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中,面對即將離開冰火島回歸中原的張翠山夫婦,金毛獅王謝遜向他們吐露了一段自己昔日所造的殺孽,當年為了逼自己師傅成昆露面,其曾經做下了數十樁江湖血案,殘害過不少無辜生靈。
原來兩年多前武林中突生軒然大波,自遼東以至嶺南,半年之間接連發生了三十餘件大案,許多成名豪傑突然不明不白的被殺,而兇手必定留下「混元霹靂手成昆」的名字。被害之人不是一派的掌門,便是交遊極廣的老英雄,每一件案子都牽連人數甚眾。
按照書上所述,金毛獅王謝遜所選擇的戕害對象大多與其往日無冤、近日無讎,有些人甚至他連認都不認識,然而最終謝遜還是對這些人下了毒手,這種行為按照現在來看,就屬於典型的報復社會。
殷素素道:「此計不錯,只不過這許多人無辜傷在你的手下,在陰世間也是胡塗鬼,未免可憐。」謝遜道:「難道我父母妻兒給成昆害死,便不是無辜麼?便不可憐麼?我看你從前倒也爽快,嫁了五弟九年,卻學得這般婆婆媽媽起來。」
在謝遜看來,自己本身也是受傷害者,滿身的傷痕無人安慰,滿心的委屈無人體會,更令人壓抑的是,這一腔怒火卻無處發洩,我的痛無人顧忌,憑什麼讓我考慮別人?家庭的變故、靈魂的扭曲、失控的憤怒,最終導致金毛獅王走向了極端。
當然,金毛獅王的報復社會行為,令人唾棄,即使其有天大的委屈,當其邁出極端的那一步之時,所有的一切,再也不值得人們有任何同情,然而人在江湖,如何避免下一個金毛獅王出現,卻也讓人們陷入了沉思,為何金毛獅王會發狂呢?這個不得不了解一下。
冷漠的明教
明教教眾各個身懷武藝,不少人還武功出眾,憑藉強大的武力,就有著決定他人生死的能力,因此,如何約束這些教眾也成為了人們考慮的方面。
在張無忌被眾人推上明教教主之位時,就曾經與眾人約法三章,其中就有甄別不肖教眾,教內親愛互助的約定,通過增加教規約定、通過互助親愛來儘量減少一些不肖之徒的出現。
張無忌道:「本教給人目為邪魔外道,雖說是教外之人不明本教真相。但本教教眾人數多了,難免良莠不齊,亦有不肖之徒行為放縱,殘害無辜。這第一件事,是自今而後,從本人以下,人人須得嚴守教規,為善去惡、行俠仗義。本教兄弟之間,務須親愛互助,有如手足,切戒自相爭鬥。」
教規自然可以震懾一些宵小,但對於像他義父金毛獅王這種人,在沒有經歷家破人亡之變時,誰也不會料到,其最後能變成如此瘋狂之輩。
在《倚天屠龍記》之中「紫白金青」四大法王裡,先前的金毛獅王智勇雙全,人品才識更是不輸左右光明使,以至於明教教主陽頂天最終的遺願也是傳位金毛獅王,論正常,誰也沒有金毛獅王正常,這種平日裡樂觀、開朗的人,誰能想到後面會變得如此喪心病狂呢?
因此,加強教規對於這種看似常人的教眾,效果不會太好,而後面加強教眾關懷,倒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因為在金毛獅王發狂這件事上,明教確實做的還不夠。
當初成昆屠了謝遜一家之後,金毛獅王痛苦不已,發生了這麼大一件事兒,明教高層能不知道?即便謝遜不說,親朋好友能不知曉,總也能通過口風傳到領導的耳朵之中。
然而,那時的明教在幹什麼呢?書中沒有絲毫描述,教內核心教眾慘遭不幸,既沒有對其困難進行幫助,也沒有絲毫的安慰支持,總體來看,明教簡直是毫無存在感。
明教在對待這件事上,給人以冷漠之感,雖然說成昆殺謝遜全家是私仇,但作為明教,核心教眾有著如此強大的武力,能夠掌控他人生死,萬一真的失控,必然會對社會造成一定傷害,因此明教自身沒有及時幫助內部教眾,確實有失職嫌疑。
這也是張無忌強調要親愛互助的原因,加強對有困難的教眾的扶助、支持,因為如果當初楊逍等人能夠及時關心、安慰謝遜,大家一起為其報仇、合眾人之力,未必拿不下這個成昆,即便大家不方便出手,哪怕幫助謝遜打聽成昆下落,積極為其提供線索,或許,謝遜也做不出報復社會的極端之舉。
當然除了組織失職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金毛獅王自身沒有找到一條切實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成昆殺了他全家之時,金毛獅王其實最初的想法很正常,那就是按照江湖規矩解決這件事,而不是濫殺。
難找的成昆,黑化的金毛
憤怒的金毛獅王去找成昆報仇,而且還不止找了一次,然而每次的結果都令人非常沮喪,不僅沒成報仇,最後自己還被打成重傷。
我大病一場之後,苦練武功,三年後找我師父報仇。但我跟他功夫實在相差太遠,所謂報仇,徒然自取其辱,可是這一十三條人命的血仇,如何能便此罷休?於是我遍訪名師,廢寢忘食的用功,這番苦功,總算也有著落,五年之間,我自覺功夫大進,又去找我師父。哪知我功夫強了,他仍是比我強得很多,第二次報仇還是落得個重傷下場。
雖然每次都失敗,但至少報仇這個途徑一直沒有關閉,金毛獅王隨時可以去報仇,因此謝遜倒沒有絕望,他繼續練武,直到第三次去找成昆,這個時候成昆卻不見了,這可就令人崩潰了。
仇人不見了,等於是這個事兒自此無解了,以前尚且抱有一絲希望,如今剩下的只有絕望,這就使得金毛獅王內心頓時陰暗了。
正規的路子本應該是金毛獅王找成昆理論PK,成昆告訴金毛獅王,我為什麼要殺你全家,不過是為了利用你為我報仇,然後跟謝遜兩人恩斷義絕,最終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然而成昆的一走了之,一下子斷了金毛獅王的復仇希望,也使得其最終成了有仇不能報,有冤無處申的苦人兒。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昆也是金毛獅王最終走向極端的一個推手,縱使他沒有殺害那麼多江湖之人,但他的手上也並不乾淨。
明教的冷漠、成昆的殘忍、謝遜的性格,最終使得金毛獅王成為了一個屠戮江湖的瘋子,很多人感慨道,這種人,想防範確實太難,"獨狼"的行為,讓人感到想防範卻無從下手。
也許,空見神僧的那句話才能夠成為「金毛獅王」的最後一絲束縛,那就是 「但願你今後殺人之際,有時想起老衲。」
空見的話便是人性的良知,而良知是人最後的底線,倘若良知沒了,任何防範恐怕都很難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