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造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2020-12-25 澎湃新聞

廣州打造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2020-12-18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團市委調研組赴各涉農區調研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廣州青年報社(記者 金光風 通訊員 莊煜)12月15日開始,團廣州市委調研組赴各涉農區走訪調研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重點檢驗廣州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和廣州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工作成效,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翻閱資料、走村入戶等方式,深入了解青年回鄉發展的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總結提煉各涉農區團組織抓建重點村和孵化基地建設的特色經驗做法,大力挖掘鄉村青年典型和示範樣板項目,下一步擬在全市宣傳推廣。

廣州大力推進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行動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團市委按照市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和具體任務要求,大力實施廣州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生態環境優美、資源稟賦好、團建引領有力等標準,重點抓建了12個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和56個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並從政策、人才、創業、幫扶多個維度,做好配套保障工作,引導廣大青年返鄉參與鄉村建設發展。

同時,團市委還深入實施「粵菜師傅」羊城行動計劃,通過市青年鄉村振興促進會廣泛吸納鄉村「粵菜師傅」成為會員,依託市青年宮建設粵菜文化印象館,舉辦「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舉辦「粵菜師傅」等專場「雲招聘」,更聯合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廣州酒家集團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廣州共青團「粵菜師傅」(畢節)培訓基地,開辦了4個「粵菜師傅」訂單班並招生146人,並通過到企業跟崗、頂崗實訓,再到通過考核、雙向選擇,大力培育鄉村「粵菜師傅」青年人才。據統計,「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期間,共開展「粵菜師傅」專場展示38場,先後逾12萬人(次)參觀;粵菜師傅「雲招聘」提供4021個崗位、吸引18430人(次)求職。

此外,團市委和各涉農區團委也積極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志願者工作,建立了包括3支市級志願服務隊在內的13支青年志願服務隊,新建了2間鄉村「志願驛站」。據悉,「美麗鄉村」廣州青年志願公益彩繪行動在從化區、白雲區、花都區、番禺區繼續鋪開,「河小青」「河清水秀」巡河護河志願服務活動有序開展,共吸引1256名青少年志願者報名參與、徵集河湧治理建議676條。「我們還舉行了青年志願者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願一夏』志願服務項目,通過『支教+結對』的方式,對從化區、增城區、花都區2578名留守兒童開展『書』送溫暖、送『教』到家,並提供陪伴結對、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魏曉麗介紹到。

校-村-團組織聯動,打造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鄧山樣本」

調研組首站來到了增城區小樓鎮鄧山村。該村位於增城區中部,地處廣河高速二龍出口。2019年鄧山村確立了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廣州第一」鄉村振興示範標杆的目標,並正式啟動名村項目建設。

據介紹,雖然鄧山村名村建設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在高標準要求下引入星空文化旅遊公司進行開發,除了二龍山旅遊景區,已快速啟動觀星館、星作民宿、AI智能農業區、蜜菊基地等產業項目,吸引當地青年回鄉就業,助力提升農特產品銷售質量水平。

記者發現,小樓鎮政府、團增城區委、鄧山村委在鄧山村共同建設的鄧山青年返鄉創業孵化中心和旁邊的鄧山茶館已逐漸成為周邊高校創業青年的聚集地。孵化中心由增城區青年創新創業協會運營管理,以「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形式,為返鄉青年提供諮詢、培訓、資源對接、創業項目扶持等服務。目前已有松田學院—鄧山村教學實踐基地、華商學院—文創研究與實踐基地、鄧山茶館、「鄧山山貨」館、「增農優品」電商平臺、「黑金果」烏欖園及文創館等多個主體進駐,不少返鄉青年和周邊的高校青年依託孵化中心開展繪畫寫生、創業實踐、非遺文化交流等活動。據村委透露,該重點村未來還將規劃建設包括沿河棧道、山地車場,打造親子休閒遊、紅色文化之旅、科普研學等活動,為吸引青年回鄉參與家鄉建設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紮根農村,助更多本土青年返鄉創業支持家鄉發展

目前增城區建有綠聚來綠色農業休閒產業園、創鮮番石榴基地、廣東鄉豐特色水果產業園、1978創意園、正旭現代農業孵化園等5個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記者了解,這些園區均由本地青年創建或運營,目的是吸引更多外出務工創業的本土青年和有志於投身鄉村振興的創業青年紮根農村,支持鄉村建設發展。

正旭現代農業孵化園常務副總經理駱芳芳是一位85後,這位從小樓鎮走出來的華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早在2006年就立志從事「三農」事業,14年來,駱芳芳從省農業高校、農業政策研究部門、農業科研單位到農業龍頭企業,一直堅守初心,堅持用專業素養和技能引領帶動團隊謀求新發展,積極投身農村創新創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都市農業公園、科技孵化器建設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共享鄉村建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經營轉變,2019年她被評選為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正旭現代農業孵化園在孵企業使用場地佔比達到了70%,在孵企業31個,其中青年返鄉創業企業20個,真正發揮了孵化功能。「我們將進一步通過金融、科技、資源對接、項目合作、社會化服務、政策宣講等方式,幫助農村創業青年、創業團隊發展壯大,為更多返鄉創業青年提供創新發展孵化服務。」

創鮮番石榴基地董事長劉淑芬是土生土長的石灘鎮人,一位種植番石榴幾十年的「農二代」,同樣是一位85後。2010年,她大膽創新,牽頭成立了合作社,請來了果樹研究所的專家育種、開培訓班,不但實施標準化種植,更培育出了可以錯峰上市的高品質「四季紅」番石榴。2013年,她正式註冊創立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實現種植、銷售「一條龍」經營管理。目前,公司已成為順豐優選、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戰略合作夥伴。

劉淑芬的搭檔、創鮮番石榴基地總經理石子豪是一位90後,也是增城本地人,他利用專業優勢創立了荔傳媒,深耕本地現代農業運營與新媒體傳播,成為創鮮等多個農業基地和鄉村振興重點村的運營商,他帶領的青年團隊近百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者。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作者 王堅2020年以來,廣州實施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標準
  • 團風縣淋山河鎮:能人回鄉為鄉村振興插上翅膀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肖超 程克勤 徐帥)1月5日下午,在團風縣淋山河鎮劉坳村鑫藝園種植示範基地,23座雙層溫室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蔚為壯觀,大棚裡工人不停地忙碌著,大棚裡的火龍果、樹葡萄、木瓜、鳳梨等最新瓜果品種已經開花結果,長勢喜人。
  • 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原標題: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2011年回鄉發展,2018年開啟
  • 湖南省科協來潭府鄉調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縣域試點項目(科普小鎮...
    在潭府鄉,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普悅精靈果果樂園」藍莓基地、湖南寶慶福鴿業肉鴿養殖基地、新邵縣玉輝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藍莓基地、潭府新城科普廣場,詳細了解了農業生產科技運用、主體產業結構布局、科普示範基地打造、科普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情況。
  • 網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2020中國青年新媒體北方峰會暨青年新...
    國內新媒體行業領袖、知名平臺、領軍企業代表以「網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電商企業、專家學者、業界新秀以「青年網絡主播助力消費扶貧」為主題展開了圓桌對話,與會代表共享發展經驗,共商發展方向,共謀新媒體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青春藍圖」,為青年打造了一場新媒體領域的高端峰會。
  • 培養鄉賢青年力量 助力澄城鄉村振興——澄城縣召開2020高素質農民...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鄉賢"是"作為鄉村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新時代的道德模範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有效改善鄉村治理,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組織引導青年發揮青春激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澄城縣農廣校於昨天邀請縣農業農村局領導成員以集中研討、深入座談的形式召開以"植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新生代座談會。
  • 廣州市將舉辦「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
    央廣網廣州12月17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17日,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將於12月25日晚在海心沙亞運公園開鑼,系列活動包括廣州名優特色農產品品鑑會、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主題活動以及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三大板塊內容。
  • 望城區白箬鋪鎮:黨建引領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今年,白箬鋪鎮將「黨建引領促發展 上善『箬』水惠民生」黨建主題系列活動定為年度基層黨建品牌「書記工程」,突出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等領域中的引領作用,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品牌,不斷譜寫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新篇章。
  • 「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第三屆吉林省青年電商人才...
    本次活動以「凝聚青年電商力量 助力吉林振興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依託電商新業態推動消費扶貧,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青年電商人才隊伍,助力我省鄉村振興和數字吉林建設
  • 六聚焦六提升——打造南通特色鄉村振興示範
    六聚焦六提升——打造南通特色鄉村振興示範 來源: 市委農辦綜合處(發展規劃處) 發布時間:2020-08-10 字體:[ 大 中 小 ] 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召開後,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迅速組織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
  • 設鄉村規劃師 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記者日前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學引導村莊規劃建設,廣州結合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進展及管控要求,推進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以重新形成一批實施性強的村莊規劃成果,有力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 新一批「廣州最美村莊」 將亮相鄉村振興璀璨夜
    花都區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從化區宣星村一隅新一批「廣州最美村莊」將在「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上揭開神秘面紗。記者從廣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為充分展示廣州鄉村振興成果,充分展示廣州在世界觀賞魚方面的成就、地位,「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將於12月25日晚在海心沙亞運公園盛大開鑼。系列活動將包含廣州名優特色農產品品鑑會、「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主題活動以及巡展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三大板塊。
  • 安福縣山莊鄉: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山莊鄉積極營造尊重鄉賢的濃厚氛圍,動員鄉賢回鄉發展。  該鄉以成立鄉賢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鄉村治理與發展促進會為契機,通過村裡找鄉賢、鄉賢推鄉賢等方式,把山莊的鄉賢找出來、找全來,並通過他們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與20多名常年在外、前期沒掌握的鄉賢取得聯繫。
  • 安福縣山莊鄉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山莊鄉積極營造尊重鄉賢的濃厚氛圍,動員鄉賢回鄉發展。該鄉以成立鄉賢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和鄉村治理與發展促進會為契機,通過村裡找鄉賢、鄉賢推鄉賢等方式,把山莊的鄉賢找出來、找全來,並通過他們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與20多名常年在外、前期沒掌握的鄉賢取得聯繫。
  • 小黃瓜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曲堤樣板」
    作為傳統農業大鎮,今年以來,曲堤街道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黃瓜產業提檔升級,打造鄉村振興「曲堤樣板」,助力濟陽奮力實現北部新區建設新突破,向高質量中心城區邁進。奏響產業興旺「四重奏」 打造中國黃瓜第一品牌質量是產業振興的命脈。今年以來,曲堤街道全面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廣規範化種植、提升市場交易能力,曲堤黃瓜品牌戰略成效凸顯,逐步呈現出「大、優、旺、響」四大特點,實現高質量發展。
  • 花都600年古村規劃通過,打造廣州鄉村振興示範村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花都區港頭村不僅被列為廣州全市3個特色精品村之一,還將打造成廣州鄉村振興的示範村。近日,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鄉村振興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獲得通過,通過做「減法」的規劃,對古村進行保護與活化;結合周邊旅遊資源,引入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通過微改造共同打造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以點帶面實現鄉村群的全面振興。
  • 寶頂村發掘「活化」紅色資源 助力百合鎮鄉村振興
    夏末秋初的雨後,走進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寶頂村,村子的廣場上,紅色資源到處可見,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地裡有村民正在忙碌……誰曾想,這個在兩年前還很破舊落後的村莊,如今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建設「紅色黨建示範村」為契機,充分發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紅色黨建引領工程,將原來道路坑窪、遺址破敗、環境凌亂的舊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樣板
  • 徐州市張集鎮「能人返鄉」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徐州市張集鎮「能人返鄉」助力鄉村振興   站在徐州市統一戰線助力「三鄉工程」民革徐州市委會對接示範項目——張集鎮水口村「碧園生態園」正在建設的池塘護坡上
  • 朱麗穎:讓文化底蘊助力鄉村振興
    臨淄是古齊文化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身為臨淄人有義務、有責任學好齊文化,繼承和發揚好齊文化,並抓住這個有利優勢,更好的挖掘和推介文化底蘊,讓這座厚重的古城洋溢活力、綻放光芒,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美、農民富。齊,一個傳奇的諸侯國,鼎盛時期無出其右,湧現出無數風流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創新搭建魯湖田園綜合體示範帶發展新格局讓山更青水更綠人和諧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江夏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在江夏區鄉村振興示範帶基礎設施建設上,圍繞交通系統、驛站、美麗鄉村、標識標牌及景觀節點5個方面,每個方面均生態先行,共同成就示範帶風景如畫的生態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