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龍八部》一直有一個謎題困擾著我,就是蕭遠山和慕容博兩個頂尖高手,到少林寺偷學武功。
他們當年的武功就是頂尖水平,見識遠超尋常武林人士。但是到少林寺偷學武功,不去偷學少林派的內功至寶《易筋經》,反而去偷學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這事就像扔了珠寶,把盒子偷走了一樣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要說蕭遠山是不知道少林派有這門秘籍還罷了。慕容博一直告訴別人武林兩大神功是《六脈神劍》和《易筋經》,結果自己在少林派待了30多年,竟然沒有去偷《易筋經》,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要說是少林派藏的隱秘或者看守嚴密,也不盡然,以阿朱的身手,也沒費吹灰之力就偷到了。要說慕容博看不懂梵文,那就更不是了,他都沒偷怎麼知道《易筋經》是梵文的。何況他的好友鳩摩智就能認識梵文,慕容博找到一個認識梵文的人也並沒有那麼困難。
那麼慕容博為什麼不去偷少林派的《易筋經》呢?我覺得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練不成。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易筋經》是一門極其高深的武學。比六脈神劍這種單純的內力劍技要強得多了,而同樣的修煉的難度也要難得多。
六脈神劍只需要內力高深就行了。而《易筋經》要堪破「我相,人相」的境界,心中不存練武之念,才能修煉。這個完全是心靈的境界,玄妙的很。以至於少林派數百年來無數高手,只有一個瘋癲的和尚練成了。
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法門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少林寺過去數百年來,修習《易筋經》的高僧著實不少,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得,於是眾僧以為此經並無靈效,當日被阿朱偷盜了去,寺中眾高僧雖然恚怒,卻也不當一件大事。一百多年前,少林寺有個和尚,自幼出家,心智魯鈍,瘋瘋顛顛。他師父苦習《易筋經》不成,怒而坐化。這瘋僧在師父遺體旁拾起經書,嘻嘻哈哈地練了起來,居然成為一代高手。但他武功何以如此高強,直到圓寂歸西,始終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旁人也均不知是《易筋經》之功。這時遊坦之無心習功,只是呼召體內的冰蠶來去出沒,而求好玩嬉戲,不知不覺間功力日進,正是走上了當年瘋僧的老路。
掃地僧的境界應該達到了這個境界,他又能一眼看出鳩摩智強行練習《易筋經》,所以我推測掃地僧可能也練成了《易筋經》。
而慕容博就完全不夠看了,他一心想學會高深武學,光復大燕,什麼我相,人相,一百年恐怕也堪不破,更不可能心中不存練武的念頭,所以他根本不可能練成。
慕容博可能也聽說過修煉這門武功的要求,他也看到少林派數百年來沒有人能練成《易筋經》威震江湖。所以斷定自己無法練成。
因此根本就沒有想去偷《易筋經》,他告訴鳩摩智《易筋經》的神妙,還是想挑起吐蕃和大宋武林的爭鬥,進而引起兩國爭鬥,好坐收漁翁之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