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繼「隱形貧困人口」之後,「積極廢人」又刷爆朋友圈。
所謂「積極廢人」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總是喜歡給自己立一個Flag,但卻永遠做不到。
原本應該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陽光開朗的年輕一代,卻間接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說實話,比起隱形貧困人口,積極廢人更是令人扎心。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說好要減肥,卻管不住自己的嘴;說好要早起,卻睡到日上三竿;說好要背單詞,卻永遠只停留在第一頁.......且不說立一個什麼大的目標,就連一個小目標,哪怕立起來,也是拖拖拉拉,各種找理由、找藉口。
我也有過這樣給自己立了一個Flag,卻做不到的時刻。
去年,我給自己立了一個學習「旅行英語」口語的Flag,事實卻是,從給自己設定目標,到現在為止,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年了,我的旅行英語相關單詞都沒有記住幾個,更別談能夠進行流暢的口語交流。
至於,我為什麼要給自己立這樣一個學習「旅行英語」口語的目標,原因真的是被刺激到了。
去年,我在寮國琅南塔出差,當時,我還在茶企當編輯,朋友英子在銷售茶葉時,一下泰語,一下英語的自由切換真的擊中了我的小心臟,當時語言不通的我,在寮國呆了一個多月,真的是靠朋友英子,免費當我的翻譯。
比如,在購買米幹(寮國的一種食物)的時候,我只能求助英子跟對方用泰語(寮國人能夠聽懂泰語)說,我只要香菜不要給我加蔥。
但我想,我不可能一直那麼幸運,出國的時候,身邊都有一個外語流利的朋友與自己同行,給自己當翻譯,以確保自己還活著。
2
雖然我們都知道,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再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小的行動中來,我們給自己立的Flag便不會那麼輕易就倒塌,但堅持行動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在談立目標之前,作為年輕人,其實,更應該「立志」。
俗語有言:
有志者事竟成。
許多人會誤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理解為「無志者事就不成」,朱光潛先生在《談立志》一文裡說到,「志」字有幾種意義:
一是念頭或願望;二是起一個動作時所存的目的;一是達到目的的決心。「有志者事竟成」,需包含這三種意義在內:第一要起念頭,其實要認清目的和達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達目的之決心。很顯然的,要事之成,其難不在起念頭,而在目的之認識與達到目的之決心。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給自己「立志」,立的應該是可以通過努力與方法可以達成的事情,否則,沒有認清方法與步驟去達到那個目標,那就只是痴想而不是立志。
朱光潛先生在《談立志》開篇裡說到,抗戰以前與抗戰以後,青年人的心裡分別很明顯,抗戰之前的青年人心理是煩悶,抗戰以後的青年人心理是消沉。
之所以煩悶是因為理想與事實的衝突。
其實,放在今天也一樣,年輕人一樣備受理想與事實的衝突或者是差距帶來的考驗。
3
那麼,作為年輕人,要怎樣給自己立志,要怎樣去調適理想與事實帶來的落差?
我們來看看孟實先生給出的答案,他在《談理想與現實》一文裡說到:
「其實現在中國社會各方面,從家庭、婚姻、教育、內政、外交、以至於整個社會組織,都處處使人感受到事實與理想的衝突。」
「理想與事實」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我們年輕人才有的,它存在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放在青年人之中,這種衝突更為明顯而已。
就如同,許多長輩在年輕時,也曾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可人到中年,只不過是過了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大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是理想主義,在自己的想像裡造成一座堂華美麗的空中閣樓,可隨著年歲漸增,隨著人世漸深,理想碰釘子了,也就犧牲理想遷就事實了。
接著孟實先生還談到,
「就青年人而言,有兩個問題是最切要:第一是怎樣去學一點切實的學問?第二是學成之後,怎樣找機會去做事?」
放到今天來說也一樣,趁著年輕,應該去學點東西,一項技能或者是感興趣的新領域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學有所成之後更要學會學以致用,去做一番該做的事情。
我喜歡說的是,這僅有的青春,何不活得酣暢淋漓?
就如同電影《無問西東》說的那樣: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4
哈佛大學「幸福課」最受歡迎導師泰勒.本.沙哈爾提到,「從普通變得不普通,你需要:適應力強、有榜樣、有助人行為、關注優勢承擔責任。」
那些能夠善於發現自身優勢,能夠在優勢領域專注積極努力的人,往往能夠比其他人更獲得成功。
行動上的廢人已經足以給人一記狠狠的耳光,精神上的廢人更是令人失去生氣、失去動力。
我在17歲的時候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大學畢業之前要出版小說的Flag,而現實也詮釋了我的目標,也許是因為少女時代的自己是文科生,同時也喜歡閱讀,看的書多了,便也應了那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截止當前,雖然沒有萬卷之多,但讀的多了,在下筆時自然也就自然流暢了是真的。
我是在大學一年級時發現自己的「寫作」優勢的,那時,就讀中文系的我參加了學校的文學社,作為社員,被迫要求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每每比賽出來,便發現自己總是榮獲一等獎二等獎,於是,不得不懷疑一下自己或許真的有什麼「超能力」。
畢竟,我也不是出自書香門第,從小便接受文學素養薰陶,頂多算個憑著熱愛半路野蠻生長的。
當初若是沒有給自己立下那個出書的目標,也許,就不會有今天這番小小的成績。
讓自己真正的積極起來,行動起來,其實很簡單,無法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為之堅持努力下去。
如同自己,為何這般愛好「文藝」呢?
最後,引用孟實先生的話來說,它的意義在於:
「一個對於文藝有修養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乾枯或者人生的苦悶。他自己有表現的能力固然很好,縱然不能,他也有一雙慧眼看世界,整個世界的動態便成為他的詩、他的圖畫、他的戲劇,讓他的性情在其中「怡養」。」
不是每個愛好文藝,從事文藝工作的人都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但它不失為一個崇高的理想,一個實用的Flag,值得追求,也值得用一生的熱愛去踐行。
雖有「愚公可以移山,精衛可以填海」切實的詮釋了「有志者事竟成」,但世間多的是不可能之事,現實喜歡給人潑冷水,但年輕的你依舊可以給自己立一個可以通過奮鬥與實踐能夠達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