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書院」 探索在高職院校中實施「書院+學院」傳統文化育人模式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背依泰山,面臨大汶河,依山傍水,學院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重建千年泰山書院,以此為平臺,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探索「書院+學院」的文化育人模式,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收到較好效果。

一、實施背景及時間

在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中,中國傳統文化對推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但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現狀令人擔憂,本案例以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泰山書院建設為例,充分發掘當地泰山特色文化並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最終達到育人目標。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舉世聞名的泰山腳下,泰山作為世界首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泰山書院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歷經宋、元、明、清幾度變遷,至中華民國初年,成為隱居將軍馮玉祥之讀書處。千年學府,聞名遐邇,時至今日,泰山書院仍為泰山文化的標誌之一。泰山書院是古代書院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傳統精華文化的現代再生式發展的源泉,同時也對國內外高校教育發展新趨勢提供借鑑。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於2011年註冊和重建泰山書院,2013年5月初步建成,開創職業院校與書院教育相結合的文化育人新模式,2018年被立項為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品牌項目。旨在將書院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從書院傳統中尋求教育智慧,傳承「為人之道、為學之方」這一書院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以泰山文化為背景,研究、繼承、傳播、創新泰山文化,把經典國學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有機結合,探索一條在高校中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路子,創新職業教育特色。本案例研究對於該院建設山東省特色名校、打造幸福魅力校園,實現全體泰職人的「泰職夢」,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

學生在泰山書院博物館接受泰山文化教育

二、實施過程及措施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以泰安悠久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為背景和資源,對接地方優勢文化,創新高職院校與地方文化對接的傳統文化育人思路。

(一)建設千年泰山書院

學院2013年重建泰山書院,一直不斷加大泰山書院建設力度,將其打造成為集「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之「魂器」,奠定弘揚泰山文化的物質平臺。建設泰山書院的措施有:根據書院藏書、讀書、教書、著書的功能,進一步充實以反映書院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書院博物館和以展示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文淵閣,新建以創作交流泰山書畫藝術為主題的墨寶齋;搜集、整理泰山文化中關於泰山名人、泰山石刻、泰山歷史傳說等各方面的文獻、圖片、影像資料;組織、編寫泰山文化讀本;組織、創作泰山百景書畫印系列作品等。通過「泰山書院」這一平臺,發揮「書院」優秀文化傳承功能,增強文化育人功效,提高泰山文化的輻射帶動和影響力,更好地為加強泰安文化建設服務。

學生在泰山書院文淵閣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設立講書堂,加強文化交流,開啟以「知」,感之以「情」

泰山書院設立「講書堂」作為泰山書院交流、講學、研究的課堂。書院邀請國內外泰山文化研究專家、企業成功人士,在講書堂開展泰山文化、傳統文化、企業文化、紅色文化等系列講座,進行泰山文化國內外學術研究與成果交流,使師生從中感受泰山文化、企業文化,使論壇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商企名流合作交流和高等院校學術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使廣大師生認知、認同「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講書堂每年開展至少10次論壇活動,與學院名校建設相結合,進一步發揮其文化傳承、交流、融合與提升的功能。

(三)出版《泰山書院》專刊,載之以「言」,發之以「聲」

《泰山書院》於2014年1月開始編輯出版,並將《泰山書院》作為廣大師生學習、認識及宣傳泰山文化、泰山精神的陣地、促進學院發展的教育理論與實踐交流的載體,已成為面向全省乃至全國傳播泰山文化的平臺。

在書院講書堂進行文明禮儀講座

(四)建成國學教育基地,讓書院聖賢精神引導學生「學歸於行」

繼承古代道學兼顧的書院思想,弘揚泰山書院「五賢」勤奮治學、學而治世的精神,以此為基點拓展國學教育,培養學生傳統美德,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植高技能人才的高素質精神底蘊,促使「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深入人心。

(五)以古代書院命名理念和風格為建築物和道路等命名,書院和學院融為一體

為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泰山文化在學院育人中的作用,營造「書院」加「學院」的職業教育模式,對學院辦公、教學實訓、圖書館、公寓、餐廳等場館和道路湖泊,以古代書院命名理念和風格在全校進行了名稱徵集,並確定了名稱。

各場館和道路命名,融入了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和泰山文化、明禮誠信、素質教育、場館功能等因素,體現了學院的文化水平和辦學底蘊。如辦公樓為致遠樓,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明德樓、明志樓、明理樓、明遠樓,生物系實訓樓命名為神農樓、信息系實訓樓命名為思汗樓、機電系實訓樓命名為墨翟樓,工美系系實訓樓命名為光啟樓,財經系實訓樓命名為居正樓,女生公寓命名為蘭蕙苑、沁芷苑、清和苑,男生公寓命名為厚德軒、養素軒、皓然軒等,校內道路為思賢路、春華路、勵志路等,校內休閒連廊命名凌雲閣、行知廊、啟智廊等,花園命名為馨園、睿園、和園等,湖泊名為硯池、靜修湖,兩座小橋名為孫復路、石介路等,校醫院為扁鵲樓。

在書院講書堂舉辦道德講堂

三、取得主要成效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反映書院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書院博物館和以展示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文淵閣,新建了以創作交流泰山書畫藝術為主題的墨寶齋;出版了《泰山書院》十期;完成了泰山文化讀本的編寫;創作了泰山百景書、畫、印系列作品,接受了市社科聯主席賈志秋及其他社會人士部分書畫捐贈200餘件;以書院為平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100餘次;針對高職學生現狀,在常規教學基礎上加入傳統文化、科普、職業規劃等教育,常年開設《講書堂》,聘請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講座50餘次,如山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周忠高作《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報告、山東民俗問題專家劉德龍作《齊魯文化與山東民俗》講座,泰山文化專家、學院客座教授袁愛國《泰山名人文化》等講座。

在書院講書堂舉行紅色傳統文化講座

濃厚的文化學術氛圍,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泰山文化、企業文化、大學文化的融合與傳播。泰山書院以其蘊含的育人因素如前輩、先賢的治學、濟世精神文化教育功能,是學院開展傳統文化和人文教育主要場所。2014年,泰山書院成功獲批為泰安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和山東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

四、創新點

(一)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註冊並建成具有千年歷史的泰山書院,繼承發揚了傳統文化,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有形載體;

(二)學院研究書院文化和泰山文化,為弘揚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作用開闢新途徑;

在泰山書院博物館向外來參觀人員講解泰山文化

(三)探索書院和學院教育結合方式、方法,探索融合傳統書院文化和高職教育相結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為高職類院校辦學,建設特色名校提供有益借鑑。

(四)主動對接地方優勢文化,彰顯泰山精神,創新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思路。該研究項目開創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與書院建設相結合之先例,是職業學校開展文化育人、校園文化建設主動對接地方優勢文化,高職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深入體現。作為一種新思路,對所有其它高職院校顯然具有寶貴的借鑑和示範意義。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東嶽書院開院,18個項目工作坊入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凱通訊員丁海奎11月19日,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舉行東嶽書院開院暨首批項目工作坊入駐儀式,全國各實施書院制改革的高校代表和社會各界成功人士參加開院儀式。東嶽書院成立儀式上,泰安市楹聯藝術家協會教學實踐基地、泰安市岱宗詩社教學實踐基地、泰山非遺拍攝基地等18個項目工坊首批入駐書院,以項目工坊為契機,落實書院育人的載體功能。
  •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探索「1145」模式 匠心化育鑄人才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實施「1145」匠心化教育模式,旨在以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職業精神培養和踐行為主線,探索建立「明德、強技、篤行、致用」四位聯動的職業精神培養機制,通過推動思政課改、弘揚蓋軍銜精神、實施晨點晨練、開展志願服務和促進教學做一體化等五大舉措,努力培養以德為先、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並重的「準職業人」。
  • 鹽城鹽都區高教城,擁有多所高職院校
    學校肇端於1920年,先後整合了鹽城魯迅藝術學校、鹽城建築工程學校的優質辦學資源,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優秀人才輩出。學校坐落於鹽城市高職園區,分學海路(南)、海洋路(北)兩個校區,校園面積1000多畝。設有學前教育學院一部、學前教育學院二部、魯迅藝術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城市管理學院6個二級學院。
  • 走進高校丨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報考指南
    我們往下看01.泰山腳下書院制大學  校園借鑑古代書院圍合式的建築風格,汲取園林文化元素,採用中國傳統院落式建築格局和智能化管理模式,打造國際視野下的東方書院制園林高校。  書院建有休閒庭院、師生共創室、多功能會議室、創意生活館、會客廳、項目工作坊、健身房、主題活動室等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學習生活設施,並免費向學生開放。學生書院公寓配備24小時熱水系統、雙衛生間、空調、洗衣機、洗鞋機、烘乾機、吹風機、上床下桌獨立學習與休息空間。
  • 古老書院因我們的存在而青春、鮮活
    古老書院因我們的存在而青春、鮮活 講述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教授 肖永明2020-09-23來源:《光明日報》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湖南大學,來到嶽麓書院,我們全體師生深感自豪、備受鼓舞。
  • 書院公共空間今起開放!五大書院特色活動,面向復旦的每一個你!
    師生的動情演出和精彩互動,讓觀眾們在百餘年前的歷史滄桑和現如今的復旦新貌中不斷穿梭,讓眾多書院學子以話劇舞臺為第二課堂,走進文化藝術的場域,讓復旦師生得以從先輩和同輩中汲取力量,為未來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 化孤獨為共同:北大元培學院的書院制探索
    一個清晰的事實是,元培在文化和制度上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從最初的「文理科實驗班」到今天「住宿制書院」的建設,從制度設計到人的培養,元培對通識教育的理解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官網經過20年的探索和努力,元培逐漸形成了一套整體性的、面向未來的新的教育教學計劃:一方面,學院通過制度改革和建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套新的大學本科學習體系,逐漸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通識教育體系;另一方面,通過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住宿制書院」模式,元培也希望能夠為北大乃至中國的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建設尋求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 鄭州西亞斯學院實施住宿書院制培養高素質人才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見新 通訊員 趙志攀)近日,鄭州西亞斯學院申報的「住宿書院制育人模式」獲評2020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
  • 延邊州敦化敖東書院項目
    本項目計劃依託以書院營造的良好傳統文化氛圍將長青村打造成為仿古文化小鎮,未來十年通過土地合理開發、資源合理利用,小鎮內將具備仿古巷路、建築、集市等設施,推出復古式餐飲美食,大力開發漢式婚禮等體驗式旅遊項目。
  • 清華大學舉辦工作研討會 探索航空航天類院系思政育人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在致辭中表示,清華始終堅持把黨建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龍頭,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重要使命。他期待通過座談會,匯集智慧和力量,探討未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 全國多所院校公布升級新方案:與省內高職高專合併轉設
    公示中提出,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現將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整合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省商務學校辦學資源轉設為省屬公辦理工類本科職業學校。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通過文化育人制度體系的初步形成,學院由上至下認識到了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開展實施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方向,考核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標準,激勵文化育人工作有了目標。落實文化育人制度體系,學院重點從推進「三進」著手。課堂教學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陣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不能忽視課堂這一主陣地,要積極發揮課堂文化育人效應。
  • 西京學院探索輔導員工作內容「課程表」新模式
    、書院特色文化品牌教育:「一院一品」特色活動等、軍訓技能、對口協議教育(學業指導)、寒暑假作業等12項教育實踐活動(項目)的輔導員工作內容體系。輔導員工作內容體系重點體現輔導員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彰顯和挖掘了輔導員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育人功能。「2模塊多項目」的教育實踐活動貫穿於大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全過程。
  • 歸與書院啟動「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不僅僅只是為了目前這一個歸與書院的持續運行,更是為了能夠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從文化與教育入手,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模式,希望未來能夠在更多的鄉村進行推廣,造福更多的鄉村與鄉村留守兒童。」這也是黃勇軍、米莉一直都在嘗試的以歸與書院為平臺,通過「一村一社」公益行動打通城鄉壁壘,最終實現「鑄魂鄉村、治癒都市」這一遠景目標的進一步的落地實施與路徑探索。
  •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排行榜中位居前十
    12月22日,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排行榜公布,榜單顯示,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1171所參評高職高專院校中位列第十名。「院校滿意度」調查是由教育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開展的一項調查工作,是由本校學生實名對所在學校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校生活條件、校園環境以及綜合情況,其結果更加客觀、更能反映在校生對所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滿意程度,因此被認為是高職教育界的「大眾點評」。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在此次滿意度調查中獲得好的名次,是學院廣大師生對校園環境建設及生活設施的客觀評價。
  • 天南海北,同賀「互鑑書院」雲揭牌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四任會長、長江學者曹順慶教授在賀詞中說,「書院」要教人做真學問,學會做人,講仁講忠,講信講和諧,吸收中國的傳統優秀思想文化,格物致知,從思想創新與學術創新的方面傳承和發揚中華互鑑文化。
  • 傑出校友華生捐建東南大學鐘山書院!
    張廣軍在講話中指出,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東大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主動響應新時代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之號召,大力實施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深入推進
  • 問津書院悄然復興 續寫中西文化交流的輝煌
    近年來,問津書院在天津悄然間重建,並且悄然間復興,成為本地歷史文化學者的精神家園,以及最受大眾歡迎的免費書吧之一。它的復興,也續寫著它過去的輝煌。問津書院曾經因西學東漸之風,最早引入西學書籍,並促生了中西兼容教育模式在天津的生長。
  • 復現「書院生活」老傳統 文保景區「沉浸式」體驗 盤活文化遺產
    白天,一場關於傳統戲曲的「劇本殺」在清末老宅上演,打開了「省保」祝大椿故居的「新玩法」;晚上,「國保」東林書院燈火璀璨,人們穿著漢服穿梭於書院生活體驗中心,聽評彈、賞茶道。上個雙休日,兩個新投入運用的文商旅融合項目成為人氣「新地標」,進一步拉近了市民遊客與文保景區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