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坦之練成《易筋經》的這一節,金庸先生在新修版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已經做出新的修改,將他所練的改成了《神足經》。而經此一改,《易筋經》在小說中也變成沒人練成過,這部典籍在小說中的作用,就只剩下作為隱藏《神足經》的載體。至於修訂版小說中遊坦之與鳩摩智兩人修煉《易筋經》的區別,實際上小說中有說過,就是在修煉者心中有無存在修習武功之念。
遊坦之練成《易筋經》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而鳩摩智卻是典型的貪多嚼不爛。
《易筋經》作為一部內功寶典,在內功為上的「天龍時期」的武林中,更顯得至高無上,老版小說中對它也是備為推崇。就像慕容博也曾說過,只要練成「易筋經」,任何平庸外功都能發揮出極強的威力。
阿朱又道:「那時慕容公子道:『是啊,王家表妹就愛自誇多識天下武功,可是博而不精,有何用處。』慕容老爺道:『說到這個「精」字,卻又談何容易?其實少林派真正的絕學,乃是一部《易筋經》,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裡,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天龍八部第二十一章》
那麼這門武功這麼厲害,老版小說中的歷代少林中有人練成嗎?還真有,不過是一百多年前的一個瘋和尚,但他練成之後,到他圓寂也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旁人也不知道他所練的就是《易筋經》神功。而從掃地僧一眼就看出了鳩摩智是在強練《易筋經》一節中,深入分析,可以得出掃地僧應當也是練成了「易筋經神功」,以此有了深厚的內功根基,最終練成了「金剛護體神功」,能在身前三尺築起氣牆。除了這兩人,少林中要到了《笑傲江湖》中的方證大師才又練成。
在老版《天龍八部》小說中,除了少林諸僧,再有機會練到《易筋經》的,只有三個外人。第一個人是蕭峰,阿朱因上少林盜取《易筋經》與他結緣,後來在互許終身時,將《易筋經》送給了他,希望助他報仇,但蕭峰沒練,他也不想練。第二個人便是無意中撿到從蕭峰身上所掉《易筋經》的遊坦之,他因之與冰蠶寒毒的機緣,正邪為輔,水火相濟,最終練成天下一等一的厲害內功和「冰蠶毒掌」。第三個就是從遊坦之那裡得到《易筋經》的鳩摩智,但他卻因強練《易筋經》而走火入魔。
遊坦之和鳩摩智兩人修煉的結果為何會截然不同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遊坦之所練的只是經書上被水浸泡之後顯示出來的「裸僧穴位路線圖形」,走了當年瘋和尚那樣的捷徑,而鳩摩智所走卻是少林歷代修煉者的老路,練經文所述之法,卻沒能「勘破人相我相」。第二個原因最重要,便是遊坦之雖只修煉圖譜,但他是為了嘻戲體內的冰蠶寒毒,心中卻全無修習武功之念,但鳩摩智卻是勇猛精進,以圖從經文中練出更高深的武功,結果就深陷「武學障」不能自拔。
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修訂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九章》
總而言之,遊坦之能練成「易筋經神功」是充滿了機緣巧合,而鳩摩智走火入魔卻是因為他貪多務得而且是貪多嚼不爛。不過這一切在新修版的小說中,全部被金庸先生所修改。修改後,遊坦之所練已不再是《易筋經》,而是掩藏在經書上的《神足經》,而鳩摩智之所以走火入魔,也不再是強練《易筋經》,而是強行欲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合併為一,還有了更清晰的解釋。
新修版小說中鳩摩智走火入魔,不再是因為強練《易筋經》,而是另有緣由。
新版小說中遊坦之所練的圖譜,是掩藏在被阿朱當日所盜出的《易筋經》上面,以隱形草液所書繪的瑜伽《神足經》,全名為《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乃是天竺古修士所書,後來天竺高僧見到該書,看經書上圖字既隱,便以為是白紙書本,輾轉帶到中土,在其上以梵文抄錄了達摩祖師所創的《易筋經》,從此就變成無人知道的一書兩經。
金庸先生之所以將《易筋經》改成《神足經》,羽菱君個人認為,主要是照顧到《笑傲江湖》中的方證大師和令狐衝。因為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將《易筋經》設定成需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的境界才能練成,卻在《笑傲江湖》中讓方證大師和令狐衝輕易練成了此功。修改成《神足經》,則需要勘破「我相人相」的不再是《易筋經》。
梵文《神足經》本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千難萬難。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二十九章》
不過這樣一修改,《天龍八部》中已沒人再練成《易筋經》之功。瘋和尚被刪去了,而掃地僧是否有練成還存疑,因為他所看出的鳩摩智大難將至,不再是強行修煉了《易筋經》,而是鳩摩智在顛倒次序修煉「七十二絕技」之後,又強行欲將數項「少林絕技」合併為一。
而鳩摩智走火入魔的過程,新修版小說也有給出說明。首先是他修煉了從慕容博處得到的三十多冊「少林絕技」,「體」、「用」兩道內外兼修,既修絕技相配的內功,又修絕技的運用法門,而且是無人指點,本末倒置,不斷沾染了少林絕技中所攜帶的戾氣。又不懂得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因而戾氣深入臟腑,沉陷於「武學障」而不能自拔,就此積成了內傷。
然後他又修煉道門的內功「小無相功」,卻因為少了第七本「庚」字冊中所載的「衝脈奇經」,導致了他體內佛道這兩股陰陽屬性的內力彼此牴觸,體內真氣四處亂串,讓他的內傷重上加重。最終在用「小無相功」練成少林絕技之後,又想將數項絕技合併為一,但這卻犯了少林絕技中剛柔相反功法不能相融的大忌,加劇了他體內佛道兩家,一陰一陽,一剛一柔兩股不同內息的觸碰。由此積重難返,瀕臨在走火入魔的邊緣,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這一修改,讓鳩摩智與《易筋經》和遊坦之之間,徹底沒有了關聯。因此也就不再存在,同一部經書,為何遊坦之修煉卻練成神功,而鳩摩智卻走火入魔的事情了。
綜合各作品之間的關聯,還有對於鳩摩智走火入魔的說明,羽菱君個人認為,將遊坦之所練的圖譜改成《神足經》是更為合理的。這能讓讀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也能更清晰的了解到小說中的一些情節的因果關係,一舉多得。
比如按照新修版所說,少林寺中存在的《易筋經》,至少就有三個版本,一版是達摩祖師親著的梵文版,另一版是李靖和慧可大師共譯的漢譯版,還有一版就是這部含有《神足經》的一書兩經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何至高無上的寶典《易筋經》被阿朱所盜之後,少林上下卻不以為意的原因。畢竟被盜雖也是梵文版,但達摩祖師親著的梵文版卻還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