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時間和大家聊到紅白機平臺幾款經典的中文RPG,比如《封神榜伏魔三太子》、《荊軻新傳》、《吞食天地2諸葛孔明傳》、《重裝機兵》等等,可以說這些中文遊戲成為了如今許多國產RPG的鼻祖。這些遊戲雖然是大部分RPG遊戲的鼻祖,那麼他們的鼻祖又是誰呢?今天星哥就跟大家聊一聊RPG(角色扮演類遊戲)的起源史。
20世紀80年代
時間往前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那個電腦還沒有普及的年代,人們宅家的遊戲娛樂方式大多是家用機。在家用主機當中,雅達利2600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家用機,它的出現讓人們認識到,想到玩電子遊戲,不必去外面找街機廳,在家也可以。
雅達利2600也是破天荒的移植了不少當年只有街機廳才有的街機遊戲。比如《太空侵略者》、《打磚塊》。其中《打磚塊》還是蘋果教父賈伯斯的作品(是不是沒想到)。
打磚塊
在80年代初期,家用機的機型少的可憐,性能更不用說了。用現在的視野再回看之前的遊戲畫面,那些由點、線、面組成的二維世界,簡直不堪入目。直到1983年,一個東方老牌做棋牌的公司任天堂宣布,第一款家用主機FC(FAMICOM)發售,紅白機時代就此拉開歷史的帷幕。
在1983年那個炎熱的夏天,本應在家避暑的人們,成群結隊的在秋葉原街頭排起了長龍,不為別的只求一機。一點也不亞於現在的蘋果購機排隊場景。看來瘋狂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而是屬於每一個時代。
可以說,FC時代正處於那個家用遊戲和街機遊戲分水嶺的年代,那些年出現的遊戲幾乎承載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現在很多小夥伴一聽到那些熟悉的遊戲音樂,就能瞬間回想起當年和小夥伴圍坐在黑白電視機旁搶手柄的情景。
回想整個FC遊戲史,最為震撼的莫過於那八位機圖形顯示器下刻畫的64色的畫面,雖然現在看來滿眼馬賽克,但當時可以說是劃時代的作品,就如同現在的你看慣了2K畫質,突然讓你體驗8K畫質的感官享受是一樣的。但是這並不是FC遊戲立足的重點,重點是遊戲從點、線、面的簡單構架,完完整整刻畫出了當年的策劃想要達到的效果,不得不說的就是第一款RPG遊戲《勇者鬥惡龍》。
1986年,在簡單流線化的FC單體遊戲逐漸被玩家拋棄時,很多人一度以為FC時代已經延續不來多久了,日本漫畫家崛井雄二以漫畫的敘事風格,主角人物帶動配角人物為核心的劇情模式,設計了遊戲歷史上第一款RPG遊戲《勇者鬥惡龍》。說到《勇者鬥惡龍》,很酷愛RPG的小夥伴肯定不會陌生,把他定義為日式RPG的啟蒙之作一點也不為過。
後期的很多RPG都是以《勇者鬥惡龍》為藍本,甚至在FC時代中期,很多遊戲製作商家為了快速搶佔市場,都圖方便競相模仿《勇者鬥惡龍》的所有架構,甚至包括角色和怪物模型。比如《荊軻新傳》。從此以後,FC平臺的RPG遊戲點燃了那個時代人們的遊戲熱情。
那麼崛井雄二為什麼能設計出那麼耐玩的RPG遊戲呢,RPG遊戲是他開拓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把時間線再往前倒。
20世紀70年代
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娛樂除了傳承了多年的戶外健身、各種體育運動、郊遊遠足等活動外,在家休閒方式就是電視節目和家庭聚會了。因為遊戲機還沒有出現,電子遊戲這一娛樂項目當年的人們不可能體會的到。但是,雖然沒有電子遊戲,當時的人們仍然會玩遊戲,也就是前些年火過一陣子的桌遊。保險公司推銷員加裡·吉蓋克斯年輕時酷愛中世紀文化,也喜歡看託爾金的《魔戒》,終日沉浸在那個龍、半獸人、戰士、魔法的虛擬時空。他也尋思著,如果我能把書中的場景搬到桌面會如何?
基於這個想法,在1973年的一天,加裡·吉蓋克斯和夥伴們圍坐在小桌前,在那個廢舊的西洋棋棋盤上,擺放著各式各樣手辦模型,有精靈、獸人、人類、龍。而每個人手中則拿著畫滿了各式各樣技能的撲克手牌。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款RPG桌面遊戲《龍與地下城》誕生了。1974年發行第一版,一經發售就獲得了無數好評,當年代理這款桌遊的TSR公司瞬間賺的盆滿缽滿。崛井雄二恰巧是《龍與地下城》這款桌遊的忠實粉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年他會設計出《勇者鬥惡龍》這樣經典的RPG遊戲,原來是藉助了偶像的力量。
結束語
如今的角色扮演遊戲,高清的畫質、飄逸的動作、精美的場景,讓遊戲品質在卓越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但是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遊戲畫面增強的同時,遊戲性缺越來越差,很少有策劃為了劇情和可玩性再費盡腦汁,大下功夫。追求畫面成為了如今遊戲的通病,甚至連平時彈出的頁遊小彈窗,都僱了不少美工來精雕細琢畫面,可進去一看,遊戲還不如當年吃豆人來的帶勁。回歸遊戲本質,才能使遊戲成為經典。你們覺得呢?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這麼多,如果您對這類遊戲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和大家共同探討,知必回復。遊戲行不行,星哥幫你品,關注我,每日更新,分享更多精彩的遊戲,遊戲資源,盡在星哥品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