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金服,如履薄冰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2020-12-15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今年的雙十一,還沒到高潮,螞蟻集團先栽了跟頭,這臺「印鈔機」,被指責步子邁得過大。

從啟動上市,到按下暫停鍵,估值2.1萬億元,融資2300億元,螞蟻在資本市場上一度搶足了風頭,相比之下,支付寶的老對手,「偷襲珍珠港」的騰訊金服顯得無比低調。

其實,就在2019年,騰訊首次在年報中單列「金融科技」業務板塊。扣除騰訊雲的貢獻,金融科技實現收入840億元,佔當年總收入的22.3%,成為僅次於增值服務的第二大業務板塊。

同年,螞蟻實現收入1206億元。也就是說,如果只從體量上對比,騰訊金服幾乎相當於螞蟻的70%。

不同於遊戲、社交、投資,騰訊在金融領域一直如履薄冰,這與一路高歌的螞蟻集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悄然間,騰訊金融科技帝國初現,已成為螞蟻最具威脅的競對,將來極有可能撼動螞蟻的地位。

從幕後到臺前

2015年及之前,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尚不明晰,與電子商務業務混在一起,並在「其他」業務板塊中。當年,騰訊「其他」業務收入為47.3億元,可以肯定的是,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收入不足50億元。

2016年,騰訊年報發生了一個細微變化:「其他」業務中,首次明確指出金融相關業務支付的存在,扣除騰訊雲服務的貢獻,金融業務收入或將突破150億元。

2019年,騰訊年報發生了一個顯著變化:金融業務和騰訊雲服務從「其他」板塊中脫離,自成一體,形成「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這一年,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收入達到840億元。

從2015-2019年,短短四年間,騰訊金融業務收入增超15倍,同期騰訊股價上漲1.5倍。

如果把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與其他業務做橫向比較,可以一窺其年報發生上述兩處變化的原因。

2015-2019年,騰訊的增值服務貢獻的收入,從806.7億元到2000億元,漲了1.5倍;網絡廣告從174.7億元到683.8億元,漲了3倍;總收入從1028.6億元到3772.9億元,漲了2.7倍。

可以看出,騰訊最賴以賺錢的遊戲業務、公眾熟知的微信/QQ業務、近兩年興起的視頻直播業務,反而是拖累騰訊總收入的;騰訊的廣告業務,與總收入的增長基本保持同步。

而騰訊的金融業務,15倍的增長,從不到50億元,增長到840億元。2020年,騰訊金融業務收入很可能接近甚至超過1000億元。

金融業務的飛速發展,成為支撐騰訊收入大幅增加、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疑惑:螞蟻(花唄、借唄)和美團(借錢、月付、生意貸)主要依靠小貸獲益。簡單來說,就是向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獲得資金利差,其他還涉及一些互助、理財;但是我們很少向騰訊金融借款,或許說明小貸並不是騰訊金融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

根據騰訊2019年年報,其金融業務主要的推動力就是為微信+WeChat+QQ用戶提供的支付服務,包括:用戶提現、轉帳費用,商戶收款佣金等,其他金融業務還有零錢通(類似於支付寶的餘額寶)、微粒貸、理財通和保險服務。

據iResearch數據,2019年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行業市場,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55.1%,財付通(騰訊支付)的市場份額為38.9%,支付寶、財付通壟斷了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94%份額,這個比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繼續集中。

雖然財付通在市場份額上稍顯遜色,但是微信+WeChat+QQ的月活帳戶數在2019年超過18億,遠高於支付寶的7.3億;更重要的是,微信、QQ提供的社交服務,用戶粘性遠高於支付寶提供的生活服務,「我們可以一頓不點餓了麼外賣,但是我們不能一天不看微信」。

巨量交易+龐大的用戶基數+強大的用戶粘性,使得騰訊金融支付服務所貢獻的收入增長,具備很強的穩定性,也讓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從幕後走到臺前。

從支付到金融帝國

2012年,時任財付通總經理賴智明與微信團隊共同推出微信支付;2014年,微信紅包面世,將騰訊金融科技業務送上了快車道。

騰訊金融科技業務以支付為入口,已逐步拓展至其他領域,形成了自己隱秘的金融帝國。

與螞蟻不同,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分布在企業發展事業群(CD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微信事業群(WXG) 三個不同的事業群中,涵蓋支付、銀行、信貸、保險、證券、基金、理財、徵信等服務。

具體來看:

2014年,騰訊牽頭髮起設立的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持股30%,投資富途證券,持股38.2%,並與螞蟻、中國平安發起成立眾安保險,拿下和泰人壽、英華傑,並成立騰訊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進入銀行、證券、保險領域。2015年,騰訊成立徵信公司切入徵信領域;2016年,騰訊向水滴互助投出第一筆,共押注五輪,可見騰訊的垂青之情;2017年,騰訊投資了中金公司,持股4.95%,繼續拓寬證券領域。

2017年,騰訊收穫一張小貸牌照,微粒貸應用而生,同年,微保成立,騰訊有了自己的保險理財平臺。

2018年,騰訊收穫了一張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順利開展基金代銷業務。

此外,騰訊參股聯易融開展保理服務,參股廈門國金涉足交易所,參股優信、易鑫、燦谷進軍汽車金融。

截至目前,騰訊除了尚未布局公募基金、信託,幾乎拿下了金融領域的所有牌照,較「同齡人」百度、京東,新晉者字節跳動、美團、滴滴出行布局更全面,與阿里巴巴成為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科技業務布局雖然已經非常完善,騰訊還是不敢怠慢,積極謀求更多金融牌照。

據界面消息,2020年10月24日,原中國平安副董事長任匯川轉任騰訊高級顧問後,參與探索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直接對應是微保),騰訊金融科技也正在謀求一張再保險牌照,

在國內金融科技業務布局初具規模的同時,騰訊早在2014年起就開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在全球範圍內,搜尋金融科技領域優秀的標的。

據億歐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騰訊、騰訊投資在金融科技領域共完成23筆海外投資,遍及五大洲;偏愛支付領域,投了11筆。

騰訊在2017年及之前,金融科技領域的海外布局大多集中在種子輪和A、B輪,投資金額在2000萬美元左右;2018年及之後,騰訊的海外布局則集中在C、D輪和戰略投資,億級以上重金投資屢見不鮮,投資密度也在加大。

說明騰訊自2018年開始,更加重視海外金融科技的投資,騰訊自身倚重的支付業務,剛好也是在這個階段提速的。從而可以推斷:騰訊對於金融科技業務,越來越重視,這又與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對總收入的貢獻相匹配。

分拆?上市?

如此看來,騰訊金服不管是在體量上,還是在業務布局上,與螞蟻都非常接近,但是卻被資本市場和公眾所忽略。

如今,螞蟻的上市之路暫時被堵住,或許可以給騰訊金服留下足夠時間去思考下一步的走向,也給公眾無限的遐想空間,騰訊金服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騰訊金服是否會選擇分拆獨立,甚至進入資本市場?

我們認為,從短期和中長期來看,騰訊金服分拆獨立的可能性較小,原因在於:

短期內,由於螞蟻上市受挫,加之《網絡小貸新規》出臺,小貸行業進入規整期,騰訊金服也涉及相關業務,規範金融業務的優先級顯然高於金融業務的資本運作;

另外在監管趨嚴的同時,公眾對於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從事金融業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惠和風險可控,大環境上,不利於騰訊金服有太高調的舉動;

單從分拆獨立的複雜程度來看,由於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較為分散,又與騰訊其他業務聯繫緊密,剝離難度較高,可能會影響到騰訊自身的市值,得不償失。

長期來看,騰訊金服分拆獨立,甚至進入資本市場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原因在於:

騰訊金融科技業務已成為騰訊第二大收入貢獻來源,與遊戲、社交、網絡廣告等業務的屬性還是完全不同。如果說剝離難度大,倒可以參考螞蟻的支付業務和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之間的關係;

騰訊金融科技業務收入增長遠超其他業務,分拆獨立或將得到更高的估值,可能會使得騰訊+騰訊金服整體估值高於騰訊當前市值;

當前,騰訊金服的品牌知名度遠不如螞蟻,分拆獨立,甚至上市,可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至少,騰訊金服已經成為騰訊戰略的重要支撐,騰訊金融屬性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也越來越明顯了,這還不包括給騰訊賺了更多錢的投資業務。

結尾

騰訊金服,表面上如履薄冰,乖巧得像個「好學生」,甚至不被人們所關注,實際上已是潛伏在水下,大鱷中的大鱷。

螞蟻的不幸,也成為騰訊金服的前車之鑑,「猥瑣發育,別浪」,給騰訊金服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現在我們經常稱騰訊是一家「遊戲公司」、「廣告公司」、「投資公司」,或許若干年後,隨著騰訊金服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會稱騰訊是一家「金融公司」。當然,這肯定不是騰訊希望聽到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關於我們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未央網—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是清控未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金融科技門戶網站,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網際網路金融實驗室創辦並孵化,依託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深厚的教育資源背景和領先的金融理念,立足於前沿性、交叉性、高起點和開放式、國際化、與市場緊密對接的思想,設立的促進網際網路與金融交叉融合的網絡平臺。
  • 薩摩耶金服官網訊:專注金融科技創新,助力持牌機構穩健發展
    「金融行業的發展是遞進的,越來越網際網路化,時代進步到這裡了,就需要技術團隊不斷去創新。我們作為純科技類的公司,初期成立就是利用網際網路方式、科技方式來做,目的就是為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薩摩耶金服董事長林建明說到。科技技術的應用正在顛覆金融行業價值鏈,科技為金融業務帶來了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和產品。
  • 薩摩耶金服官網:依託金融科技,高效服務金融機構
    同樣的,一批憑藉科技創新改變傳統金融機構的企業逐漸脫穎而出。在薩摩耶金服官網看到,薩摩耶金服在金融科技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較早布局金融科技的企業,薩摩耶金服憑藉專業服務、大膽的創新、普惠金融理念以及嚴謹的風控體系,一直深得持牌金融機構的認可,成為了金融科技界的一匹黑馬。
  • 銀行業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螞蟻金服,見證螞蟻成為大象之路
    螞蟻金服起源於支付寶,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平等的機會」奉為信條,定位於金融科技創新,迅速拓展業務板塊。螞蟻金服手握大量的金融牌照,阿里巴巴為第一大股東。螞蟻金服高瞻遠矚,隨著業務版圖擴張,集團與傳統金融機構深入融合的關係也不斷加強,從簡單的業務合作走向全面商業合作。螞蟻金集團的對外投資主要在綜合金融業務與金融基礎設施兩大板塊上,這兩個板塊也在不斷為螞蟻金服估值增長助力。
  • N26:最具價值的手機移動銀行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金融科技課題組 文:葉子  編輯:謝彬彬 】Part 1 公司概況這家金融科技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一直備受關注,受到了紐約Insight Venture Partners、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騰訊、Earlybird、安聯X等投資公司的青睞。在2020年5月最新公布的D++融資上,N26公司又獲得Valar公司1億美元的追加投資。
  • 金融科技賦能企業年金投資運營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集團客戶的獨特性也對金融科技的應用有迫切的需求:(1)分支機構遍布各省市,人員眾多,企業年金運行環節紛繁複雜。(2)大型企業的年金服務周期長,需展開長期的核算工作,亟待引入自動核算系統。但是囿於人力、網點資源、專業技術和科技保障等限制,市場上可以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屬地化服務的年金管理機構少之又少,這也是金融科技企業在金融普惠性上潛在的發力點之一,契合與螞蟻集團的優勢所在。
  • Carta:讓私有公司的股權流動起來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導讀成立於2012年的Carta坐落於美國舊金山灣區,這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提供可實時更新追蹤的股權結構表切入股權交易平臺市場,由點到面,走上簡化股權管理之路。公司目標是使在線發行、購買或出售初創企業的股權變得像股票交易一樣簡單,讓更多人享受初創公司股權交易的收益。
  • 人保金服保創空間首屆保險科技創新驗證加速營展示日在京舉行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12月10日,人保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金服)保創空間首屆保險科技創新驗證加速營展示日在北京舉辦,並同時進行線上直播。2020年11月5日,人保金服保創空間牽頭,聯合國壽電商、太平金服、太保金科(籌)、大家保集團、瑞再中國、慕再中國等頭部保險企業創新子公司,聯想之星、英諾天使、啟迪之星、藍馳資本等投資機構,清華五道口、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和騰訊雲、京東數科等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巨頭,發起設立行業首個保險科技創新聯盟(保創聯盟),共同構建保險科技創新生態圈,保創空間成立一年時間來,人保金服組織開展了保險科技創新應用大賽、保險科技創新應用加速營
  •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推出金融科技本科課程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從明年開始,薩塞克斯大學將在英格蘭地區推出首個金融科技學士學位項目。該課程由薩塞克斯大學商學院與工程信息學院共同提供,將為學生提供金融、商業、信息學、計算機、分析法和道德方面的各種跨學科知識。此外,參與該課程的學生還能獲得彭博社和湯森路透資料庫的訪問權,以及為期一年的實習機會。目前,該學位課程已經開放申請。
  • Fidor:線上銀行新潮流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Fidor Bank通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與客戶直接交流,在生態圈中提供各類金融服務。D. 創新性:作為一家「銀行挑戰者」,非常注重業務的創新型發展。作為新形態的銀行,運用豐富的數位化技術,創造多種業務形態,例如將比特幣的服務連接到銀行的支付功能中,形成新的支付服務。E.
  •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今後將重點關注智能投顧,金融IT等金融科技,金融大數據解決方案等。風控方面紅嶺創投建立了與大單模式相適應的風控體系,效法銀行的風控模型,形成了項目材料初審、前期背景調查、實地財務核查、實地項目考察、工商司法調查等工序。3.網信理財網信理財在資產端的主要特色在於供應鏈金融業務。
  • 網際網路浪潮裡的跌宕人生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案發前,他也曾握有一手好牌:開展境外上市計劃,成為地方金融辦的座上賓;資金募集能力與規模盈利能力,成為所在街道納稅大戶;堅持車貸壞帳率低,克制暴利現金貸,保持價值觀上的自律;科技驅動發展,最新的網際網路概念都能往公司門面上裝;平臺用戶人數眾多,關鍵時刻可攜群眾以挾監管。
  • 1985-2020:中國信用卡大革命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而從另一個維度來看信用卡中心,它們「獨立」於總行之外,是商業銀行現代化經營的探路者;它們沒有網點,是線上化運營的急先鋒;它們早早地實現數位化、自動化的作業流程,是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中的特殊「樣本」。如果回溯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到,它與個人徵信、消費信貸、移動金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 微軟收購AI創企Semantic Machines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催收「汙名化」背後:沉默的大多數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來源: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官網但首份催收文件並沒有得到業內的大力支持。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關閉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華西證券蔣競松在接受金融投資者說。貴過黃金造就25歲百萬富翁2009年一個自稱日本聰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片研討陳述,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由此面世。但當時的比特幣,並不像現在人盡皆知,它只在一個內部的圈子裡流傳。
  • 消費金融的侏羅紀與後現代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如果說2015年是消費金融的劃時代之年,那麼回溯歷史,中國信貸史上傳統的消費金融則是侏羅紀的公園時代,但如果以2015為新金融的開啟元年看,大數據徵信將推動消費金融從侏羅紀的公園時代演化到後現代,大數據徵信將是這頭恐龍演化到能獨立行走的人類過程裡的水、火、空氣。
  • 天花板明顯,滴滴的Uber式「焦慮」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快車、計程車、拼車以及食品配送服務等常規業務外,為了去除依賴現金交易的司機乘客與平臺之間的壁壘,滴滴還與巴西和墨西哥的金融機構及連鎖便利店合作,推出借記卡和錢包服務以方便用戶充值。如今的滴滴甚至可以用來支付當地人的水電費和話費。而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共享乘車服務商的Uber,在敗走中國後的2016年,就已在拉美的65個國家和地區投入運營,並繼續保持擴張。
  • 眾籌法律論文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1.截止目前,被引用最多的是:1.被引12次:楊東; 劉翔; 網際網路金融視閥下我國股權眾籌法律規制的完善,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2期;2.被引8次:鄧建鵬,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眾籌模式的法律風險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3.被引4次:吳鳳君; 郭放; 眾籌融資的法律風險及其防範 ,西南金融,2014年第9
  • Acko:印度網際網路保險開山之作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澳洲小型金融銀行、政府租賃金融服務索賠等機構或平臺進行索賠。投資者索賠車輛保證1日內被公司承接,3日內快遞送回,否則公司會贈送免費的計程車乘車優惠券。(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19級碩士生 丁睿 丁悅成 錢誠 趙心語 朱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