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津書院悄然復興 續寫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王振良先生在問津書院學海堂。 (資料照片)

書院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書院最早出現於唐代,是集教育和研究為一體的知識分子交流學術思想的精神家園。如今,大量的古代書院已經不復存在,少量現存較好的知名書院,例如坐落於湖南長沙始建於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等,經過重整翻修被改造成了旅遊景點。

歷史曾經湮沒了一座天津歷史上的有名書院,在天津之外它並不太為人所知,那便是天津最早的書院——問津書院。它始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但不幸的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它因八國聯軍入侵而慘遭毀壞,歷史也在這裡終止成為塵埃。

近年來,問津書院在天津悄然間重建,並且悄然間復興,成為本地歷史文化學者的精神家園,以及最受大眾歡迎的免費書吧之一。

它的復興,也續寫著它過去的輝煌。問津書院曾經因西學東漸之風,最早引入西學書籍,並促生了中西兼容教育模式在天津的生長。

這座書院的低調復興,引發了外籍學者、文化外交官的關注,義大利和法國等國的文化參贊先後來到書院。來書院訪問的義大利學者,曾經慨然向這裡贈書。而在天津居住工作的一位義大利女士,還為書院一本關於中意文化交流的出版物用她不太嫻熟的中國書法題寫了書名——《從租界到風情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年12月版)。今年3月,一位日本學者還專程來到書院,在每月一次的講堂上暢談了他對中國孔子研究的成果。

這就是問津書院。

書院的主持者王振良先生原為天津《今晚報》的記者、高級編輯,擔任過該報副刊部主任,特別要提到的是,《今晚報》副刊,曾經是中國轉載率最高的副刊。

據了解,「問津」一詞來自《論語》中子路問津典故,而「津」又巧遇「天津」這座城市名字中的「津」。書院有一本研究天津文化的雜誌《問津》,甚至直接翻譯作了「探索天津」。

47歲的書院主持者王振良先生,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學系教授,他告訴記者,創立問津書院的宗旨意在推動天津文化的交流。

他無意以書院來營利,也沒有任何經營團隊,書院雖然註冊了實體,但更像是一個鬆散的NGO組織。關於書院未來將走向何方,他也沒有具體的宏偉的計劃和安排,僅僅是每年安排一下學術研討的主題,邀請他的朋友前來講學,不斷出版一些學術刊物和圖書。

自問津書院成立七年以來,學術界、新聞界對書院給予了高度關注,而這一切都在文化學者圈的「意料之外」。

「創立之初曾經有朋友說過,這個書院最多不會超過三年,而今書院已經即將走完它的第七個年頭了。」

截至目前,問津書院編印的《問津文庫》圖書,已經出版九個系列近百種,總印量10萬餘冊,組織超過70場問津講壇,每月一期從未停歇過。

「我們的講壇每年都會有一個主題,集中在對天津的歷史回憶和專業研究方面。」

如今,問津書院已經成為天津歷史文化學者的精神家園,形成一個約300人的對天津研究有素的學者圈子,並常年與問津書院保持密切聯繫。

他們的頻繁學術交流,也使問津書院所在的巷肆創意產業園成為天津歷史文化學者特有的一個「俱樂部」。

在王振良先生等的努力下,問津書院已經使天津歷史文化圈的粘合程度和交流頻次顯著增加。

事實上,王振良在重建書院前就是天津文化圈的知名人物了。

2008年,他參與創辦的天津第一個文化遺產保護NGO組織——天津老建築保護團體,曾經獲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頒發的年度貢獻獎。他還曾經為此創辦《天津記憶》等刊物,至今仍在業界發揮著較強的影響力。他們的故事很早就被海外媒體和學者關注,他曾多次接受有關採訪,或者引導海外學者在考察租界建築等。

有趣的是,王振良先生並不是一位土生土長在天津長的學者,他出生於吉林省公主嶺市。他對於書的愛好近乎於痴狂,早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

他在大學期間的藏書就達到3000冊之多,他現在已將4萬餘冊藏書的二分之一,寄存在了他任教的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

他對於細節的追求也近乎於痴狂。在他為書院編印的每本書折口,他都邀請著名篆刻家曲世林先生等治一方書名印,「當100本書出畢,我們將為他出版一本印譜。」對於問津書院每期講座的海報設計,他也可謂達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目前,他正主持編寫關於天津與義大利、天津與日本的歷史文化交流圖書。

「我常常想,歷史可以使人們更好地認知未來。在外宣報導中,其實不一定總是宣傳當下,有時對歷史文化的共同記憶,反而會更好地使人們加深心中的情感紐帶。」

王振良先生至今堅守著他的初心,無意將書院發展轉變為商業化的模式。「書院的運營,是我的一些愛好文史的朋友,自願形成了一個志願者圈子,在幫助我做有關活動的支撐。」

他的朋友李雲飛先生,天津國際設計周主席和創始人及巷肆創意園創始人,給與了他最大的幫助。

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書院現在還佔用了巷肆創意園的部分空間,而李先生也常常來到書院一層的雙槐書屋,接待客人或者僅僅是喝上一杯咖啡。

馮驥才,世界知名的天津文化學者和作家,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的著名人士,他曾經說過:「歷史的記憶是城市的魂,而問津書院的存在記錄了這座城的魂。」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楊成)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民國重建問津書院之夭折
    而問津書院培養出來的科舉士子,對書院的感念之情從未斷絕——嚴修對主講張佩綸的欽敬,趙元禮對山長李慈銘的題詠,還有高凌雯《志餘隨筆》不厭其煩的書院敘事,都可以說是文字的明證。而從筆者近所見史料來看,天津士人還有過曇花一現的重建問津書院的努力。
  • 走訪六大書院 感受書院裡的中華文脈 (5/6)
    > 問津書院「一聲問津,千古迴響」問津書院,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村孔子山南麓,與歷史文化名城黃岡市接壤。
  •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_新華網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在嶽麓書院啟動問津書院:儒家思想載體為當代精神家園建設「指點迷津」 問津書院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座著名書院,自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體系研學基地賦予素質教育新內容 保障文物安全就是傳承歷史文化鵝湖書院每年都會通過開展讀書會、成長禮、辯論賽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讓人們更好地理解書院倡導的為學之道和處事之要。
  • 最美周邊遊——武漢新洲 溼地鷗鷺 問津通禪
    遊問津書院,品聖人情懷遊完水上森林,沿劉大線繼續向北行駛約20來公裡,東向折上問津大道,問津大道和江北快速一樣平整寬闊,駕駛舒適。出邾城街經106國道,行駛不遠即可到達新洲最美公路——紅色旅遊線(簡稱紅線)紅線是武漢山地馬拉松路線。紅線行駛大概兩三公裡,就到此行第二站問津書院。
  • 新洲倉埠、舊街、問津書院、張公橋等上榜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武漢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正式公示172個地名,包括古鎮5個、名村12個、紀念地22個,古橋10個、重要自然地理實體40個、近現代重要地名83個。
  • ...泰山書院」 探索在高職院校中實施「書院+學院」傳統文化育人模式
    建設泰山書院的措施有:根據書院藏書、讀書、教書、著書的功能,進一步充實以反映書院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書院博物館和以展示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文淵閣,新建以創作交流泰山書畫藝術為主題的墨寶齋;搜集、整理泰山文化中關於泰山名人、泰山石刻、泰山歷史傳說等各方面的文獻、圖片、影像資料;組織、編寫泰山文化讀本;組織、創作泰山百景書畫印系列作品等。
  • 這個世界性的宗教「伊斯蘭教」,唐朝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伊斯蘭教在中國得以保存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斷蘭教等外來宗教傳入中國,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更加豐富了唐朝文化同時也使盛唐的文明傳向西方,在宗教流傳的過程中也帶動了中西貿易的繁榮和文化的交流,當時的絲期之路不僅是經濟通道,還是文化和宗教的通道。
  • 廣東最早、規模最大的書院,是戊戌變法的策源地,如今無人問津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書院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歷朝歷代也都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書院,其中的「應天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更被後人稱為「古代四大書院」。不過,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書院卻非萬木草堂莫屬。
  • 文化保山:永子書院正式對外開放嘍
    春末夏初,位於保山清華海永子棋院五樓的永子書院正式對外開放。該書院由保山市永子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收集了自明代以來中日韓各種古棋譜及圍棋圖書3萬多冊,是圍棋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和廣大圍棋愛好者查閱學習圍棋歷史文化的寶庫。
  • 中國首次舉辦「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 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大賽將對促進中國與西班牙的文化藝術交流,擴大委拉斯凱茲藝術精髓在中國的傳播發揮積極作用。委拉斯凱茲生於西班牙的塞維亞,是西班牙黃金時代和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不僅為19世紀寫實畫家和印象派畫家樹立了榜樣,而且還影響了20世紀的畢卡索、達利和弗朗西斯·培根等一大批藝術家。
  • 「第五屆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虹橋海外書院開幕
    12月18日,「2020第五屆兩岸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虹橋海外書院開幕。展覽共展出兩岸40位藝術家的120餘幅作品,旨在進一步加強滬臺兩地文化交流互動。本次活動由上海錦沅文化、上海虹橋海外書院主辦。
  • 沁河流域古堡群被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5月29日上午,沁河流域古堡群「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沁水縣湘峪古堡舉行。中國僑聯將「沁河流域古堡群」確認為第七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鍾靈毓秀沁河水,明清遺珠古堡群。作為中國地域文明的重要分支之一,沁河古堡承載著深邃的歷史記憶,續寫著輝煌的人文傳奇,成為沁河岸畔一道貫穿古今、雄奇壯美的風景。以柳氏民居、湘峪古堡等為代表的沁河沿岸明清古建築群氣勢宏偉、風格獨特、類型眾多,不僅具有突出的軍事防禦功效,而且還有豐富的建築美學和深厚的人文情感,極具保護、開發和利用價值。
  • 中西文化交流的前瞻者 -- 榮文蔚加入APAX Group川力企劃集團
    出身榮氏,一直以曾祖父榮德生為榜樣和人生目標,認為真正的企業家應該不言休、不吝嗇、情系家國、傳承回饋,榮文蔚多年以來亦一直積極投入慈善事業和文化交流工作。貝克漢姆在日本東京舉行籌款晚宴,為貝克漢姆創辦的個人聯合國兒童慈善基金會Unicef Fund 7籌得過千萬港幣善款;2017年為香港旅遊發展局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成功舉辦《光·影·香港夜》的盛大慈善旅遊推廣活動;2019年獲北京清華大學聘任為影視傳播研究院發展指導委員會顧問,連年積極參與中港各地的慈善與文化晚宴與活動
  • 華強北續寫「中國電子第一街」輝煌
    在變局中積極謀求轉型華強北續寫「中國電子第一街」輝煌□ 許創業 本報記者 傅江平華強北,一個承載了無數人「追夢記憶」的地方,作為伴隨深圳改革開放而崛起的全球著名商圈,其一度是國人談起深圳時的驕傲和無法繞開的話題。
  • 一代名相江萬裡和他創辦的白鷺洲書院、江西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民間聚徒講學的書院文化始於唐代,唐代廬陵興建的書院有4所,唐開元年間,吉州通判劉慶霖在他管轄的地方創建了篁寮書院,開吉州書院講學之先河,於是,各地方都效仿大辦書院,由名流學者講學,自宋朝至清朝,廬陵大興理學,山間茅屋也經常聞琅琅書聲,宋代,廬陵建書院40所左右,其中白鷺洲、新興、盤窩、雲崗、雲龍和清節書院比較有名,主要傳習理學,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江萬裡創辦的白鷺洲書院,白鷺洲書院的第一任山長
  • 地理學視域下的程朱理學及其書院文化
    在當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之時,重新探討程朱理學及其文化價值,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從二程洛學到朱熹閩學在中國學術史上,宋代的一大特點是學派繁多林立。與此同時,另一特點便是以地域命名不同學派,諸如濂學、洛學、關學、閩學、浙學、湖湘學等,地域性往往成為某一學派的突出標誌。
  • 中西文化下的插畫集合,該用什麼詞來形容這種美感?
    說起中華傳統文化,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為人津津樂道,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 雷州市擎雷書院開工建設!將與全國的「現代四大書院」並駕齊驅
    、北京的中國文化書院和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並駕齊驅開工儀式市政協原主席、擎雷書院建設項目統籌策劃負責人鄧碧泉在開工儀式上介紹了項目建設概況。他表示,雷州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素有興辦書院學社的傳統。擎雷書院要繼承光榮傳統,肩負起研究傳統文化、傳播雷州文化的重任,辦實、辦好、辦出特色。
  •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2016-01-20 20:44: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臺北圓山大飯店「臺菜」將來滬 與上海王寶和續寫兩岸餐飲交流新篇  中新社上海1月20日電 (記者 李佳佳)當地道臺灣料理遇上江南至尊蟹宴,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嶽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研討會精彩...
    研討會上,《求是》雜誌社原社長李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學,湖南大學黨委書記鄧衛,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教授張國祚,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曹健華,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曹普華,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朱漢民,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佑新等主辦單位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作交流發言,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