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2021-01-20 趣史微視頻

茶、咖啡、可樂,是風靡全球的三大飲品。其中,茶是極具東方特色的飲品代表,咖啡則是極具西方特色的飲品代表。它們各自在中西方的文化區域內,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還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文化系統。之後隨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茶與咖啡也開始互相融入到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中。而它們在發展、特點和傳播中表現出的同與異,則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茶與咖啡的起源與發展

首先,是茶與咖啡在起源和發展上的,具有很大的相似點。它們的起源,都帶有非常濃重的神話色彩,被賦予了神秘的文化意象。在中西方文化的發展史上,它們又從各自的發源地為中心點,由上而下,由近到遠,基於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點和傳播方式,逐漸流傳到全世界。

茶的起源與發展,體現中國文化中的"以和為貴"

關於"茶"的最早文獻記載,見於《茶經》中的:"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說的是,"茶"的起源和神農氏嘗百草有關,也是從他開始,"茶"才開始成為飲品,進入中國人的生活的。因為神農氏和"茶"的起源的影響,後來還有了另外的傳說:講皇帝喝水時,突然一片葉子掉進他的碗裡,最後茶葉因為皇帝成為中國流行的飲品。可見,"茶"的起源,有很濃重的神話色彩,帶著一股神秘感。

除了虛無縹緲的神話,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也有"茶"的身影。比如,《詩經豳風 》中,就有:"予手拮据,予所捋荼。"意思是說,當時的百姓生活的非常辛苦,為了生活,只好去捋荼換錢。可是,"茶"的起源,和"荼"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因為"茶"與"荼"是一對古今字。清代的《爾雅義疏》中就曾對此進行了解釋:"今茶字古作'荼'。"

所以,參考《詩經》的成書時間,我們可以看出"茶"的起源,在中國最確切的起源時間,也會是西周時期。比如,晉朝的《華陽國志》中就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可見,當時的"茶"是貢品。自西晉至隋朝,"茶"才開始成為中國尋常的飲品。

南北朝時期,因為跨國貿易,茶葉被出口到了土耳其。到了隋朝時,因為貿易茶葉傳入日本。明朝時,因為貿易茶葉傳入歐洲。比如,威尼斯的《中國茶》和《航海旅行記》,就記載了"茶"的傳入。可見,"茶"在古代的發展,是從中國作為中心點,由上至下,由遠到近,逐漸開始影響到世界的,但是,"茶"在向外傳播的時候,多是通過商業的模式,這也是中國文化中"以和為貴"的表現。

咖啡的起源與發展,體現歐洲文化的"尚武精神"

關於咖啡的發源地,據考證是在洲衣索比亞的高原地區。早在公元六世紀,一個牧羊人在放羊的時候,發現羊吃了一種果實後,突然賊精神,他也試著嘗了嘗。後來,一個神父經過了此地,他長時間走路非常累,發現路邊長著些果子,也嘗了嘗,結果發現這些讓他很精神。於是,咖啡因為神父的原因,開始逐漸流傳。甚至,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中,也有關於咖啡的記述。說公元850年,穆罕默德在波斯執行任務時,突然很沒精神,都要睡著了,天使哲布勒伊米讓他吃了咖啡,讓他精神百倍,大破敵人。可見,"咖啡"的起源,和"茶"一樣,也有很濃重的宗教神話色彩,也帶著一股神秘感。

除了宗教神話,關於"咖啡"一詞的來源,西方學者認為是起源於阿拉伯語,有植物飲料的意思,結合上文講到的穆罕默德與咖啡起源的故事,可見咖啡與阿拉伯有淵源。這是因為在13世紀的時候,衣索比亞的軍隊侵略了阿拉伯的葉門,咖啡也隨著戰爭被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咖啡種植都被阿拉伯人所壟斷,因為伊斯蘭教禁止飲酒,所以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很受歡迎。

之後,因為橫跨亞非兩州土耳其的軍隊攻擊歐洲的文化中心維也納,咖啡也開始傳入歐洲,並在歐洲貴族貴族間風靡一時,後來才在平民間流行。只不過,後來,威尼斯商人,也為咖啡的傳播傳入歐洲做出了貢獻。可以看出,咖啡的傳播方式,也是從上到下,由遠到近。但是咖啡的傳播原因,卻主要和擴張戰爭有關,這也是西方文化中"尚武文化"、"徵服文化"的表現。並且,還輔以商業傳播的方式,這是因為歐洲的文明誕生,就是依靠著大海而誕生的商業文明。

所以,茶與咖啡,作為中西方最具代表的飲品,在各自的文化區域誕生,又因為各自的文化區域的特點而流通發展。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內容與特點

茶與咖啡,因為形成於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區域,所以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茶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

茶文化,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它起源於中國,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的三家思想,才形成了茶文化,這種與中國文化、禮儀相結合,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現象。而茶文化的表現方式: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也蘊含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審美和內涵。

首先,茶文化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的三家思想,才徹底形成。儒家重禮,茶文化中有沏茶之禮、賞茶之禮、聞茶之禮、飲茶之禮、品茶之禮,樁樁件件都是在禮的前提下,表達的是人與人交流時的禮節。道家重靜,茶文化中,喝茶時很講究環境,不僅有琴音相伴,甚至是茶館的環境也多建在自然景致之旁,體現的是道法自然。佛家重養,茶文化中有對茶藝之法的精益求精,體現的是佛家修養生息之法門。可見,茶文化雜糅與儒釋道三家思想文化。

其次,茶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是因為中國古代士族文人的參與,才被賦予了深厚的精神內涵。比如,茶聖陸羽所創的《茶經》,就是文人影響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因為文人的參與,茶具之美,茶水之淨,煮茶之雅,都被賦予了典型的文人審美,還促使了中國詩歌中的茶詩。比如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因為士族的參與,才讓茶成為一種被大眾接受的雅事:"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最後,茶文化也有對中國禮文化的體現,並融合在中國人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國被稱為是禮儀之邦,從周公制禮開始,禮的概念就已經深入到了中國人的內心,所以中國人在待客時,要詢問客人的飲茶習慣,在和客人交談時,要注意客人茶盞中的茶水是不是需要添。甚至,古人成婚之禮中,也帶著茶的影子,有"三茶禮",訂婚時有"下茶",結婚有"定茶",同房時有"合茶"。可見,茶文化作為對中國禮文化的豐富,也規範了中國社會的生活準則。

咖啡文化,是西方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

咖啡文化,則是西方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它發源於非洲,因為戰爭和商業流通的原因,進入到歐洲社會。吸收了歐洲文化中的精神內涵,才形成了這種注重生活品質的咖啡文化。而咖啡文化的表現方式,則在於原材料的烘焙、烹煮器皿的選擇,也符合了歐洲傳統的文化內涵。

首先,歐洲文化在中世紀之前,就是宗教的文化。咖啡的誕生神話中,就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神父的參與,讓咖啡被更多的人接受,穆罕默德的飲用,也擴大了咖啡的受眾。但是,早期的咖啡只在歐洲的貴族間流通,這是根源於歐洲深入人心的貴族文化,而貴族文化則與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早期的歐洲人,不管是哪個階層,都在宗教的框架內思想與生活。所以,宗教力量的幹預,對咖啡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宗教要求人時刻記住自己是贖罪而來,咖啡的作用就是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大腦。

其次,中世紀後的歐洲,則進入到了對個人生活品質的追求。歐洲文藝復興時,新興的銀行家和市民階層,用他們堅實的經濟基礎,做出了對教會的反抗,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更多的底氣,他們不再寄希望於宗教,不滿於贖罪,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個人的幸福。咖啡,作為一種早期只在貴族階層流通的飲品,在人們追求生活追求時,就成了一種文化,它可以讓人們察覺出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的方式。就像現在,星巴克的風靡,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

咖啡的風靡,讓人們對咖啡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追求。對原材料進行更好的烘焙,製作更先進的烹煮器皿,製作更精緻的用具等等,都成為了咖啡文化的一部分,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情調。比如,在法國很多作家,都喜歡在咖啡店進行寫作,因為喜歡那裡的舒適環境。這個文化現象,則是因為文藝復興後,"人文主義"的思想深入人心,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咖啡文化所追求的情致,就是這種精神的延伸。

咖啡與茶,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咖啡也好,茶也好,已經不是中方或者是西方的地區飲品,也已經不是貴族或者是士族階層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咖啡文化在中國被認可,茶文化,也從中國走向了東亞,走向了西方世界。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星巴克在白領間的流行,就是咖啡在中國受歡迎的體現,在英國,人們也有飲用紅茶的習慣,美國人有飲用冰茶的習慣。這都是,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互相融入到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中的體現。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內容與特點形成原因

縱觀茶與咖啡的起源和發展,可見有很多的相似點。它們的起源,都帶有非常濃重的神話色彩,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中西方文化的早期,宗教、神話有重要影響,甚至體現在了人們飲食文化中。它們的傳播,卻蘊含了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精神內涵,茶葉的向外傳播,多是通過商業溝通這樣比較和平文明的方式,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以和為貴";而咖啡的向外傳播,卻多是通過擴張性的戰爭,這體現了歐洲文化中的"尚武精神",但是,也輔以商業的方式,威尼斯商人擔當了交流的橋梁,也體現了歐洲的文明起源於海上商業的繁榮。同時,都由上而下,由近到遠,逐漸流傳到全世界。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內容與特點形成原因的不同,則是因為 它們是基於中西方不同的歷史背景而來。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影響了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茶文化也受到他們的影響,並融合在中國人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體現了中國的禮文化,雜糅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歐洲文藝復興對歐洲社會影響深遠,咖啡的文化的形成,就是基於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思想,新興的市民階層和銀行家們,對生活的追求影響了後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這都表現在咖啡的烹製工具和用具上的精緻。可見,即便是茶和咖啡這樣司空見慣的飲品,它們的背後,也蘊含著中西方不同的精神內涵和歷史文化背景。

相關焦點

  • 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50年來中法兩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中都取得巨大發展。今天我想比較一下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之間的差異。 眾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兩大重要飲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時清新淡雅的意境讓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讓人在忘我的境界裡回味無窮。
  • 全民追捧:幹掉了咖啡文化的茶文化,為何能在英國紮根
    但是隨著英國在東亞地區的殖民擴張,茶葉的產量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奢侈品價格越來越親民,成為大部分英國人民都能接受的日常飲品。茶葉降價的同時對手咖啡也遭遇滑鐵盧,這一次,茶文化成為了最後的贏家開始迅速擴張,咖啡文化在這次的博弈中永遠的失去了霸主地位。直到今天,茶葉仍然是英國的國民飲料,那麼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博弈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
  • 普洱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普洱茶沉澱和積累了豐富的茶文化。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西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古代關於普洱茶文化的記載,把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互相融合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
  • 中西方女性內衣文化有何區別?一個寫意,一個寫實,紋飾手法不同
    中西方內衣從生成到流行,從流行到變異,始終貫穿著豐富的思想內容與文化意味,是社會與歷史的一面鏡子,將中國內衣文化與西方內衣文化作橫向比較,可洞察它們的同異與表象背後的生成內涵。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們各自的發展軌跡,二者不同的價值理想、造物理念、功力動機以及對人體結構包裝的人文精神構成了不同的文化厚度和歷史深度。價值理想不同——「藏」與「顯」中西方內衣文化在價值理想中有相同點更有相異處,相同在於都是對身體的防護與表現,具有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
  • 大學英語教學中,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運用
    1 中西方文化中的語言交際的差異在教學中的體現詞彙對於英語學習來講就好似蓋高樓時打地基一樣重要,英語學習的第一要務就是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熟悉並能熟練運用詞彙的相關含義。中英文詞彙在含義上有一部分是對等的,但在很大的比例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英語詞彙學習中要很好地把握它的內涵。
  • 看看中西方社會的人格文化差異
    中西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文化差異,這種文化差異主要是因為中西方的人所秉持的理念與操守不同,而不同的理念操守又因文化差異得以分化。現在,我們將以東方人的操守準則中的「君子」與西方道德理念中的「騎士」相比較並推論,得到東西方的人格文化差異。
  • 中西方俠義文化的差異——梁山好漢與俠盜羅賓漢的差異性比較
    二者的差異1、群體與個人從兩本書名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這些差異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導致的。英國作家的創作思想中,普遍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他們崇尚仁愛、寬容和寬恕的態度,這與西方人自覺的法制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西方基督教宣揚人道主義精神,崇尚慈愛與仁慈,主張愛的感化。正如培根說的那樣:"復仇是一種野生的裁判。人類的天性越是向著它。 因為頭一個罪惡不過是觸犯了法律。
  • 中西方傳統雕塑有何區別?從題材、表現、功能三個方面,了解差異
    雕塑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它運用靜態美來傳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而因中西文化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發展歷程,導致我國和西方國家在同一藝術形式在不同國家發展,逐漸形成了各國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現在就從題材、表現、功能三個的方面來看看他們的差異在哪。
  • 中西動畫電影中神話元素的運用和差異:以「龍」為代表談起
    導讀:《馴龍高手3》中對「龍」的塑造和想像引來了很多觀眾的讚嘆,中外動畫電影中不同的神話元素的運用,體現出了迥異的藝術審美風格,也代表著不同民族之間文化內涵和價值觀的直接體現。神話元素因古老的文明而出現,常常實現與遠古時期人民的認知和願望的理想化,是人民藉助於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徵服自然的願景。這樣的願景和文明進一步表現在現代動畫電影的創作中。
  • 正義化身的小白羊,到西方成為「替罪羊」,中西「羊文化」有何異同?
    無論在中西方哪個國家,餐桌上肯定少不了羊肉,羊也是人類最早馴養和狩獵的動物之一。羊是東西方民族共同的文化財富,其涉及方面極其廣闊,不僅僅是在飲食方面,還有道德禮儀、民俗、文字等,都有羊的身影。在中西方文化中,因為民族、地域、生活習慣等差異,羊文化自然也是存在差異的。
  •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冰塊才是美國茶文化的精髓
    什麼飲品都加冰,冰不可或缺;2. 吃肉帶血絲。牛肉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都能接受,但不能不見血;3. 甜。凡能入口的食物,都必須帶點甜。中西文化碰撞在飲食上體現得最為典型的莫過於美國人的冰紅茶。美國冰紅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加冰、加糖、懶得煮。
  • 中西文化差異:幫助美國,為什麼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今天來討論一個話題——中西文化差異:幫助美國,為什麼讓我們沒有安全感?疫情來勢兇猛,全人類既然面臨共同敵人,理所應當站在一起共同抗擊疫情,背靠背、肩並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儘早把病毒消滅這是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
  • 《鐵血戰士》與國粹融合 中西文化碰撞別有趣味
    《鐵血戰士》與國粹融合 中西文化碰撞別有趣味 鐵血戰士來中國,自然要感受一下國粹的魅力,近期官方發布了一系列鐵血戰士京劇臉譜圖,中西文化結合別有一番趣味。這一組京劇臉譜圖主要展示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鐵血戰士。首先是本片中升級了武器裝備的鐵血戰士,整體以藍色形象亮相。在京劇中藍色代表剛猛的特性,這一位鐵血戰士是氏族中驍勇的戰士。
  • 奧斯卡點評之《包寶寶》:文化的融合與差異
    尤其是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鮮明的中國元素傳遞出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令人耳目一新。《包寶寶》片長只有7分42秒,是皮克斯公司拍攝製作的短片,曾經在《超人總動員2》國內公映時作為貼片放映過。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位孤獨的家庭主婦發現丈夫吃剩下的包子變成了一個萌萌的小寶寶,頓時樂開了花。包子寶寶一天天成長,給她帶來無盡的快樂。
  • 誰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因此,只在世界文化中及影響力或代表性中來提煉。比如有人說漢字代表中國文化,沒有錯,但是漢字僅僅是中國文化其中的一個分支或者基因,但代表中國文化的分支很多,比如陶瓷、茶葉、中醫、京劇、武術等。茶文化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全球目前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喜愛中國茶文化。雖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是對於的中國茶文化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博大精深的禮儀甚為推寵。 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至今有4700多年,中國茶長盛不衰,傳遍全球各地。
  • 中西方婚紗文化
    中西方婚紗文化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黑色婚紗的寓意是什麼?在西班牙,黑色婚紗代表忠誠,意味著新娘對新郎的愛將至死不渝。而還有一個傳說,指歐洲有一個叫「溫德」的民族,結婚時新娘也會穿黑色婚紗,新郎穿黑色禮服,代表從一開始就接受婚姻中的無奈、苦難和悲哀。 直到1840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穿白色絲綢婚紗嫁給阿爾伯特親王時,才讓坊間興起了白色婚紗一說,意寓純潔的白色,從此開始在婚禮場合中流行開來。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事實上,在整個物理世界,同異皆可融合,只是融合的方式不同,異性則親和,同類則聚合。」中國哲人兩千多年前便意識到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的重要性,認為「不同」是事物互補和發展的根本,相異的事物相互補充,才有可能不斷發展和繁榮。如果事物相同,就沒有比較和借鑑,事物就會停滯不前甚至窒息。
  • 漫談|你所不知道的德國咖啡文化
    社交之外,德國人更喜歡在家裡、辦公室各配備一臺全自動咖啡機,以便味蕾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咖啡的馥鬱香醇。在德國,咖啡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很成熟的文化體系,有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在悄無聲息間滲入每一個德國人的血液。
  • 講好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文化隻眼)
    前不久上映的電影《一點就到家》,讓很多網友感嘆:原來雲南也有這麼好喝的精品咖啡!近日,一條同樣講述咖啡故事的短片《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咖啡文化背後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內涵。當我們來到西方國家,步入香氣四溢的咖啡館,呼吸到的是熱情洋溢、自由奔放;感受到的是醇厚綿長的口味、優雅迷人的氣氛。可以說,咖啡文化是西方人文傳統的重要組成組分,是西方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裡不可或缺的文化細胞和生活體驗。
  • 茶文化:雅俗之間,物質與精神的相輔相成
    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媒介,隨著歲月的沉澱,逐漸形成了東方的一股清流——中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的界定茶文化,是人們在種植生產、加工製造、運用茶的過程中形成的富有情感蘊意的藝術文化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