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想仗劍走天涯。」你有一個武俠夢嗎?在濟南有一對「俠客」父子,他們一邊圓了武俠夢,一邊通過做公益加入到文明城市創建之中。青石臺,古小巷,一蹲一起,一大一小,互相配合,這對「俠客」撿垃圾的身影,成了城市中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從武俠夢到做公益 父子倆一年撿起300斤垃圾
    每個男孩兒都有一個武俠夢,張鈺生也不例外。
    同許多武俠迷一樣,1986年的張鈺生是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長大的,也幻想著有一天能夠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但是在如今社會,「俠客」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意義。「現在我覺得能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並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影響和幫助他人,就是真正的俠客。」張鈺生說道。
    「那你最初是怎麼想到要跟孩子一起扮成『俠客』撿垃圾的呢?」當說起最初為什麼會萌發這麼一個想法時,張鈺生對記者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絡上看到相關視頻得到了啟發,便想要帶著孩子一起去做這件事情。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平時常常在外地,陪伴孩子的時間十分有限。周末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孩子多一些相處時間。」張鈺生告訴記者,與此同時,他也考慮到,「如果單純地叫孩子出來撿垃圾的話,孩子很有可能會不感興趣,裝扮成俠客他就覺得有意思了。」
    說幹就幹,敲定角色後張鈺生找到自己開服裝店的朋友定做了衣服,從網上購買了盛垃圾的背簍和鬥笠。而兒子的服裝,一開始則是用他的舊衣服改的。「大概因為我從小就是武俠迷的緣故,關於要裝扮成什麼角色去撿垃圾,我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就是青衫鬥笠的武俠形象。」
    據了解,從去年4月份開始,每逢周末和節假日,父子二人幾乎都會「行動」,「每次撿的不多,也就一兩筐,但是這一年積累下來,少說也得撿了二三百斤。」張鈺生說。
    寓教於樂的親子活動「俠客」父子「仗劍走天涯」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父子二人往往一大早就準備出門,每次「行動」時發現「敵人」,父子倆會相互配合,一同出擊。
    「我們口中的敵人,指的就是地上的垃圾,每走幾步,我們便會蹲下來觀察四周,因為較低的視角往往能發現更多的垃圾,待發現垃圾之後,我和兒子還會轉動一下手中的『長劍』,大喊一聲,衝呀。」「敵人」垃圾消滅差不多了,俠客父子也該回家了。脫下行頭,他們瞬間又回到了現代社會,而不變的,是他們熱愛生活的熱情。
    仗劍走天涯,父子倆的目標只有一個:不管是紙屑、塑料瓶,還是菸頭、垃圾袋,只要發現地上的垃圾,父子倆就拔劍而出,劍到垃圾除!
    一年多時間,張鈺生也感覺到了兒子的變化,從原來的內向變得越來越自信了。張鈺生表示,通過這場「親子活動」,原本不愛說話有些內向的張文赫也逐漸變得活潑和開朗。到後來兒子慢慢喜歡上了這項活動,一到周末便拉著他出門,還要求「升級」自己的「裝備」。「我覺得現在孩子周末挺累的,除了學習就補習班,出來玩的話,能做點有意義的事,比單純出來玩更好。這樣不僅讓孩子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也從小培養他做公益的習慣。」張鈺生說道。
    「歡迎更多人加入用公益為城市文明增添一份力量」
    由於父子倆扮相的特殊,他們在撿垃圾時經常被別人圍觀和拍照,也因此在網絡上獲得了較高的關注。一個不經意的機會,有遊客拍下了正在做公益的父子倆,把視頻傳到了網上,得到了網友的一致點讚。對此,張鈺生表示並沒有覺得不自在,反倒是越來越有幹勁。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多人拍照圍觀是因為好奇,但是當他們見到我們是在撿垃圾之後,也會學著撿起一些菸頭、空飲料瓶放入我們的簍中。」起初,張鈺生只是想要花時間多陪伴孩子,為孩子的童年多增添一份色彩。現在,父子二人已經漸漸地影響到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大家加入到其中,通過公益來為文明城市創建增添一份力量。
    張鈺生表示,他會和兒子一起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也歡迎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
    8歲的孩子或許還不能懂得公益的真正意義,但他一定能記得跟爸爸快樂撿垃圾的這段時光,因為這點看似枯燥的小事,在爸爸的帶領下有了行俠仗義走天下的快感。
    「我們再複習一下剛剛學到的內容,大家記住這些知識,學會在生活中保護自己……」不久前,「女童保護」濟南童心同護志願者講師團走進濟南市秀山小學,開展「彩虹傘」濟南青少年權益在線——「愛護我們的身體」安全教育課程。
    將公益課程播撒到偏遠地區
    童心同護兒童關愛中心組建於2013年,通過「線下聯結—線上社群—線下推動」的服務模式,構建0~12歲兒童的父母支持性陪伴社群,提供「可持續、可推動、可推廣、可發展」的陪伴式成長服務。
    「女童保護」濟南團隊的負責人李七七介紹說,「近年來,在不斷曝出的兒童性侵事件中,我們發現,面對此類問題,眾多成年人不願意談論太多,這導致了成年人和兒童在身體保護知識上的缺失。這個現象在偏遠地區尤為明顯,目前兒童身體保護課程都是集中在城市裡的學校開展。我們想將課程帶入更多農村地區的學校,為那裡的孩子、家長,帶去兒童安全教育課。」
    「關愛兒童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兒童保護工作的影響,讓兒童保護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同時繼續以兒童安全需求為導向,以青年參與公益創新為動力,健全兒童安全保護體系,整合社會力量和資源,增強自身專業能力,完善兒童權益保障機制,努力建設兒童友好的社會環境,實現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李七七說。
    守護兒童健康她們傾力付出
    「我們這次來秀山小學授課,是為了讓城市周邊小學的孩子們也能接受到安全教育課程,我們『女童保護』希望每個孩子從出生都能被社會溫柔以待,盡我們微薄之力,聯合社會力量,共建兒童友好社會。這次活動,可以讓接受到課程的小學生和老師都有兒童身體保護安全防範意識,極大地預防惡性事件的發生。」志願者李雙蕾說。
    身為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志願者高旋表示,「當我們把這些安全知識帶給自己孩子的時候,覺得她會一生受用,也就想要去分享給更多的孩子。每當看到孩子們聽課時的眼神,我確認這件事情是對的而且是值得堅持的。」
    志願者閆臻說,「作為女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安全更加關注。很榮幸結識了『女童保護』並加入其中,在給孩子們講課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如何引導孩子學會保護自我。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希望付出這一點點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保護兒童不應該只是每個家庭的事情,這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希望每一個成年人都能夠加入進來,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未來。」周羽說。
    黃蘭培表示,加入「女童保護」的初衷是為了家裡兩個女兒,為了讓她們得到關於兒童身體保護方面的教育,無論哪次上學校講課,都是把課堂上的寶貝當成是自己孩子,認真負責地去給他們講述每一個環節,希望孩子們都能從這堂課上學到如何去保護自己的身體,能幫他們更好地遠離傷害。
    「一名志願者講師貢獻的力量確實非常微小,也可能只是帶來一點點的改變。教給兒童身體保護安全教育這件事情推進起來其實沒有我預期的那樣順利容易,但是不容易的事還是需要有人去做。作為一名母親,我願意和我們團隊一起,從做一名志願者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去保護我們的孩子,守護我們國家的未來。」志願者張楊說。
    帶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活動
    李七七是一個7歲男孩的媽媽。2017年底,她接觸到「女童保護」項目,深入了解以後,覺得自己「必須要去做,沒什麼可猶豫的」。此前,濟南也有「女童保護」的講師,但缺乏成型的團隊。
    李七七覺得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原始團隊。團隊裡都是母親,她們雖然身處濟南的各行各業,但大多時間寬裕、充滿熱情,對兒童保護有本能的關注度。更重要的是,一提起「兒童性侵害」,她們的心就一下子被「揪」了起來。
    成為「女童保護」濟南執行團隊後,李七七首先要組建講師團隊,她清楚地記得,2018年2月,經過「申請—評估—籤署承諾—培訓—考核」等嚴格的流程後,團隊籤約了第一批講師。同年5月,在濟南市中區一所學校,講師團給孩子們上了第一堂課。
    課程的推廣曾一度遇到困難,最初,授課多是被家委會關注,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由於課程內容非常紮實,有大量的互動環節,一堂45分鐘的課下來,效果和「笑」果都非常好,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到她們,邀請講師們去講課,有時班級多了,甚至要出動一整個講師團隊。
    「讓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都被這個社會溫柔以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兒童保護中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李七七說。
    用愛與善接力產生最動人的蝴蝶效應
    有一首歌叫做《一萬種可能》,歌詞裡這樣唱:「這一瞬間有一百萬個可能,暖這冬心或面對寒冷。」
    在行走、記錄與見證中,我們發現,正如同亞馬遜叢林中蝴蝶輕輕扇動翅膀,會引發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每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孕育出一連串動人的故事。不論是這對「俠客父子」還是濟南童心同護志願者,他們都選擇了在這一瞬間用公益來溫暖這座城市。
    在生活中,我們常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常常在無意間流露出小小的善意——把零錢投入愛心箱、參與線上捐款活動、周末做一次志願者、整理好舊書寄給大山裡未曾謀面的孩子。但當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你我生活的世界就會變得愈發美好。
    想知道你的善意會得到什麼樣的延續?這些小小的幫助會引發什麼樣的改變?助人者與被助者之間又會產生怎樣動人的故事?答案很難一語言之,或許要在社會上更多人加入之後,才能漸漸看出端倪。
    聽起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你我以及身邊每一份看起來微小的力量聚集起來,就能讓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當春風、細雨和融融暖意都已具備時,這顆沉睡著的種子的發芽之日,還會遠嗎?從「童心同護」到「俠客」父子,他們的公益故事才剛剛開始……用愛與善接力,會產生最動人的蝴蝶效應,這就是公益的力量。
    招募令!尋找2020公益榜樣
    泉城濟南愛心公益力量的代表在哪裡?又有哪些愛心公益活動在感動和溫暖著我們?2020「愛湧泉城」公益評選活動已於8月26日正式啟動。
    「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志願者,如果你參與了優秀的公益組織,請將他們推薦給我們!」本次活動採取自薦和組織推薦兩種方式報名。即日起,社會各界可通過《濟南日報》《濟南時報》及其官方微信微博、舜網和愛濟南、新時報、濟南發布等APP了解活動信息並報名參與;也可通過自下而上、層層推薦的方式,由相關主管單位統一報送。參評團體、個人申報志願服務先進獎項時,默認為同時參加「愛湧泉城」公益評選。各團體、個人也可根據情況單獨申報「愛湧泉城」公益評選獎項。
    參評單位、個人可通過濟南日報官方微信、愛濟南客戶端、新時報客戶端、舜網專題網頁、濟南發布客戶端以及評選活動公共郵箱(郵箱:gongyibaoming2020@163. com;密碼:gybm2020)自行下載推薦表填寫,並準備1000字左右的事跡材料和能夠反映單位、個人事跡的照片或者視頻資料,在10月10日之前,將推薦表及相關材料發送至活動指定郵箱(jinangongyi2020@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