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背依泰山,面臨大汶河,依山傍水,學院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重建千年泰山書院,以此為平臺,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探索「書院+學院」的文化育人模式,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收到較好效果。
一、實施背景及時間
在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中,中國傳統文化對推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但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現狀令人擔憂,本案例以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泰山書院建設為例,充分發掘當地泰山特色文化並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最終達到育人目標。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舉世聞名的泰山腳下,泰山作為世界首例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泰山書院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歷經宋、元、明、清幾度變遷,至中華民國初年,成為隱居將軍馮玉祥之讀書處。千年學府,聞名遐邇,時至今日,泰山書院仍為泰山文化的標誌之一。泰山書院是古代書院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傳統精華文化的現代再生式發展的源泉,同時也對國內外高校教育發展新趨勢提供借鑑。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於2011年註冊和重建泰山書院,2013年5月初步建成,開創職業院校與書院教育相結合的文化育人新模式,2018年被立項為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設品牌項目。旨在將書院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從書院傳統中尋求教育智慧,傳承「為人之道、為學之方」這一書院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以泰山文化為背景,研究、繼承、傳播、創新泰山文化,把經典國學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有機結合,探索一條在高校中傳承民族文化、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路子,創新職業教育特色。本案例研究對於該院建設山東省特色名校、打造幸福魅力校園,實現全體泰職人的「泰職夢」,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
學生在泰山書院博物館接受泰山文化教育
二、實施過程及措施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以泰安悠久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為背景和資源,對接地方優勢文化,創新高職院校與地方文化對接的傳統文化育人思路。
(一)建設千年泰山書院
學院2013年重建泰山書院,一直不斷加大泰山書院建設力度,將其打造成為集「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之「魂器」,奠定弘揚泰山文化的物質平臺。建設泰山書院的措施有:根據書院藏書、讀書、教書、著書的功能,進一步充實以反映書院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書院博物館和以展示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文淵閣,新建以創作交流泰山書畫藝術為主題的墨寶齋;搜集、整理泰山文化中關於泰山名人、泰山石刻、泰山歷史傳說等各方面的文獻、圖片、影像資料;組織、編寫泰山文化讀本;組織、創作泰山百景書畫印系列作品等。通過「泰山書院」這一平臺,發揮「書院」優秀文化傳承功能,增強文化育人功效,提高泰山文化的輻射帶動和影響力,更好地為加強泰安文化建設服務。
學生在泰山書院文淵閣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設立講書堂,加強文化交流,開啟以「知」,感之以「情」
泰山書院設立「講書堂」作為泰山書院交流、講學、研究的課堂。書院邀請國內外泰山文化研究專家、企業成功人士,在講書堂開展泰山文化、傳統文化、企業文化、紅色文化等系列講座,進行泰山文化國內外學術研究與成果交流,使師生從中感受泰山文化、企業文化,使論壇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商企名流合作交流和高等院校學術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使廣大師生認知、認同「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講書堂每年開展至少10次論壇活動,與學院名校建設相結合,進一步發揮其文化傳承、交流、融合與提升的功能。
(三)出版《泰山書院》專刊,載之以「言」,發之以「聲」
《泰山書院》於2014年1月開始編輯出版,並將《泰山書院》作為廣大師生學習、認識及宣傳泰山文化、泰山精神的陣地、促進學院發展的教育理論與實踐交流的載體,已成為面向全省乃至全國傳播泰山文化的平臺。
在書院講書堂進行文明禮儀講座
(四)建成國學教育基地,讓書院聖賢精神引導學生「學歸於行」
繼承古代道學兼顧的書院思想,弘揚泰山書院「五賢」勤奮治學、學而治世的精神,以此為基點拓展國學教育,培養學生傳統美德,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植高技能人才的高素質精神底蘊,促使「進取、擔當、包容、和諧」泰山精神深入人心。
(五)以古代書院命名理念和風格為建築物和道路等命名,書院和學院融為一體
為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泰山文化在學院育人中的作用,營造「書院」加「學院」的職業教育模式,對學院辦公、教學實訓、圖書館、公寓、餐廳等場館和道路湖泊,以古代書院命名理念和風格在全校進行了名稱徵集,並確定了名稱。
各場館和道路命名,融入了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和泰山文化、明禮誠信、素質教育、場館功能等因素,體現了學院的文化水平和辦學底蘊。如辦公樓為致遠樓,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明德樓、明志樓、明理樓、明遠樓,生物系實訓樓命名為神農樓、信息系實訓樓命名為思汗樓、機電系實訓樓命名為墨翟樓,工美系系實訓樓命名為光啟樓,財經系實訓樓命名為居正樓,女生公寓命名為蘭蕙苑、沁芷苑、清和苑,男生公寓命名為厚德軒、養素軒、皓然軒等,校內道路為思賢路、春華路、勵志路等,校內休閒連廊命名凌雲閣、行知廊、啟智廊等,花園命名為馨園、睿園、和園等,湖泊名為硯池、靜修湖,兩座小橋名為孫復路、石介路等,校醫院為扁鵲樓。
在書院講書堂舉辦道德講堂
三、取得主要成效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反映書院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書院博物館和以展示泰山文化為主題的文淵閣,新建了以創作交流泰山書畫藝術為主題的墨寶齋;出版了《泰山書院》十期;完成了泰山文化讀本的編寫;創作了泰山百景書、畫、印系列作品,接受了市社科聯主席賈志秋及其他社會人士部分書畫捐贈200餘件;以書院為平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100餘次;針對高職學生現狀,在常規教學基礎上加入傳統文化、科普、職業規劃等教育,常年開設《講書堂》,聘請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講座50餘次,如山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周忠高作《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報告、山東民俗問題專家劉德龍作《齊魯文化與山東民俗》講座,泰山文化專家、學院客座教授袁愛國《泰山名人文化》等講座。
在書院講書堂舉行紅色傳統文化講座
濃厚的文化學術氛圍,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泰山文化、企業文化、大學文化的融合與傳播。泰山書院以其蘊含的育人因素如前輩、先賢的治學、濟世精神文化教育功能,是學院開展傳統文化和人文教育主要場所。2014年,泰山書院成功獲批為泰安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和山東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
四、創新點
(一)泰山職業技術學院註冊並建成具有千年歷史的泰山書院,繼承發揚了傳統文化,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有形載體;
(二)學院研究書院文化和泰山文化,為弘揚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作用開闢新途徑;
在泰山書院博物館向外來參觀人員講解泰山文化
(三)探索書院和學院教育結合方式、方法,探索融合傳統書院文化和高職教育相結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為高職類院校辦學,建設特色名校提供有益借鑑。
(四)主動對接地方優勢文化,彰顯泰山精神,創新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思路。該研究項目開創全國職業院校文化建設與書院建設相結合之先例,是職業學校開展文化育人、校園文化建設主動對接地方優勢文化,高職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進一步深入體現。作為一種新思路,對所有其它高職院校顯然具有寶貴的借鑑和示範意義。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