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跳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這段閻肅老先生作詞的《敢問路在何方》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說照亮了每個人的童年。
雖然各個年齡段的童年記憶也有代溝,小時候接觸的童謠、玩具和動畫片各不相同,但是《西遊記》恐怕是老少鹹宜的通用語,甚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每一個人物角色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四大名著《西遊記》
中國古典名著給我們留下了曠世精神財富,翻開家裡珍藏的1984年出版的《西遊記》,吳承恩這個名字赫然入目,人的一生寫下這一部經典就夠了。
小時候沒有耐心看完這樣的長篇小說,也許那時候看了也不會明白書中的道理,今年趁疫情期間不用坐班將《西遊記》從頭到尾看一遍,真是廢寢忘食,而且合上書還想再看第二遍。
很多細節都讓我捧腹大笑,比如唐僧懷孕那一段,師徒四人途中經過女兒國,唐僧和八戒誤飲子母河水,腹中自覺產生了胎氣,眼見唐僧就要生出不知名的怪胎,悟空取來落胎泉的泉水,才醫好了師傅和師弟的毛病。
這部名著在四大名著中第一知名,因為它的魔幻和它的平易近人。整部書讀起來特別連貫,沒有高深的詞語和讀不懂的詩詞,大部分都是白話文,偶爾穿插的詩詞多為對景致和師徒身份的描述,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當然大家對師傅四人的喜愛程度各不相同,有人喜歡八戒的愚鈍可愛,有人喜歡沙僧的任勞任怨,有人喜歡唐僧的一表人才,但是我最喜歡古怪精靈的孫悟空,因為每次遇到妖魔鬼怪都是他一手剷除,而且總能找到最佳辦法和最妥帖的救兵,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總能跳到空中通觀全局,沒有他也就不會有取經的順理成章。
86版電視劇百看不厭
有幾部電視劇是寒假暑假的標配,比如《新白娘子傳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而《西遊記》無疑是少年的最愛,其中86版的《西遊記》是系列電視劇的高峰,無劇能超越。
當時這部劇拍了好幾年,唐僧就換了好幾個人,裡面的十多個插曲在人們的耳畔久久迴蕩。該劇在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
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甚至國外都接續播放,世界人民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電視劇,當年劇中的演員也都成了人們心中永恆的偶像。
86版的演員都已走向退休生活,六小齡童也60歲了,國家圖書館曾於2009年邀請四位主角和導演做講座,豬八戒的主演因為摔傷未到場,導演和主角詳細地述說了他們拍戲的過程,六小齡童為了練出火眼金睛,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對著太陽看。
沙僧的擔子裡真有很多塊磚頭,沒有道具他們克服困難尋找。因此呈現給我們一部經典電視劇,雖然電視劇不如當今的清楚,但是真實讓其他的電視劇黯然失色。
少年坐在電視機前一遍又一遍地看,還是笑得滿地打滾,這部劇讓少年長出了想像的翅膀,我們都曾有上天入海的夢想。金箍棒也是所有少年的最愛。
記得國圖的那次講座上,六小齡童邁著輕快的步伐給大家表演金箍棒,獲得了滿堂喝彩,一群幼兒小朋友拿著金箍棒上臺和六小齡童合影,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動了,感動於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堅持,感動於我們國家的少年強,感動於我們一去不再返的年少時光。
齊天樂晚會,壽星和紅孩兒
為了宣傳《西遊記》這部電視劇,1987年中央電視臺特意舉辦了齊天樂晚會,該晚會由豬八戒點燃炮仗伊始,炸出了齊天大聖,並由彩虹引出各路神仙。
孫悟空請來了各路神怪濟濟一堂,唯獨沒有請閻王爺,因為西遊春晚也算個喜慶的日子。趙麗蓉作為車遲國王后之一優雅出場,楊潔導演那時候還是笑意盈盈。
大家在晚會上歡聲笑語,紅孩兒走上臺唱到"我祝爺爺奶奶都是老壽星,長命百歲越活越年輕",壽星老頭上臺唱到"我祝小孩兒都健康,一個個白白胖胖,一個個粉粉嫩嫩,就像那玩具店裡的小狗熊",整個場面雖然簡樸但是很溫馨。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紅孩兒早已長大成人,壽星老已經仙逝,裡面很多主角都已經去世了,楊潔導演也於88歲高壽西行而去,最年輕的鐵扇公主扮演者去世時才38歲,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老戲骨們相繼離世,留下了他們合作的永恆經典。
無法超越之劇,我們還是那個少年嗎?
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觀看《西遊記》,卻總是看不夠,裡面的臺詞都能倒背如流。而如今看劇的很多少年都已經步入中年,一代代接力再看《西遊記》,《西遊記》還是那部西遊記,但是當年的少年還是那個少年嗎?
86版《西遊記》被永遠地定格了,就算逝去的人留下的也是年輕的面孔,時光改變了演員也改變了觀眾,人生的三分之一悄然逝去,我們變成了什麼模樣?
走上社會的我們要和領導同事為工作的事維護團結,要為老人孩子的事情操碎了心,要為自己的健康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也許我們已經不再擁有那個童心,但是當我們再次坐到電視機前,《西遊記》的夢幻依然能讓我們開懷大笑,如果我們還能全力地哭和笑,如果我們能夠聽懂《女兒情》,我們就還是那個少年。
顰顰婷婷朱顏老,歲歲朝朝。每年春晚都會準時敲鐘,願以後的春晚都能齊天樂,也願以後的演員和電視劇都能和《西遊記》一樣演出精彩、演成經典。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