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若身體出現這幾種不適,說明你已經練錯了

2020-12-19 騰訊網

如果你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發現有不舒服的感覺,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練錯了。

有不少太極拳練習者對拳理的領悟及要領把控不夠,導致出現太極拳的練習錯誤,使得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快看看你是否有以下這些不適呢?

第一、橫氣填胸

這種現象是指練習者在行拳之中或行拳之後,出現的氣逆於胸的現象,即本應下沉於中丹田小腹之氣卻逆而上行,致使練習者氣滯於胸,氣機不暢,胸悶氣短,煩躁不安,這就是行拳中所說「橫氣填胸」。

拳論中曰:「橫氣填胸,百病叢生」,一旦出現這種狀況,練習應停功練習,造成「橫氣填胸」多是因練習者身體不能放鬆,做不到涵胸拔背,做不到肩沉肘墜松腰松胯,所以應立即調整,行拳時能慢且慢,有效地將氣沉於丹田,沉於足底,逐漸調理,「橫氣填胸」的症狀便會得到化解。

第二、氣上頭

這種現象多出現在行拳練功之中,「氣上頭」多是由於行拳做「虛領頂勁」時,意念太過或錯誤用勁上頂造成的,所謂「虛領頂勁」,要突出一個「虛」字,即將頭頂百會用意念虛虛向上領,似有一線將頭懸起一樣,而不是用勁真的將頭往上頂,徜若做「虛領頂勁」時意念過重,又錯誤地往上頂勁,氣血會相應地湧向頭部,練習者「氣上頭」,出現頭重腳輕,頭暈目眩,所以要正確理拳理要領,真正理解「虛領頂功」的含義,以免差之毫厘,謬之千裡。

第三、膝蓋疼

「膝蓋疼」這種現象在較多的太極拳練習者當中都曾現,造成「膝蓋疼」的原因有

一是練習者邁步過大,承重腿受力不均過大,太極拳行拳時一般要求兩足間的距離兩腳半,不宜過大或過小。

二就是膝蓋過腳尖,在做弓步時要求膝蓋與足尖相照,若過了足尖,勢必身體重前傾,膝蓋半月板受力加大,久之半月板受損造成膝蓋疼痛,還有一種情況是,練習者在做動作轉換時腳下功夫差,不能很好地換步,致使膝部扭曲,同樣的時間久了膝部受損。

三是骨盆前傾,骨盆前傾也是造成膝蓋疼的原因之一,這是由於練習者平時行拳時不知松胯開胯。不知道領頸豎脊,腰椎脊下端前抵,造成骨盆前傾壓迫膝蓋,其實練太極拳膝蓋疼很好避免,只要注意外形的姿式正確就行了。

以上幾點是太極拳練習者最常出現的不良現象,每一種現象的出現若不及時調理糾正,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編者在此提醒太極拳愛好,只有正確理解太極拳理,正確掌握練習要領,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練習,練對了太極拳才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若存有這幾種心態,你不會練好太極拳
    『其實這也正是太眾練習者的普遍心態,總是在質疑自己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是太極武還是太極舞,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編者認為有此心態抱此想法者大可不必。衡量自己所習太極拳是否正確的標尺是拳論拳理,古代王宗嶽張三丰太極拳論拳解,近代有陳式楊式武式太極拳新論,圖說及詳解等,理論基礎,修習方法早已公諸於世,比如我們練習楊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總結歸納的有《楊式太極拳十要》,這「十要」是修習楊式太極拳的「規矩」和「方法」,練習者能循乎「規矩」,合乎「規矩」,即行拳時你能做到「虛領頂勁」,「分清虛實」,「含胸拔背」等等,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練習太極拳,剛開始的時候,容易練快,新學太極拳的拳友,都是一樣,剛開始沉不住氣,打拳剛開始挺慢的,打著打著就快了起來。二十四式簡單,速度慢,容易讓人沉住氣,等學會了二十四有點基礎再練習陳式或是其他式的太極拳效果更佳。初學拳架,一定要注意身體的正直,也就是整個上體的姿勢,應與站樁時的上體姿勢一樣,學拳時,切忌身體歪斜,呼吸應保持自然。
  • 練太極拳切忌
    文章導讀 上了年紀之後許多人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健,因為隨著年紀的逐漸增長,身體上的各項機能也正在逐漸退化,這時候就需要採取一些保健措施。
  • 練的是真太極拳還是假太極拳,要用這幾個標準來衡量
    近兩年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傳統武術界尤其是太極拳界,幾經震蕩,風雲突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諸多練習者開始懷疑自己所習之太極拳是否正確,是否自己練成了太極操或太極舞,就連部分大師級別的太極拳推廣者也開始警醒,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已經偏離了太極拳之道,脫離了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失去了原生太極拳的韻味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這就好比是打直拳一樣,直拳打得有沒有勁,就要看你能把身體上的力量集中到多手打到目標點上。練習整勁,是每個關節、肌肉、意(心中的目標)、氣(呼吸的配合)、力的綜合集中體現。剛練習太極拳時,很多用不出整勁,所發出的力就是掘力,利用的是肌肉發力,身體上的力並不能集中到一點發出,在發力之前就作很大的勁,最終力全部消耗在自己的身體上了。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陳式太極拳的擦步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論如今出現了多少說太極拳不能實戰、或是什麼真假大師之類的影響,我對於陳式太極拳的熱受還是一如即往。想要練好陳式太極拳確實非常的不容易,沒有幾年踏實持續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很難自學而成。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過程中,也對自己的一些練拳心得做一些分享吧。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練習基本功非常的重要,它關係到你的拳術提升速度以及未來拳術的走向。基本功紮實的人,無論練習什麼拳術都會進步很快,比如你讓一個武術冠軍來學習太極拳,他們的學拳速度以及練習起來動作的瀟灑程度,可以趕上一個練習兩三年拳術的人。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的紮實。馬步,弓步是一切武術的基礎,太極拳的弓馬步雖然有所不同,但一樣是組成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最好兩腳在一條線上,半蹲,膝蓋儘量內收,腳尖不能超過膝蓋,身體儘量後坐(更彆扭),感覺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對了。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以上八種方位勁別皆以右手為例,左手亦然,不過方向相反而已。不作另述。愚意以為,楊澄甫是太極拳一代宗師,也是舉世公認的太極拳改革家,經他數次改革定型的楊式大架傳統套路,依然保留著太極拳重要拳勢的多次重複,其中道理不言自明,這應該是對太極拳改革的重要警示…… 傳統楊式拳雲手勢的練法及其注意事項 4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太極拳的招式練好之後,還需要學會散手和打手才能談技擊
    有不少拳種說自己「一年打天下」或「一年打死人」,而太極拳是「十年不出門」,這是真的嗎?很多學太極拳的人為什麼碰到練拳擊的不是對手?這裡面的原因世人少知,且讓我一一道來。比如說現在最流行的套路練法就是這樣來的,一練拳就練一套,這樣練,不說十年,就算練一W年也練不出一點功夫來。當然也有一些老師自己也沒功夫,怕教了真的,學生練會了發現自己不行,所以乾脆教假貨。另一個則是學子不肯吃苦,偶習得一二,就回家自學自樂,還以為已經得到全部傳承了,然後就教別人了。就像現在的很多教太極拳的老師,除了套路和所謂的推手還會什麼?
  • 為什麼你的太極拳練不出功夫,發力沒有威力,秘訣都在這裡告訴你
    ,這就是掌握太極拳和沒有掌握的區別,大家自己可以衡量一下,對比自己的情況.就是把身體各個關節的骨縫拉長,一般的人放鬆只知道手臂放鬆,很多人打拳手臂不用力以為自己就是放鬆,其實真正太極拳的松是要把身體的大關節鬆開,也就是腳踝,膝,胯,肩,肘,腕關節處的韌帶打開,而這種打開不是伸伸胳膊,伸伸腿就能打開的,而是靠呼吸深入後氣血衝開的,這些內家拳的秘密極少人練到,也極少人懂得,只有真正練到的人才能明白,所以從古至今練成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網上很多人在講發力和呼吸,真正去看他們自己都沒有練到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作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武術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也為這一古老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能夠「傳下去」,太極拳也正在向海外傳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去」了。太極拳展示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拳既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也是熱門的社團俱樂部。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松胯、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 練太極拳為啥要推手,可不可以不推?
    練太極拳是否可以不練推手?如果從技擊的角度來看,練太極拳也未必就要練推手,其他不少的拳種沒有推手你看人家還是照樣能練出實戰功夫來。那為啥太極拳門卻又有獨特的「推手」這一重要的訓練體系呢?平時我們自己打拳的時候一般是處在「自我」的意識狀態下練習放鬆,多數時候你感到自己的心身、拳式都很放鬆了,整個人都是舒暢的,於是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松得不錯了;但結果推手的時候與人一搭手,不是僵就是硬,或者松的的不透不淨,感覺處處受制,全身都是彆扭的。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境遇呢?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
  • 公園太極拳的有這幾種,看看自己屬於那一種?
    、時尚化一些;因此太極拳就被貼上了一個古老的、老齡化的標籤。 有種類,學完24式,再學48式、85式等;學完楊式,再學陳式、吳式等;學完太極拳,再學養生氣功、八段錦等;總有學不完的東西,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無拳譜,如果你問公園裡練太極的人,你看書嗎?你知道《太極拳論》嗎?你知道《十三勢歌》嗎?基本上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世界武術冠軍教你練太極:陳式太極拳幾個經典動作演練 今天,世界武術冠軍張振興老師 將帶領大家學習 陳式太極拳裡的幾個經典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