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的春天來了嗎?

2020-12-19 騰訊網

最近社區團購很火,身邊很多做實體店是的朋友基本被社區團購的市場人員掃了幾遍,有加入了讓的,有沒加入的,有加入了試了幾單就停掉了的。流量所在之處,必是」兵家」必爭之地,從以前的團長到寶媽再到實體店,靠打通最後一公裡的旗號,團購之手無孔不入。從商業層面來說這是必然也是趨勢,畢竟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為王的時代,在線上流量分散並接近枯竭是時候,線下是獲取流量的唯一出路。但從執行層面來說,社區團購進入實體並不能用「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的方式進入,雖然實體店需要流量需要多元化收益,但通過社區團購的收益及導流對大部分實體店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法達到他們預期,也對他們改變現狀沒有多大的幫助。

綜上所說的,實體店的春天來了嗎?在我看來看懂的人春天就來了,沒看懂的人冬天離你也不遠。從商業進化的方向來分析,最開始是以產品為王,到後來品牌為王,渠道為王再是用戶為王,很多人會認為已經到了終端了,商業的進化還會怎麼發展呢?實體為王、數據為王,這會是接下來商業的發展趨勢。我們先來說說離我們最近的「用戶為王」的商業是什麼?首先用戶不能粗獷的視為流量,用戶為王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生態,根據不同行業的精準用戶,挖掘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精準服務。但現在產品泛濫,流量急劇分散,用戶選擇性很多的情況下,如何讓用戶聚焦成為關鍵,網紅的興起同樣也是解決的用戶選擇在哪消費的問題,但由於用戶體驗、產品品質、虛假交易、誇大宣傳等問題,讓網紅帶貨慢慢進入了瓶頸期,在我看來真正的原因是用戶看到了帶貨背後的本質,消費決策再次陷入了模稜兩可的境地。消費的本質是信任,信任的本質是習慣,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怎麼與用戶長期建立信任,才能獲得用戶的長期受益,企業才會具有持續經營及盈利的資本。

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人的消費決策時很容易發生改變的,個人認為網際網路最大優勢就是它的廣度,它可以將產品賣向全球,它的劣勢就是沒有深度,他不能很好的與用戶形成粘性,當然除開幾大巨頭,他們是通過長時間補貼,通過品牌的塑造、通過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形成了消費習慣。但作為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作為幾大巨頭實際也只佔領了一小部分的市場份額,更大的份額在哪呢?線下!最近時常聽到一些大咖分享,人還是喜歡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機器。這句話其實是很發人深思的,也是為什麼大家爭相來做社區團購的本質,我就不細聊了。

今年的疫情讓實體店出盡了風頭,一片一片的實體店關門,為實體店減租,為實體店提供金融支持等,實體店真不好做嗎?個人認為真不是不好做,是時代變得太快了,做實體店的思維和方式發生了改變。疫情只是加快了實體店轉型的步伐,所以我說能看懂的人春天就來了,沒看懂的人冬天離你也不遠。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也是在考驗實體老闆的認知。那在今天實體店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個人認為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實體店,它既是一個消費的體驗場景也是消費的信任狀。它的劣勢就是沒有廣度,主要消費群體還是基於實體門店周邊。今天怎麼做好實體店,不是地段、裝修、選品這麼簡單,這些只是讓用戶消費的信任狀,怎樣獲取更多的用戶?怎樣讓用戶持續復購?怎樣讓門店的盈利最大化?怎樣讓用戶的消費變成一種習慣?這些才是今天實體門店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我們看到的是社區團購的大佬在布局實體店,那他為什麼布局線下實體店背後的原因才是我們需要去挖掘和了解的。我個人看到的是接下來各行各業的巨大機會,但凡事講究陰陽平衡,等價交換,你想在別人那獲取什麼,那你得需要給別人同等價值的東西來交換,更何況你要的是別人的長期飯票。

我有個朋友說了一句話很有意思,「要割別人韭菜,首先你自己得先是別人的韭菜,假如你不簡單的只想當個「韭菜」。」實體為王的時代我相信不久就會到來,希望咱們做實體店的企業或者老闆們抓住時機,實體店的春天來了!

相關焦點

  • 騎士卡可以在實體店使用嗎?
    不過也有些網友對騎士卡存在一些疑問,比如說騎士卡可以在實體店可以使用嗎?如果對騎士卡不知道怎麼使用騎士卡的朋友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騎士卡可以在實體店使用嗎?首先騎士卡是不可以充當銀行卡在實體店使用的,因為騎士卡是一張權益卡來的,它不像銀行卡或者是信用卡,沒有額度,也沒有儲存功能的。
  • 實體店會死嗎?感覺石家莊這邊好多實體店都快變成網店試衣間了
    但是沒辦法,還是沒有網上便宜,很多人都是打著買鞋的名義來店裡試鞋,試完就走。唉……朋友說,你沒發現嗎?現在商場裡的鞋服店都越來越少、餐飲店越來越多嗎?很多像我這樣的,不是幹不下去就是轉行做餐飲了,我的店現在幾乎都成了網店的試衣間了。
  • 終於來了!網爆料上海NS實體店正在施工
    自從騰訊在2019CJ上宣布跟任天堂合作以來,不少的玩家朋友都在數著時間過日子,期盼著國行的NS到底什麼時候能夠推出,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已經出現了NS實體店,到底是真的嗎?感興趣的玩家朋友們快來跟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自騰訊在ChinaJoy2019上宣布與任天堂合作以來,國行switch的推出就一直深受玩家的期待。
  • 二手物品交換實體店賺錢嗎?靠什麼盈利?
    目前二手實體店非常火,市民可以把自己的閒置物品放在二手物品交換實體店裡寄賣,也可以在這裡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喜歡的好物,雖然是回收回來的物品,但是貼上標籤,改變了身份,仍舊可以拿回家使用。那這樣的二手物品交換實體店賺錢嗎?靠什麼盈利?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電商的崛起讓實體店何去何從?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這個行業如魚得水,很多電商平臺隨之崛起導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最直觀的反映是實體店接連倒閉,在高額的店鋪租金的費用之下,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網購的選擇範圍更廣,有利於比價,實體店的危機可見一斑。
  • Supreme實體店進駐義大利,假貨來啊,正面剛!
    去年3月,「義大利Supreme」實體店入駐上海淮海中路。 首先,在19SS裡有一件圓領衫,上面印著的地區名:「紐約」、「倫敦」、「巴黎」,統統是 Supreme 實體店所在地。 而 「Milan」 同樣佔有一席之地。
  • 地攤經濟崛起,實體店老闆有點慌了,實體店靠什麼戰勝地攤生意?
    自助餐廳的老闆是一個大概40來歲的男子,他說,在今年以前生意還算馬馬虎虎,每個月除去所有開支還有一萬多塊利潤,自從今年地攤經濟復活以後,他的店生意就很差,早就想轉讓出去了,但一直沒有找到接盤的人。國家開放地攤經濟,主要也是為了緩解今年疫情帶來的就業壓力,讓很多普通老百姓有一份養家餬口的收入。
  • 冬是對春的呼喚: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冬天的到來是對春天的呼喚,它的到來,是在一切事情準備好以後,是在經歷過三個季節的沉澱過後。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冬天的清晨代表著春天清晨,打開門,一陣清風迎面吹來,吹走了一晚上的困意,也吹來了新的一天。這凜冽的風,引得人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嘴裡還說著一句「今天真冷啊,該加衣服咯!」,然後便開始了他們忙碌的一天。
  • 實體店的小米手機比官網便宜,是真的嗎?
    實體店的小米手機比官網便宜是真的,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僅只是小米手機,其他品牌的手機在實體店也可能出現這種現象。網際網路手機開創全新線上銷售渠道2010年,小米公司在北京成立,僅一年後小米手機問世。畢竟,用戶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小米線上銷售的渠道更偏向於年輕用戶群體,小米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今小米在全國已開設近千家小米之家實體店便是其轉型發力線下市場最好的證明。線下銷售渠道的價差除了官方網站和小米之家實體店,想要覆蓋到全國儘可能多地域的銷售市場並不容易,這一塊就需要其他實體店面的參與和加入。
  • 長春有宜家家居實體店嗎 長春宜家家居如何選購
    非常多的人現在都是在糾結房屋方面的一些事情,其實購房相較於以前,已經是變的容易了不少,畢竟新的政策也是每天都有在出現,而現如今,最主要的一個,也就是物品的交易,不一樣的物品裡面,風格上也是不同,一旦是挑選失誤,後果也無法考慮,那麼長春有宜家家居實體店嗎?長春宜家家居如何選購?
  • 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了?
    02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雖然是去年的話題,但今年依然有很多人在回復,題主問:父母是在小城做生意的,從父母那裡了解到今年小城的所有實體店,從服裝到餐飲,所有行業無一例外的收入慘澹,而競爭卻越來越激烈了。是不是錢越來越難賺了?是因為來自網際網路電商的擠壓嗎?那麼年輕人以後都應該去開網店嗎?
  • 發達國家的實體店,為何「不怕」電商?這種方法,在我國可行嗎?
    但對於開實體店的人來說,電商就是來和他們「搶飯碗」的。近幾年,很多實體店鋪接連倒閉,很多人都將原因,都歸咎於電商身上。認為電商是「禍害」,實體經濟的「罪魁禍首」。實體店和電商的差別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店,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最為優惠的方案,來進行消費。電商剛出來時,很多人都不敢去網上購物。雖然網上東西相比實體店便宜,但大家都認為網上買東西不靠譜。
  • 實體店又遇寒冬期,旺鋪老闆紛紛轉讓,馬云為實體店指明未來
    文:百川自從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之後,實體店的老闆越來越感覺到處境艱難。如今實體店的生意實在太難做了,房租、水電費和人工成本都在漲,唯獨生意不見起色。而在上個世紀末,還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是現在所謂的「旺鋪」更新迭代的速度卻異常快。
  • 在網上購買家電與實體店購買有什麼區別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部分人覺得通過線上電商購買省時、省力,是一種較好的方式;部分人覺得大件產品還是實體店靠譜,不能夠親眼看到、親手摸到的產品總覺得不放心!那麼,網上購物與實體店購買之間究竟有何差距,您又會如何選擇呢?
  • 客戶拿標明網價的電腦配置單來實體店組裝電腦,這樣網購是傻子?
    現在很多朋友都喜歡網購電腦或電腦硬體,所以電腦實體店才受到網店的衝擊,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朋友都適合網購電腦硬體自己組裝電腦,那動手能力不強的朋友我個人建議不要選擇網購電腦硬體,因為當你網購回來的電腦硬體不會組裝的話,去電腦實體店組裝還是需要花錢
  • 關閉大量實體店真的是馬雲的錯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
    關閉大量實體店真的是馬雲的錯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過去相比,行動支付已成為我們主要的支付方式,網上購物也成為我們首選的購物方式。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大量實體店紛紛倒閉,此時,許多人把歸根歸咎於馬雲,但是關閉實體店真的是馬雲錯誤嗎?其實這三點也很重要,希望周知!1、日益昂貴的租金我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一鋪養三代」,雖然這句話常被人笑話,但房租一直是實體店非常重要的一項支出,佔成本的很大比例。
  • 為什麼要在實體店配眼鏡!我竟無言以對……
    下面就來和大家掰扯掰扯網上配鏡的那些事。為什麼要在實體店配眼鏡,而不是某寶……某東……某商城所謂的便宜,不一定是「佔便宜」。電商能讓你在價格上感覺「佔便宜」,也能以次充好「佔你便宜」,反正賣掉一個算一個,能宰一個是一個。
  • 合發全球行業觀察:實體店倒閉潮該誰來背鍋?
    隨著社區團購一時興起,街頭商販和賣菜的小生意人的生存空間隨即被猛烈擠壓,人們對科技巨頭口誅筆伐之後,再度把焦點聚集在實體店倒閉潮上,接著把矛頭指向電商,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但很快就傳出不同聲音,很多人並不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原因,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合發全球旗下電商平臺合美惠一位行業分析師從多角度多維度來綜合剖析這一現象,認為實體店倒閉潮有多方面原因,電商的興起是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 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實體店如何轉線上運營?
    現階段,在新零售的機率下,許多的店家都剛開始挑選了網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方式,而且為此來完成新零售的營銷推廣。因此 如今也是有許多的電子商務行業的大佬都剛開始新的一輪線下零售合理布局了,例如大伙兒了解的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商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