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毛獅王的狼牙棒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回,開場就是說書人張十五講《葉三姐節烈記》,其中就說到殘暴的金兵用狼牙棒隨手殺人,令人髮指,而這狼牙棒又是金兵專用的武器。對於狼牙棒,書中還不無揶揄地說,金兵有狼牙棒,咱們有天靈蓋!笑謔之中充滿悲憤而又無可奈何。
可以說,在金庸的江湖世界裡,這狼牙棒也就成了野蠻的代表和象徵。
然而在《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謝遜出場時,也就是在王盤山奪刀的那一場戲,他手裡拿的就是一個狼牙棒。這似乎在一開始就告訴大家,金毛獅王謝遜身上有著特殊的基因,他身上有與生俱來的一種野性。
金毛獅王的頭髮不是染的,天生的的金髮,不僅天生金髮還天生碧眼,而且他身材也是高大威猛,這些形體特徵一看就是一個「老外」。
02 金毛獅王謝遜與「色目人」
表面上看起來金毛獅王是一個粗糙的爺們兒,但是他說話很講道理,也很精明,一上來有如一個公正的大法官,對海沙派等癟犢子宣判罪行,令在場的「書生」張翠山都覺得這個哥們可以,是個好漢子!
能令張翠山折服的人,自然不會是一個野蠻人。但是後面再接著看就又不對了,金毛獅王謝遜絕對不簡單,不是那麼容易一眼看穿的。
原著中對金毛獅王謝遜的描寫:
那人身材魁偉異常,滿頭黃髮,散披肩頭,眼晴碧油油的發光,手中拿著一根一丈三四尺長的狼牙棒,在筵前這麼一站,威風凜凜,真如天神天將一般。——世紀新修版《倚天屠龍記》 第五回 皓臂似玉梅花妝
後面金庸是有交代的,金毛獅王之所以長成這個樣子,是因為他上代人有色目人血統。所謂的色目人就是當時蒙古帝國治下的「外國人」。
所以金毛獅王謝遜並不是一個純種的中原人士,而是一個混血兒。即便如此出身,他還是能做明教的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這一方面體現出明教的開明,另一方面就體現出金毛獅王真的有過人的才能。
然而金庸給金毛獅王謝遜設置這樣的出身,其實另有深意。
03 金毛獅王內心的「熔爐」
金毛獅王謝遜是一個怪人。他博學多才,就是咒罵老天,也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帶重樣的,聽得張翠山大為佩服。安靜下來,他是溫文爾雅的貓,談笑風生,盡顯君子本色。一旦發起瘋來,他就咆哮如猛虎,肆虐江湖,殘害眾生。他身上有著文明與野蠻的碰撞與交融。既然是融合那就有陣痛,而這陣痛就是金毛獅王的發瘋。
後來金毛獅王扔掉了狼牙棒而換成了屠龍寶刀,這是武器的升級,也是金毛獅王身上開始丟掉蠻性的開始。
金毛獅王搶走了屠龍刀,威脅這張翠山殷素素一同坐船出海,結果遇到大風大浪,三個人順著洋流漂,竟然到了「冰火島」。
冰火島也是一個象徵,正像金毛獅王的一面鏡子,他們有著矛盾和統一,冰與火,善與惡。在冰火島的生活中,謝遜已是一個瞎子。謝遜是盲目的,他究竟是走向善,還是走向惡,這是說不準的,他自己更是不知道。
這個時候,張無忌的出生,一聲嬰兒的啼哭,一切都有了結果。謝遜更喜歡的是雙手抱著這個孩子逗樂,而不是抱著冰冷的屠龍刀思索。
文明與野蠻的碰撞,善與惡的交火。最終文明變得堅韌,善念變得更純粹。金毛獅王的內心熔冶,註定了他之後會成佛,而不是成魔!
04 金毛獅王聆聽金剛經
冰火島的十年淬鍊,金毛獅王謝遜早就完成了一次蛻化,他不再是那個為了報仇而濫殺無辜的人了。
後來金毛獅王被關在少林寺的一個枯井裡,他每天聽三渡念金剛經,竟然越聽越開悟,內心裡早就佛蓮盛開。
當張無忌要救他出去的時候,他不願意走。這說明他已經有了出家的打算。
最後他與大仇人成昆比武,在黑暗的枯井裡,他只是戳瞎了成昆的眼睛,並沒有要他的命。對於曾經被仇恨逼成失心瘋的金毛獅王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他做到了。
仇恨歸於塵土,痛苦歸於塵土!一切塵緣盡了,金毛獅王也終於入了佛門。
在金庸先生的創作歷程中,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都沒有太多的佛文化,最後一部卻已經隱約地表達出佛法是化解一切仇怨的最好靈藥。也許這時候金庸已經成了一個佛教徒。在其後的創作中,《天龍八部》更是把佛作為武俠的主題,講述了更多他對佛的領悟!
(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堅持原創,感謝支持!#金庸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