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2020-12-22 藝武論道江湖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

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練習太極拳,剛開始的時候,容易練快,新學太極拳的拳友,都是一樣,剛開始沉不住氣,打拳剛開始挺慢的,打著打著就快了起來。二十四式簡單,速度慢,容易讓人沉住氣,等學會了二十四有點基礎再練習陳式或是其他式的太極拳效果更佳。

初學拳架,一定要注意身體的正直,也就是整個上體的姿勢,應與站樁時的上體姿勢一樣,學拳時,切忌身體歪斜,呼吸應保持自然。初學太極拳,是一種對身體訓練方式以及平時習慣的一次改變,也是對於自己平時的一些身體的壞習慣的一次糾正,所以在初學拳架時一定要嚴格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把每一個動作練到位,忌快宜慢。

平時也要多看一些別人的練拳視頻,看一看別人的姿勢,看一看別人在練習太極拳時的狀態,可以選擇一兩位練得好的作為榜樣,進行一些模仿,但模仿歸模仿,儘量以自己所學太極拳的拳架為主。

第二層次 自己練習+老師糾正

當學會拳架之後,可以逐漸的脫離老師開始自己去練拳了,每天練拳應給自己定一個標準與要求,比如每天練習幾趟拳,練習多長時間的基本功,以及熱身的時間是多久。即使你已經學會了太極拳,也不要放棄基本功的訓練,基本功將會一直伴隨你的練拳生涯。

一般,我個人每天熱身時間大約在10-15分鐘左右,練習基本功的時間是30分鐘左右,練習拳套一般是2-3遍,之後是器械刀、劍、槍或是雙節棍的練習。我的練拳與大多人的習慣一樣,練套路多,練習實戰少,所以我練習的太極拳就是以健身為目的,健身要求的就是要減少傷害,多做對自己身體有益的事情,基本功是提高下盤功夫,增加腿部肌肉的關鍵,多練習下肢力量可有效,可改善身體的整體姿勢,提高練拳的水平,同時可有效防止訓練損傷的出現。

第三層次 糾正拳架

經過一年左右的練習之後,就需要對現在的太極拳套路進行二次學習、三次學習,也就是再次對你的拳架進行糾正,目的很簡單,就是學習你在第一遍學拳的過程中沒有學到的知識,再對你之前所練拳術的姿勢、以及各種要求進行提升,讓自己的姿勢更加的優美,同時,對於自己平時在練拳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糾正,以提高練拳的水平。糾正拳架要更慢,千萬不要著急,一點一點的提長,一定要在這個階段,把每一個動作都練習紮實。

在此期間,可參加一些太極拳的比賽,通過比賽給自己一些壓力與動力,並跟隨老師認真地學好太極拳的每一招每一式。拳架在糾正的過程中,練習太極拳套路時,可以把速度放到最慢,慢慢去體會每一個招式之間的變化,用心去感受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訓練,從學拳到自己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糾正,經過幾年的訓練,再對拳架進行不斷的糾正與改變,掌握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細節、要領以及練習方法,再加上參加一些太極拳的比賽,看別人如何練習,再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的就可以練好習太極拳了。

#太極拳與健康#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練太極拳切忌
    其中太極拳就是許多中老年人會選擇的一種保健方法,因為通過練太極拳有助於平和一個人的心智,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可是在練太極拳的時候有什麼禁忌事項呢? 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 練太極拳若存有這幾種心態,你不會練好太極拳
    ,自己練的是否正確,為什麼那麼多練習者,就沒見一個傳說中的太極高人呢?『其實這也正是太眾練習者的普遍心態,總是在質疑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是太極武還是太極舞,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編者認為有此心態抱此想法者大可不必。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太極拳以鬆柔為主要練法特點,在松的同時又有沉勁,而在柔的同時又含有剛勁,其勁法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行拳中動靜相間,快慢相合,以內催外,以身帶手,上下協調,如行雲流水。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讓一個人持續地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得讓他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地得到成就感。習練太極拳也是這樣,要想學生在學習中喜歡上太極拳,讓學生覺得習練太極拳不枯燥不無聊,就要給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找對方法,找對路子,在學中樂,樂中學,不斷地在學習中超越自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讓學生習練太極拳真正體驗到「中正安舒、體松心靜」,感受和諧恬靜的太極文化。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想練好太極拳,以下這些基本功,需要天天練,經常練,當你的基本功練好時,你的拳術也會更進一步。1、樁功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是提高下盤的力量,當下盤有力量了,很多的步伐、步型才能做到位,練習太極拳的基礎就是太極拳的樁功,常見的樁功分為無極樁和太極樁這兩種,這種兩種樁法,簡單易掌握,所以比較適合初學太極拳者。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太極拳的招式練好之後,還需要學會散手和打手才能談技擊
    有不少拳種說自己「一年打天下」或「一年打死人」,而太極拳是「十年不出門」,這是真的嗎?很多學太極拳的人為什麼碰到練拳擊的不是對手?這裡面的原因世人少知,且讓我一一道來。比如說現在最流行的套路練法就是這樣來的,一練拳就練一套,這樣練,不說十年,就算練一W年也練不出一點功夫來。當然也有一些老師自己也沒功夫,怕教了真的,學生練會了發現自己不行,所以乾脆教假貨。另一個則是學子不肯吃苦,偶習得一二,就回家自學自樂,還以為已經得到全部傳承了,然後就教別人了。就像現在的很多教太極拳的老師,除了套路和所謂的推手還會什麼?
  • 洪均生對練好陳式太極拳的三條建議
    洪均生回濟南後,幾十年來一直教拳育人,形成自己拳法風格,對陳式太極拳「纏絲」有獨到的理論見解。他的拳架精巧輕靈、婉轉含蓄、縝密纏綿、自然雍容。他對學生和弟子的人品很看重,認為:人有品,拳亦有品,拳品高低實以人品為主。洪均生曾回答一位來訪記者提問,關於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他提出應該做好三個方面,才能使拳技有所提高。
  • 練的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要用這幾個標準來衡量
    近兩年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傳統武術界尤其是太極拳界,幾經震蕩,風雲突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諸多練習者開始懷疑自己所習之太極拳是否正確,是否自己練成了太極操或太極舞,就連部分大師級別的太極拳推廣者也開始警醒,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已經偏離了太極拳之道,脫離了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失去了原生太極拳的韻味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作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武術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也為這一古老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能夠「傳下去」,太極拳也正在向海外傳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去」了。太極拳展示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拳既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也是熱門的社團俱樂部。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陳微明《太極拳答問》言云手用法曰:「雲手本為練腰之要式,兩手如輪,所以捋敵之手也。或敵由後面擊來,我轉腰以臂接之,翻掌擊其肩部。」 先生言,太極拳演練得法、進入佳境,練到第一趟雲手時,勞宮、十宣穴當有脹熱或針刺般感覺,拳家謂之「得氣」;練至第二趟雲手時,腹部胃腸蠕動有聲,拳家謂之「雷鳴」,又名「翻江倒海」
  • 練了這麼多年的太極拳,卻始終不明白太極拳的這些「勢」?
    太極拳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高級功夫,講求以意領氣,以氣催形,以形生力。只有內外相合、氣力相合,才能表現出一種驚人的爆發力,如陳式太極拳中的「掩手肱捶」「金剛搗碓」「裹鞭炮」等發勁動作,皆是以內氣帶動外形,從而形成令敵膽寒的氣勢,而絕不僅僅是肢體動作的單擺浮擱。
  • 練太極拳若身體出現這幾種不適,說明你已經練錯了
    如果你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發現有不舒服的感覺,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練錯了。 有不少太極拳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把控不夠,導致出現太極拳的練習錯誤,使得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快看看你是否有以下這些不適呢?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太極拳拳架為體,技擊為用,太極拳推手是體用的過度階段。太極拳前輩所創推手的目的,是為了讓習練者對太極拳意念與形的運用得到檢驗,而不是為了推手而推手,如果認為一切太極理論都是為了推手而服務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
  • 為什麼你的太極拳練不出功夫,發力沒有威力,秘訣都在這裡告訴你
    ,這樣力量才夠大,發出的力量才夠透,每一次轉換都是由腳底來力,走纏絲螺旋到達手臂,這樣的勁才有根,很多人模仿別人發力全是胳膊在動,而沒有腰腿襠和大地的反彈力,所以出拳沒有威力,穿透力也不夠,會練太極拳的人,明白武術原理的人,所有拳術的本質是一樣的,包括搏擊追求的整和透,核心是一致的,只是太極拳多了一個訓練襠腰的過程,所以在平時練習套路當中如果丟失了上面所說的內涵,那麼就是在空轉身體,嚴格一點說就是在做操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松胯、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