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600年古村規劃通過,打造廣州鄉村振興示範村

2020-12-19 大洋網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花都區港頭村不僅被列為廣州全市3個特色精品村之一,還將打造成廣州鄉村振興的示範村。近日,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鄉村振興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獲得通過,通過做「減法」的規劃,對古村進行保護與活化;結合周邊旅遊資源,引入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通過微改造共同打造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以點帶面實現鄉村群的全面振興。

◆ 規劃做「減法」 不再對古村進行大規模開發

港頭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京港澳高速以西,北鄰花都大道,南接流溪河,距離白雲機場10公裡。港頭村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文化底蘊深厚久遠,有「曾子文化」「書香文化」等多重文化名片。2014年港頭村被建設部評定為中國傳統村落,山、水、田、林、塘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形成了頗具嶺南特色的自然村落格局。

2019年,市住建局將港頭村列入全市3個特色精品村之一,擬結合周邊旅遊資源,引入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通過微改造共同打造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以點帶面實現鄉村群的全面振興,但現行控規定位與片區新定位存在較大衝突,需進行整體優化。

現行控規編制於2010年,港頭村所在片區定位為花東鎮新鎮區,以居住和公共服務配套功能為主,採用城市化開發模式。花都區有關負責人在市規委會上透露:「按照原先的規劃,港頭村是花東鎮的中心,鎮政府也計劃搬到這裡,原先規劃的建設量是很大的,現在這版規劃是做『減法』的規劃,歷史悠久的古村部分將保留。」

目前港頭村已不具備大規模城市化開發的條件,亟需結合鄉村群保護與利用對地區規划進行優化。現行控規以二類居住用地、商業金融業用地為主,二類居住用地容積率2.2~2.8,商業金融業用地容積率2.4~3.5。本次規劃落實現狀村莊建設用地,容積率1.6,村莊總建設量為43.9萬平方米。

◆ 規劃精品酒店、藝術工作坊等旅遊配套設施 

港頭村生態優勢明顯,三面環山,南接流溪河,古村面朝田野,景觀格局良好。古村內具有連片保留完好的歷史文化建築群,建築風貌及格局具嶺南特色,被廣州市選為重點打造的嶺南特色精品村。現狀村內有規模化的無花果基地、農業科普園及自然探索基地等,已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

結合港頭村及水口營村建設情況、規劃道路及規劃管理單元邊界,本次規劃合理劃定規劃範圍,南至謝嶺,北至花都大道,西至南塘山,東至長山嶺。面積295.4公頃。本次規劃為港頭村提出的定位是:以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為引領,打造以現代設計品讀、鄉土文化創意、郊野體驗度假、宜居嶺南家園相結合為特色,體現嶺南鄉村新風貌的鄉村振興示範村。完善鄉村群的旅遊配套及公服設施,打造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以點帶面實現鄉村群的整體振興。

本次控規調整保留港頭村及水口營村的原村落形態及自然生態環境,同時結合特色精品村建設落實5大旅遊配套項目,包括:精品酒店,藝術工作坊,文化藝術展館,精品購物、特色餐飲,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規劃嚴格落實在編的《中國傳統村落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保護發展規劃》的保護區劃要求及保護控制要求。5個旅遊配套項目均位於環境協調區,不涉及核心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在高度控制方面,《中國傳統村落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保護發展規劃》要求,相關項目建設採用新增建設用地實施建設的,建築總高度不得超過30米,且須與現狀建成區域之間形成遞進過渡,建築高度與現狀建成區之間距離的比值不大於1,為傳統村落保障外部空間尺度。

◆ 邀請國內外建築大師對古村進行活化利用

規劃提出對古村將進行保護和活化,古村建築分為修繕復原類、加固翻新類和拆除改造類共3類。邀請國內外建築大師,對現狀建築進行再創作,以創意研發、藝術創作、嶺南文化展覽、休閒旅遊為主要功能,提供多樣化的創新空間。

區域路網調整,基於古村整體保護和片區新發展定位的需要,合理調整花獅大道和花景大道線位,保證區域交通聯通,採取預留道路線位進行控制。南部規劃主幹路的線位向南微調,避讓現狀無花果種植基地。內部路網方面,在港頭村及水口營村現狀村道基礎上新增2條支路,同時規劃2處社會停車場,泊位350個。

規劃範圍內共涉及8處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處傳統風貌建築、4處古樹名木。本次規劃全部予以原址保留,並按照相關要求劃定核心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廣州一嶺南特色美麗鄉村即將開建
    大洋網訊 11月24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獲悉,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項目近日在交易中心完成招商工作。經成員代表會議公開表決,成功引入廣東恆廣投資有限公司為合作企業。該項目改造總用地面積為258.12公頃,總投資額約21.6億元人民幣。
  • 寶頂村發掘「活化」紅色資源 助力百合鎮鄉村振興
    夏末秋初的雨後,走進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寶頂村,村子的廣場上,紅色資源到處可見,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地裡有村民正在忙碌……誰曾想,這個在兩年前還很破舊落後的村莊,如今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建設「紅色黨建示範村」為契機,充分發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紅色黨建引領工程,將原來道路坑窪、遺址破敗、環境凌亂的舊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樣板
  • 廣州一嶺南特色美麗鄉村即將開建,大嶺村項目完成招商
    11月24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獲悉,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項目近日在交易中心完成招商工作。經成員代表會議公開表決,成功引入廣東恆廣投資有限公司為合作企業。
  • 青浦:三年活化千年古鎮 打造鄉村田園未來生活
    青浦區重固鎮的章堰村,作為第三批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正在打造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區。如何"活化"一個千年古鎮,通過改造,解鎖鄉村田園的未來,同時打造出都市人"嚮往的生活"。中建八局投資5個多億,通過三年時間在這裡試點建立一個未來綠色生活和產業村的原型,同時以章堰村田園綜合為核心,帶動周邊五村共同打造鄉村生態循環圈,探索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的新路徑。這可能是滬郊最洋氣的一座"村史館"了。村史上的老資料圖,通過現代技術進行還原後,做成了動畫效果,重現了當年"金章堰銀重固"的繁華勝景。
  • 廣州打造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廣州青年報社(記者 金光風 通訊員 莊煜)12月15日開始,團廣州市委調研組赴各涉農區走訪調研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重點檢驗廣州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和廣州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工作成效,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翻閱資料、走村入戶等方式
  • 繡緞塔嶺打造紅色古村
    昨日,位於粵贛古驛道驛站節點的河源市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傳來好消息,當地黨委政府計劃「借道興村」,逐步將繡緞鎮塔嶺村打造成粵贛古驛道上最亮麗的紅色旅遊古村和生態旅遊名村。  據悉,繡緞鎮近期將出臺規劃建設方案,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題,籌集資金建設塔嶺山紅色主題公園,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進一步挖掘、保護和修繕塔嶺村現有的紅色戰鬥舊址,讓塔嶺古村的紅色故事在當地代代傳承下去。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南部片區的西南街道與白坭鎮以千年古村江根村、沙圍片區為主體,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水文化,構建起西江十裡畫廊,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併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十大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三年來,三水立足於黨建引領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振興路徑」,抓好抓實頂層設計、路徑選擇、機制創新三大主線,全力以赴打造「全省全域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開出振興之花: ——農村美起來。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績考核在全市並列第一;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榮譽稱號。 ——產業旺起來。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作者 王堅2020年以來,廣州實施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標準
  • 走進裡口山 探訪威海鄉村振興樣板
    8月20日,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探訪膠東 2020」實地採風團來到威海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親身體驗當地村民的小康生活,感受威海鄉村振興的新名片。8月20日下午,採風團一行抵達裡口山近郊樣板片區張村鎮區域王家疃村。雨中的王家疃村有一種別樣的韻味,遠處的山峰在朦朧細雨的籠罩下,愈發顯得滴翠含青、黛色正濃。
  • 天定視界|河南輝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冬日建設忙
    在該市7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後,魏溝村被列為鄉村振興示範點,成為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人們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來來往往。當地政府先後投入資金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入冬以來,村子開展硬化小街巷道路、農戶改廁等多個項目建設。圖為在一個農戶家門口,施工人員正在鋪水泥路,戶主站在家門口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
  • 五河縣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_蚌埠市人民政府
    〕1 號)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特編制《安徽省五河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本規劃是五河縣各部門編制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是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性文件。
  • 南粵鄉村釋放振興活力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美麗鄉村建設,農民致富是落腳點。讓村裡人住得舒服、城裡人內心嚮往,帶動鄉村旅遊和相關產業發展,釋放美麗經濟潛能,是廣東美麗鄉村建設的下一個方向。 農旅賦能好風景變成好「錢」景「住在這個鄉村庭院,白天能看到連片豐收的田園,晚上能聽到蟲鳴蛙叫。」廣州的陳女士這樣描述在韶關市仁化縣新龍村居住的感受。據當地村民介紹,新龍村開始建設美麗鄉村後,當地政府組織藝術家到村裡幫忙繪製房屋設計圖,對村屋外的庭院進行規劃設計,傳統泥磚房變成優美庭院。
  • 東莞茶山:多管齊下打造示範村
    近年來,東莞市茶山鎮圍繞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聚焦「五大振興」,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特色示範村,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的機遇。
  • 「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題:「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新華社記者袁震宇、魏董華「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心間。」歌聲悠揚地越過馬頭牆,飄蕩在一座江南古村的青石板路、阡陌街巷中。
  • 設鄉村規劃師 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記者日前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學引導村莊規劃建設,廣州結合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進展及管控要求,推進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以重新形成一批實施性強的村莊規劃成果,有力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 玉溪鄉村振興交出優異答卷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後,我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全面展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統籌推進,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2018年和2019年,我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績考核排全省第一名和第三名。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一帶一湖兩環四板塊」空間布局,以50平方公裡的田園綜合體規劃核心區輻射帶動周邊150平方公裡形成鄉村振興合力。2020年,區內50平方公裡田園綜合體核心規劃區基礎設施基本完成,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也將在明年進入驗收階段,「巢」已築好「鳳」自來,全區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立足田園生態、踐行農旅結合、發展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江夏樣本」已然成型,江夏區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風馳電掣、逐浪前行!
  • 黃江全力打造文明美麗鄉村,時間任務表定了
    5月9日,黃江鎮鄉村振興指揮部工作會議暨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設立黃江鎮鄉村振興指揮部,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同時,會議還制定了黃江鎮2020年創建省文明鎮專項項目工作督導表和任務分解表,以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全鎮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