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尼蘇拉威西島哥倫達打洛市立起一座手執飛機模型的老人石像;這位不平凡的老人離開我們已經有一百多天了。他就是印尼第三任總統哈比比,一位工程師出身的政治家、一位勇於創新的改革派,一位對華友好的先行者。
我與哈比比總統的第一次交談,是在2016年中國愛樂樂團訪問雅加達的演奏會間歇。初次見到總統級人物,我一邊緊張地向他介紹自己,一邊尋思著能不能約到他的採訪。「你是中國記者?太好了!」 哈比比總統出人意料地示意我在他身旁坐下,「我孫女兒很喜歡學中文,我也很想念在中國的朋友們!」那一次,時間雖短,我們卻聊了很多話題:從西方古典音樂,到中國傳統文化;從印尼多元文明,到中印尼青年的共同夢想。
夢想
談起哈比比和他的夢想,印尼人首先想到肯定是飛機。幼年的哈比比,夢想是開戰鬥機痛擊侵略者;在德國攻讀飛機製造專業的哈比比,夢想是畢業後早日報效祖國;做了國家研究和技術部長的哈比比,夢想是以他研發的CN25飛機為起點建立起民族航空工業。那麼,當上總統的哈比比呢?我以為,這位印尼歷史上的「飛機之父」的執政理想,是帶領國家走出危機、再次騰飛。
△印尼民眾用紅白兩色的「國旗色」勾勒出哈比比總統手持飛機模型的畫面
正是哈比比獨特的技術背景和海外經歷,催生了突出變革性、注重增加值的「哈比比經濟學」,其三大支柱就是創新、生產力、人力資本。1998年的印尼,正處於「亞洲金融危機」、「排華事件」、蘇哈託政權倒臺等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多重旋渦之中。哈比比臨危受命出任總統,連續出臺多項重大政策化解難題。
他將「亞洲金融危機」定性為一場信任危機,將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任作為施政優先工作;他將印尼央行從政府剝離使之成為獨立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機構,及時對全國銀行業進行戰略重組並組建四大國營銀行,創立今天已成為印尼最大銀行的曼迪利銀行;他頒布《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重塑營商和投資環境;他建立健全國家資產管理署、外債監管和清算署等機構,組建航空、造船、通訊、軍工等領域一批國營企業。
在他領導下,印尼擺脫國家破產的困境,經濟增速僅用一年就從-13.1%反彈至0.8%。為鞏固經濟復甦成果,哈比比還抓住歷史機遇,推出了對印尼經濟更具轉型意義的「去中心化」改革。他從財政權力下放入手,徹底改變了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在治理上的角色和關係,也更好地滿足了有著17000多個島嶼、數百個民族的印尼根據各地實際進行多元化發展的需要。正因為如此,哈比比短暫的17個月任期,卻被印尼人津津樂道地譽為「叩響了大變革時代的扳機」;而他頂住軍方壓力斥巨資投入研發和教育的做法,也讓幾代人印尼至今堅信「技術進步才能來國家變革」。
印尼總統佐科在主持哈比比的葬禮時,讚揚這位「印尼的科技之父」和「國家最好的兒子」將一生獻給了祖國,並將永遠激勵印尼一代代年輕人。印尼國家核能總署署長安達裡克薩萬則認為,印尼作為一個農業國家,正是從哈比比執政時期開始樹立起「科技立國」的理念,這奠定了印尼發展的根基。
改革
「改革」是貫穿哈比比一生的關鍵詞。他在病榻上都不忘提醒國人,「改革尚未成功,我們仍需努力」。他主張在全球經濟動蕩加劇尤其是貿易摩擦日益升級的大背景下,改革要以人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質和競爭力,生產發展、國家進步和文明提升都離不開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過去我們的發展靠資源,今後必須靠人!」。
而說到哈比比與中國,讓人感懷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正是他率先撤銷蘇哈託政權針對華人說中文、教中文的禁令。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和愛情有關。在印尼,「哈比比和愛努恩」是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被改編成電影。他紀念亡妻愛努恩的長篇情書不僅是當年的暢銷書,還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發行。2018年的夏天,他曾告訴我:「電影中扮演我妻子的親達(筆者註:親達在印尼語中是「愛」的意思)可是我們的國寶級歌手,她曾在中國的舞臺上向中國人民獻上過最美妙的印尼歌。這讓我很羨慕,我也想把電影三部曲帶到中國去,更想看到中印尼電影行業加強合作,更好促進兩個偉大文明的交流和融合」。那個夏天,中印兩國首次合拍的愛情電影在印尼旅遊勝地峇里島順利開機,病痛纏身的哈比比坐著輪椅堅持出席合作雙方舉辦的晚宴。
「有一首中文歌曲《空中的夢想家》很適合您」,我打開手機揚聲器,悠揚的歌聲飄出來。「很好聽啊!你看,我好像又在飛了!」這位印尼老人雙手輕輕揮舞,抬頭望向爪哇島靜謐的夜空。
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對話。數月後,我結束任期啟程回國。又過了半年,哈比比總統與世長辭的消息傳到北京。而他臨終前留給印尼人民的話是:「改革,就要少說多做!這樣印尼就不僅僅是東南亞的印尼,而會是全世界的印尼」。
採寫:本刊特約記者 田原
責編:王海 張若怡(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