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召開,與會嘉賓認真記錄會議內容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
初冬的成都已經有了幾分寒意,可昨日的天空卻是晴空萬裡。一場在市委小禮堂和各區(市)縣同時召開的大會,讓成都城鄉大地如沐春風。
就在不久前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確立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標定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路徑,突出了「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核心動力,明晰了「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的重要抓手,這讓擁有農業金字招牌的成都深感振奮。僅僅不到一個月後的昨日,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大會召開,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一系列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為肩負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帶來了新的希望。
天府之國,沃野千裡,蜀地興農,自古如是。千百年來,以開人類治水先河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為標誌,成都興農有術、敢為人先的基因一直延續至今。而在近年來中國農業農村的改革發展中,「成都實踐」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市……一項又一項的創新,刷新著成都農村的改革進程,以往限制發展的瓶頸被一一打破。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內生動力的不斷激活,為成都「三農」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也讓都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站在新時代的重要節點,高舉著「試驗區」大旗的成都,正在醞釀著一場新的突破。昨日的市委小禮堂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負責人,市級各部門、區(市)縣黨政「一把手」悉數到齊,各高校、相關科研院所的專家們來了,各大金融機構負責人來了,相關國有企業及部分涉農企業代表來了,「五個著力方向」「十大重點工程」「五項重點改革」……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成都市積極探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讓所有代表熱血沸騰。
四川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呂火明是此次成都市專門邀請的參會嘉賓。本是應邀前來聽政策、提建議,可他的筆記本上卻記錄了滿滿幾頁。作為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頂尖專家,他對成都市以功能布局為引導的城鄉統籌格局深感認同,對此次成都市大手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思路充滿期待。他表示,成都市已在全省率先形成農業農村改革示範的新高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堅實的基礎和條件。此次聽了成都市對下一步發展的思路,他非常激動,希望與成都市加大合作,與都市現代農業相結合、與統籌城鄉相結合、與農業強省相結合、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相結合,探索出更加廣闊的城鄉發展新天地。
主會場熱火朝天,分會場氣氛更是熱烈:部門負責人、鄉鎮幹部、農業經營者、職業經理人,還有從田間地頭趕來的農民……從政府官員到基層代表,各界齊聚一堂,聽政策、看方向、提建議,共謀新形勢下的城鄉新發展。
新時代標定新方位,新思想指引新未來。在昨日的大會上,成都市科學明晰了成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著力方向,將更加注重順應城鄉融合要求完善現代城鄉規劃體系、更加注重提升宜居宜業品質優化城鄉功能布局、更加注重推進全域景觀化重塑新型城鄉形態、更加注重產業協同構建現代農業生態圈、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結合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提出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及配套政策討論稿。全域鄉村規劃提升工程、特色鎮(街區)建設工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大地景觀再造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農業品牌建設工程、鄉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農民增收促進工程、農村文化現代化建設工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程……在之後的討論環節,一個個顛覆思維的理念,一條條政策引起了代表們的熱議,一幅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的全景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蒲江縣白雲鄉橋樓村是我市最邊遠的村莊之一。可參加了分會場會議後,橋樓村村主任雷敏卻覺得自己與城市很近。一邊仔細傾聽,一邊認真記錄,雷敏心裡許多的問號都在解開。「雖然是市委的大會,雖然規格很高,但會議精神卻很詳細,為自己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每天在基層打轉的他,針對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目前享受農村合作醫療的群眾存在「小病大治,大病無處治」的情況,建議進一步規範優化農村醫療資源配置,為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拿到供代表們討論的意見及配套政策,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陳敬趕緊一條一條地看,遇到跟自己業務相關的,趕緊用紅筆勾出來。「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冷鏈物流等,這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這次的政策專門對此進行了強調,我覺得前景可期!」他建議,針對優質農產品物流,市上還可以給物流快遞企業適度補貼,以此推進農產品線上銷售新模式的開展。
一個大會,數次被掌聲打斷。從市委到鄉村,從熱議到交流,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熱潮在會場間湧動。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鄉村振興關乎發展全局。「我們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歷史眼光,關照國內外理論範式和實踐經驗,科學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軌跡、時代特徵和內在規律,因時而謀,順勢而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成都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鏗鏘有力的話語在耳邊迴蕩,成都的步伐堅定而深遠。本報記者 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