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俠客VS歐洲騎士:情懷不同,盡顯中西方文化差異

2020-12-08 清諾晗history

作為行俠仗義的代表,中國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歐洲有勇猛向前無懼障礙的騎士。這二者之間存在相似之處,都是民間的英雄模範,深受人們的愛戴和敬佩。但是歐洲的騎士和中國的俠客還是有不同之處的。

不同的信念和行俠動機——於公於私

在中國,俠客代表著仁義。仁是指俠客善良而且富有同情心,對於身處危難和困境之人,他們願意幫助別人,救人於水火之中。義是指俠客們會維護正義、講求公平和民族大義,勇於同邪惡勢力鬥爭的精神。

中國的俠客更多地是背負著國家責任和民族大義。俠客源於"士",在古代對士的要求還是很高的,需要能文能武,文武雙修。

而且這些士服務於各自的國家、諸侯和將相,為其出謀劃策,為其出生入死。例如虯髯客、原涉、 劇孟等,都是服務於民族大義,急他人之難、言必信行必果、鋤強扶弱的豪俠之士。

隨著歷史的發展,俠客的含義則越來越深廣。在後面的朝代裡我們可以發現俠客漸漸傾向於尚武這一邊。於是有了"俠以武犯禁"一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又怎能少了俠客。

他們武藝高超,以一敵十,哪裡有不公,哪裡有不義,哪裡就有他們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仗劍行正義。這就是中國的俠客,以忠君為使命,以行俠冒險、伸張正義作為自己的使命。

我們再看歐洲的騎士,雖然也是產生於時代的需要,也擁有超強的戰鬥能力和過人的本領。但是他們參加鬥爭的出發點和動機則和中國的俠士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騎士有特定的組織群體,並且騎士之間有界限分明的等級差別。騎士參加鬥爭更多的是為了給自己取得榮譽和利益。在《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裡, 一百多人的大圓桌前,騎士們要嚴格講究座次,也就是說騎士也要"按資排輩"。

哪個騎士想要在圓桌上佔有一個席位,就必須建立相應的功勳。而建立了偉大的功勳,也就意味著會有更豐厚的賞賜和田產,能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騎士們雖然也忠君護主但是他們的動機是為了取得更多利益和榮譽。

兩者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俠客更講究奉獻,他們既機智勇敢又身懷絕技,一身本事用來行俠仗義伸張正義,其行俠的目的是為了普通民眾的利益。

而歐洲的騎士勇猛衝鋒,馬背上打天下,為的是自己的利益和榮譽,在為自己的前程和地位拼殺。

生活方式不同——天涯熱土與一席之地

中國的俠客們不是處於被動地位的士兵。俠客也是一種客,客代表著不在自己的家裡,也就意味著他們是遊於四方的,仗劍走天涯。可謂是:"仗劍一長笑,出門遊四方。雄心吞宇宙,俠骨耐風霜。"

他們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服務對象,不受管轄和任命。對於志同道合之人,他們可以投其門下,盡忠效力。而對於道不同者不相為謀者,即便重金來請也可拒絕之門外。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例如:展昭選擇跟隨包拯,這是他自己的堅持,因為包拯剛正不阿,廉潔公正、鐵面無私,敢於替老百姓伸張正義。這讓他明白包拯是一代清官,也是真正的人民的父母之官。他願意通過保護和效力包拯來達到為國為民服務。

中國的俠客不屬於任何機構部門,不限制於某種權利,擁有較大的自由度。而且他們多以獨自行動為主,一人一劍走天涯。俠客的行俠更多的是一種個人行為,之所以行俠乃是為了仗義,為了心中的那份正義的信念。

歐洲的騎士則不同。騎士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有特定的社會階層。騎士屬於貴族階級的最低層,是專職的軍人,為自己效忠的領主作戰,並在領主軍隊中服役並獲得封地。

騎士的生活則相對中國的俠客來說固定而程式化。在騎士制度下,"騎士"是一種職業,一旦成為職業則有了相關的規定和限制。因此騎士們在當時被賦予了許多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例如,在和平時期,騎士們的工作是維護社會秩序,保衛皇家和城堡的安全;而在戰爭時期,騎士則需要作為軍隊的主力隨軍出徵,徵戰沙場。

在閒暇之時,騎士們會舉行比武大會,在比武中展示自己的本領,也是一次脫穎而出的機會。當然追求貴婦人也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中國的俠客,更多地為伸張正義,劫富濟貧而行動。甚至有時不惜與統治階級對抗,以個人武力來伸張一方角落之正義。而歐洲騎士從屬於統治階級,是其中的一份子並為之服務。

中國的俠客來去自由,沒有固定的職位和收入。但是歐洲的騎士則是職業化的,有特定的社會階層,固定的組織團體,有相應的職位和固定的財產收入。

中國俠客與歐洲騎士就如今天的自由職業與全職人員。生活方式上,一個在體制外,一個在體制內;一個是天涯熱土隨我行,一個是一席之地多人爭。

不同的愛情婚姻觀——多情騎士無情俠客

提起歐洲的騎士,我們自然而然地也會想起西方浪漫文學和騎士文學中的騎士形象,他們往往都有著浪漫的愛情故事。騎士們往往會拈花惹草、風流成性。而騎士之愛也是男性開始無條件的把女人抬到無以復加的高度的一種精神化情感。

以與女性的交往為榮,特別是擁有高貴地位的女士,甚至是已婚女士他們也會不避嫌疑,勇敢追求。在他們眼裡女人是情感上的主人,他們會以守衛女人為榮。所以有了很多騎士為女人決鬥的故事。

在《亞瑟王與他的"圓桌騎士"》裡,有個騎士叫蘭斯洛特,他與亞瑟王的妻子偷情,但並不為此感到絲毫的羞恥,甚至為了此事與亞瑟王公開決鬥。但是蘭斯洛特與亞瑟王決鬥,並非為了愛情,而是為了證明自己作為男人和騎士的能力與尊嚴。

歐洲騎士的愛情往往帶有情慾色彩,騎士們雖然以愛之名義追求女性但是不會把忠貞當作自己對愛情的要求,而是通過對女人的佔有和爭奪來證明自己作為男人和騎士的能力與尊嚴。

騎士們對待女人謙卑的態度,也是為了彰顯其騎士風度和浪漫精神。而後來由於騎士對女士的謙卑,漸漸多了一層紳士色彩。

而中國的俠客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態度則完全不同。中國的歷史記載中極少提及俠客們的感情生活,更多的是記敘俠客的行俠仗義。

文學作品中對於俠客形象的塑造也是輕私人生活和情感經歷而是重在描寫俠客的義舉行為。甚至很多俠客拒絕兒女情長,認為這樣只會讓俠客們多了一份優柔寡斷少了一份堅決剛毅。這樣的俠客形象甚至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

直到現代文學中,才漸漸多了一些對於俠客愛情的描寫。金庸的武俠小說塑造了不少的俠客形象,也描寫了不少感人的愛情故事。《神鵰俠侶》中大俠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可以說是所有小說中最感人的愛情。

楊過可以苦等小龍女十六年,並且面對非議的兩人在愛情面前沒有退縮,認定一個人就是一生。還有張無忌和趙敏,縱使張無忌身邊紅花朵朵但他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他們對愛情是忠貞的,對婚姻是充滿責任感的。

由此看來,歐洲的騎士更注重個人的情感自由和精神自由,熱衷於對愛情的自由追逐。而中國的俠客則更加重視對愛情、婚姻與家庭的忠貞與責任。

中國俠客與歐洲騎士雖然都是作為一種英雄形象而存在,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較大的差異。

相關焦點

  • 中國武俠、日本武士和歐洲騎士,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共性和差異
    雖然他們都具有文化上的一些共性,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基於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和社會性質,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甚至這種差別,還因為不同文化的顯著特徵,對於各自民族的歷史演進方向,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 什麼是「騎士」?看看中西方社會的人格文化差異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文化差異,這種文化差異主要是因為中西方的人所秉持的理念與操守不同,而不同的理念操守又因文化差異得以分化。現在,我們將以東方人的操守準則中的「君子」與西方道德理念中的「騎士」相比較並推論,得到東西方的人格文化差異。
  • 中國俠客與歐洲騎士相比,一個是民眾的心聲,一個是貴族的利刃
    與此同時,雙方也曾在千年的發展中因各自環境的不同從而形成了極具鮮明性的俠客文化與騎士文化,直至今日仍然為人們所嚮往。俠客與騎士在表裡之中都有相符之處1、具有超出常人的本領或武藝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中的俠客,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在文學作品中,基本上都有著值得稱讚的特殊本領。它並不一定是高強的武藝,有時候仁心或者錢財更是他們的利器。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它們各自在中西方的文化區域內,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還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文化系統。之後隨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茶與咖啡也開始互相融入到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中。而它們在發展、特點和傳播中表現出的同與異,則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融合。茶與咖啡的起源與發展首先,是茶與咖啡在起源和發展上的,具有很大的相似點。它們的起源,都帶有非常濃重的神話色彩,被賦予了神秘的文化意象。
  • 為什麼歐洲騎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戰,中國俠客卻只催生了武俠小說?
    歐洲騎士與日本武士、中國俠客都誕生於奴隸制土地改革的廢墟之上,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養俠客為主人服務,最早起源於中國,然後才是羅馬、日本、英國等。中國的俠客最早出現在以私田為中心的私人採邑中,多來自落魄貴族階層。日本武士生在貴族、豪族、寺廟的莊園裡,多數來自農民,一旦成為職業武士就脫離生產,專職從事各種武力徵戰。
  • 中國的俠客,歐洲的騎士,哪一個更勝一籌?
    他們有的是平民,有的是"布衣之俠",有的是"鄉曲之俠",有的是"閭巷之俠",不同的職業,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命運,相同的只是一股俠義心腸和除暴安良的信念。先秦時期的遊俠離我們很遙遠了,就連司馬遷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生平,但是俠義精神一直在傳承。
  • 為什麼歐洲騎士日本武士尚武好戰,中國俠客卻只催生了武俠小說
    歐洲騎士與日本武士、中國俠客都誕生於奴隸制土地改革的廢墟之上,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養俠客為主人服務,最早起源於中國,然後才是羅馬、日本、英國等。中國的俠客最早出現在以私田為中心的私人採邑中,多來自落魄貴族階層。日本武士生在貴族、豪族、寺廟的莊園裡,多數來自農民,一旦成為職業武士就脫離生產,專職從事各種武力徵戰。不同於中國早期俠客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也不同於日本武士既是莊園生產的管理人,又是莊園幕府的武裝力量。歐洲騎士早期就與掠奪戰爭聯繫在一起的,他們以戰爭為職業,穿著沉重的鎧甲,使用各式武器,對武力精益求精。
  • 中國的武俠文化與西方的騎士文化有何異同?
    中國的武俠文化和西方的騎士文化,都是各自國度裡的文化奇葩。從文化共性上能夠看到,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都崇尚武力,其文化共性是追求正義、重視信義、忠誠不屈。可以說,中國的俠士和西方騎士的共同觀念體現出全人類的志向,兩者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裡,創造出一種精神上的和諧。
  • 中西方俠義文化的差異——梁山好漢與俠盜羅賓漢的差異性比較
    二者的差異1、群體與個人從兩本書名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這種以虐殺反映了中國綠林英雄的局限性。而羅賓漢雖然也劫持有錢人、騎士和僧人,卻從不亂殺無辜。 這種"人道"的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這些差異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導致的。英國作家的創作思想中,普遍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他們崇尚仁愛、寬容和寬恕的態度,這與西方人自覺的法制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西方基督教宣揚人道主義精神,崇尚慈愛與仁慈,主張愛的感化。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2 中西方文化中的非語言交際的差異在教學中的體現在中西方文化內涵中,語言的交際是很基本的方面,然 而還有一種交際方式也是絕對不可忽略的,這就是非語言交 際方式——體態語。不同文化所引出的身體語言也各具特色。中國古時候人與人見面都九十度鞠躬,互相問候。後來也出 現了互相拱手這種問候和道別方式。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中西方觀念差異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發展演變的原因,也有觀念和思維差異本身的原因。一些差異是由於歷史發展階段不同造成的,更多的則是因主觀臆斷、國家社會心理和輿論所促成。西方深刻的歷史文化的隔離與對立、非我族類的觀念導致西方自身的中心論和對不同發展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對立心態,沒有對立也要製造對立,沒有對立不符合其利益訴求;4中西方觀念差異還使西方看待中國崛起時產生恐懼和擔心。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威脅論」在西方不斷湧現。
  • 英雄崇拜|東方大俠VS西方騎士,細數文化差異下的東、西英雄觀!
    英雄崇拜是很早就已經出現的,中國古代仗劍天涯的俠客和號稱"中世紀之花"的西歐騎士同樣也是源於這個基礎之上,二者雖然誕生的文化土壤不同,但是同作為東西方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卻都有著"尚武、崇拜英雄"的特點。
  • 中西方女性內衣文化有何區別?一個寫意,一個寫實,紋飾手法不同
    中西方內衣從生成到流行,從流行到變異,始終貫穿著豐富的思想內容與文化意味,是社會與歷史的一面鏡子,將中國內衣文化與西方內衣文化作橫向比較,可洞察它們的同異與表象背後的生成內涵。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們各自的發展軌跡,二者不同的價值理想、造物理念、功力動機以及對人體結構包裝的人文精神構成了不同的文化厚度和歷史深度。價值理想不同——「藏」與「顯」中西方內衣文化在價值理想中有相同點更有相異處,相同在於都是對身體的防護與表現,具有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
  • 同樣是鬼節,中西方人都怕鬼,為何行為差異如此之大?
    中國的鬼偏向於想像力,西方的偏重於一定的事實根據。中國的黑白無常白骨精之類等等,種類特別多;而西方只有吸血鬼和殭屍。中國的鬼攻擊方法多,上天入地,隱身瞬移附身各種牛叉, 老外的鬼只有物理攻擊,藉助工具,牙齒爪子之類。
  • 中西方繪畫本質的區別是什麼?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我們說,每一種藝術的產生都有它產生的文化背景,文化是藝術的根。 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作為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繪畫畫種產生於各自的文化體系中,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中西方繪畫上的諸多差異,包括繪畫理念、繪畫工具材料、繪畫技法和表現手法、繪畫的形式表現
  • 中西方傳統雕塑有何區別?從題材、表現、功能三個方面,了解差異
    雕塑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它運用靜態美來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而因中西文化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發展歷程,導致我國和西方國家在同一藝術形式在不同國家發展,逐漸形成了各國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現在就從題材、表現、功能三個的方面來看看他們的差異在哪。
  • 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之間有什麼不同?東西方政體文化差異比較
    相信有很多朋友跟小編一樣,對古羅馬和西方文明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對其政體、文化又不是特別了解,尤其是在觀看一些歐洲古代電影的時候,對電影主人公的很多行為都不是很理解或者難以產生共鳴。這其實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的,接下來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下古羅馬政體及文化的演變歷程,進而講述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的不同之處,相信大家看完後會對中西方差異有一定的認識。
  • 蘇東坡和彌爾頓,不同時空、不同文化的悼亡,卻有著一樣的真摯
    中西方的文化同樣歷史悠久,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可以說精彩紛呈,各具千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哲學思想上,在感情的寄託方面,由於文化的差異,同樣存在很多不同。這種不同,在悼亡詩這種「懷念亡故,感慨今夕」的文體中表現的更為突出。
  • 中西方婚紗文化
    中西方婚紗文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黑色婚紗的寓意是什麼?而還有一個傳說,指歐洲有一個叫「溫德」的民族,結婚時新娘也會穿黑色婚紗,新郎穿黑色禮服,代表從一開始就接受婚姻中的無奈、苦難和悲哀。 直到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穿白色絲綢婚紗嫁給阿爾伯特親王時,才讓坊間興起了白色婚紗一說,意寓純潔的白色,從此開始在婚禮場合中流行開來。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後來歐洲經濟發展、政治統一、文化傳播速度加快,使得騎士精神文化思想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大眾的精神信仰。一、騎士精神成型於歐洲中世紀之初的加洛林王朝,經過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塑造得到發展,文化運動的興起,使得騎士精神最終確定為歐洲男性的普遍信仰冷兵器時代出現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它的概念與火藥時代、近代兵器時代相區別。在冷兵器時期,人們通過自然工具進行耕作、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