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校園、青春、愛情、動作等元素與抗日、打鬼子等融合在一起,看這樣的電影會是怎樣的體驗。看完《青禾男高》,只想說三個字「燃爆了」。的確,撩妹紙與打鬼子看似判若雲泥的兩種類型,當被有機勾兌、勻合在《青禾男高》中以後,原本想像中的尷尬、不搭,通通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幽趣、高甜、燃情、激昂。當然也不乏硬朗、悽情、悲壯、豪邁之氣。近年來最豪情萬丈,也最激情澎湃的校園青春愛情片,非《青禾男高》莫屬。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日偽時期的一所青禾男高裡,以荊浩為首,么雞、二餅、阿屁、譚家木為輔的男子鬥架天團,與以柴田為頭目的日本學生組織形成了勢均力敵之勢。女神教師柳禾的到來,則打破了學校中暗流湧動的平靜。她主辦的地下讀書會,成了日偽絞殺的對象。為了抗擊日偽的暴行,原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且奉行明哲保身原則的荊浩,則在對柳禾老師的兒女私情的激活下,在妹妹被辱、好友被殺、家國被亡的大悲大憤大勇大愛的激勵下,開始了絕地反擊,亡命拯救。
青春片,我們看的太多了,我們也熟悉一般青春片的套路,然而,這部《青禾男高》確實非常另類的一部青春片,它把背景拉到偽滿洲國時代,把家國情懷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這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小清新校園故事,它包括了愛情、友情、兄弟情、家國情,從立意上已經上升到了常規青春片難以企及的高度。可以說,《青禾男高》是一部誠意滿滿的另類青春片。
電影講述了在一所名為青禾男高的學校裡,荊浩和阿屁、譚嘉木、么雞、二餅等一幫在特殊校園環境下結成的摯友兄弟和女教師柳禾為了捍衛友情、愛情和尊嚴而奮起反抗校園霸凌及其背後日本帝國主義暗黑反動勢力的熱血故事。
從某種程度上講,電影借鑑了日本熱血高校的拍攝風格,裝酷耍帥,但沒有超越熱血高校,所謂青春,無非是被我們消耗在課本與規則之間的那些日日夜夜,因此對於暴力的崇尚以及對制度的叛逆往往容易引起最本能的共鳴。影片中在兄弟情義之外揉雜了熱血抗日,這是中國的特殊國情,也獨具特色,它開創了中國校園青春片的另一種風格。
看完整部電影只想說歐豪太適合演這種痞帥的男生了哈哈哈, 打架的時候真的不要太帥!荊浩大哥的出場就超級酷~景甜在裡面還不錯啊,挺漂亮的,不過鏡頭感覺也不是特別多。但是用這樣日式的風格拍出一部抗日題材的作品難免有些奇怪,除了強行的上價值之外,作品本身至少還算很完整。歐豪作為電影新人的表現可圈可點,情節也算不錯,熱血不過也略顯狗血,題材還是很棒的,不過歐豪的臺詞功底還有待提高,但這種痞帥的定位恐怕暫時是沒人能超越了。
打群架是很多男人學生時代的普遍經歷。而學生群鬥偏偏是國產青春片中的稀疏情景,偶爾有之也是無關緊要的花邊點綴。罕有如《青禾男高》這般,是以校園幫派、熱血對戰為故事核心。欣賞這部鈕承澤監製的青春動作片,或許會讓你感懷過往那段用拳頭髮洩荷爾蒙的歲月。
當下國產青春片大多走著甜虐風,《青禾男高》玩的卻是暴力範兒。故事將江湖搬到了偽滿時期的高中校園,中日兩國學生拉幫結夥酣戰鬥狠,一波又一波的打鬥推進著劇情,讓人感受著又燃又爽的暴動青春。二次元日漫畫面的不時插入真人格鬥鏡頭,確保畫風上著突破次元壁,讓故事顯得很另類。
打鬥場景的慢鏡頭與凌厲剪輯相結合,使炫酷狂拽吊炸天的武鬥看起來荷爾蒙爆棚。動作場面可概括為「能量激鬥」及「威也武打」。從幾個人短兵相接的狹路相逢,到一對一的殊死肉搏,再至群架鬥毆的壯觀混戰,無論是誇張的受擊表情、擊打特效、格鬥動作,還是武器橫飛的場景,紛紛顯露讓觀眾欣喜的「暴力校園美學」。
《青禾男高》雖然為了過審而設定了抗日的時代背景,有點被生拉硬拽的感覺,但講道理,這次編劇和導演在背景和劇情設置上算比較符合邏輯了。青少年泡妞打群架,怎麼可以上大熒幕?抗日唄!雖然設置了抗日背景,但也掩不住導演想拍古惑仔的熱血的心。意外的是,劇情張馳有度,審美疲勞的抗日梗竟然拍的還挺燃。而真人與漫畫結合的表現形式弱化了很多那個背景下特有的悲涼,用一種特殊的手法拍了一段特殊背景下的熱血青春。
整部電影有功有過,但至少有幾點讓人印象尤深。青禾男高中,中國男子天團為國讎家恨、護家衛國,與日本學生、軍人之間展開的熱血激戰。那花式的尬架,溢屏的荷爾蒙,滿腔的愛國情,看的人激情蒸騰,熱血沸湧。不由得慨嘆,校園青春愛情片還能這樣拍!強烈的明暗對比、誇張的透視與聚焦、冷暖分明的高飽和度色調,加上張力十足的慢鏡頭——無論是濺起的水花,還是劈斷的棍棒,再配合熱血音樂一拍一喝的節奏處理,暴力刺激的動作戲可看度較高。說實話,這部電影的美術風格強烈,視覺上做的不錯。
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可能不太適應一些習慣欣賞手撕鬼子那種獨特審美趣味的人的重口。熱愛電影的人可以很容易看出這部片子的用心,熱愛這個民族的人也能體會到片中的很多濃烈的民族情感。無論故事;娛樂;思考;從各個層面,這部片子都在做新的探索,新的追求,可能在形式上運用了一些所謂的日本元素,可能某個演員不是某些觀眾認可的。
但這並不能在藝術層面抹殺這部新穎獨特並且三觀遠比某些愛國賊要正的影片。即便這不是一部完美的佳作,我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也要為這樣的創新突破精神喝彩,因為這部電影在努力並聰明地用一種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訴我們一些歷史,帶給我們一些記憶,更重要的是喚醒我們的思考,故事是虛構的,情節是誇張的,但它遠比手撕鬼子要真實而深刻得多。補充一點:誰從小沒看過幾部日本漫畫?難道看了個叮噹貓就不愛國了?
況且,大家想想:片中的日本元素不正是在渲染中在構建那個時代的某種氛圍嗎,不就是為了讓觀眾在這其中能夠感知並思考些什麼嗎?而且,跳出戲外,我們還要思考,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表現形式呢?也許我們需要思考的遠遠不只是這些,還有存在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另外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