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

2021-01-20 人民網

50年前,中國與法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兩極格局中,這一突破,轟動世界。50年來中法兩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中都取得巨大發展。今天我想比較一下中國茶文化與法國咖啡文化之間的差異。

眾所周知,茶和咖啡如今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兩大重要飲品,茶的清香沁人心脾,喝茶時清新淡雅的意境讓人陶醉;咖啡的香醇更是令人如痴如醉,讓人在忘我的境界裡回味無窮。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同樣,咖啡對法國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對於中國人一樣,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法國人說,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咖啡館的路上,看似簡單的一句玩笑話,卻是法國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因為咖啡已經真正成為了法國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飯時,吃著香噴噴的羊角麵包,來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種極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時,工作之餘,來一杯咖啡提提神兒,精神振奮地繼續工作;晚上一頓大餐之後喝一杯expresso幫助消化對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好處。中法兩國兩個偉大的民族,對美好的事物都有著執著的追求,不斷地探索使其升華成文化,中國人的品茶講究的是茶道,而法國人品咖啡講究的是環境和情調,如今,茶和咖啡已經被衍生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種優雅,放鬆,靜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種生活文化。飲茶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喝咖啡是體驗優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調和詩情畫意般的境界。然而除了它們之間的相似性之外,還有什麼不同的方面麼?我們今天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個比較吧!

一. 從茶和咖啡的起源談起

關於茶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都沒有統一的說法,所提到的證據都不能證明哪種說法是絕對正確的,茶的發源地很多人認為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到世界各國的,認為飲茶和種植茶葉是中國人首創的,但也有證據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地也有可能是茶的發源地。甚至在國內,關於最早原產地也有好幾種說法,西南說,四川說,雲南說,川東鄂西,江浙說等,尤其是發源時間更是眾說不一,分別有神農說,西周說,秦漢說,六朝說等,而且民間流傳的神農水晶肚,達摩眼皮變茶樹神話故事更是為茶的起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關於咖啡的起源同樣是這樣,在無數的咖啡發現傳說中,其中基督教發現說《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蘭教說《阿拉伯僧侶》是流傳最廣的。不過比較說法一致的是歷史學家們都同意咖啡的誕生地是衣索比亞的咖發。

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傳入了法國,這之後就咖啡文化便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可以說法國雖然不是咖啡的發源地,但法國人卻把咖啡的文化浪潮推上了最高峰,可以說是法國人把咖啡喝到了極致。 關於起源之說,兩者都有著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和神話色彩,都有著各種猜測和說法,不同的是中國在茶的起源裡似乎一直是主角,而法國在咖啡的起源中就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了。

二. 從種類、製作方法、品嘗方法和功效讀起

中國人喝茶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種類繁多,主要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等;根據不同場合中國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綠茶需要用較冷的水衝泡,紅茶和烏龍茶要用傳統式的泡法即可。喝茶時,要注意茶葉適當拼配,要隨喝隨添,讓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可適當配著糖果、點心、乾果等一起味道更佳。茶有健身、治病等藥物療效,還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法國人在傳承別國的咖啡製作和種類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咖啡的製作工藝,在法國,人們能喝到的咖啡種類很多,各種純咖啡和各種花式咖啡,其中皇家咖啡,用白蘭地調製成最具特色。各種咖啡的製作方法區別很大,有高壓蒸餾法、衝泡法和虹吸法等;喝咖啡時,加入糖和牛奶之前先小飲一口,品嘗一下純咖啡的香氣,將糖、牛奶等與咖啡混合後,輕輕地攪拌液體,然後飲用即可。飲用咖啡可舒緩疲勞,清醒頭腦,幫助消化,甚至預防膽結石等疾病。 這兩種飲品都是種類多而良,製作方法多樣而考究,都有強健身體的功效,這也正是它們同時都特別受歡迎的原因吧!

三. 從喝茶和喝咖啡的場所和環境

茶和咖啡一樣,人們可以獨飲享受恬靜生活,也可以邀親友齊飲促進感情,但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更願意去茶樓和咖啡館體驗異樣情懷,從滿大街的茶樓和咖啡館的數量上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了,想想坐在茶樓之上,品一口上好的綠茶,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忘卻人世間的煩惱該是多麼美好的享受;而且人們走進現代的茶藝館,並不是為了解渴,也不僅僅是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滿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閒。 同樣,推門進入一家別致的咖啡館,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悠然自得,欣賞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了浪漫的氣息。中國人對茶樓的情感固然深厚卻遠遠不及法國人對咖啡館的可稱為深度依賴的情感。如果說在中國,咖啡是一種小資情調,時尚生活的表現,相對於法國,咖啡絕對是全民參與的平民活動。在巴黎,各式各樣的咖啡店遍布大街小巷,咖啡館如同法國的一個代名詞;法國的咖啡館是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有需要,隨時隨地人們就可以進去喝一杯,或休息,或消遣,或學習,或會友,是人們最常出入的場所。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咖啡和咖啡館的日子對於法國人來說仿佛是世界末日一般。因為這就是法國人的生活方式,是法國人的浪漫情懷,是他們本性使然,不可能也不會改變喝咖啡的習慣。 因此,可以說茶樓和咖啡館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休閒消遣的場所,它們的興盛代表著我們生活水平和生活素養的提高,因為它們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生活方式和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

四. 茶和咖啡與本國歷史文化的關係 中國茶文化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隨著茶文化的發展,人們聽說的最多的無非是茶道和茶藝這樣的字眼了。到目前為止,人們對茶道和茶藝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仍然是見仁見智並無統一而明確的定義。但人們都承認一個事實,深奧的茶文化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思想和精華,與儒、道、佛的理念是息息相關的,儒家之禮,佛家之養,道家之閒,在茶的氛圍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茶道的環境也一定要清雅幽靜,亭臺樓閣,松間竹下,茶室庭院,使人陶醉其中。人們通過品嘗茶和欣賞茶藝的過程,感受和體驗茶所帶來的美妙意境,從而使修身養性,身心開闊,達到強身健體,淨化心靈,預防疾病的作用。有學者說:「茶道是東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華文明貢獻給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中國歷史上有眾多名人對茶都有特殊的偏愛,乾隆嗜茶成癖,曾風趣地說出戲語:「君不可一日無茶」;孫中山以茶代酒,他對祖國茶葉評價頗高;魯迅飲茶著迷,他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咖啡業不僅推動著法國的經濟,而且和法國幾個世紀以來的文化息息相關,17世紀開始,在法國,尤其是上流社會中,出現了許多因為咖啡而形成的文化藝術沙龍,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文化重心出現到了各種沙龍,俱樂部和咖啡館。普洛可甫咖啡館是巴黎第一家開張的咖啡館,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都是咖啡館普洛可甫的常客,伏爾泰的幾部著作、狄德羅的世界首部百科全書都在這裡完成;文豪巨匠如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左拉等還以咖啡館的名字創立了文學刊物《普洛可甫》。在蒙馬特的學院咖啡館,是19世紀巴黎大學時代的標誌,這裡長期聚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在這裡構建了全世界作家和藝術家心目中的聖地和精神家園。20世紀初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畢卡索、海明威、凡高、弗洛伊德等曾在這裡編制他們的夢想,度過他們的年輕時代。

法國的咖啡和他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蘊有著巨大的關係,正如茶和中華民族文化的關係一樣,可以說沒有國家民族這片沃土就不可能有獨特的飲食文化。而反過來,出彩的飲食文化又給兩個民族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五. 從茶和咖啡對中法兩國的相互影響和未來發展讀起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文化也逐漸趨同,各國文化通過各種方式向外傳播,美國的快餐文化席捲全球,同樣法國咖啡文化也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傳播,中國也不例外,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更適應了咖啡的味道和感覺,更把其看成是時尚的標誌;喝茶好像似乎已成為老氣橫秋的代名詞,是老年人和隱士的「專利」,這樣的轉變可以歸因於咖啡本身和法國文化的魅力了。不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法國在公共場所執行禁菸令,這將衝擊法國由來已久的咖啡館文化,在咖啡館裡品一口咖啡,再吸一口煙的時代也許將一去不復返了。 同樣,自茶作為飲料傳到歐洲後,就立即引起法國人民的重視,幾經宣傳和實踐,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部分,法國人最愛喝的是紅茶,綠茶,花茶。近年來,特別在法國的一些青年人中,喝茶成為時尚。甚至,浪漫的法國人喜歡洗茶葉澡,有美容護膚,減肥的功效。茶飲品的多重功效,無任何副作用,決定了其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咖啡文化的無限魅力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中華民族和法蘭西民族的關係一樣,我們求同存異,發揮和利用最大的優勢,加深兩國間的交流,祝願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地久天長。

六.從前50到後50:回顧往昔,繼續牽手,迎接世紀挑戰

在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法國著名影星蘇菲瑪索和我國著名歌唱家劉歡合作一曲經典的法國名曲《玫瑰人生》,慶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回顧中法的建交歷程,中途不免困難重重,但中法建交的成功對當時世界格局的建立與之後國際關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本文將對中法建交的過程進行簡要敘述,並將其對中法兩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意義進行闡釋。另外,本文還將對如何促進中法兩國民間交往提出一些建議。

新中國誕生不久,從1950年1月到3月,西方國家如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瑞士先後予以承認並建立了外交關係。當時,中法建交存在三大障礙,即印度支那問題、阿爾及利亞問題和臺灣問題。

1954年日內瓦會議恢復了印度支那和平,掃除了中法關係的一大障礙。1958年戴高樂重新執政,開始考慮與中國建交問題,但這時阿爾及利亞戰爭又成了中法關係新的障礙。中國對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鬥爭採取了支持態度,並表示中法建交必須在阿爾及利亞問題解決之後。1962年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籤署了《埃維昂協議》,承認了阿的獨立地位,這樣就消除了中法建交道路上的又一障礙。

中法建交的核心障礙是臺灣問題。1963年10月,法國前總理富爾受戴高樂委託來華與中國領導人商討建交事宜,法國政府希望不要在建交公報中涉及臺灣問題,因為這樣做會給人以法國接受了中國先決條件的印象,有損於法國獨立自主的形象。對此,周恩來提出了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又體諒法國處境的方案,即公開聲明與內部默契相結合的方案:公開聲明中不直接提及臺灣問題。內部默契中則必須明確:1、法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2、法國政府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不再支持臺灣當局的代表權;3、中法建交後,法國政府應撤回其在臺灣的機構及人員。至此,雙方就臺灣問題的解決達成了共識。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同時公布建交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係。」第二天,中國政府以發表聲明的形式公布了與法國達成的內部默契。

中法建交被西方媒體喻為「外交核爆炸」,轟動國際社會。此後,西方國家紛紛效法法國,改變孤立中國立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法國不顧美國的多方阻撓,堅持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打擊了美國長期以來孤立中國、製造分裂的企圖。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這為中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建交提供了良好典範,同時緩和了因兩大陣營軍事對峙而造成的緊張國際局勢。

以下是2000年前中法建交後的大事記年表:

1973年9月11—17日,喬治·蓬皮杜總統訪問中國。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西歐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訪問結束時發表《中法公報》,表達了兩國政府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的共同願望。雙方商定,將研究發展經濟關係的現實可能性,以及在技術、工業等方面加強交流的問題。雙方決定籤訂海運協定,並加強航空運輸方面的合作。雙方還談妥了遼陽化工項目,合同總金額達12億法郎。這是多年來中法之間最大的一宗合同。

1975年5月12—18日,鄧小平副總理訪問法國。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西方國家。訪問期間,兩國決定成立經濟貿易混合委員會,商定兩國外長不定期地就重大國際問題進行磋商。

1978年1月19—24日,雷蒙·巴爾總理訪問中國。中法籤訂了科技合作協定。這是中國同西方國家籤定的第一個科技合作協定。

1979年10月15—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訪問法國。這是中國總理首次訪問法國,其間兩國籤署了「關於1980年至1981年文化交流計劃」等文件。

1994年9月8—14日,江澤民主席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適逢中法建交35周年,又正處於世紀之交,可稱為中法關係史上意義深遠的一次訪問。訪法期間,江澤民主席會見了法國總統密特朗、總理巴拉迪爾、法國參議院議長莫諾裡等法國領導人。中法雙方一致同意面向21世紀,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持續穩定地發展雙邊關係。雙方籤署了19個經貿合作的合同、協議和意向書,總金額達181億法郎。此外,中方還提供了可供法方參與競爭投標的大型項目的名單。

1998年4月6—7日,朱鎔基總理訪問法國。這是他當選總理後首次訪法,與法國總統、總理、議會議長就國際問題與雙邊關係舉行會談。雙方對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後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感到滿意。席哈克總統表示讚賞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負責任、有勇氣」的態度,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使危機免於進一步的惡化。他還表示,法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繼續大力促進。

1998年9月24—26日,利奧內爾·若斯潘總理訪華。若斯潘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法國與中國的貿易聯繫。中法兩國籤署了財政議定書、中法關於信息新技術的行動綱領、兩國政府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合作協定、中國科技部與法國國家電力公司合作協議以及14項商務協議,總金額為3.45億美元,內容涉及水處理、金融、環保等方面。兩國中法還決定發表關於成立農業及農業食品合作委員會的聲明。

以上事件展示了中法兩國建交以來在經濟貿易、工業、金融、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兩國的關係正朝著積極、共贏的方向邁進,同時也促進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

如今,時間早已邁過千禧年,伴隨著中法兩國政府之間越發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兩國民間的交流也應積極開展。至此,對中法兩國的文化教育交流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1. 學校、學生交流項目

開展中法兩國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和大學學校間的交流,針對兩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現狀進行深入了解和溝通,互相學習經驗,取長補短。同時開展各年齡段的學生交換項目,以促進兩國學生對對方國家教育體制、環境的互相了解,從而促進更多的人才交流和教育及學科專業信息資源共享。

2. 中文法語走進教科書

在中國,從小學就有英語課,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基本的英語日常交流用語,學生由此有了對英美英語國家的初步認識,也產生了對這些國家文化等多方面進行深入了解、探訪的興趣。因而,要真正加強中法的文化教育交流,作為工具的語言能力必不可少。然而在中國,只有在大學裡學生才有可能接觸到法語,校外的法語機構也主要以應試為主,無法滿足中法人民交流的需要。因而,法語也應像英語那樣,在各個教育環節中逐步滲透從而得到普及。同時,在法國也可開設中文課程,讓法國的學生在語言學習中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與歷史。另外,法語是國際世貿組織的官方語言,而中文也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掀起了一番學習熱,對兩國語言的學習也有利於兩國的學生日後的個人發展走向國際化。

3. 入境開放政策(留學、旅遊)

目前,留學法國和旅遊都需要繁複的籤證手續,這為兩國國民間的互訪造成了障礙。建議中法兩國開放入境政策,從而讓中法兩國的國民,能夠走出國門,到對方國家進行實地的探訪、了解,這樣不但能開闊個人視野,促進兩國旅遊行業、留學機構的發展,也有利於兩國互相的經濟推動、文化交流。

正值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際,謹以此文表達本人對中法友誼長存的祝福,也表達本人對多方了解法國文化、歷史等以及進一步普及和落實中法文化、教育交流的深切盼望。願兩國關係在友好和平、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中成功跨越下一個五十年。

相關焦點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所以,茶與咖啡,作為中西方最具代表的飲品,在各自的文化區域誕生,又因為各自的文化區域的特點而流通發展。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內容與特點茶與咖啡,因為形成於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區域,所以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茶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茶文化,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內涵的具體表現。
  • 全民追捧:幹掉了咖啡文化的茶文化,為何能在英國紮根
    茶葉,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特色飲料,已經有著超過7000年的歷史,中國人對於茶葉的熱愛也是綿綿不絕。今天,茶葉仍然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一張獨有的名片享譽世界。但是,在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一個國家對於茶葉情難自已,甚至為茶痴狂,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但在中國卻並沒有被所有國人知曉!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文化更是如此。小約了解過,現在小學裡面的傳統文化課程設置得越來越科學,也越來越全面。能夠讓孩子們從多個方面了解我國的文化,從多個維度看一看我國的改朝換代。其實茶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雖然它到現在還並沒有被所有中國人所知曉,但不代表它不具有傳承性。就像我們都知道,每一個行業中,總是有會翹楚,也總是會有百年老字號,也就總是會有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茶文化並沒有沒落,它可能目前僅僅處在一個打磨期。
  • 普洱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普洱茶沉澱和積累了豐富的茶文化。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融為一體,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西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古代關於普洱茶文化的記載,把普洱茶文化與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互相融合的文化景觀展現得淋漓盡致。
  • 漫談|你所不知道的德國咖啡文化
    社交之外,德國人更喜歡在家裡、辦公室各配備一臺全自動咖啡機,以便味蕾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咖啡的馥鬱香醇。在德國,咖啡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很成熟的文化體系,有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在悄無聲息間滲入每一個德國人的血液。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列科普微動漫  ——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  【精彩內容】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來看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這裡有2700年樹齡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樹,有千年人工栽培經驗的萬畝古茶園,還有距現在3540萬年前的寬葉木蘭化石。生活在這裡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更是以茶為生、與茶相伴。讓我們走進這「世界茶源」,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人草木茶禪文化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飲茶的國家都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新的世紀,隨著世界各國茶葉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茶文化交流日益緊密,使得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同時茶文化與各國的文化風俗相融合,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各國飲茶風俗
  • 中榕茗茶:全球同臺切磋茶文化,中國茶沒在怕的!
    近日,中榕茗茶應邀參與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出席首屆茶文化論壇,與「人民藝術家」王蒙等海內外逾百位茶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等知名文化名流共同探討茶文化,展示中國茶藝。▲首屆茶文化論壇在深召開▲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國家榮譽勳章獲得者、「人民藝術家」王蒙作開幕致辭11月29日,作為本屆研討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屆茶文化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辦,主題為「以茶論道」。
  • 亞茶會日本演繹中國茶文化 促進中日茶理論交流
    茶葉中國9月29日訊 2014年9月27日,亞茶會總幹事鄭純輝先生,應邀赴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講授茶文化課程,期間參與東京JATA國際旅遊展,主持中國茶文化演繹。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坐落於市中心,由中國國家文化部出資設立,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曾親自主持落成啟用儀式。文化中心開設五年來,先後有多位中國大師級人物在這裡舉辦中國文化講座。此次,文化中心邀請茶藝大師鄭純輝演講中國茶文化,正值東京JATA國際旅遊展舉辦,中國國家旅遊局展位上,專門設立茶文化演繹區,邀請鄭純輝主持茶文化展示活動。
  • 在貓咪森林裡喝過咖啡之後就愛上咖啡了
    喝咖啡這個東西還真的會上癮,所以說今日份的貓咖森林咖啡你喝了嗎?以前我並不是很喜歡喝咖啡的,但是現在感覺越喝越有味道,尤其是你深入去了解這麼一個咖啡文化之後,學會辨別咖啡的醇度等等,你就真的是愛上了咖啡。
  • 日本茶庭文化概述日本茶文化中,茶庭文化佔據著較高的地位
    日本茶庭文化概述日本茶文化中,茶庭文化佔據著較高的地位。日本人喜愛閒適自然的生活氛圍,自從茶由中國引入日本後,日本人進一步創新飲茶,包括飲茶方式、飲茶工具以及飲茶目的等,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茶文化。
  • 興隆咖啡與中國本土咖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
    休閒生活從一顆咖啡豆到一杯咖啡開始——記「咖啡谷」興隆咖啡與中國本土咖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興隆咖啡」是備受讚譽的海南著名咖啡品牌,產於「中國咖啡第一鎮」海南興隆,由興隆華僑農場的歸國華僑們於1951年從海外引進種植,口感醇厚獨特,深受好評,上世紀50年代東南亞的歸僑,不但把喝咖啡的傳統和製作、衝泡咖啡的手藝帶到海南興隆,還生產出聲名遠揚的興隆咖啡
  • 奶茶裡所蘊含的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要是從神農開始算起,距今已經約4700多年,飲茶在中國是十分普遍的,尤其是古代,中國古代更加注重茶道,像前年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宋朝的打茶也是讓很多觀眾大家眼界,而說起奶茶,可能現在大家普遍第一想起的,是臺灣的珍珠奶茶或者香港的絲襪奶茶,卻不知,奶茶最早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常飲品
  • 茶文化:大愛傳承,與時俱進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歷史多年的積累與沉澱,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於中華大地各個地域。自古,我國就有著儒、道、佛、墨四大文化名家,儒家重禮,道家敬天,佛家講慈悲,墨家講兼愛。而中國茶文化恰恰兼容了四大家的精髓核心,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茶文化到底是怎樣的文化呢?茶文化是茶性人性相互融合的一項文化載體,是大愛之文化。眾所周知,儒釋道墨各自都有著自身明顯的理念和精神,教義更是不盡相同。唯獨在茶文化上,它們有著不止一點的重合。
  • 誰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是什麼?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屬於華夏文明,是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總稱。在世界上隸屬於「漢文化圈」,往往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據此「概念」,中國文化往往是一個非常寬泛的體系及文化流派.
  • 何以敢稱為「中國茶文化第一村」,處處有茶,處處茶文化
    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隨著我們國家一些很有歷史的古老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冰塊才是美國茶文化的精髓
    中西文化碰撞在飲食上體現得最為典型的莫過於美國人的冰紅茶。美國冰紅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加冰、加糖、懶得煮。說起美國的茶文化,中國人其實並無什麼意見。美國雖然沒啥茶文化,但人家愛怎么喝就怎么喝,那畢竟是人家自家的事。一向講究中庸包容的中國人,素來不愛對他國喜好指指點點。
  • 【方志四川•茶文化】蒙頂山派茶技——龍行十八式
    蒙頂山宣傳片 蒙頂山,世界茶文明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化聖山。蒙頂山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茶祖文化、貢茶文化、禪茶文化、茶馬文化。蒙頂山派茶技茶藝獨樹一幟,世界聞名。近年來,在國內外許多重大茶事活動中,蒙頂山派茶技「龍行十八式」成為宣傳蒙頂山茶的一張靚麗名片。
  • 一杯咖啡引發的思考
    最近瑞幸咖啡的新聞在全球資本市場沸沸揚揚,財務造假的性質與兩康(康得新和康美藥業)一致,但影響力卻比兩康大,這不得不讓我思考,有哪些方法能夠識別企業是否存在財務造假,下一篇我將重點研究此內容。對於瑞信咖啡這家公司,我已提不上一點興趣,一個沒有正確價值觀的企業是不適宜生存在地球上,包括那兩康。但講到咖啡,星巴克是一個打造咖啡文化產業體系,並全球化擴張的企業。
  • 茶、茶文化源自於中國,那麼英國的茶好還是中國的茶好?
    在我國,稍微懂一些傳統文化的人都會知道,茶文化起源於中國,茶也是源自於我國。當前在很多的外國人眼中,似乎茶對他們的影響是認可的,但他們卻很難承認自己國家的茶文化受了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小約問過許多的人,英國的茶與中國的茶,最大的區別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