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眾所周知,鱷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是在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和恐龍同時出現的,至今已有2億年。
恐龍早已滅絕,地球上的生物也要麼消失要麼進化,新面孔一茬又一茬地出現。然而,鱷魚不僅沒有滅絕,就連樣貌,相較於2億年前的變化都沒多大——除了體積「濃縮」了。
與此同時,今天存活著的鱷魚種類也很少——只有25種。相同的時間裡,蜥蜴和鳥類已經演化出了數千種不同種類,豐富了物種多樣性。
這個特殊現象引起了不少生物學界的關注。
如今,布里斯托大學科學家發現,這一現象可能還和當前國際社會最火熱的氣候問題有關。
他們的最新研究利用環境變化控制的「停止-開始」模式,解釋了為什麼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如此之小。
在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稱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的。
根據這種理論,鱷魚的進化速度一般情況下是非常緩慢的,但也有不同的時候,進化快慢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新研究尤其提到,當氣候變暖時,它們的進化速度加快,而且它們的體型增大。
研究人員提到,他們還使用了機器學習算法,來估計鱷魚的進化率,主要數據來源則是各種發現化石的年代鑑定。
研究結果表明,鱷魚的進化比其他物種更慢,導致其變化不大,多樣性也比較小。但進化慢不是壞事,這說明鱷魚原先的身體結構和能力已經很科學,對於各種環境變化適應性很強。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鱷魚可以在白堊紀末那場滅絕了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中倖存下來。
此外,從數據來看,鱷魚通常在溫暖時期生長得更好,因為它們是變溫動物,需要來自外部環境的熱量。當外界環境的溫度升高時,鱷魚的代謝率隨之升高。
恐龍時代的氣候比現在暖和,這也許可以解釋,當時鱷魚的祖先為什麼可以從0.5米長的鱷形類動物,進化出了多種物種,還曾出現過帝鱷和恐鱷這樣10米級別的龐然大物。不知道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巨型鱷魚會不會重現人間?
根據研究,鱷魚在那段時期有大約150個屬,而今天只有8個屬。大多數恐龍時代的鱷魚都屬於成為一個叫中鱷的類群,其中多數都生活在水中。
嚴格來說,我們今天所說的鱷魚,是在白堊紀晚期才出現的,當時大多數成員就已經非常像現代的鱷魚了。
地球歷史進入新生代中新世後,氣候逐步開始變的乾燥,這導致鱷魚家族大大萎縮。
之前全球各地的熱帶雨林逐漸變成了草原。適應乾旱氣候的新哺乳動物,如貓科、熊科和其他新的食肉動物,迅速崛起,佔據食物鏈的頂端。到中新世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鱷魚和相當數量的兩棲鱷魚都難覓蹤影。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uob-rew010521.php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