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國務院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將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就在上周6月26日,京東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京東宣布投資美國領先的、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大數據分析公司ZestFinance,雙方同時還宣布成立名為JD-ZestFinance Gaia的合資公司。
如果說2015年是消費金融的劃時代之年,那麼回溯歷史,中國信貸史上傳統的消費金融則是侏羅紀的公園時代,但如果以2015為新金融的開啟元年看,大數據徵信將推動消費金融從侏羅紀的公園時代演化到後現代,大數據徵信將是這頭恐龍演化到能獨立行走的人類過程裡的水、火、空氣。
重返侏羅紀公園
如果以消費金融的短暫的發展歷史來看,6月10日之前,是消費金融的侏羅紀公園時代。
6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市場準入,將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會議指出,將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成熟一家、批准一家。
這也就意味著,之前16個城市的試點已經放開到全國,國務院為「消費金融」開閘,讓這頭被城市、被資本、被政策困住的「恐龍」放出來,讓更多的城市,更多的資本,更多的政策讓這頭「恐龍」從侏羅紀時代演化到後現代。
和國外相比,上溯至20 世紀初,歐美成熟國家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成為提供消費貸款的主要機構,在完善信貸市場、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中國的消費金融公司成立起步較晚。由於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消費金融市場發展也極速攀升。
再回望「侏羅紀時代」的的消費金融,以向消費者提供「無抵押、無擔保」小額信貸的消費金融公司為例,這頭在中國信貸史上也曾以龐大體量的「恐龍」卻遭遇風險建模、平臺數據和生態擴張上的多重困境。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研究員胡冰心也表示,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範圍比較窄,僅用於個人及家庭旅遊、婚慶、教育、裝修等消費事項,要突破這一困境,將需要在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的業務模式上大膽突破。
水、空氣和火
從侏羅紀到後現代,從時間的跨度而言,漫長而波瀾壯闊,也正如消費金融的每一步跨越,都離不來自然界最神奇的力量:水、空氣和火。
這個跨越中,代表這個時代最中堅的力量則是網際網路巨頭的湧入。
以京東為例,6月18日京東大促,再度刷新銷售記錄,當日下單量超過1500萬單,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0%。
其中,有一個數據格外引人矚目:618期間,白條日均交易額環比增長了240%, 同比增長了600%,618單日白條訂單佔比超過8%, 80%的白條交易為分期購物,白條用戶平均客單價是其他用戶的兩倍。
也就是說,京東白條,儼然已成為京東購物消費的利器,似水,似火,似空氣。
而京東白條能夠充當如此利器的根本則是白條業務的底層基礎——大數據風控和信用評估體系。
據了解,京東白條服務的推出是基於京東積累的大量高質量的客戶數據和消費數據,通過對用戶的消費記錄、配送信息、退貨信息、購物評價等數據進行風險評級,建立起了京東自己的信用體系。
然而,這只是京東大數據徵信布局的冰山一角。
九龍利劍
那麼,對於消費金融而言,如何破局,關鍵則在於是否手握一把九龍利劍——大數據徵信。
以蘇寧的數據為例,蘇寧雲商擁有2億用戶數據,其中蘊含的購物消費數據、瀏覽行為數據、支付數據等各個維度、各種類型的數據,是構成任性付授信額度的最主要基礎數據。蘇寧的大數據技術,會為每位用戶,建立數百種不同分類的數據內容,而用戶的各種行為,都在往這個大數據中累積運算,最終得出一個分值,用於判斷額度申請、貸款申請是否同意。而這一過程,往往就是在一秒之內。
京東的數據模型則更為寬泛,其數據包括京東電商12年的數據,其中的物流數據,是真實有效的。另外,京東金融的數據,以及其投資公司的數據,主要包括途牛—旅遊數據,易到用車-中產階級數據,餓了嗎 – 020客戶以及「屌絲群體」數據,金蝶- 企業級數據等。
投資ZestFinance,可謂是京東在大數據徵信上再下一局,ZestFinance 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數據挖掘能力和模型開發能力。在其模型中,往往要用到 3500 個數據項,從中提取 70,000 個變量,利用 10 個預測分析模型,如欺詐模型、身份驗證模型、預付能力模型、還款能力模型、還款意願模型以及穩定性模型,進行集成學習或者多角度學習,並得到最終的消費者信用評分。
如果藉助自己的數據、技術和風控能力,再結合ZestFinance的信用模型應用於京東金融的消費金融體系,將是京東消費金融手中的九龍寶劍。
據艾瑞諮詢預計,2014年至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預計2017年將超過27萬億市場規模。
27萬億的市場,沒有一把利劍,怎麼可能從侏羅紀穿越到後現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