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2020-12-19 正明館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集「易(經)、道(家)、醫(學)、武(術)」為一體,是中文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太極拳教學在高校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大學生們體育課主選課程之一。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如何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認真去思考和對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個人持續地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得讓他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地得到成就感。習練太極拳也是這樣,要想學生在學習中喜歡上太極拳,讓學生覺得習練太極拳不枯燥不無聊,就要給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找對方法,找對路子,在學中樂,樂中學,不斷地在學習中超越自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讓學生習練太極拳真正體驗到「中正安舒、體松心靜」,感受和諧恬靜的太極文化。

習練太極拳,要找對路子和方法並不難。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有著非常多的教學方法,重複練習法就是其中一種,因其練習條件相對固定,內容相對單一等優點成為太極拳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俗話說,熟能生巧。讓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合理利用重複練習法,能幫助學生在反覆練習中掌握和鞏固動作技術,體驗動作技能掌握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從而建立良好的體育鍛鍊意識習慣。

重複學習法要求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在強度和重複次數方面加強控制,避免學生學習枯燥乏味,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重複練習法之前,要提前合理做好動作單元的構建,要加強單個動作的反覆習練,循序漸進地增加動作數量,讓學生對後續動作的開展保持一定的期待。要給學生構建重複練習環境,動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獨立自主的練習,只有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進行重複練習,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和太極拳運動特點,從而獲得獲得良好情感體驗。

高校學生習練太極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通過體育運動,讓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和樹立正確體育價值觀,進而培養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習慣。因此,在實際的高校太極拳的教學課堂中,要運用好重複練習法,要注意做好4個方面的把控。

1、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主動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學習的評價、學習強度密度、學習效果方面充分地做好準備,及時鼓勵學生。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習練太極拳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動作太僵硬,要麼是動作太軟,引起其他學生的嘲哄和取笑,從而出現學生拒學拒練的現象。因而教師要及時向引導,讓學生認識剛柔都是太極拳需要,多多鼓勵學生主動練習,在練習中融入柔性或剛性,通過練習克服不利的心理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主動地從感性和理性角度認識太極拳運動文化內涵和太極拳學習特點,明確太極拳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2、把握動作特點,合理構建動作單元

太極拳技術動作相對複雜、動作內涵豐富,在動作單元的構建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還要兼顧動作內涵。拿二十四式太極拳來說:其前三個動作作為一個單元,而第二個動作左右野馬分鬃需要作為一個更小的單元來組織教學。通過教師一到兩次教授後,緊接著以語言提示引領學生做三次的反覆練習,學生基本能掌握動作、認識哲理並順勢教授白鶴亮翅,讓學生進一步從姿勢和拳理理解動作,而後將起勢、野馬分鬃和白鶴亮翅組織為一個單元,語言引導學生進行三次的反覆練習。通過合理構建動作單元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控制重複次數,降低練習負荷

重複練習法就是通過不斷地強化練習,讓學生鞏固學習熟練掌握動作技術。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開展重複練習法教學。比如男生學習動作較快,但是動作質量粗糙;女生性格相對好靜,動作學習相對較慢但是細緻動作質量規格相對較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重複練習次數、密度,控制練習負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鼓勵獨立思考,加強主動練習

要習練好太極拳的根本,關鍵就在於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自主進行反覆性練習,在習練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加強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比如雲手的學習,學生在琢磨「身形腰頂」「上下相隨」的含義,如何通過腰部發力帶動手和上下肢的協調運動,在反覆的練習琢磨中對太極拳動作得到鞏固,隨著對太極內涵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學習興趣和認知欲望也得到加強,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太極拳,形成學習太極拳的良性循環。

高校太極拳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理地設計教學課件,加強課堂的互動性,採用重複練習法,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持之以恆,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有利於在高校傳承和發展太極拳運動。

相關焦點

  • 運用科學發展觀教好太極拳,初學者必看!
    在二十多年的太極拳教學實踐中使我逐漸體會到運用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八個方面的關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一、教拳與教德教拳、學拳是一項人為的活動。面對社會群眾,尤其是那些沒有任何體育鍛鍊基礎的群體。在教拳初期決不應進行長篇大套的理論說教,而是要把太極拳運動所具有的滲透性、通俗性,直觀性應用到教學中來。
  • 洪均生對練好陳式太極拳的三條建議
    洪均生回濟南後,幾十年來一直教拳育人,形成自己拳法風格,對陳式太極拳「纏絲」有獨到的理論見解。他的拳架精巧輕靈、婉轉含蓄、縝密纏綿、自然雍容。他對學生和弟子的人品很看重,認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實以人品為主。洪均生曾回答一位來訪記者提問,關於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他提出應該做好三個方面,才能使拳技有所提高。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陳式太極拳的擦步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論如今出現了多少說太極拳不能實戰、或是什麼真假大師之類的影響,我對於陳式太極拳的熱受還是一如即往。想要練好陳式太極拳確實非常的不容易,沒有幾年踏實持續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很難自學而成。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過程中,也對自己的一些練拳心得做一些分享吧。
  • 練太極拳若存有這幾種心態,你不會練好太極拳
    『其實這也正是太眾練習者的普遍心態,總是在質疑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是太極武還是太極舞,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編者認為有此心態抱此想法者大可不必。衡量自己所習太極拳是否正確的標尺是拳論拳理,古代王宗嶽張三丰太極拳論拳解,近代有陳式楊式武式太極拳新論,圖說及詳解等,理論基礎,修習方法早已公諸於世,比如我們練習楊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總結歸納的有《楊式太極拳十要》,這「十要」是修習楊式太極拳的「規矩」和「方法」,練習者能循乎「規矩」,合乎「規矩」,即行拳時你能做到「虛領頂勁」,「分清虛實」,「含胸拔背」等等,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松胯、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
  • 練太極拳切忌
    其中太極拳就是許多中老年人會選擇的一種保健方法,因為通過練太極拳有助於平和一個人的心智,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可是在練太極拳的時候有什麼禁忌事項呢? 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又言:「現在所研練的太極拳,皆系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則為今日練太極拳人士所共識公認者也。」1928年,陳照丕到北平(今北京)教拳,成為在北平教授陳式太極拳的第一人。此前,北平人學太極拳皆學楊露禪所創「楊式」。隨著陳照丕的到來,北平人方領略到了正宗的陳式太極拳,標誌陳式太極拳真正走出了陳家溝。
  • 太極拳的招式練好之後,還需要學會散手和打手才能談技擊
    有不少拳種說自己「一年打天下」或「一年打死人」,而太極拳是「十年不出門」,這是真的嗎?很多學太極拳的人為什麼碰到練拳擊的不是對手?這裡面的原因世人少知,且讓我一一道來。比如說現在最流行的套路練法就是這樣來的,一練拳就練一套,這樣練,不說十年,就算練一W年也練不出一點功夫來。當然也有一些老師自己也沒功夫,怕教了真的,學生練會了發現自己不行,所以乾脆教假貨。另一個則是學子不肯吃苦,偶習得一二,就回家自學自樂,還以為已經得到全部傳承了,然後就教別人了。就像現在的很多教太極拳的老師,除了套路和所謂的推手還會什麼?
  • 太極拳這招練好了,等於學會了三分之一套路
    這就把太極推手的基礎包含進去了,是太極拳的宗正核心勢法。 祖輩在編制楊氏太極拳套路時,將攬雀尾一勢重複達6次之多,因此,攬雀尾堪稱楊氏太極拳的總手,實不為過,它在整套拳路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應認真學習和操練。太極名家傅鍾文也曾指出:「把攬雀尾練好了,就等於學會了三分之一套路,所以攬雀尾這一勢必須學好」。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回頭試想懶惰時,不是先知未說到,說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覺多煩惱。天天說來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時曉?有有一日用力尋,陰陽消長自有真。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我身,循序漸進功夫長,日久自然聞真香,只要功夫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此是拳中真正訣,君試平心細叫量。」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想練好太極拳,以下這些基本功,需要天天練,經常練,當你的基本功練好時,你的拳術也會更進一步。1、樁功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是提高下盤的力量,當下盤有力量了,很多的步伐、步型才能做到位,練習太極拳的基礎就是太極拳的樁功,常見的樁功分為無極樁和太極樁這兩種,這種兩種樁法,簡單易掌握,所以比較適合初學太極拳者。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太極拳以鬆柔為主要練法特點,在松的同時又有沉勁,而在柔的同時又含有剛勁,其勁法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行拳中動靜相間,快慢相合,以內催外,以身帶手,上下協調,如行雲流水。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太極拳拳架為體,技擊為用,太極拳推手是體用的過度階段。太極拳前輩所創推手的目的,是為了讓習練者對太極拳意念與形的運用得到檢驗,而不是為了推手而推手,如果認為一切太極理論都是為了推手而服務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
  • 為什麼你的太極拳練不出功夫,發力沒有威力,秘訣都在這裡告訴你
    無論是發力還是下盤的穩固程度,都是關節打開的結果,太極拳所說節節貫穿就是每一節關節打開後的結果,內源堂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播,把內家拳真正的內涵挖掘出來,我們設置不同的課程和專欄,目的就是讓愛好者一步步跟隨練到的人去練習,在內源堂學習的人都不同程度感受到了內源堂教學體系的作用,很多學員說練習一段時間後呼吸進入到了丹田,腰跨鬆了很多,走路也會感覺胯很鬆活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開前襠 就是站外八字,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彆扭吧),骨盆與大腿部交接部內收。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開前襠 就是站外八字,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彆扭吧),骨盆與大腿部交接部內收。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很多八字腳的,就是開前襠。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陳微明《太極拳答問》言云手用法曰:「雲手本為練腰之要式,兩手如輪,所以捋敵之手也。或敵由後面擊來,我轉腰以臂接之,翻掌擊其肩部。」 而太極拳的著法又是在「沾粘連隨不丟頂」的前提下,「因敵變化視神奇」、順勢借力使用的。 雲手的練法方向是向左橫進,但在臨陣應用中,卻可左可右,可進可退。愚意以為雲手用法在於根據敵情的變化,以抄掤為主「接手不接力」,首在沾粘對方,然後隨機運用上述各種勁別,順勢借力制服對方。特別是兩手環形運轉,在破除對方連續進擊中沾連接手時具有特殊功效。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老人健身的好幫手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之一,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推行出來的一種簡易太極拳的套路,也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推廣的一種太極拳。而且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刪除了繁雜的、重複的動作,只是選取了24式,所以才會被編成了「簡化太極拳」,可以大大的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
  • 太極拳愛好者 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
    前言:任何一種鍛鍊方法不可能適合所有人,能適合大部分人就不錯了,純屬個人思索之觀點,還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和思索中慢慢領悟,歡迎武術愛好者交流指點。作為一個太極拳業餘愛好者來說,如何入手學習太極拳呢?總的來說要多聽,多看,多思,多動手。咱們就拿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舉例來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