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雲鵬
深秋時節,行走在瀟湘大地,薺菜田裡鮮翠欲滴,採收繁忙,田園綜合體的生態觀光園內花海似錦,遊人如織,高效農業大棚裡的草莓苗綠意盎然,萌發著來年的希望。
食為政首,農為邦本。「十三五」以及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永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定不移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永州市將產業和「三農」工作、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雙牌縣五裡牌鎮黃泥坡村竹加工廠,當地村民正將新鮮苦竹加工成幹苦竹。加工廠鄧老闆笑呵呵地說:「一噸新鮮苦竹可加工成0.65噸幹苦竹,每年加工規模500餘噸,產值100餘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必然舉措。鄉村的農業發展,大多是以粗放型為主,農業現代化必須以土地、資金、技術作為支撐,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面對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鄉村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我市始終聚焦農業特色產業培育,強化科技支撐、人才支撐、營銷支撐,把農業現代化搞上去,讓人民群眾從事農業的經濟效益上得去。
我市以「兩茶一柑一菜」和「一縣一特」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六大強農行動」,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道縣)被列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中心全國首批6個配送中心之一,累計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09個,居全省第一,年出口蔬菜佔同期全省出口蔬菜總值的95%左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全市高標準農田總面積276.06萬畝,年糧食總產穩定在60億斤以上。落實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規範禁養區劃定,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恢復生豬產能。加快發展融合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1200億元,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03家,雙牌縣茶林鎮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江永縣浦美村、勾藍瑤村,雙牌縣桐子坳村,祁陽八尺村等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有星級鄉村旅遊區點163家,全市休閒觀光農業年接待旅客量超過800萬人次。
農村人居環境有了質的改善
水泥道路貫村莊,青山綠水繞白牆。丹桂飄香的季節,走在零陵區菱角塘鎮文雷村內,只覺往昔連片的殘舊土房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悄然鋪開的宜居宜遊畫卷。
文雷村的蝶變,是永州之野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州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措施、盡銳出戰,紮實實施以農村「廁所革命」「空心房」整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莊清潔行動和美麗鄉村示範創建為重點的「一革命六行動」,努力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以前這裡是閒置的土磚房,垃圾成堆,被拆除後建成了好看的小亭子、好玩的小公園,現在我每天都會到這裡來走走看看,心情特別舒暢。」寧遠縣仁和鎮馮石村的85歲村民黃文富在村口公園裡的石徑上盡情享受著鄉村的泥土芬芳。
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我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實現面貌大改善,讓農村成為幸福美好家園。
不推山、不砍樹、不填塘、不毀古建築,做好含山納水、顯山露水、依山傍水文章,千方百計確保「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市積極打造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全市建有鄉鎮垃圾中轉站88個、鄉鎮汙水處理設施22個,92.3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71.66%的行政村對生活汙水進行了處理,改(新)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7.2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76%,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5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50個。
鄉風大轉變城鄉相融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我市通過深挖文化底蘊,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機制,著力提升現代鄉風文明水平。制定並下發《永州市治陋習·樹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年工作方案》,舉行「治陋習·樹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年活動啟動儀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全面開展陋習大排查,建立陋習清單臺帳,全市重點梳理出了「十大陳規陋習」,全面倡導樹立「十大文明新風」。目前,永州市縣級以上文明村有2080個,佔比35.34%,縣級及以上文明鄉鎮187個,佔比64%。1214個村制定了村規民約,籤訂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承諾書達26.99萬份,成立紅白理事會2070個,勸導、整治不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1.2萬人次,積極探索推廣「合約食堂」,引領農村紅白喜事新風尚。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省級試點寧遠縣、市級試點冷水灘區上升為國家試點縣區。
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零陵區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祁陽縣七裡橋鎮丁廟灣村、寧遠縣九嶷山瑤族鄉西灣村、道縣祥霖鋪鎮八家村和冷水灘區上嶺橋鎮仁山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實施黨支部「五化」建設達標提質行動,全市共創建黨支部「五化」建設示範點1711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有合格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020個,建成率90%,超過國家標準20個百分點。持續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鎮(鄉)」等創建活動,建立鄉風文明建設志願服務隊伍,發動「黨員」志願者「五老」志願者積極引導樹立文明新風。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實現「一村一輔警」全覆蓋,有效鞏固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
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質,截至目前,我市現有鄉鎮寄宿制學校47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1226個;農村敬老院136個,留守兒童之家3301個;完成各類農村公路建設14910公裡,全市151個鄉鎮、2948個建制村已全部實現了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車;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1.18%;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行政村的光纖通達率、4G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151個建制鄉鎮衛生院、2960個行政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永州市呈現出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的新圖景,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未來可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永州市的農村發展前景必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