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壓死微貸的最後一顆稻草?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20-12-17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積木、51人品網貸清退轉型後,微貸網也停發新標了。

不同的是,微貸的清退更加靜悄悄,仿若靜夜行人。但行業人士都清楚,微貸這次不是「錦衣夜行」,而是倉惶敗退。

01 微貸去P2P,還本不還息

「微貸沒有及時發公告,我是後來通過客服了解到的。」微貸投資人嚴嚴告訴趣識財經,「看到微貸網股價下跌了10個點,著實嚇了一跳。」

而根據微貸網客服解釋,不發公告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我們選擇不發公告,是因為不希望該方案擴大化,不希望被媒體過度解讀……進而影響用戶正常的還款情緒。」

行業觀察人士王威指出,「網貸退出迫在眉睫,早在一年前,《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一文便指出,清退是大部分網貸機構的歸宿。」

此次疫情,或成壓死微貸的最後一顆稻草。

援引媒體報導,微貸方面對外宣稱,疫情期間,因公司員工居家隔離、交通封鎖、復工推遲等因素,借款人還款能力及意願受到影響,公司收到了大量借款人申請延期還款減免利息請求,尤其X計劃智能投標工具受到較大影響。

為保障出借用戶的權益和利益,響應監管要求,自2020年2月18日開始,平臺產品Ⅹ計劃按照實際標的匹配,到期日歸還本金,但收益部分暫不兌付。

在王威看來,疫情確實讓轉型中的網貸機構,雪上加霜。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既有項目,借款人未來收入受疫情影響較大,這會降低他們還款意願與能力,致使平臺逾期率提升;第二個是當下及未來業務,行業無法完全復工,部分線下資產,面臨貶值甚至無人問津的尷尬之地,致使平臺無用武之地。「這也是包含微貸在內,一眾網貸平臺面臨的主要困境。

以上種種原因,讓不少網貸機構「選擇」在疫情進行時悄悄退出。前有積木、51人品,後有微貸網,未來還會越來越多。

但與退出相比,未來向何處?這個問題更加嚴峻。

02 轉型向小貸,前路艱且辛

現實情況是,網貸的出路並不多。

此前新華社曾報導,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有意具備一定條件的網貸機構,「改制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但正如某頭部網貸平臺負責人王剛所言,「實際上,能轉型消費金融公司的平臺鳳毛麟角;而從去年11月底的』83號文』來看,轉型方向也由網上傳言的網絡小貸公司,趨向於更具有地域限制的小貸公司。」

於是,包含積木、微貸網在內,都將目標轉向了小貸公司。

但與積木自信滿滿宣布,「已經完全具備了轉型小額貸款公司的條件,董事會和管理層決定即日起開啟戰略轉型,申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不同,微貸的「三緘其口」讓外界多了一份擔憂。

嚴嚴告訴趣識財經,「投了3年的網貸,對這個行業有了進一步了解,也不奢望微貸能怎樣了,待回款期限到了,便徹底退出這個行業。」

根據83號文件描述,網貸機構申請轉型小貸公司的硬指標是,「網貸機構存量業務無嚴重違法違規情況」。

王威解釋道,「誠如83號文所言,就如疫情下微貸一樣,存量業務對大多數網貸平臺是個考驗,但即便轉型成功,前路未必就是坦途。」

央行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9月,全國小貸公司貸款餘額9288億元,現存7680家。但在2015年峰值時,全國小貸公司近9000家,僅2019年便有數百家小貸公司倒閉。

趣識財經了解到,除了風控建設能力較差,受限3倍(部分地區5倍)槓桿限制外,小貸公司面臨的另一問題是地域性限制

數據顯示,在全國7000多家小貸公司中,網絡小貸公司僅200多家。兩字之異,差之千裡。小貸公司重線下,受限地域的特性,平臺發展的天花板較低,顯然不是轉型平臺的最終歸宿。

尤其疫情之下,小貸公司自身線下復工緩慢,面向的小微企業亦空空如也,這讓本就不太景氣的行業更加艱難。

儘管83號文中指出,較好網際網路背景以及網絡技術基礎,能夠線上全流程完成網絡小貸業務,是「進化」網絡小貸的必要條件。

但不少從業人士表示,「網絡小貸名額必定非常有限,獲批小貸牌照是一關,網絡小貸則是另一大關。」

但正如微貸的實踐,大家(網貸)已沒有回頭路了。

*應採訪需求,嚴嚴/王威均為化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關於我們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未央網—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是清控未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金融科技門戶網站,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網際網路金融實驗室創辦並孵化,依託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深厚的教育資源背景和領先的金融理念,立足於前沿性、交叉性、高起點和開放式、國際化、與市場緊密對接的思想,設立的促進網際網路與金融交叉融合的網絡平臺。
  • 騰訊金服,如履薄冰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而騰訊的金融業務,15倍的增長,從不到50億元,增長到840億元。2020年,騰訊金融業務收入很可能接近甚至超過1000億元。金融業務的飛速發展,成為支撐騰訊收入大幅增加、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疑惑:螞蟻(花唄、借唄)和美團(借錢、月付、生意貸)主要依靠小貸獲益。
  •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今後將重點關注智能投顧,金融IT等金融科技,金融大數據解決方案等。風控方面紅嶺創投建立了與大單模式相適應的風控體系,效法銀行的風控模型,形成了項目材料初審、前期背景調查、實地財務核查、實地項目考察、工商司法調查等工序。3.網信理財網信理財在資產端的主要特色在於供應鏈金融業務。
  • 網際網路浪潮裡的跌宕人生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案發前,他也曾握有一手好牌:開展境外上市計劃,成為地方金融辦的座上賓;資金募集能力與規模盈利能力,成為所在街道納稅大戶;堅持車貸壞帳率低,克制暴利現金貸,保持價值觀上的自律;科技驅動發展,最新的網際網路概念都能往公司門面上裝;平臺用戶人數眾多,關鍵時刻可攜群眾以挾監管。
  • Fidor:線上銀行新潮流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Fidor Bank通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與客戶直接交流,在生態圈中提供各類金融服務。D. 創新性:作為一家「銀行挑戰者」,非常注重業務的創新型發展。作為新形態的銀行,運用豐富的數位化技術,創造多種業務形態,例如將比特幣的服務連接到銀行的支付功能中,形成新的支付服務。E.
  • 以科技作為金融創新強大推手 招聯金融探索普惠金融之路
    創新精進,是招聯金融自成立以來所具備的基因。公司專注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前沿領域探索。截止目前,招聯金融現有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通過在業務模式、產品規劃、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創新迭代,招聯金融逐漸形成產品、IT支撐、運營、風險、營運服務及貸後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並獲得了同業內首創純線上消費金融發展新模式、同業內首家全系統去IOE、整體上雲的消費金融公司等多項創新舉措。 值得關注的是,招聯金融對於科技研究的創新探索永不止步。
  • 蘇寧金融科技「天衡」微商貸風控模型助力小微便捷融資
    針對小微企業信用弱、融資難的痛點,蘇寧金融科技打造「天衡」微商貸風控模型,運用大數據、AI、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實現小微企業貸款智能營銷、智能審批、智能預警、智能處置等全流程服務,目前已應用於零售、物流、電商、納稅、發票等十多類交易場景,助力銀行線上信用貸,服務數十萬小微企業。
  • 1985-2020:中國信用卡大革命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信用卡「大革命」中,無數行業精英留下了珍貴的印記,他們後來也成為零售金融、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中重要的引領者。—— 1985~2003 ——信用卡是指「無抵押循環貸款」,這7個字,倡導的是向銀行「先借後還」的個人信貸消費觀念。
  • 小贏科技成少勇:網際網路貸款新規提升助貸行業信心,金融科技將會...
    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認為,《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體現了監管機構在疫情後,促進信貸投放,促進金融扶持經濟恢復發展的決心。網際網路助貸業務,也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大利好助貸行業規範化發展。隨著暫行辦法的出臺,更多的金融機構會和頭部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合作,發揮各自的長處,強強聯合,將金融服務到小微企業和個人,從而迎來行業的快速發展。
  • Carta:讓私有公司的股權流動起來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導讀成立於2012年的Carta坐落於美國舊金山灣區,這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提供可實時更新追蹤的股權結構表切入股權交易平臺市場,由點到面,走上簡化股權管理之路。公司目標是使在線發行、購買或出售初創企業的股權變得像股票交易一樣簡單,讓更多人享受初創公司股權交易的收益。
  • 金融科技賦能企業年金投資運營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首先,簡要介紹了該案例中企業年金管理的運行體系,然後分別從委託人和受託人的角度剖析管理痛點,最後探討「受託+帳管」模式在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可能受到的衝擊。3.1.1 運行體系概述內部管理模式 該集團實行「集中管理、分級實施」的模式。
  • 蘇寧金融科技微商貸風控模型升級 助力綻放小微扶持計劃
    作為我國頭部金融科技企業,蘇寧金融積極響應,發揮生態圈資源和金融科技優勢,宣布全面啟動「綻放」小微扶持計劃,面向全國10萬家小微商戶提供100億專項低息貸款資金。蘇寧金融科技微商貸風控模型順勢升級,推出全新的「信速融」數據風控模型,以高效支持信速融產品的全線上、零人工、秒批秒貸,通過「無接觸貸款」方式為小微企業復產達產、加速回暖提供強有力支持。
  • 天花板明顯,滴滴的Uber式「焦慮」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持續虧損、疫情加速帶來的行業瓶頸……背負著今年以來慘澹的財報成績,全球出行巨頭Uber近期頻頻出售在別家公司的部分股權以籌集現金,謀求新的生機。這則風聞的另一主角滴滴也沒能逃過疫情巨浪的顛簸。近年暴露的安全隱患、監管漏洞,以及疫情防控對於打車業務的直接影響,使得市場對滴滴股權也表示猶豫。
  • 江蘇金融科技有哪些創新和實踐?要點都給你整理好了
    上面展示的創新金融科技產品,支撐了下面所示的江蘇金融機構的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這些基於金融科技構建的普惠金融產品,具有大數據信用評估和線上化服務的特徵,在今年的疫情期間非常有用,很好的通過線上化的服務渠道支撐了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有力的支撐了江蘇普惠金融的發展。
  • 「公積金小微貸」助力997家企業復工復產
    自2020年5月以來,蘇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先後與多家銀行達成合作,共同推出各類「公積金小微貸」金融產品,已為997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10億元,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去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蘇州不少小微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經營計劃被打亂,業務中斷導致財務壓力劇增,有些小微企業已經開始解散員工,甚至清算破產。
  • 行業秩序或將重構,中騰信持續專注金融科技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9月末,核批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共249家。業內普遍認為,《徵求意見稿》將給網絡小貸行業帶來洗牌和重塑,也意味著新金融合規持續升級,金融科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事實上,近幾年,新金融領域監管政策頻出,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理財、個人徵信、高息現金貸先後被納入監管,消費金融持牌機構的消費貸款只是最後一環。在持牌機構這塊,今年也有《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等落地,這意味著國內針對新金融的監管體系就要初步成型了。而全面監管帶來行業確定性提升,成長空間將進一步被釋放,將利好合規企業。
  •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推出金融科技本科課程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從明年開始,薩塞克斯大學將在英格蘭地區推出首個金融科技學士學位項目。該課程由薩塞克斯大學商學院與工程信息學院共同提供,將為學生提供金融、商業、信息學、計算機、分析法和道德方面的各種跨學科知識。此外,參與該課程的學生還能獲得彭博社和湯森路透資料庫的訪問權,以及為期一年的實習機會。目前,該學位課程已經開放申請。
  • 向科技要發展空間 智能供應鏈金融破解服務小微「不可能三角」
    作為既有金融體系的補位者,如何發揮民營資本的靈活性、機制創新性以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明顯提高中小微企業可獲得性,成為擺在各民營銀行面前的必答題。「眾邦銀行的探索方向和戰略聚焦均在於利用金融科技為供應鏈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近日,武漢眾邦銀行董事長晏東順在該行成立三周年之際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專訪。
  • N26:最具價值的手機移動銀行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金融科技課題組 文:葉子  編輯:謝彬彬 】Part 1 公司概況N26的安防功能也包含了創新科技元素,如3DS身份驗證、聲控轉帳、實時交易推送等服務,這些均有利於提升客戶的體驗感和信任度。
  • 催收「汙名化」背後:沉默的大多數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校園貸「裸條催收」,山東於歡辱母案,溺亡大學生範澤一等事件,一次次將催收行業推上風口浪尖。金錢、性、暴力,在媒體報導下,輿論被情緒渲染至高潮。一提到催收,人們便將其跟血腥暴力劃上等號。「帶著大金鍊子、滿身紋身的人持械弄棒地把欠款人拉進麵包車囚禁、威脅、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