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們的溫情堅守:與上海共進退

2020-12-2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文/許曉青 何曦悅 吳宇) 2月初,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仍十分膠著時,上海城中「最有名」的外國人之一——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弗裡·雷蒙從紐約飛回上海。這名法學教授和他的中方合作者並肩戰鬥,為學校籌措更多防疫物資,並要為近千名學生推出高質量的在線教學。

「我覺得一切都很好。我和妻子在家依然堅持鍛鍊,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要外出就戴上口罩,這裡的一切井然有序,我就想和大家在一起。」雷蒙說。

上海是擁有2400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常住上海的外國人約20萬。中國農曆春節至今,有約10萬外國人「留守」上海,其中部分是專程回到上海,與這座國際大都市共進退。

防疫「洋外援」很忙

「竟然是個『老外』!」在把幾大箱快遞交給小區門口的志願者時,快遞小哥發現自己眼前這名口罩、帽子、眼鏡層層「武裝」下的工作人員是個「洋面孔」,不禁一愣,隨後笑著和這名外國志願者道別。

疫情發生以來,在滬外國人並沒有閒著,他們本來就是社區一員,而今變成疫情防控的「洋外援」。

來自巴基斯坦的曼蘇爾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春節他沒有回國,而是在疫情發展最嚴峻的時刻留在了上海,還報名成為社區志願者。

當一名戰「疫」志願者並不輕鬆。從早上10點到暮色降臨,曼蘇爾為社區居民分發防疫知識手冊、口罩,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快遞上門,之後前往公路道口,幫助查驗車輛,測量車上人員體溫,並提醒他們掃描二維碼,填寫來滬人員健康登記表。

初春的上海,寒風依然凜冽,在道口站一會兒就凍得手腳冰涼。不過曼蘇爾任勞任怨。「我在中國收穫了太多,優質的教育和工作,還有舒適的生活,我想盡綿薄之力,回報這裡,而現在正是我的第二故鄉需要我的時候。」曼蘇爾說。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外籍志願者正在成為上海社區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之一。

「老外幫老外」的互助模式已成為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經驗之一。虹橋街道轄區內的常住境外人士約有2.6萬,他們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日本、韓國等。

疫情發生以來,大批外籍居民志願者和外國在滬商會、協會等,成為虹橋街道社區防疫的「洋外援」。他們翻譯防控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和微信「朋友圈」等普及政府部門的防疫規定,向其他外籍人士傳遞信息,呼籲配合登記、減少聚集。通過「老外幫老外」的方式,一些外籍人士減少了因語言、國情不通而可能產生的不理解和不配合。

菅沼真理子是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的一名志願者,疫情發生後,她多次為小區籌措消毒殺菌用品、設計公共區域消毒方案,肩負起社區防疫的「硬核」環節。

真理子的漢語不算流暢,她嘗試使用翻譯軟體與中國的社區管理者交流,提出各種建議,一些已經被採納。

「在中國讓我感到安全」

「在中國,讓我感到安全。」這是疫情期間上海「老外」常掛在嘴邊的話。

有著「小聯合國」之稱的上海浦東新區碧雲國際社區,聚居著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戶外籍家庭。疫情暴發後,這裡不僅在第一時間發布了中英文雙語版的防疫宣傳、信息登記,雙語版的口罩預約通知也通過微信推送、上門分發等方式覆蓋所有外籍家庭。

同樣是最受上海外國人青睞的居住區之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從春節開始就忙碌著為外籍家庭的自我隔離出謀劃策。

多戶日本、韓國家庭因為曾有武漢旅行史,而不得不在家過著「寂寞」春節,坂井一家也在其中。

「一日三餐可以由專人送到家,垃圾由專人收取,並做好分類和消毒。這是一個特殊的中國新年,但不會讓我感到特別緊張。」坂井說,這14天的隔離反而讓他更愛這個社區。

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說,外籍人士「留守」上海過春節的比較多,如坂井這樣的武漢返滬者,在榮華居民區內還有多例。

「志願者如果登門慰問,站立位置會保持『安全距離』,有時是負責送餐,還會關注這一家人的情緒,假如有些焦躁煩悶,我們要及時溝通疏導,給對方增添信心。」她說。

寫給中國的「情書」

疫情中的上海明顯冷清,這讓不少熱愛這裡的外國人有些心疼。「有一天我走在社區裡,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如果上海是一個站在我面前的人,我希望能夠抱抱她,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我們都在關心、支持著她。」英國人塞奈特·彼得羅斯·特克斯特說。

從2月初開始,在她的發起下,名為「給中國的情書」活動開始在滬上外國人中展開。與中國人相對傳統而含蓄的表達方式不同,外國人選擇用行動或話語把對這座城市的愛和支持「大聲說出來」。

居住在上海的卡麗·瓊斯和丈夫寫道,2002年大學畢業後他們決定到亞洲生活一年,然而來到上海後,「一年」的計劃很快延長成了十幾年。

「在2003年SARS暴發後,我們不得不暫時回到美國,這短暫的分別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對中國有多麼熱愛,所以我們立刻著手尋找新工作,在幾個月內又回到了中國。目睹了中國戰勝,我們毫不懷疑,中國能渡過難關。加油,中國!我們愛你。」兩人在這封「情書」中寫道。

外國友人對中國、對上海的「情書」,也寫在了援助物資的包裝箱上。「崎嶇路 長情在」,這六個漢字,成為見證疫情期間中國上海與日本長崎心連心的一條紐帶。

在滬日籍居民、長崎縣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黑川惠司郎說,這句祝福語並不是取自中國古詩,而是長崎當地人與在長崎工作的華人朋友經過心靈碰撞發出的共同心聲;在援助物資包裝箱上貼上這句祝福語,只是想表達長崎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即攜手互助、戰勝疫情;雖然只是六個漢字,卻顯示了日中之間深厚的文化淵源,帶給日中兩國民眾相通的文化慰藉。

同樣是用內心的愛「寫」情書,尼泊爾外科醫生阿思勢用獻血和呼籲更多外國人為城市醫療系統獻血來表達他的愛。

「Keep the LOVE flowing!」阿思勢醫生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自製的疫情期間勸募獻血的手工海報,上面用英語寫著「讓愛湧流!」而且愛這個詞,他特別選擇了用大寫字母,仿佛在訴說對這座城市的大愛。

相關焦點

  • 樹木希林《一切隨緣》:淡然堅守中的溫情凝眸
    樹木希林《一切隨緣》:淡然堅守中的溫情凝眸 陳林俊 2020-07-18 09:31 來源:澎湃新聞
  • 老外學車不是傳說,上海教練帶出四國徒弟
    Taaha(中文名:湯蘭) 教練是廣源駕校的潘冬成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四年前就教「老外」學車 潘冬成帶教「老外」學車的歷程,從2016年偶然起步。
  • 「知心醫生」王思樺:與患者共進退
    心中有患者,「我們」共進退2020年,武鋼退休職工李萍(化名)體檢時查出肺癌,在協和醫院第一次找王思樺就診時就決定由他手術。「面對疾病,醫患共處一個戰壕,共同進退。醫生不是上帝之手,不能高高在上,換個語氣,病人更能接受,」王思樺說。1月8日,一對六旬老夫婦走進診室,婆婆小心地說:「我麼斯都不懂,問題有點多,您別嫌我煩」。王思樺停下閱片,調整坐姿,正對著老夫婦:「沒事,您慢慢講。」一位複診患者聊起同期手術的幾位病友。王思樺關切地問:「他們還好嗎?哪些人還在?」
  • 教「老外」學車是種什麼體驗?他在上海教了四國學生
    ……這不是給小孩子進行英語培訓,而是教「老外」學車。這一幕,近日就出現在上海廣源駕校訓練場。學員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巴基斯坦籍留學生Taaha(中文名:湯蘭),教練是廣源駕校的潘冬成。四年前就教「老外」學車潘冬成帶教「老外」學車從2016年偶然起步。那時,他在廣源駕校從事正常的教練工作。一天,一位華僑到廣源駕校諮詢學車事宜。
  • 老外吐槽中文難 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老外吐槽中文難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中華漢字從出現,發展,再到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多,以及經濟科技領域的發展,老外也逐漸開始接觸中華文化,各國人民紛紛學起了漢語,而面對紛繁複雜的漢字體現,老外學習的難處也有很多。
  • 「模範老外」王凱:見證上海迪士尼從無到有,加拿大「老克勒」的...
    慢慢的,改革開放中的上海吸引到王凱的注意,成為他心目中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典範。於是在1999年,王凱來到上海工作。2009年,王凱作為顧問參與到了上海迪士尼項目中,並在兩年後正式成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一員。經過多年談判、五年建設,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2016年6月16日實現了盛大開幕,這是中國內地首座、全球第6座迪士尼度假區。
  • 玖富普惠平臺誓與出借人共進退
    玖富普惠平臺誓與出借人共進退  這一系列發聲,被視為是在網貸行業退出大潮之下,給予借款人的警示,具有較好的示範作用,也是對網貸風險化解的保障。
  • 「好兄弟」共進退,雙紅會同時慘敗後又同時收穫大勝
    本輪英超產生了兩場大比分的比賽,分別是利物浦7-0血洗水晶宮,曼聯6-2大勝利茲聯,這兩支宿敵球隊本賽季再一次上演共進退。
  • 公益作品《堅守一線》溫暖上線 群星向堅守一線的英雄致敬
    由一帶一路國際日基金會、控志文化聯合出品的抗擊病毒公益作品《堅守一線》於2月28日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同步溫暖上線;《堅守一線》由一帶一路國際日文藝大使、著名音樂人、國家一級演員羅志強教授作詞,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著名音樂人王錦麟教授作曲,華語群星演唱,周川源統籌,羅志強擔任製作人
  • 為何十年後六道骸,當初沒有選擇與家族共進退,而是獨自面對白蘭
    就算再後來庫洛姆骷髏加入了彭格列家族並且成為了霧之守護者後六道骸會出手,並不是在幫助彭格列做事而是幫助庫洛姆,庫洛姆本身為六道骸與外界的媒介如果消聲玉損對於六道骸來說是有害無利的,實體化的媒介本就非常難尋找就是經過了十年的時間六道骸能夠使用的媒介也是少之又少的,正是因為庫洛姆六道骸才成為了彭格列的一員,本就不知該黑手黨的他肯定是靠自己的,十年後的這場計劃中六道骸沒有與彭格列家族共進退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本身六道骸對於黑手黨組織並不感冒
  • 堅守在一線的普陀區中心醫院白衣天使們
    一周來,隊員們近距離直面病毒危險,在龐大工作量和工作強度的多重考驗下,每一位隊員都有了新的成長和感悟。堅守崗位 肩上的責任賦予她們勇氣和毅力到崗幾天來,隊員們真正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壓力和責任,眼裡的出來時的好奇也慢慢轉為沉靜、關注,多看多聽多學、勇敢面對,無形無色的病毒是他們每一天工作關注的焦點,而隊員們只有細心再細心才能不放過每一個可能:一名17歲中國籍留學生,自英國出發,入境時體溫正常,經現場排查,無其他症狀,我們為其進行咽拭子採集
  • 捕魚達人VS摸魚能手,看看老外們如何和魚打交道
    捕魚達人VS摸魚能手,看看老外們如何和魚打交道 熱話題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為上海:一幫身處蠻荒的堅守人
    在這四家監獄堅守過的一茬一茬的民警們,他們為了上海而離開上海,為了上海而不回上海,「紅燭精神」「川農精神」「鐵軍精神」「知青精神」……無數的精神、無數的楷模影響了一代代的人。2014年6月15日,經司法部批准,上海市四岔河監獄正式掛牌成立。圖為監獄二道門。
  • 共克時艱 興業銀行上海分行多方支持社區工作
    在疫情防控時期裡,興業銀行上海分行一線的員工們積極做好網點防疫措施,在保護好自己、客戶和家人的同時,心繫社區,積極行動,共克時艱。  愛心援助 志願者在行動  春節假期期間,興業銀行上海靜安支行迅速組建了一支志願者服務團隊。
  • Wegame平臺《怪物獵人世界》及玩家下一步如何進退
    Wegame平臺《怪物獵人世界》及玩家下一步如何進退今天中午的餐桌有點尷尬,前兩天才和玩友說以後在《絕地求生》的時間要更少了,因為本人要轉戰《怪物獵人世界》,說的時候還挺壯烈的,像是壯士斷腕,結果今天就啪啪打臉,原因大家都知道,《怪物獵人世界》公告稱遊戲銷售下架,已銷售的可退錢,
  • 中國上海最薄「紙片樓」走紅,僅20釐米厚!老外:這怎麼住人呢?
    「紙片樓」位於我國的上海石潭寧波路,之所以這這樣稱呼它,是因為在修建的時候,當地的面積十分有限,將其設計成為了銳角三角形的形狀,當遊客們站到最尖銳的角,往另外兩個角觀察時,就會形成視覺錯位,給人一種本應該就是這樣的感覺。
  • 老外眼中的古樓觀
    在身著中國古代宮廷豔麗演出服飾的集賢古樂隊吸引了眾多老外的目光。老外們對剛才表演的《迎賓曲》嘖嘖稱讚,女樂手們個個眉清目秀,長相俊美,落落大方,引得老外凝神靜氣,駐足欣賞。集賢古樂負責人田孝梨老成練達,神態自若,和藹可親,和樂手們今天為老外演示這一流傳近千年的絕活,讓現場的老外們大飽耳福,久久不願離去。來自世界不同國家,不同語種,不同膚色的老外們用一雙雙探詢的目光注視著田孝梨。
  • 老外正在離開上海嗎:幾大外國人社區幾無變化,日媒報導失實
    投資方面,截至2015年8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計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22家,其中1至8月,上海共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2家。另外,入境上海的外國遊客數量方面,2014年起已經恢復同比增長狀態,2015年前7個月,來上海旅遊的外國遊客超過300萬人次,同比增長0.93%。
  • 上海肺科醫院3年吸引300名老外學習 年紀最大超80歲
    他在2013年一次應邀參加學術會議的過程中發現,中國上海的這家醫院,用「Amazing」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直到現在,他都會用「Amazing」這個詞兒來向胸外科界的各國大夫介紹這家醫院,「我會告訴他們,上海時髦、摩登,還有一家全世界範圍裡,能讓你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各種手術方法的大醫院。」  這家醫院,就是上海市肺科醫院。
  • 普京又一「小迷弟」,70後領袖放話要制裁美國,與俄羅斯共進退
    當然,卡德羅夫也沒讓普京失望,在頒布並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之後,車臣逐漸發展壯大,並當眾表示,會與俄羅斯共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