植在同一塊區域,以方便公眾更直觀地對比三者區別。每年的3到11月,各種花卉次第開放,爭妍鬥豔,月季、薔薇、玫瑰奼紫嫣紅,可謂滿園錦繡,遍地芳菲,惹人流連。
新建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園開園
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園佔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規劃收集、保存、展示江蘇本土珍稀樹木150餘種,包括銀縷梅、南京椴、秤錘樹等珍稀植物,園區由東向西,通過兩處石拱門依次劃分為鄉土觀賞樹種展示區、鄉土經濟林果樹木展示區和鄉土生態樹種展示區。該園通過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向公眾講述江蘇人民發現、保護和利用植物的故事。
該園於2019年5月動工改造,目前已引種栽培了10種70株珍稀鄉土樹種,分別為馬尾松、紅毒茴、大葉冬青、藍果樹、木荷、金錢松、天目木蘭、浙江楠、秤錘樹、銀縷梅,其中後5種為國家級保護植物。後續將繼續引種和培育,將該園打造成江蘇珍稀鄉土樹種最全面的專類園區。
食蟲植物展
食蟲植物,是指能夠誘捕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能夠分泌消化液將其消化以補充自身養分的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和節肢動物,有些種類甚至可以捕獲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所以也稱為食肉植物。
食蟲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大多生長於缺少營養的土地中。惡劣的生長環境迫使它們進化出了特殊的本領,可以通過捕食昆蟲等小型動物來為自己補充營養。目前全世界發現並確定的食蟲植物有600種以上,其中比較常見的種類有豬籠草、捕蠅草、瓶子草、茅膏菜、捕蟲堇等。
為了讓大家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類奇特的植物,同時也為了響應2019年全國科普活動日的宣傳,我園於9月16日起,常年在植物博覽園(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熱帶植物宮一樓大廳舉辦食蟲植物展,共展出5大類、177種食蟲植物,現場通過假山、噴霧,搭配鳳梨、海棠等植物形成精緻美妙的食蟲植物景觀。
多肉植物展
多肉植物展於10月1日至春節期間在南園多肉多漿溫室開展,集中展示100餘種珍貴的多肉多漿植物,並通過巧妙的組合打造出多種特色多肉組合盆景。
此次多肉植物展,不僅有色彩豐富的多種景天科多肉,還有一些重量級珍稀多肉植物:如世界一級瀕危植物、年齡超百歲、花開勝牡丹的龜甲牡丹;形似燈籠的世界一級瀕危植物花籠,一年開4-5次花,星星點點甚是熱鬧;獨特的小氣候環境下生長壽命可達1000年的瀕危植物百歲蘭;還有花紋像印章的番杏科的生石花、玉錐花,黃色、白色的花燦然綻放,耀人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