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舉行 探索鄉村振興智慧方案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會場

  9月22-23日,以「疫情背景下的世界鄉村命運與出路」為主題,由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組委會、山西農業大學共同主辦,山西農業大學承辦的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在山西太原舉行。

  國際慢食協會主席卡洛·佩特裡尼先生、哈薩克斯坦糧食與蔬菜協會主席努爾蘭先生、聯合國負責中亞及哈薩克斯坦人權事務專員塔斯塔尼別克將軍、哈薩克斯坦中國國際經濟發展中心主席宋建林先生向大會發來了賀信。原農業部副部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路明,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志明蒞臨會議指導。

  大會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開幕。在全體與會人員為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遇難者默哀後,大會主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教授,大會聯席主席、山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廖允成,亞洲國際有機農業聯盟主席周澤江,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成員何林有先後講話。楊志明講話並作了題為《城歸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主旨發言。大會秘書長、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副校長(副院長)李宏全主持大會開幕式。

  楊志明說,當年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被稱為「海歸」,如今農民工返鄉創業則可稱為「城歸」。近年來,「城歸」創業正在異軍突起,懷著鄉村情感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

  「城歸」創業有三大作用,一是帶動鄉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破解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中難以留住本地勞動力的難題;二是成為活躍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改變了主要靠吸引大企業、大項目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單一路徑;三是在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解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問題。城歸創業具有三個特點:創業成本較低、發展較快;小微企業起步,經營靈活;興辦創業園區,發揮聚集效應。儘管如此,其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不容忽視,主要是「三難」:創業融資難,資源集約難,聚集人才難。厚植城歸,需要精準施策,努力做到「六有」:政策有集成,創業有園區,資金有支持,人才有培養,產業有合作,營銷有創新。

  擁抱「城歸」、機遇在握、潛力無限。推動「城歸」創業,要敢於衝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讓農民工返鄉能夠創業、有業可創、創業可持續,讓農民工企業家在鄉村振興中一顯身手。楊志明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城歸」終將成為中國企業家隊伍中堅力量的一部分。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逐波濤。

  張孝德在致辭中指出,在世界仍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為積極響應中央提出的雙循環的偉大戰略,在中華文明發祥地山西召開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匯聚中外智慧,研討疫情下的鄉村復興和鄉村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生態文明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最大公約數,是決定人類文明發展方向最大變數。鄉村是生態文明建設資源最豐富、成本最低的新源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根。新時代世界鄉村復興最需要思想的創新、理論的引領。正是基於這一原因,由長期關注鄉村研究的國內外專家學者、管理工作者共同發起的世界鄉村復興大會,其使命就是立足中國與世界視角,以世界文化多元性思維,匯集國內外智慧,從理論與思想研究來推動新時代鄉村文明的偉大復興。首屆鄉村復興大會,在五千農耕文明發祥地山西召開,由積澱百年發展歷史的山西農業大學承辦。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和新時代的召喚要求我們不忘初心,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原動力,並立足於當下中國與世界,匯集國內外智慧,推動鄉村文明的偉大復興。

  廖允成在致辭中指出,鄉村是人類文明的根基所在。我們要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就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今年春天爆發並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也再次證明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山西又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圍繞區域農業產業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示範推廣,還應該高度重視汲取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經驗,加強對鄉村治理問題的研究,在系統總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聯合多家單位發起,並承辦了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目的就是藉助這一平臺,在集中學者智慧的過程中,形成服務山西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的政策建議,為世界鄉村復興貢獻智慧、提出方案。

  何林有代表山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希望參會的中外專家、學者,以此次大會為平臺,積極為中國鄉村振興和世界鄉村復興建言獻策,共同努力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事業作出積極貢獻。希望農大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擔負起興農強農光榮使命,強化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面向晉中國家農高區的發展需要,聚集學者智慧,為山西省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為世界鄉村復興做出貢獻。

  大會採取主旨演講、主題發言、圓桌對話、專家獻言獻策山西鄉村振興圓桌會、平行論壇等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來自全國各地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農業企業、鄉村基層一線的300餘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新型職業農民,圍繞「疫情背景下的世界鄉村命運、前景與發展道路,工業文明時代世界鄉村危機與鄉村復興,鄉村文明復興與生態文明建設,世界鄉村復興多元文化對話,世界鄉村建設領域的優秀技術、模式與成果交流」等5個主要議題展開交流與探討。

  在「疫情背景下世界鄉村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展望」主旨演講環節,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做了《生態文明轉型和鄉村振興戰略》,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創院院長小約翰·柯布做了《世界鄉村復興的希望在中國》,日本島根大學原副校長保母武彥做了《日本鄉村振興歷史經驗教訓的認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做了《疫情與鄉村未來》主旨發言。

  三農問題著名專家溫鐵軍說,中國21世紀重大戰略調整是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新時代中國農村政策三段演化是三農問題——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規模爆發之前,2019年初,中央就已經明確提出要練好內功,夯實基礎,以鄉村振興作為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這說明,在越來越嚴峻的國際挑戰面前,中國在思想上、政策上已經有準備,也有了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的大思路。

  溫鐵軍希望,把「兩山+兩化」和生態資本深化作為改革綱領,通過金融與財政結合促進業態創新,實現生態農業環保農村為主的綠色生產方式;基層要把「生態資源價值化」作為「產業興旺」的主要內涵,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社會企業」下鄉,推進「市民與農民聯合創業」的新型集體經濟為基礎的新鄉賢治理,通過鄉土百業發展,實現城鄉融合戰略。

  小約翰·柯布在發言中講到,在中國,你們的政府及時扭轉了鄉村衰落。你們應當為之慶祝!中國鄉村振興本質上講是有益的,它留存了一抹不同於都市生活的別樣色彩。城市生活確實有其價值,但是城市化在物質、心理、文化、生態方面付出的代價超過了人們普遍的認知。通過把自然喚回城市,不但可以降低這種損失,更能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拉近生活和自然的距離。

  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鄉村可以成為真正的共同體,在這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對彼此的關懷,大城市中許多人的孤獨感可以大大得到緩解。與認同和支持自己的人一起生活,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公民,更好地為當地、為整個國家做出貢獻。在更多人的努力下,鄉村最終可以回歸傳統農耕方式。

  我確信致力於美國本地化和致力於中國鄉村健康發展的人們有很多共同點。我相信他們也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儘管疫情肆虐,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為生態文明打下堅實基礎。我們的成功或許能夠改變美國,從追求主導地位到願意精誠合作,攜手呵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保母武彥講到,二戰戰敗後,日本選擇了發展經濟的道路。1960-1970年的10年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了2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柱,就是發展重化學工業和推進城市化。但是,經濟快速發展,在帶來國民生產總值大幅增長的同時,其所導致的「社會負面效應」,即社會成本也相應地增大了。這種「社會負面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對於空氣、水資源等環境的破壞,也就是「公害」,將日本變成了世界上最惡劣的「公害列島」;二是貧富差距被拉大了,賺大錢的只是一小撮掌控著巨額資本的人,而平民百姓卻依舊很窮。這種差距,不僅反映在國民個人收入上,在城市和鄉村之間也有所體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鄉村落在了後頭。與工商業不同,農業不僅受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也受到了政府錯誤的農業政策帶來的危害。

  張孝德提出鄉村復興的五點認識:一是單級城市化亟待反思,重構城鄉新關係需要鄉村文明的復興;二是未來農業發展需要生命友好型科技創新;三是讓農業回歸公共性、公平性、多樣化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四是自私貪慾是毒害人類最大病毒,鄉村蘊含著醫治當代文明病的解藥;五是鄉村有乾坤,攸關天下事。鄉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基,是邁向新時代的新起點。

  張孝德呼籲重新發現鄉村的四大價值,鄉村文化價值:城市的價值是科技,鄉村價值是文化。鄉村文化是新時代培育智慧、思想創新、文化發展的新源地;鄉村生活價值:城市的價值是生產,鄉村價值是生活。人造的城市,神造的鄉村。鄉村將成為提供符合人性、更接近自然、滋養生命的地方;鄉村政治價值:城市為人本,鄉村為命本。邁向新時代人類需要基於生命平等觀的基礎,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本平等觀。鄉村經濟價值:工業的城市,生態的鄉村。依託與自然資本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的經濟革命,綠色經濟的源地在鄉村。

  張孝德強調新時代解讀認識鄉村價值的三個視角:時代的視角(高度):鄉村是屬於新時代,鄉村遇工業文明衰,逢生態文明興;文明的視角(寬度):鄉村是一個容文化與歷史、政治與經濟、社會與家庭為一體文明體;生命的視角(深度):農耕生產對象是生命,工業的生產對象是化合物。基於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靈性生命觀,將在21世紀新時代,從人體科學進入到心靈科技時代。

  鄉村被嚴重誤讀、鄉村復興需要重大理論創新。以建城的思維搞鄉村建設,是鄉村消失的根本原因所在。今日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時代的大轉型。500年前,起始於地中海城市的文藝運動開啟了工業文明新時代,而500年後的今天,鄉村文明復興,則標誌著鄉村將成為邁向新時代的新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講,21世紀鄉村文明的復興,是開始新時代的新啟蒙運動。

  在「探索中國與世界鄉村發展道路」主題發言環節,由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王娟玲副校長(副院長)主持,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做了「論全域有機農業道路」,熱帶亞熱帶生態研究所所長、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駱世明做了「從東西方農業農村發展路徑差異談我國鄉村振興」,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陳文勝做了「鄉村振興必須堅守的戰略底線」,中亞學院第一副院長梁子謙做了「CAREC 攜手一帶一路共創農業區域經濟合作新藍圖」,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立做了「中國百年鄉村振興實踐與跨學科調研」主題演講。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副團長、原山西省農業廳巡視員董希德對每一位專家的發言做了總結點評。

  中國農業大學胡躍高教授通過分析總結國際國內鄉村變化的18個實踐案例後強調說,大量的生態、健康、有機農業實踐,使我們感到鄉村建設是與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綠色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戰略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建設相統一。全球農業處於危機爆發期,中國農業安全問題是世界農業問題的一局,處在危機將爆發而未爆發階段。全域有機農業是解決農業安全問題的現實道路,是有機生產、有機社區、有機社會三位一體的「三套馬車」,能夠兼顧農業安全五大建設目標任務與產業內涵的現實發展道路,是通向生態文明時代的光明大道。

  「圓桌對話:鄉村振興與石化農業反思」由《有機慢生活》總編顧耀平主持,中國鄉村文創產業中心創始人魏蘭君做了「鄉村文化 IP 助推區域產業」、科技部國傑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作驥做了「黨建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恆泳做了「農業健康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劉忱做了「陶淵明與中國文化中的田園意識」、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任吳道源做了「生態社區發展基金如何助力鄉村復興」發言,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新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委員會副會長曹山明做了精彩的點評。

  大會還設置了「鄉村帶頭人論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世界鄉村復興——青年的使命與擔當」、「鄉村復興中的教育改革」、「自留種保育與鄉村復興」、「古村落復興的理論與實踐」等5個平行論壇;會前還在異地舉行了「大寧鄉村振興論壇」、「神圪墶·鄉村旅遊發展論壇」2個分論壇;大會組委會自2019成立以來還先後完成了「有機旱作農業與農作制度創新研討會」、「世界鄉村復興大會農業期刊分論壇」、「鄉村振興道路探索——全域有機農業的理論與實踐」、「青春築夢——當代青年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研討會」、「麵食產業的歷史淵源與發展研討會」等5個分論壇。

  大會發布了《首屆世界鄉村復興大會論文集》成果,集聚學者智慧,藉助平臺優勢,形成了服務鄉村復興的政策建議。大會在籌備過程中,歷時500餘天,累計收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等60餘家單位投稿141篇,經專家評審,最終收錄64篇,成文90餘萬字。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

  大會精心組織安排「專家獻言獻策山西鄉村振興圓桌會」,山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廖允成親自主持,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山西省委委員、省政協常委、省智庫發展協會會長李中元,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駱世明,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副團長、原山西省農業廳巡視員董希德,湖南師範大學教授陳文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楊改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教授馮永忠,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中共大寧縣委書記王金龍,北京品牌智造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郭佔斌、科技部國傑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作驥等專家學者圍繞山西轉型發展,從頂層設計、結構調整、基層治理、特色農業、文化旅遊、園區建設、品牌引領、科技創新、金融模式等不同方面建言獻計近50條。 省智庫發展協會會長李中元在總結髮言中表示,大會組委會將會同山西農業大學、三晉智庫聯盟對各位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進行匯總分析、形成報告,上報省委、省政府,為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大會一大亮點是頒發世界鄉村復興大會神農獎,「神農獎」的設立是獎勵今日世界鄉村復興領域的創新性技術、傑出勞動者(個體與集體)、具有生態文明時代引領性鄉村等,以鼓舞引導全社會參與鄉村復興,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迎接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首屆神農獎(傑出勞動獎)頒給了長春市雲鳳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雲鳳和雲南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李雲鳳研究出的生態農業種養相結合的「發酵床養豬法」,使玉米地、豬舍、廁所實現無汙染、純綠色的生態循環鏈,經過近20年的發展實踐,在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福建等10餘個省區建立省縣鄉服務站,將生態有機農業技術傳播到更廣袤的農村土地,帶領更多的農民朋友增收致富。

  張桂梅放棄了優越的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症,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託起了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

  會上,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劉首文宣布世界鄉村復興大會《身邊的鄉村文明》書畫攝影展正式啟動;書法家、辭賦家高中昌先生向大會贈送《鄉村振興賦》書法長卷,農民書法家朱國鋒先生向大會贈送書法作品。

  世界鄉村復興大會(World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ference,縮寫:WRRC)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鄉村復興,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由鄉村發展領域國際國內多個單位的專家發起,於2019年4月正式成立。首屆大會在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國際有機農業聯盟等單位的指導下,由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山西農業大學、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亞洲社會企業聯盟、社會生態農業CSA聯盟、公共經濟研究會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等32家單位發起。以「讓鄉村承載未來,讓世界回歸鄉村」為願景,採用「網際網路+智慧+故事+生態」的模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理念,努力搭建一個突破學科界線的跨界交流、突破會議空間限制的跨地交流、突破國界的多元化世界智慧、文化、文明交流的平臺。大會使命為:以世界文化多元性思維,研究古老鄉村文明的時代價值;以生態文明的時代視野,探索世界鄉村復興使命與規律;以城鄉兩元融合新思路,創建新時代城鄉共生發展的新模式;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拓世界多元化鄉村復興道路;以人與自然和諧倫理觀,促進世界有機農業和生態鄉村發展。(文/郭佔斌 劉 景 圖/大會秘書處)

相關焦點

  • 「花漫裡坊·人間安樂」首屆鄉村振興詩詞...
    7月20日晚8點,跟著詩詞去洛陽「花漫裡坊·人間安樂」首屆鄉村振興詩詞大賽啟動。在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獅子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古都夜八點」正在打開「全民賽詩歌」的新模式。據悉,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速推進,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洛陽蓄力打造「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品牌,各類優秀文旅活動或項目相繼展開。
  • 中山市橫欄鎮攜手華農 用科技智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8月5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與中山市橫欄鎮人民政府籤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儀式在橫欄鎮舉行,華南農業大學將從長遠發展、戰略定位、文化提升、產業發展、鄉村規劃、汙染治理等方面為橫欄鎮提供全方位的智力和技術支持
  • 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民宿+ 時代 來到泰順,一切都順 11月25日,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原國家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志發,泰順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慧傑,泰順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慧雷,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紀建軍等領導出席本次大會。
  • 青島市出臺鄉村振興新方案 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
    魯網11月20日訊(記者 祁琳)11月20日,青島市新聞辦公室舉行了解讀青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動」方案專題發布會,由市農委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由翠玉,市農委辦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杜紹波,市教育局副局長姜林出席並回答記者問題。
  • 神鼎山鎮舉行鄉村振興專題講座會,探索鄉村發展新路徑
    汨羅融媒體訊(通訊員 陳邦)11月22日上午,神鼎山鎮舉辦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專題講座,邀請市政府首席專家、市長助理劉祚祥,為黨政負責幹部、13村(社區)黨總支書記作專題輔導。同時,為如何實現土地資源資本化出謀劃策,指出村投公司有可能成為未來鄉村振興方式的一種主流,能有效整合全村舊資產資源、挖掘新資產資源,走出一條新路子。講座後,大家紛紛表示,通過這次講座,對鄉村振興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途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作為村級帶頭人有責任、有義務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 鄉村振興|探索日本美麗鄉村樣板項目——小布施町
    導讀:小布施町作為江戶時代曾經繁榮一時的北信濃經濟文化中心,隨著人口的外流,經濟文化一度衰退,後又經過文化藝術、庭院景觀、慄子產業三個步驟、四十多年的復興努力,成為小而美的鄉村度假勝地,實現了其文化復興、經濟復甦的目標。希望小布施町成功的模式,能為相關從業者們提供新思維與新視野。
  • 陳民利: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分享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對於中國現代化來說,鄉村到底意味著什麼?這點應該有很多角度的思考。在我們看來,這幾年三瓜公社探索實踐當中,我們一直追問這樣的問題:鄉村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中國人的根,更是中國文化的魂。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度。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常講往上三代,我們都是來自農村。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半月談記者 葉俊東 王俊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
  • 發展高質量鄉村旅遊 鄉村振興的華僑城特色方案
    海南三亞中廖村鄉村旅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作用,是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關鍵抓手。發揮文旅專業優勢,讓村民富了口袋「富腦袋」隨著我國進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小康之路正從幫扶脫困邁向鄉村振興。在距西藏林芝千裡之外的廣東陸河,華僑城給出了「華僑城·螺溪谷」這一實踐方案。
  • 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 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 在南京...
    2020年11月29日,主題為「數字引領農業進化、電商驅動品牌增長」的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在南京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委會聯合主辦,億邦動力承辦。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委會會長彭李輝出席並致辭,他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正在成為各國經濟復甦的新引擎,農業的發展,更需要數位技術的賦能。
  • 北師大舉行鄉村振興專題論壇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以璇)11月22日,「2020時代青年說——砥礪奮進,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專題論壇暨主題演講比賽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共青團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政府管理學院和農村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 美了鄉村 富了農民——我市大力發展旅遊扶貧工作紀實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省政府致力打造黃河旅遊板塊的重大機遇,著眼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條富有呂梁特色的鄉村旅遊扶貧之路。以打造精品為著力點, 拓寬鄉村旅遊覆蓋面久居喧囂的城市,會嚮往鄉村的寧靜。
  • 重慶細化鄉村振興工作方案 明確10大重點任務
    人民網重慶5月16日電(劉政寧、實習生何雨霽)5月15日,重慶市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暨試點示範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長壽區召開。會議圍繞實施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安排部署了今後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 莆田探索田園綜合體設點建設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今年初以來,莆田分別在鐘山鎮和新縣鎮探索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不僅改變了兩地百姓的生活,更成為美麗鄉村的「升級版」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對于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寄予了厚望:「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明確目標,立足優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
  • 富民:氣象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佳匯報導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委、縣政府印發《富民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將「加大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力度,提高氣象服務『三農』能力」納入其中。
  • 「街鎮動態」張坊鎮舉行「麥丘邑杯」大賽頒獎暨鄉村振興實踐基地...
    全文共1101字 閱讀時長約4分鐘10月31日上午,張坊鎮在豐盛集村隆重舉行「麥丘邑杯」大賽頒獎暨鄉村振興實踐基地揭牌籤約儀式。希望以此次校鎮合作共建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雙方在基層黨建、教育教學、文化推廣、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碰撞智慧、共謀發展,為推動商河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智慧力量。
  • ——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側記
    11月13日,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召開,與會嘉賓認真記錄會議內容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初冬的成都已經有了幾分寒意,可昨日的天空卻是晴空萬裡。僅僅不到一個月後的昨日,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召開,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一系列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為肩負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帶來了新的希望。天府之國,沃野千裡,蜀地興農,自古如是。千百年來,以開人類治水先河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為標誌,成都興農有術、敢為人先的基因一直延續至今。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文旅市場回暖,探尋行業「復興」之道 2020世界文旅大會在粵舉辦
    以「文旅復興·重塑未來」為主題的「2020世界文旅大會」於2020年8月3日下午在廣州 ·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隆重舉行全體大會,本屆大會由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開啟精彩紛呈的主題論壇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