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吧!即月黑風高夜:黑漆漆的夜,給了潰兵可乘之機!
月黑風高夜。黑漆漆的夜,給了潰兵可乘之機。畢竟,光天化日的打劫和擄掠太過張揚,不是一般無恥之輩做的出來之事。為兵為匪,往往只在他們一念之間,做盜匪,除了要承擔一定風險之外,往往回報率遠高於當兵。當兵,無疑也是有風險的。潰散的宋兵籍了夜晚的黑暗,三五成群地公然闖入平民居室搶掠財物。初始,多少有些生澀,生瓜蛋子難免放不開手腳。
畢竟大家言語相通,猛不丁撞到熟人家中,臉上還有些掛不住的意思,只是張口討要些柴米、酒、肉之類的。繼而,城中雞飛狗跳,潰兵們的心腸也和外面的氣溫驟降,吃飽喝足之餘,閒著也是閒著,再搜刮些黃白之物也是好的。女真人的黃金耳環雖說覬覦了許久,已經變得遙不可及;王宗濋所說的金碗也只是畫餅而已,百姓家的金銀器皿、珠寶珍玩卻是唾手可得。城破了,留著也只是奉送金人,不如先與我暫存。
敢有反抗表示不滿的百姓,就直接白刃相加。於是乎,城中百姓戶戶驚擾,家家驚惶。大戶小民如果順從,都可以破財免災;敢有違逆的,家家冒火,戶戶死人。殺人往往與放火相連,何況在月黑風高的夜。城南放火的是金人,城中放火的是宋兵,兩廂放火倒也輝映南爭奇鬥豔。皇宮大內中趙桓號啕大哭,九重之外的百姓哭泣之聲同樣震天動地。城頭上的金人只是牢牢據守著城池,惟恐亂軍百姓奪門而出。
城破之後,女真人並沒有趁機擴大戰果,只是佔領了汴梁城東南一隅的城池。膽顫心驚的宋人紛紛向城北逃遁,西北地方成了他們暫避一時的安全港。到了晚上,眾人鼓譟之下斬關而出,這個時候城中變得極不安全,惟有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越遠越好。至於前行的路又在何方,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亂軍不但在城中劫殺百姓,而且衝入亭驛把斡離不派到汴梁議和的金使也一刀揮為兩段。
無政府狀態之下,再計較什麼「兩國交鋒,不斬來使」就顯得尤其可笑了!宋官吏自顧不暇,哪裡還能護佑這些使人的安全。斡離不事後聞報,也只有徒喚奈何。如果追究責任,誰又能說的清楚呢?在「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之後,趙桓頭腦清醒了數分,立即派手下侍衛把居住在宮外的老父親請入大內。請趙佶移居九重,並非是完全為了他的人身安全起見,而是提防別有用心的朝臣和金人擄掠搶走這個「太上皇」。
雖然趙佶早已失勢,但是趙佶仍是蟄伏的老龍,奇貨可居啊!把「上皇」安置妥當後,趙桓緊急宣詔大臣入宮議事。萬幸北宋滅國時候沒有明崇禎那樣悽惶,還真有幾人冒死入宮侍從護駕君臣相顧無語,惟有千行淚!趙桓召集大臣也不是為了看看到底哪個臣子忠誠度更高,而是急於派遣使臣去金營議和。即使是議和也萬萬不能折了國威。態度可以謙卑,不是為了其他,只是因為城中數百萬百姓的身家性命。
天這種時候還有什麼和可議,所謂議和,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與其說議和,倒不如說「乞和」更為直截了當。城破之夜,城中幾百萬士民都整夜無眠。許許多多的人都有形形色色的表演,特別要提到的就是「名將」劉延慶。在女真軍圍城月餘時日內,他也曾傾盡全力地幫助防禦和積極出謀劃策參與其事,但是卻對城防始終沒有其他人那樣的盲目樂觀。
他清楚城破只是時間問題,沒有任何辦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除了聊盡人事之外,他早就在琢磨城破之後的出路了。城破之後,結局不外乎有兩種—一生存與死亡!生存也無非就是等待金人的憐憫大度,生死的權力也儘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像他這種名聲在外的宋將,為守城出力不少,女真人如果追究起來,結果也是難逃誅戮。是聽天由命?還是放手一搏?他再次選擇了後者。數年前,他從盧溝河畔逃歸霸州,這次他又打算從汴梁逃跑。
不能對名將求全責備,人同此心的大宋軍民大有人在。在他率領兒子和手下軍兵奪萬勝門之後,相隨他出城的宋士民達四萬之眾。幸運之神不可能一再的眷顧於劉延慶,破門而出的他和兒子劉光國雖說馬作的盧飛快,可是仍然沒有逃出女真人的羅網。因為「名將」之子劉光世的原因,史家對這段歷史要麼含糊其辭,要不就是故意有溢美飾偽。
居然說劉延慶父子是請趙桓出城避禍,主動去為趙官家率先開路做急先鋒,而且有意把劉延慶奪「萬勝門」而逃的日子推遲了一天。劉延慶雖號稱「名將」,其實至多是個久經行伍的老軍資質,做個將領著實是太過勉強,誤國誤民自誤。名將雖然知道南面粘罕攻城遠比斡離不猛烈,卻不去細思其中緣由,所以冒失的從萬勝門奪門而逃,實在是不明智。
稍具軍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圍城必缺」的道理所在,粘罕於東南傾力攻城,而西北地方卻只是象徵性的策應,這絕非是斡離不心懷仁慈。斡離不有意讓粘罕所部先行登城,不只是為了給粘罕臺階下,城北其實外松內緊,表面上看西北地方風平浪靜,其實早已是伏兵密布,專等捕拿逃逸而出的大魚。斡離不給宋人一個假象,似乎有破綻可尋,然後在半道劫殺,這樣的效果往往優於攻城的屠戮。
急於逃生的人早就喪失了鬥志,金軍只需張網以待,守株待兔。粘罕自詡用兵與「孫、吳」相類,其實稍遜斡離不一籌。斡離不乃是「綿裡藏針」,說難聽些就是不叫的狗,這種對手才是最可怕的。劉延慶想要在斡離不眼皮底下逃生,豈不是錯打算盤?他沒有逃出太遠就被女真人追及,父子同時結束了軍旅生涯。而他的寶貝兒子在跑路時候仍不忘記帶上心愛的女人,那女子正是從前王黼的愛妾。
劉延慶之所以選擇從「萬勝門」逃生,並不是因為「勝」與「生」諧音,而是因為這「萬勝門」離他的府邸最近,跑路也要撿直線距離啊!令人嘖嘖稱異的是:元末明初的劉基劉伯溫,正是劉延慶的後人!由於汴梁城比較大,通訊又極不發達,東南城破的消息並沒有立刻傳到西北廂,西北方向守城軍兵仍是立於風雪中緊張地注視著城外女真軍的動靜。直到第二天一早,東南壁失守的確切消息才傳至。
守軍立刻下城,頃刻之間走的一千二淨,雖有官將也無力阻止。汴梁城完全成了不設防的城市,女真人毫不費力地完成了換防,開始重新布置城防工事。女真兵把城防上的樓櫓等無用之物盡數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不熄,城中四壁火光沖天,夜間也照得亮如白晝,萬幸的是女真人沒有到城中縱火。今天小編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吧,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留言,喜歡本文的話,給小編點個讚哦!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