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1.案例概要
文化是民族血脈、人民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肩負著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傳承創新文化,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聚焦這一主題,學院以鐵路文化為主線,以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為兩翼,樹立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建全方位立體文化育人體系。首先,學院依託課堂,構建了文化育人制度體系,以制度保障文化育人,著力推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三進工作,積極發揮課堂文化育人主陣地的積極作用,將思政課堂與專業課堂相結合開展文化育人工作,潛移默化浸潤學生;其次,學院致力加強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文化與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鐵文化有機融合,打造了「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再者,學院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雙管齊下,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構建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最後,學院以「四個校園」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將文化建設、文化活動、文化設施、文化環境、校園精神有機結合,構建文化育人環境體系。
2.主要做法
湖南高鐵職院立足新起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結合融入到辦學治校、文化育人全過程,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為切入口,構築全方位文化育人體系、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文化育人環境體系。
一、依託課堂,構建文化育人制度體系
制度先行,保障文化育人。湖南高鐵職院黨委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為落實文化育人相關工作,成立了「文化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文化育人的項目責任制,修訂和制定了學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相關制度文件,統籌協調文化育人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學院還制訂了文化育人工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全校教師文化育人工作的考核,將考核結果單獨設立模塊,作為學院年終切塊分配的依據。2019年,學院把「文化育人」工作納入了年中心工作,納入了教學科研評估範圍,作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文化育人制度體系的初步形成,學院由上至下認識到了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開展實施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方向,考核文化育人工作有了標準,激勵文化育人工作有了目標。
落實文化育人制度體系,學院重點從推進「三進」著手。課堂教學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陣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不能忽視課堂這一主陣地,要積極發揮課堂文化育人效應。湖南高鐵職院著力推進文化育人「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組織教師編寫文化育人教材,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策課文化育人的引領作用,積極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把課堂搬到社區、鄉村和企業基地,結合實際開展教學,讓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鐵文化多渠道、多方式傳導到學生思想中去,做到入腦入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思想政治教師為」學院還積極發揮其他專業課程的文化育人作用,在理論操作與實踐教學間開展文化育人工作,將文化育人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潛移默化浸潤學生,實現文化育人目標。
二、特色鮮明,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
作為特色十分鮮明的鐵路職院,湖南高鐵職院致力於將高鐵特色的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和國學文化有機融合,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在校園活動中有效開展文化育人工作,培養新時代文化底蘊深厚的鐵路人。
依託高鐵專業特色、社團和校企合作平臺,建設特色鮮明校園文化。湖南高鐵職院將育人主線貫穿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始終,形成了學術文化、文體文化、實踐文化、社團文化、公益文化、寢室文化等在內的文化體系。學院擁有國風藝術社團15個,包括南風漢服社、武術協會、書法協會、圍棋協會、旗袍社等,其他類型社團45個,社團類型多樣,活動形式豐富。近年來,學院舉辦了「高鐵之星、國學風採」國學風採大賽、國學講堂、高雅藝術進校園、科技技能文化節、「雁峰之春」等校園文化活動,還在傳統佳節,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周」,大力推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拍攝「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視頻等,在重大紀念日,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築牢文化陣地,全方位打造了「高鐵國風」系列校園文化品牌。
以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為契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文化育人全過程,營造積極向上的校風學風。學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探索富有特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開展了「誠信感恩」、「春華秋實」學風建設、「社會主義有點潮」等主題教育;依託「萱洲古鎮」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基地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為平臺,定期開展環保、宣傳和義演活動,加強對湖南古鎮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培養、選樹了一批學習勵志、實踐奉獻、誠信友善、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引領作用,組建大學生宣講團,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校風學風,發揮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正面影響。
三、拓展載體,形成文化育人宣傳常態化機制
湖南高鐵職院高度重視宣傳工作,權威媒體與新興媒體雙管齊下,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構建文化育人宣傳體系,形成文化育人宣傳常態化機制。
借力權威媒體,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萱河百曲 古韻新姿 萱州文化 我來保護——鐵道工程學院開展萱州文化志願服務》發表在湖南教育新聞網,《承傳統文化烽火 塑「高鐵國風」品牌》發表在衡陽文明網。2018年,在中央媒體推出了《在民族復興道路上建功立業——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國家高鐵記事》;2019年,在新浪網、湖南日報推出《奮鬥著異常美麗——記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魏秀瑛》等報導,重點介紹了學院以轉變職業教育觀念為先導;2019年撰寫的「從向陽橋到港珠澳大橋的農家子弟現實人生三連跳」獲得湖南省教育新聞一等獎;2020年,在新湖南推出《立德樹人,落紅護花——湖南高鐵職院思政理論課教師劉立紅的進階之旅》,重點介紹了學院獲全國優秀教師的劉立紅,以優秀典型引領文化育人。學院借力權威媒體,大力宣傳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全力打造高職教育品牌。
創新宣傳途徑,拓展文化育人傳播新載體。湖南高鐵職院創新運用網絡宣傳方式,與時俱進,聚焦文化育人、高鐵安全和高鐵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利用微博、微信、QQ 等新媒體平臺,建設好「高鐵國風」微信公眾平臺以及湖南高鐵職院文明創建欄目,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鐵文化知識等。學院還製作了主題教育大型宣傳片《禮讚新中國》,宣傳片集合了全校五個二級學院,共1400名師生參與,文化育人在師生參與中順利鋪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學院通過教師黨員光榮事跡、宣傳學生黨員榜樣等方式,提升了榜樣的力量,宣傳文明、綠色、和諧的社會主義主旋律,弘揚了校園正能量,讓文化育人有典型、有榜樣可供學生參考學習。學院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鞏固了文化育人的宣傳陣地,形成了文化育人宣傳常態化機制。
四、一館一長廊一湖,構建文化育人環境體系
「四個校園」營造文化育人氛圍。湖南高鐵職院著力打造獨具「高鐵」個性的特色校園、內涵豐富的文化校園、便捷高效的數字校園和和諧安寧的平安校園。學院以校史館暨高鐵數字博物館為中心,投資1100萬,建設「天佑」生態景觀湖,在學院打造詹天佑廣場、日晷文化廣場、高鐵文化長廊、「高鐵食代」美食家園、風雨體育場館系統規劃並打造出富有高鐵特色的學院文化景點,不僅彰顯了特色高鐵文化,還營造了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2019年,學院獲批「高鐵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全省第七批社科普及基地。
學院注重文化育人環境的系統性,將文化建設、文化活動,文化設施,文化環境,校園精神有機結合。學院將文化育人與基礎設施、文化傳統、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文化環境渲染作用,依託基礎設施,培養一批一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鐵文化學生講解員,讓學生不僅做文化育人的接收者,也成為文化的傳播者、創新者。2020年,學院在湖南省「戰役密碼·中國之治」微宣講中獲市級優秀組織獎及多個單向獎;將文化育人與學院人文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獨特個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使學院成為思想道德精神高尚、學術氛圍濃厚、人文底蘊深厚、校園環境幽雅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等職業院校。
3.效果啟示
2018年,指導的《高鐵國風文化傳播中心》入駐大學生眾創空間;
參加全省校園文化論壇,「高鐵國風」案例入選湖南省優秀案例一等獎;
2019年,湖南高鐵職院主編的《馨香人生》出版;
獲批「高鐵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全省第七批社科普及基地;
獲批全國書香三八閱讀推廣基地;
學校學習強國總積分在湖南省學習強國總積分排名第五名;
獲第五屆湖南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
「南風漢服社」連續三次獲得湖南省百優社團;
獲全國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前35強。
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前26強;
在湖南省學生節水公益微視頻大賽中獲優秀組織獎,斬獲大學組一等獎等十個獎,獲獎比例超過大賽大學組總獲獎量三分之一;
在湖南省「戰役密碼·中國之治」微宣講中獲市級優秀組織獎及多個單向獎;
在「生命至上·衡陽戰役」主題微宣講中獲優秀組織單位。
學院通過加強和推進文化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廣大師生所認同,積極踐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普遍增強,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文化品牌建設和形象建設成效顯著,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大學文化的引領作用、輻射功能以及服務地方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院打造高職教育品牌的經驗,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樹立了良好形象。
來源:中青在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