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娃哈哈、光明後,達能再陷分手局,這次是日本養樂多

2020-12-24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快消」(ID:fbc180),作者:劉亞丹,編輯:橘子,36氪經授權發布。

聯姻20年的達能和養樂多終於分手了。對養樂多來說,這場聯姻曾被日媒稱為「吞噬」和「詛咒」。可重獲自由的它,會一直樂下去麼?

01 堅持「自我」

不久前,達能宣布計劃出售其在Yakult(養樂多, 華南地區稱為「益力多」)剩餘的6.61%的股份,這筆股權價值約600億人民幣,這也意味著養樂多「自由」了。

事實上,二者的矛盾早已顯現。按照日媒的說法,巨頭達能曾試圖吞噬養樂多,並將2018年達能出售所持三分之二養樂多股票的行為,稱之為「告別達能詛咒」。

然而,兩家公司之間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達能收購了養樂多5%的股份。達能的目標是養樂多的「酪酸乳桿菌菌株Shirota」。為了加強關係,達能公司於2003年再次購買約20%的股份,並於2004年與養樂多籤署了商業聯盟協議,一度成為養樂多的最大股東。

但想要保持管理獨立性的Yakult 逐漸遠離想加強關係的Damon(達能),雙方還籤署了一項條款,即在一定時間內,Damon不能購買更多Yakult公司的股份。2013年,達能和養樂多的戰略合作合約解除。達能曾與養樂多就增持股份展開談判,但養樂多追求經營獨立性,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協議。

彼時,養樂多董事長堀澄也強調:「始終無法縮小與達能在企業文化、市場運營等方面的分歧。養樂多將藉此機會進一步穩固經營的獨立自主性。」他表示將依靠自身力量推進發展戰略。

2016年,達能以接近10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有機食品製造商White Wave Foods。由於進行了巨額收購,債務增加。據稱,美國激進投資基金對達能施加了壓力,要求打破與養樂多的關係。於是,達能出售養樂多股票也處於這種趨勢要求。

更重要的是,雙方業務合作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據日經亞洲報導,養樂多在自主經營的市場上,收益遠比與達能的合資企業可觀。其去年在印尼及中國內地的益生菌飲料日均銷量分別達到636萬瓶和812萬瓶。而其與達能的印度合資企業的日銷量僅為23.8萬瓶。

達能公布徹底出售養樂多股票後,日本養樂多公司也發出通告,稱修改與達能的諒解備忘錄,達能將不再有權推薦董事候選人。

英國主要金融公司伯克利的分析師強調,達能將通過出售其股份,專注於在歐洲和美洲擴展其植物性乳製品品牌「 Alpro」和「 Silk」。

拿回獨立權的養樂多表示,達能的離開,並不會影響公司的經營。而就養樂多中國市場來說,屬於養樂多獨立經營,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養樂多對獨立性的堅持,很能理解,作為一個至今已有85年歷史,全球銷售40多個國家的老品牌,養樂多有很強的獨立性和獨特的文化。

養樂多的創始人代田稔出生在日本一個比較貧窮的鄉下,因為見到當地村民生活的艱難,所以選擇從醫。代田稔在世時,訂下的經營標語是:「只用一張明信片或一根香菸的價錢,就能買得到養樂多」。所以,即便當時有許多大藥廠,希望以極高的價格買下養樂多的獨佔權利,代田稔也沒有動搖。這也能解釋,在與達能的合作中,養樂多曾訂下達能不可繼續增持其公司股份的約定。

快消君還說個小故事,在菲律賓地區,曾有68000個菲律賓人民在Facebook 上請願,要求養樂多生產1升裝。然而,養樂多公司非常任性,完全沒有理會。後來,菲律賓當地廣播電視臺看不過去,特地代表當地人民找養樂多公司要一個說法。

養樂多公司回應說:「只生產小瓶是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著滋生細菌、二次汙染,同時活性乳酸菌數量也會下降。對普通人來說,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數量足夠。」

就是這麼任性,想多買一點,人家還不賣的。

02 特立獨行

不得不提的是,養樂多的成功與其獨特的運營模式相關。

上個世紀,養樂多逐漸在海外擴張,進入中國臺灣、菲律賓、韓國等海外市場,並於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作為外來品牌的養樂多,自2002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以來,穩步佔據了我國大陸市場。每天大約銷售6萬瓶,目前,在中國內地的冷藏乳酸菌市場,養樂多已佔據了超過六成的份額,穩坐冷藏乳酸菌飲料市場第一把交椅。

在養樂多進軍中國市場過程中,也有幾個很明顯的特點:一、其獨有的「養樂多媽媽」直銷模式;二、對價格、外包裝的管控和執著;三、堅持單品售賣,不多推新產品。

「養樂多賣的不錯,就是經常斷貨。」一位湖南三線城市商超老闆告訴快消君。

斷貨,是養樂多在三、四線下沉市場面臨的主要狀況。在多數快消品瘋狂佔領鋪渠道的時候,養樂多的表現卻很佛系。有消費者稱:「家裡人很愛喝養樂多,但老家買不到,能不能做代理。」

事實上,養樂多是不做代理的,目前在中國約40個城市及地區設有分公司(直屬型),對當地市場也是直營管理,基本不通過經銷商銷售。在中國,養樂多主要通過家庭配送上門和零售渠道銷售。其中,家庭配送銷售額佔到總銷售額的10%,來自獨立商店和大賣場/超市的銷售份額分別為35%和50%。

養樂多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仍然沒有放棄對「養樂多媽媽」(在廣東省稱「益力多小姐」)模式的堅持。

1963 年,養樂多在日本首創了「家庭配送」服務模式。這些配送員,都是一群很有親和力的家庭主婦,她們被尊稱為「養樂多媽媽」。日本的家庭主婦較多,養樂多則為這群家庭主婦提供了二次就業的機會。在日本的第一個海外市場、中國臺灣,「養樂多媽媽」模式也被大力推廣,甚至鼓勵中高齡就業。

相較於超商,「養樂多媽媽」不僅販售產品,還為街坊提供營養指導,更增進了鄰裡的感情。而且養樂多家庭模式中,主要購買者,也是家庭主婦,這一點,也給這個品牌帶來了一種「媽媽」的力量。

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官網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已有約3000名養樂多媽媽,該配送服務覆蓋了上海、北京、天津、廈門、福州以及廣東省部分地區。

2011年,養樂多憑藉單品戰略,在為數不多的28個城市,覆蓋率不足對手百分之一的情況下,銷售額一舉突破20億元,坐穩了低溫乳酸菌市場的龍頭。

另一方面,養樂多對價格的管控非常嚴格和堅持,輕易不做價格變動,有時候甚至顯得太過刻板。一位商超經營者透露,「之前,店裡做乳酸菌品類折扣,忘記去除養樂多,被廠商發現後,收到了斷貨警告。」在市場上,養樂多也基本不做促銷。

養樂多在價格上的堅持,一度在一些商超渠道中受阻。尤其是在習慣了節慶打折、捆綁銷售活動增多的快消行業,給線下終端帶來不少束縛。但養樂多的這種堅持,也在伊利和蒙牛大打價格戰時,贏得了穩定的市場佔有率。

一定程度來說,養樂多的文化,就像日本流行的極簡風,做好一個單品,即使是創新,也多維持在國內市場。即便在日本,養樂多已經推出了多個系列。在中國市場,養樂多推出的單品也只有兩個,一個是常規的紅瓶養樂多,另一個是2016年推出的低糖養樂多。

03 「下沉」隱患

經過近20年中國市場的深耕,養樂多在一二線城市已經站穩了腳跟。近幾年,市場一直傳出,養樂多要進軍下沉市場。

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平野晉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目前,益力多(養樂多)在中國大陸地區不斷開拓與深耕,主要方式是設立分公司、建設工廠等。其中,設立分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

今年,養樂多在中國開設了三個新的銷售辦事處,分別位於湖南(衡陽市),安徽(蕪湖市)和廣東(肇慶市),使該公司在全國的分支機構總數達到49個。

7月,在衡陽和蕪湖兩地,養樂多將通過當地的超市渠道開始銷售;在肇慶的鋪貨稍晚些,從8月開始在超市上架。養樂多希望此舉能為公司在中國每天增加10萬瓶的銷售。

不過,進軍下沉市場,也並非易事

首先,產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正如前述所提,三、四線城市經常出現斷貨問題。養樂多產品需要低溫保存,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物流全程都由自己管控,保證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全程「冷鏈」。但冷鏈保存對物流和生產基地的要求都很高。

為了應對三、四線城市的需求,2019年9月,養樂多在中國啟動了產能擴張模式,位於廣東佛山的益力多工廠正式竣工,該工廠預計產能可達每天160萬瓶。

據悉,養樂多還欲擴大其在江蘇無錫的工廠規模。新工廠為公司在無錫的第二家工廠,預計將於2022年4月完成。屆時,無錫兩家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每天540萬瓶。

但是,要做下沉,三、四線城市的管理也是問題。

前述超市老闆告訴快消君,他們店內所售賣的養樂多,是一位老闆從廣州市場「炒貨」而來,因為養樂多在當地並沒有代理商。也就是說,該調貨老闆不屬於養樂多在當地的員工,這也暗示了養樂多在三四線城市的管理隱患。

因為養樂多全程需要冷鏈運輸,並沒有讓經銷商參與銷售。但養樂多的直銷渠道目前並沒有很好地鋪貨到三、四線下沉市場,這種「炒貨」跨地銷售,如果運輸配送要求不合格,很容易對品牌造成影響。

不過,養樂多公司對於產品售後和把關也很嚴格,有消費者反映:「我打過養樂多瓶身上的投訴電話,第二天就從省會開車來了工作人員調查。」

再則,價格也是養樂多在進入下沉市場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目前,伊利、蒙牛在內的頭部乳企,味全、均瑤、娃哈哈等老牌飲品企業,都有自己的益生菌飲料。從產品單價來看,養樂多的價格偏高,常見的紅瓶100ml售價約2.4元;而330ml的伊利每益添,平均每100ml售價約為養樂多的75%-80%。

看重價格的下沉市場,對於養樂多是否接受?

一位三線城市商超老闆告訴快消君:「伊利的每益添和蒙牛的優益C,因為價格便宜,所以銷量都比養樂多好。」

重點在於,在地方品牌盤踞的三四線城市,養樂多的「家庭配送」模式是否可以「複製」。伊利每益添市場部人士告訴快消君,越是下沉市場的地方品牌,越傾向選擇「家庭配送」的模式,對大品牌來說,這是進入下沉市場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養樂多的模式很特別,但是對於下稱市場,這種模式能否持續?

達能的撤出,也一定程度顯示了養樂多在印度、越南市場的合資「失敗」。而當下無糖風盛行,高糖的養樂多要面臨的挑戰或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達能和養樂多終於「分手」了,有何內情?
    上周,法國食品巨頭達能宣布以近5億歐元出清所持的全部養樂多股份,從而不再擔任這家日本同行的股東,也為這段長達20年的「資本聯姻」劃上了句號。這意味著,養樂多終於完全「獨立」了。有消息人士向日經亞洲表示,達能並沒有很好地了解養樂多的傳統商業模式,該模式起源於日本。 「我們無法讓達能充分了解我們的專業知識,包括通過養樂多媽媽(Yakult Ladies)項目進行銷售,這是我們打造的獨特送貨上門銷售網絡。」來自養樂多的消息人士說道。此外,一位養樂多高管稱,該公司與達能的合作「幾乎沒有協同效應」。
  • 聚名網:達能出清所持全部養樂多股份,這是和養樂多徹底掰了?
    養樂多和達能最終還是免不了走上解散的道路。近日,法國食品巨頭達能宣布以近5億歐元出清其有持有的全部養樂多股份,為這段長達20年的結盟關係徹底劃上了句號。 這次,雖然達能不再持股養樂多了,不過兩家公司仍然選擇保留現有的商業合作關係。
  • 娃哈哈的奶茶店,養樂多的化妝品:老字號急求「第二增長點」
    娃哈哈、養樂多,跨界再創業33歲的娃哈哈正在遭遇「初老危機」。為了重回年輕,2019年,娃哈哈換掉了合作20年之久的老代言人王力宏。70多歲的宗慶後,則對電商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從怒斥電商擾亂實體經濟,到今年突然宣布,娃哈哈要一口氣連推4大電商平臺。
  • 中國乳酸菌飲料巨頭,它背靠蒙牛集團,力壓娃哈哈、養樂多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優益C、娃哈哈、養樂多、味全等乳酸菌飲料品牌。在2019年國內乳酸菌飲料品牌力指數中,優益C高居榜首,力壓娃哈哈、日本養樂多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優益C。資料顯示,優益C誕生於2009年,是蒙牛旗下的一款飲料品牌。在介紹這款飲料之前,先給大家簡單說下蒙牛。
  • 知名食品巨頭和養樂多「分手」!
    近日,隨著跨國食品巨頭達能宣布以4.7歐元出清所持的全部養樂多股份,這段長達20年的強強聯姻隨之畫上了句號。 依照養樂多高層的公開表述,達能和養樂多結束資本聯盟是因為合作未能產生期望的協同效應。
  • 力壓茅臺、娃哈哈,品牌價值超過法國達能
    總體而言,我們最常喝的牛奶,不是蒙牛、伊利就是光明。當然不少城市,也有他們獨有的牛奶,手握不少本城的消費者。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在牛奶品牌之間,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給大家發一份食品飲料企業排行榜,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娃哈哈或再涉足奶粉市場,恆天然25...
    計劃推出3款奶粉有消息稱,娃哈哈將推出食青草幼兒配方奶粉(12-36月齡,3段),註冊號為YP20180151,同時,娃哈哈還將推出娃哈哈幼兒配方牛奶粉(3段)、娃哈哈幼兒配方羊奶粉(3段),其配方註冊號分別是「國食注字YP20190034」、「國食注字YP20190030」。
  • 養樂多「貴婦」面霜30g售價2380RMB,跨行創業這麼好賺嗎?
    85歲的養樂多,賣起了「乳酸菌」化妝品,而且已經賣了60幾年。養樂多母公司日本國株式會社Yakult(養樂多)集團創建於1935年。1955年,養樂多的代田研究所成立了藥妝部小郡研究所,設廠並開始嘗試生產和銷售化妝品,到1971年開始全面銷售。如今養樂多小紅瓶乳酸菌飲料全球銷售規模已經達到日均 4,000 萬瓶,但它的化妝品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一直不為大眾熟知?
  • 美國有可口可樂,日本有養樂多,中國的飲料代表是什麼呢?
    從汽水到可口可樂,哇哈哈到養樂多,80後、90後見證了飲料市場的變化。如今的飲料市場,產品豐富、各種各樣。隨著各種奶茶店的興起,飲料在市面上的銷售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 養樂多中國去年增長慢竟是這原因?它成了日本乳企「全村的希望」
    文:何丹琳在日本乳業巨頭在華業務節節敗退的時候,養樂多(華南地區又稱為「益力多」)幾乎成了「全村的希望」。去年,這家「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生產商在華增長緩慢,原因竟是因為太好賣、生產能力短缺!隨後,包括日本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社長根岸孝成在內的該公司總部高層舉行了業績會議,詳細披露了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並提到了本月投入運營的新工廠和新子公司。下面,小食代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美國有可口可樂,日本有養樂多,泰國有紅牛,中國有什麼品牌?
    就像可口可樂一樣,它也被稱為「快樂肥仔水」,冰冷的味道,濃鬱的氣泡以及從胃中緩慢冒出,喝完整在打個氣泡嗝,幾乎是許多00以後放學後夏天的回味。還有紅牛飲料,這一款能量增強飲料是從泰國進口的,也是深受大眾歡迎。在我們喝的許多飲料中,大多數飲料並非是來自中國的。許多飲料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只是我們日常會更加注意飲料的口味,從而忽略其來源。
  • 美國可口可樂,日本養樂多,泰國紅牛,都比不上中國的「它」!
    然而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飲料,美國可口可樂,日本養樂多,泰國紅牛,都比不上中國的「它」!第1種來自美國的可口可樂。其實可樂這種飲料早在1927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因為它是一種碳酸飲料,喝的時候飲料裡面會有大量的氣泡冒出,而且特別刺鼻,喝完飲料容易打嗝。
  • 養樂多擴產能生產規模或達銷量兩倍 銷量增速降至7.5%下沉市場接受...
    欲速則不達,養樂多卻要反其道而行。近些年,養樂多業績呈現輕微放緩,但其所屬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仍在不斷擴充產能,欲借下沉市場維穩行業頭把交椅之位。近日,養樂多佛山新工廠竣工,正式成為養樂多在廣東地區的第三家工廠,不久前,養樂多無錫工廠第2棟廠房也竣工。
  • 10月乳業動態:乳企與多方展開合作 日本雪印回收約40萬罐液態嬰兒奶
    出售與收購   10月份,達能出售了其所持剩餘的6.61%養樂多股份;恆天然出售了中國牧場群,伊利和三元接手;飛鶴收購原生態牧業通過了反壟斷審批;光明乳業母公司向光明國際收購光明牧業45%股權。   達能宣布完成出售其所持有剩餘的6.61%養樂多股份。
  • 暢銷85年的養樂多,賣起了「乳酸菌」化妝品?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7月23日,日本養樂多集團旗下化妝品品牌「Yakult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國際,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擴張無疑暴露養樂多對中國市場的野心。不過,對於養樂多來說,無論化妝品在中國的銷售成績如何,它還是那個只靠乳酸菌飲料就能打下江山的公司。
  • 養樂多公司收穫滿滿
    中國網7月9日訊(記者趙春曉)「營養師國際遊學團日本行」的最後一站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發酵製品生產企業養樂多公司。養樂多在2013年與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建立合作,完成了大量的「腸道健康科普講座」,並於今年成為「健康中國2015營養講師大賽」的合作夥伴。
  • 日本養樂多3億美元增資無錫
    中國江蘇網4月18日訊 日本養樂多與無錫高新區16日籤署合作協議,投資3億美元在錫新建第二工廠。這也是疫情發生以來,無錫地區新籤約的首個外商投資重大項目。日本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是全球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製造商之一。
  • 日本養樂多:史上「最摳門」品牌?設計影響了幾代人,卻不樂意給錢...
    1967年,正是日本工業設計推進迅速的年代,在這個時期,養樂多與兩位設計師一起,討論決定起用塑料設計瓶身,開啟了全新的養樂多設計時代。    在思考了良久後,「不如將瓶子中間加個『脖子』?」的設計,成為了剣持勇和松本哲夫老師的最終答案。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34期:娃哈哈成立兩家電商公司,宗慶後...
    該公司為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宗慶後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此前,宗慶後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電商的不看好。在2016年央視《對話》的節目中,宗慶後認為馬雲是在「胡說八道」;電商搞亂了價格體系,「網際網路亂搞對中國經濟衝擊得太厲害了」。近幾年來娃哈哈對電商的態度也偏向低調保守。
  • AIA 全日制學員參觀養樂多工廠生產線
    上海2011年5月10日電 /美通社亞洲/ -- 2011年4月22日,在 AIA 職業發展中心負責人Olive.Ke 和全日制老師的帶領下,AIA 全日制的學員們參觀了著名乳品生產廠養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