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五位讀書人薦書丨5月4日讀書人孫劍波:心有書香筆自生花

2020-12-12 瀟湘晨報

孫劍波:

心有書香筆自生花

說起讀書這個話題,《生活報》副總編孫劍波謙遜地表示,愛讀書之人眾多,而自己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所讀之書還遠遠不夠。對於孫劍波而言,讀書不是刻意為之的堅持,而是他生活中愉悅身心、充實精神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孫劍波上世紀90年代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中文系,他曾多次在省內外各大期刊雜誌發表多篇雜文、散文,在《生活報》推出的「挑燈看劍」專欄文章更是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孫劍波稱自己是個愛看「雜書」的人,他的閱讀不偏於一隅,沒有體系的限制。從其文字見其學養,正是他閱讀的「雜家」習性,塑造了他廣闊的知識面,提筆著文章時,遊刃有餘,妙筆生花。

孫劍波尤為喜歡讀「人」,吳清源、齊白石、李白、杜甫、愛因斯坦、霍金……說起他曾讀過的人物傳記以及史料、文章,他列舉了一連串的名人名家,涉及諸多領域。此次他向讀者薦讀的《南渡北歸》一書,提及書中寫到的西南聯大的歷史和這些學者的知行,比如傅斯年與陳寅恪之間的友誼,梁思永、李濟的教學與實幹等內容,孫劍波均如數家珍。

在孫劍波看來,讀書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令人羨慕的旁徵博引並非是讀一兩本書便可一蹴而就的。比如在讀《南渡北歸》之前,他就已經閱讀過許多相關的書籍、文章,對這些學者的學術造詣、人生經歷都有所了解。早在初中時期,孫劍波便把清華大學給父親郵寄的《清華校友通訊》當成了「掌中寶」,那時幾乎每期必看,其中常會介紹清華歷史上傑出的教授、學者們,包括西南聯大的歷史。孫劍波還曾搜集閱讀過多本有關西南聯大人與事的書籍,比如汪曾祺的小說《跑警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等等。孫劍波覺得,以前看的關於西南聯大的書都是碎片化、片段零散的,或者是完全學術性的,缺乏細節描寫的東西,比較枯燥乏味。《南渡北歸》這種紀實文學給他的感覺既言之有據,又有細節描寫和人物刻畫,相比之下更具趣味性。

跟很多愛讀書的人一樣,孫劍波家裡的書也擺滿了幾大書櫃,他最近正在進行整理。孫劍波建議說,買書不能盲目地隨波逐流,要善於甄別,人生不同時期或許喜歡的書不同,要根據自身的人生目標、理想等選擇適合自己、感興趣的書。比如近期他打算淘汰掉的一些書,有的是當時頭腦一熱買回來的,多少年過去至今都沒看過,現在讀也依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果斷淘汰。

繁忙的工作與家庭瑣事之餘,孫劍波很享受捧起書閱讀的時光,儘管當下電子書、有聲書流行,但除了一些網絡文學之外,孫劍波依然堅持紙質閱讀,他喜歡讀紙質書時那種細緻翻閱的感覺,翻到感興趣之處就停下來細讀。孫劍波覺得,很難去概括閱讀對於他是怎樣一種存在。從他的言語中記者可以感受到,他從書中讀出了愉悅,讀出了精神,讀出了心之所往。

讀《南渡北歸》是滌蕩靈魂、自我勉勵的一種方式

孫劍波

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說,「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在強敵入侵風雨如晦的艱苦環境裡,西南聯大集合了國內大部分最負盛名的大師、專家、學者,以空前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嚴謹求實的學風,為中國培養了一批業務和政治骨幹,以及一大批揚名海內外卓有成就的科學家。

《南渡北歸》以西南聯大師生們的知行為主線,穿插了大師們的學術傳承和人際交往。主要時間點集中在1937年到1945年,但是通過回溯和延伸,從五四運動開始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幾乎所有中國學術名流都有所展現。

讀《南渡北歸》我們讀的是什麼?看這本書,主要的是讓我們必須對那個星光熠熠、大師雲集的時代有所了解,有所敬畏。在日寇鐵蹄踐踏中華大地的時候,我們的先輩學人以不屈之志薪火相傳,讓中華民族的文明血脈綿延傳承。

這本書裡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如雷貫耳的名字,比如一身傲骨的朱自清、聞一多,比如因為學術外原因(感情糾葛)而備受矚目的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金嶽霖等。這本書因為要兼顧可讀性的原因,對他們的生活當然也有所涉獵,但是更多的是圍繞著一般讀者不甚熟知的大師和學者來組織材料,比如被英國學者李約瑟稱為「中國學者理想化身」的「寡言君子」清華校長梅貽琦,比如精通二十多國語言但是卻偏偏教授中文和歷史的「三百年來一大師」陳寅恪;比如五四學運的領導者之一,著作等身被同時代學者譽為「最稀有天才」的傅斯年。看這本書,我們看的是學術傳統和文化傳承,看的是文人風骨,看的是民族精神。這些人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最後一批真正的大師」。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沉下心來做學問的人越來越稀罕,作為知識分子,或者說作為一個讀書人,我輩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讀《南渡北歸》,也是滌蕩靈魂、自我勉勵的一種方式。

推薦書籍《南渡北歸》

《南渡北歸》分為《南渡》《北歸》《離別》三部,是著名作家嶽南所著首部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命運變遷的史詩巨著,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而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啓超、梅貽琦、陳寅恪、錢鍾書等。作品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作了細緻的探查與披露,對各種因緣際會和埋藏於歷史深處的人事糾葛、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讀來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勝唏噓,扼腕浩嘆。

群力戰「疫」:向「重症」發起總攻

速看!「龍江健康碼」申請全流程

我們的城,終將和春天一起明媚 【來源:黑龍江日報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讀書日,秭歸讀書人為你講書
    讀書日,秭歸讀書人為你講書 2020-04-2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拍攝地鐵上的讀書人看到書背後有趣的靈魂
    本報記者 師文靜          地鐵上有深閱讀,一點兒不「流俗」  朱利偉在一家大型出版公司工作,常年沉浸在書的世界中。她喜歡讀非虛構類圖書,也讀小說,每天伴隨著地鐵出站、進站時與軌道的摩擦聲,朱利偉每年讀完50-80本書。
  • 紅樓夢:切莫輕信讀書人
    那甄士隱雖「常與他交接」,但所見所聞亦無非「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僅此而已。但僅僅是這,就足以甄士隱有了資助的心意。於是中秋佳節,在自己「家宴已畢」後「另具一席於書房」,宴請這雨村。待到聞得雨村一首五律、一首七絕加一副「求善價」「待時飛」的對聯,士隱登時大呼「飛騰之兆已見」,慷慨解囊。
  • 從童生到進士,讀書人的科舉之路有多難?
    科舉制度自創建以後,打破了世族門閥壟斷,給出身貧苦的讀書人打通了一條通往仕途的道路。儘管通過科舉可以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總體而言,科舉的難度是很大的,千千萬萬的學子,最終過五關斬六將成為天子門生的畢竟還是極少數。我們以清代的科舉為例,看一看讀書人漫長的杏園路。
  • 中國古代讀書人經常祭拜的兩位尊神
    中國古代自隋唐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讀書人只要通過了科舉考試,就能做官甚至做大官。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通過科舉考試就成為廣大讀書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 中國古代教育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科舉考試考的都是儒家經典,讀書人平常讀的也是孔孟之書。
  • 王恰恰:如何快速像個讀書人?罵翻譯、罵腰封、罵設計
    12月19日晚,在《新京報書評周刊》聯合SKP RENDEZ-VOUS書店推出的年度文化議題盤點系列直播「追問2020」第三場活動「出版一本書,一點都不簡單」中,獨立出版品牌「一頁folio」藝文館主編王恰恰從如何讓自己快速像個讀書人談起。朱嶽、楊朗、王恰恰與主持人羅東(從右至左)在活動現場。
  • 薦書|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薦書 | 真正的文學品質與名聲無關 2020-12-22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背後有什麼故事?
    這個屠夫救秀才的故事,很像民間故事,卻不像讀書人所作對聯的出處。文人用典非常講究,多從經書和史書上取材。另外,負心的當然不一定都是讀書人,這是文人創作時有一點點誇張罷了。一、對聯的由來在清朝人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全編》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吾鄉曹石倉先生學佺辭官歸裡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
  • 巴金《寒夜》讀後感:讀書人的苦,恐怕只有孔乙己知道
    樹生說得對,他太好了,好到放任別的男人追求自己的妻子,簡直好到了懦弱的程度。巴金老先生讓他病了大半本《寒夜》,他的咳嗽聲從開端貫徹到書末。每當我在夜晚回想起他的病痛,他無休止的咳嗽聲仿佛就在耳畔,催得我也痛苦地輾轉反側。
  • 將夜:書院讀書人是夫子人格的分裂,還是貓膩對存在價值的自勉?
    一張黃州芽紙,就是讀書人和觀主的戰場,兩人各自捏著書籤一角,這個「書」字已經無風自燃起來。觀主淡淡地說他也讀過很多書,甚至不比讀書人少,因為修行才能讓人活得更久,活得更久才有時間讀更多書。看過讀書人愚痴的樣子後,陳皮皮問了一個「寧缺式」的問題,你到底喜歡修行這件事,還是喜歡修行到一定境界去殺人?寧缺不是讀書人,他很容易選擇。書中自有千鍾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幾乎是幾千年以來,天下所有文人的精神寄託。
  • 看看安史之亂中,那些豪氣幹雲的讀書人
    為何會有書生無用,書生誤國的論調呢?因為舊時代的讀書人,在封建儒學的禁錮之下,很多變成了只重書本,脫離實際的書呆子。大眾將他們形容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手無縛雞之力。十分形象。如果讓這些人掌了大權,便會誤國誤民。比如安史之亂中的大唐宰相房綰,就是典型的書呆子掌大權。
  • 孔乙已|功利心下墮落讀書人與涼薄旁觀者,是那麻木年代的悲哀
    《孔乙已》是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主人公「孔乙已」是一個讓人心生悲涼的悲劇人物。他雖是一個「讀書人」,但反而因「讀書人」的身份被周圍人取笑,而後,他又因偷書賣了換錢,被同是「讀書人」的舉人打斷了腿,悲慘地消失在了取笑他的人之視野中。
  • 與讀書人做朋友
    記得每次買到新書我都來不及先看,閉上眼睛將頭深深地埋在書裡,深吸一口那種感覺讓我很是陶醉……如今回想起那段時光讓我很是懷念。自從走上社會,開始工作就很少看書了。一天到晚忙於各種瑣事搞得我焦頭爛額。內心的深處的浮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碰撞讓我無從適應。
  • 土星在射手座,是一個很嚴肅的讀書人
    土星射手在就像一個捍衛著自己崇高的理想的一個衛士,並且寧死不屈,總有一些人為理想而戰,為捍衛這些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好吧我這麼說好像有點不是很明白,那麼通俗一點來講吧,以前聽說過酸秀才嗎?在我認為這些讀書人在自己的理解對於書本上面的知識而不通庶務,在他們眼裡書是至高無上的,別人不可褻瀆的!土星射手呢,就是在學識的海洋裡面一直徜徉,因為學海無涯!
  • 我們都是讀書人 世界讀書日訪書友
    我們都是讀書人 世界讀書日訪書友時間:2020-04-23 22:24   來源:今日頭條 青石電影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都是讀書人 世界讀書日訪書友 宅在家裡的日子裡,你讀了幾本書?在書中尋覓到了哪些收穫?如果不是宅在家中太久,許多人已經忘了閱讀的快樂。
  • 太原又見耿彥波:讀書人、城市的靈魂和全國第三大圖書館
    退居二線後,太原前市長耿彥波以一個讀書人的身份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據山西省藏書家、作家霍虎勇先生在微博上介紹:7月12日上午,耿彥波先生冒著小雨,在山西省委統戰部張曉光陪同下,前來籍塾閣做客。在山西大學讀書時,他每天都要抱著五六本書到圖書館學習。他說:一個城市要想有個性必須持續打造文化品牌,品牌比經濟更重要。文化名城和歷史之都是人們的朝聖之地,這種價值是永恆的。因此他迷戀造城,造有文化有內涵的城。而圖書館正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 讀書人四體不勤不懂種地,讀書沒用?讀過書的人做什麼都擅長
    有讀書人是這樣,但不是都是這樣。我可以,倒可以告訴你們,讀過書的人。往往會比沒讀過書的人或者讀書讀的少的人,種地種得更好。有網友就幫我說了,說袁隆平什麼科學種地什麼,我告訴你都扯不了那麼遠,我要跟你講科學種地,科學在就是說種地上作用這扯遠了,我就講我自己種花。我告訴你種花可不比種地容易,其實種花比種地難,比種好多作物都難,種花的複雜性高。
  • 將夜2:能和觀主針鋒相對的讀書人,實力竟排不進任何戰力榜單?
    該劇改編自貓膩同名小說《將夜》,承接上部劇情,講述了寧缺在未婚妻桑桑被指為「冥王之女降世」後,不惜與天下為敵、不離不棄攜手對抗命運的經歷,以及寧缺帶領人民抵禦外敵侵略的成長曆程。 本劇自第一季以來一直廣受關注,討論之聲此起彼伏。而大家對此討論的重點除了劇中演員的演技外,便要數劇中人物的實力排行最受關注。
  • 北京國際圖書城已不再批銷,中國讀書人少了一個打卡地,買書去哪
    小夥伴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的分享小站,這次的分享主題是「北京國際圖書城已不再批銷,中國讀書人少了一個打卡地,買書去哪」。我國漢代大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後來高爾基才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2020溫州城市書展如期而至 滿城書香赴一場讀書人的盛會
    在這裡,一條山水詩之路串起溫州讀書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這裡,以書展的方式,推廣閱讀之美;在這裡,群書環繞,放眼望去,讓人有一種被書環抱的安心感;在這裡,好書溢彩,名家薈萃,猶如一場精神盛宴。至於書展怎麼逛?小編為您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