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與書院啟動「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0-12-19 瀟湘晨報

6月17日,受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從農曆年前開始就一直處於閉院狀態之中的歸與書院,再次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來自歸與書院周邊瑤漢村寨的30餘名低年級留守兒童放學後剛回到家中,就在家長們的陪同下興高採烈的趕到歸與書院,與來自省財政廳、縣委縣政府領導、新華社記者、高校志願者、社會愛心人士等方面的嘉賓一起,共同參加了「歸與書院2020年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孩子們不僅開開心心的領到了隆回縣新華書店捐贈的益智圖書、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洗護用品,還在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志願者的帶領下,一起完成家庭作業、閱讀繪本、彈鋼琴、玩遊戲、跳繩、打籃球……忙得不亦樂乎。

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

這樣一個由留守兒童、志願者、家長代表、社會愛心人士共同組成的熱熱鬧鬧的學習、遊戲、互動的場景,就是歸與書院創始人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勇軍、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米莉籌劃已久的「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的初衷。

兩位創始人在長期的鄉村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的鄉村留守兒童每天放學後的時間,往往處於無人管理、無人關注、無人輔導的「真空狀態」之中,長時間蹲在家門口玩手機遊戲的留守兒童在鄉村隨處可見。「不是家長們不知道這個情況,而是即便是他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也沒有辦法改變。」米莉強調,「一方面是家長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根本輔導不了孩子們的功課,另一方面是家長們往往還需要幹農活、做家務,忙得很,孩子們只要玩手機,既不會鬧騰,又不會出事,家長也就樂得自在。」

歸與書院正式啟動「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之後,孩子們無疑是最高興的,每天基本上都會有30-40名留守兒童參加課程輔導、課後遊戲等活動,而且人數還在不斷的增長。孩子們和志願者之間的信任關係也在逐步建立,很多時候,雙方之間更像是朋友關係而不是師生關係。相對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性格培養,都是極為有利的事情。

歸與書院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也得到了周邊瑤漢兩族家長們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認可。家住奉家院子的花瑤人奉錫米,對歸與書院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不僅讓自家的孩子們積極報名,每天放學後都來歸與書院參與教學活動,而且還進一步說服了自己村寨裡的20多個花瑤孩子一起參加。按照奉錫米的話說:「我們這些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才能輔導孩子們的功課。現在兩位教授帶了來自省城的研究生志願者給孩子們輔導功課,是我們求之不得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好好配合,讓孩子們認真學習,爭取以後有更大的出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歸與書院「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已經開始在更大的範圍內產生影響。6月21日星期天(也是父親節)的課堂上,就有來自離歸與書院30多裡之外的大沙江的羅悅、羅傲兩姐弟,他們的父親一大早騎車將他們送到歸與書院,參與當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到鄉村父母、鄉村孩子對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深切渴望。在父親節發生的這樣一件生動的體現了「父愛如山」的事情,也深深的打動了來自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志願者杜秋悅、陳忠,讓他們更為直觀的感受到了作為志願者所擁有的責任感、使命感與自豪感。

「只要我們歸與書院的課堂上還有一個孩子,我們就會儘可能的想辦法把『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堅持下去。」黃勇軍極為篤定的表示,「當然,我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也希望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愛心力量能夠參與進來。不僅僅只是為了目前這一個歸與書院的持續運行,更是為了能夠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從文化與教育入手,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模式,希望未來能夠在更多的鄉村進行推廣,造福更多的鄉村與鄉村留守兒童。」

留守媽媽(村民)互助計劃

張華嬌,一位需要照顧四個孩子的留守媽媽,一有時間就會來歸與書院幫忙,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們家的幾個孩子都是歸與書院的常客,即便是閉院期間,也常常來書院玩耍。正是因為孩子們對書院相對熟悉,所以也就更加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在「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進行到第4天的時候,張華嬌的二女兒黃瑩瑩看到志願者們一下子忙不過來,就和另外一個大班的小朋友一起,主動提出來自己可以先教小班的孩子們唱歌,成為了「小小志願者」。

張華嬌、黃瑩瑩母女兩的實際行動,讓黃勇軍、米莉看到了鄉村留守媽媽、留守兒童身上所具備的發展潛力與成長空間。黃勇軍就認為:「鄉村振興的力量不應該僅僅依賴來自於鄉村之外的『輸入性力量』,而是應該更為充分的挖掘、發揮鄉村自身所具備的『內生性力量』,只有當村民們能夠積極而快樂的參與其中的鄉村振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

基於此,黃勇軍、米莉提出來想在歸與書院做一個嘗試,通過建立「留守媽媽(村民)互助會」,由鄉村的留守媽媽來組織、管理、照顧鄉村的留守兒童。相對於外來的志願者而言,留守媽媽如果能夠獲得充分的培訓、實踐與支持,完全可以成為更加直接的、一直都在的、「永不撤離」的鄉村志願者隊伍。如果再加上留守兒童中的大班孩子主動承擔起「小小志願者」的工作的話,那麼,留守媽媽互助會完全可以在外來志願者的指導、小小志願者的幫助下,完成歸與書院「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的日常工作需求。

「我覺得兩位教授的這個構思特別的好,如果可能,我們新華書店作為國營的文化事業單位,非常樂意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歸與書院的工作之中來,協助留守媽媽和小小志願者一起,完成留守兒童放學後守望計劃的工作。」專程來歸與書院參加開院儀式的隆回縣新華書店馬曉波經理,在聽到「留守媽媽互助計劃」的安排時,連忙表態。

事實上,長沙的幾個公益組織、社區、企業的負責人,也已經和黃勇軍、米莉表達了類似的態度,希望能夠組織、帶領長沙的「社區媽媽」和「社區兒童」一起來到歸與書院,和當地的「留守媽媽」、「留守兒童」之間進行各個方面的互動。這也是黃勇軍、米莉一直都在嘗試的以歸與書院為平臺,通過「一村一社」公益行動打通城鄉壁壘,最終實現「鑄魂鄉村、治癒都市」這一遠景目標的進一步的落地實施與路徑探索。

「黨建引領、村民自主、社會參與」三位一體運行機制

此次新冠疫情期間,黃勇軍、米莉一直駐守在歸與書院,通過近距離、長時間、高強度的觀察與思考,對以歸與書院所在地為代表的高寒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現代中國鄉村的生活方式、組織形式、運行邏輯等主題,有了更為明確的認知與了解。

結合此前歸與書院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兩位教授逐步認識到,如何在歸與書院探索、構建起以「黨建引領、村民自主、社會參與」為代表的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將成為未來中國鄉村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展開新時代文明實踐過程中所能採取的優質方案與可行路徑。

基於此,他們在6月17日的開院儀式上,特意邀請前來隆回縣考察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湖南省財政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祝孟輝、副書記王曉輝一行,新華社記者袁汝婷、謝櫻一行,隆回縣常務副縣長賀永亮一行,隆回縣新華書店馬曉波一行,湖南省華興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阮子飛一行,以及鄉鎮代表、村民代表一起,在歸與書院四樓沙龍室,召開了簡單而隆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建引領、村民自主、社會參與』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歸與書院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中可能起到的先鋒作用與示範效應。

在聽取了黃勇軍、米莉關於歸與書院的簡單介紹之後,祝孟輝對歸與書院此前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所進行的積極探索、有效經驗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與讚賞。他認為:「黃勇軍和米莉伉儷創辦歸與書院,既是記住鄉愁的歸來,也是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紮根鄉村的再一次出發。完全可以在黨建引領、村民自主、社會參與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下,繼續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起到探索『道路』、尋找『平衡』、『凝聚』力量、『拓展』經驗、『持續』發展的獨特影響與獨特價值。」賀永亮則表示將立足黨建引領,從縣、鎮、村的不同層面加強對歸與書院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

作為此次座談會的社會愛心企業代表,湖南華興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阮子飛在發言中強調:「兩位教授所從事的工作和我們公司向長江董事長在向家村所進行的精準扶貧、美麗鄉村、鄉村旅遊、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是完全一致的,理念上也是高度吻合的,我們將考慮把教授們的歸與書院引進向家村,讓向家村成為第一個成功複製、落地運營歸與書院的美麗鄉村。」

歸與書院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所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可與社會關注,逐步具備了進一步提煉模式、輸出經驗、擴大影響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據悉,黃勇軍、米莉將以歸與書院為試點,進一步配合隆回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具體工作,選擇一批示範基地,重點打造「一村一個風貌、一村一個鄉愁、一村一個故事、一村一個課堂、一村一個公益、一村一個經驗」,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看得見、摸得著、講得出、聽得懂、立得住、傳得廣」。在此過程中,已經擁有湖南省精準扶貧示範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湖南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等「金字招牌」的向家村,也向兩位教授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夠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為向家村的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

通訊員:江邊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直播電商新模式 鄉村振興新動能 | 浙江省「村播計劃」啟動儀式暨...
    5月8日下午,浙江省「村播計劃」啟動儀式暨「美好生活 浙播季」衢州專場在我區萬田鄉弈園村鄉村振興綜合體正式舉行。「村播計劃」作為「美好生活 浙播季」專項行動的重要環節,旨在促進全省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讓農民變主播、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數據變農資,為全省推動農產品上行、培育經濟發展提供新模式與新動能。
  • 教授夫婦拆祖宅建書院:山水就是最好的課堂
    妻子米莉是他的同窗,兩人同修政治學專業,多年來悉心研究儒家思想和鄉村文化。目前,米莉是中南大學副教授,黃勇軍是湖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去年年初,這對教授夫婦拆了祖宅,建起一座書院,取名「歸與」。名字取自《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千百年前,渴望回到故鄉教育年輕人,是孔子寄託鄉愁的方式。
  • 找準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點
    要落實好這個要求與目標,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必須從現實出發,找準鄉村振興的發力點,探索新形勢下土地利用模式,即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田園綜合體,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倒逼結構轉型,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富裕生活協同共進的發展思路。
  • 莆田探索田園綜合體設點建設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今年初以來,莆田分別在鐘山鎮和新縣鎮探索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不僅改變了兩地百姓的生活,更成為美麗鄉村的「升級版」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對于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寄予了厚望:「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明確目標,立足優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
  •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古冶教學站啟動
    ▼▼▼ 為配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12月4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河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遠程教學站啟動儀式在河北廣播電視大學舉行。
  • 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舉行 探索鄉村振興智慧方案
    楊志明說,當年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被稱為「海歸」,如今農民工返鄉創業則可稱為「城歸」。近年來,「城歸」創業正在異軍突起,懷著鄉村情感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推動「城歸」創業,要敢於衝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讓農民工返鄉能夠創業、有業可創、創業可持續,讓農民工企業家在鄉村振興中一顯身手。楊志明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城歸」終將成為中國企業家隊伍中堅力量的一部分。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逐波濤。
  • 鄭州:「健身築夢計劃」公益項目啟動
    12月15日,由鄭州市體育局、共青團鄭州市委聯合發起,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青團登封市委、鄭州市網球中心及河南新發展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鄭州市鄉村振興「健身築夢計劃」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網球進校園」活動在登封市潁陽鎮第五小學舉行。 鄭州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紅軒,共青團鄭州市委書記石玉,登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超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 「美家美婦」助力鄉村振興綻放新姿態
    她們運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活躍在家庭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學雷鋒志願服務等領域,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奮力譜寫新篇章。據了解,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共8名婦女被表彰為官渡鎮「十佳微網格長」。婦兒工作「好幫手」 網格鄰裡「貼心人」該鎮竹山村第一黨支部16號微網格長徐珂是一名村級後備幹部,擔任竹山村黨總支書記助理、婦聯副主席、兒童之家志願者,聯繫龍頭組25戶114名村民。她協助建設並運轉好竹山村「婦女兒童之家」和「兒童之家」。現陣地設施齊全、活動開展常態豐富,組織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參與式討論、詩詞大賽、觀看紅色電影等主題活動12次,豐富婦女兒童文化生活。
  • 航天農業鄉村振興「百縣計劃」陝西第一站在定邊啟動
    13 來源: 榆林傳媒中心 舉報   「榆林日報」  11月18日,航天農業鄉村振興
  • 鄉村建設叩響山村發展門 甬黔兩地「藝術扶貧」話「精準」
    改造後的公共座椅。同處群山之中,同是留守老人居多,葛家村以自己的「藝術振興鄉村」模式,助力定汪村提質鄉村建設。光照鎮鎮長楊昌益說,原汁原味的定汪村近年來鄉村旅遊有所發展,但如何讓「走馬觀花」的遊客留下來,成為這裡發展的下一道思考題。走村入戶、清理垃圾、撿石運沙……一到定汪村,葛家村村民代表紛紛投入到村莊改造中。葛家村黨支部書記葛海峰一天時間換了3件衣服,鞋子也沾滿泥土。
  •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關愛留守兒童 守護「少年的你」
    南陽市人大代表張準向源潭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捐款(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唐河縣源潭鎮洪瑞書院學校(央廣網發 通訊員 魏保棟 供圖)央廣網南陽1月12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魏保棟 李豪)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鄉村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促進農村家庭和諧乃至社會穩定的需要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廣州打造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個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並從政策、人才、創業、幫扶多個維度,做好配套保障工作,引導廣大青年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發展。同時,團市委還深入實施「粵菜師傅」羊城行動計劃,通過市青年鄉村振興促進會廣泛吸納鄉村「粵菜師傅」成為會員,依託市青年宮建設粵菜文化印象館,舉辦「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舉辦「粵菜師傅」等專場「雲招聘」,更聯合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廣州酒家集團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廣州共青團「粵菜師傅」(畢節)培訓基地,開辦了4個「粵菜師傅」訂單班並招生146人,並通過到企業跟崗、頂崗實訓,
  • 大佳何鎮:融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探索藝術振興鄉村之路
    大佳何鎮2019年寧海縣委縣政府啟動「藝術家駐村」行動,探索藝術振興鄉村之路。
  • 國際志願者日 他們在四川發起「鄉村童伴課桌」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實習生 楊霽月「新書包、新課桌、防疫大禮包……」「童伴課桌計劃」發布後,南充市儀隴縣立山鎮長勝村 12歲的陳鴻兵摸著嶄新的課桌興奮不已。12月5日,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在共青團四川省委指導下,中建二局四川分公司聯合儀隴縣立山鎮人民政府、共青團儀隴縣委在長勝村童伴之家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服務活動,同步首發「鄉村童伴課桌」志願服務計劃,40餘名留守兒童一同手工製作祝福摺紙表白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活動現場,舉行了「鄉村童伴課桌」志願服務計劃首發儀式。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山東土地發展集團實力雄厚,在德州探索了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項目:平原街道的「近郊城鎮化模式」;夏津平安湖小鎮的「集聚提升模式」;平原張官店的「田園農旅模式」;齊河中華泉城飲食文化小鎮的「主題特色小鎮模式」。
  • 激活鄉村振興的勃勃「聲」機
    鄉村「失聲」之痛,痛點在於大量人口外出打工或者遷移至城市,常住人口顯著減少,除了過年、祭祖以外,年輕人常年不回鄉,生活居住在農村的基本都是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有學歷、有文化、有技術、有本領的鄉村人才大量流失。
  • 湟源縣:「守望成長 慈善助夢」關愛留守兒童捐贈活動走進小高陵小學
    湟源縣:「守望成長 慈善助夢」關愛留守兒童捐贈活動走進小高陵小學 2020-12-23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富德生命人壽內蒙古分公司2020年溫暖399位鄉村留守兒童
    五地聯動 持續關愛貧困、留守、失親兒童為持續推進「關愛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小海豚計劃」項目宗旨,富德生命人壽內蒙古分公司5月1日至11月30日在烏蘭察布、通遼、赤峰、呼和浩特和鄂爾多斯中支五地開展主題為「放飛夢想 讓愛翱翔」的「小海豚計劃」之「夢想小海豚」公益活動。
  • 四川崇州:竹藝村讓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綻放
    近年來,崇州市充分發掘竹藝村所擁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資源稟賦,在「文化延續未來、藝術點亮鄉村」理念引領下,促進文化創意、精品民宿、鄉村旅遊等跨界融合,使竹藝村成為成都田園景觀的璀璨明珠、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標識和休閒度假旅遊的亮麗名片,初步探索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