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集「易(經)、道(家)、醫(學)、武(術)」為一體,是中文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太極拳教學在高校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大學生們體育課主選課程之一。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如何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認真去思考和對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個人持續地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得讓他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地得到成就感。習練太極拳也是這樣,要想學生在學習中喜歡上太極拳,讓學生覺得習練太極拳不枯燥不無聊,就要給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找對方法,找對路子,在學中樂,樂中學,不斷地在學習中超越自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讓學生習練太極拳真正體驗到「中正安舒、體松心靜」,感受和諧恬靜的太極文化。
習練太極拳,要找對路子和方法並不難。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有著非常多的教學方法,重複練習法就是其中一種,因其練習條件相對固定,內容相對單一等優點成為太極拳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俗話說,熟能生巧。讓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合理利用重複練習法,能幫助學生在反覆練習中掌握和鞏固動作技術,體驗動作技能掌握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從而建立良好的體育鍛鍊意識習慣。
重複學習法要求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在強度和重複次數方面加強控制,避免學生學習枯燥乏味,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重複練習法之前,要提前合理做好動作單元的構建,要加強單個動作的反覆習練,循序漸進地增加動作數量,讓學生對後續動作的開展保持一定的期待。要給學生構建重複練習環境,動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獨立自主的練習,只有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進行重複練習,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和太極拳運動特點,從而獲得獲得良好情感體驗。
高校學生習練太極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通過體育運動,讓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和樹立正確體育價值觀,進而培養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習慣。因此,在實際的高校太極拳的教學課堂中,要運用好重複練習法,要注意做好4個方面的把控。
1、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主動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學習的評價、學習強度密度、學習效果方面充分地做好準備,及時鼓勵學生。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習練太極拳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動作太僵硬,要麼是動作太軟,引起其他學生的嘲哄和取笑,從而出現學生拒學拒練的現象。因而教師要及時向引導,讓學生認識剛柔都是太極拳需要,多多鼓勵學生主動練習,在練習中融入柔性或剛性,通過練習克服不利的心理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主動地從感性和理性角度認識太極拳運動文化內涵和太極拳學習特點,明確太極拳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2、把握動作特點,合理構建動作單元
太極拳技術動作相對複雜、動作內涵豐富,在動作單元的構建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還要兼顧動作內涵。拿二十四式太極拳來說:其前三個動作作為一個單元,而第二個動作左右野馬分鬃需要作為一個更小的單元來組織教學。通過教師一到兩次教授後,緊接著以語言提示引領學生做三次的反覆練習,學生基本能掌握動作、認識哲理並順勢教授白鶴亮翅,讓學生進一步從姿勢和拳理理解動作,而後將起勢、野馬分鬃和白鶴亮翅組織為一個單元,語言引導學生進行三次的反覆練習。通過合理構建動作單元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控制重複次數,降低練習負荷
重複練習法就是通過不斷地強化練習,讓學生鞏固學習熟練掌握動作技術。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開展重複練習法教學。比如男生學習動作較快,但是動作質量粗糙;女生性格相對好靜,動作學習相對較慢但是細緻動作質量規格相對較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重複練習次數、密度,控制練習負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鼓勵獨立思考,加強主動練習
要習練好太極拳的根本,關鍵就在於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自主進行反覆性練習,在習練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加強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比如雲手的學習,學生在琢磨「身形腰頂」「上下相隨」的含義,如何通過腰部發力帶動手和上下肢的協調運動,在反覆的練習琢磨中對太極拳動作得到鞏固,隨著對太極內涵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學習興趣和認知欲望也得到加強,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太極拳,形成學習太極拳的良性循環。
高校太極拳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理地設計教學課件,加強課堂的互動性,採用重複練習法,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持之以恆,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有利於在高校傳承和發展太極拳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