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的實體店,為何「不怕」電商?這種方法,在我國可行嗎?

2020-12-14 聚富財經

現在的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網際網路的時代,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無限可能」。網際網路的時代下,企業完成「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更大,近年來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操作」了。

就像是電商行業的出現,對於我國實體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要知道電商才進入我國時間不長,而實體經濟早已經「紮根」在我國。但就是這樣,實體經濟還是遭到了電商經濟的衝擊。

電商行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國人民的購物方式。現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最喜愛做的事之一。對於很多人來說,電商的出現讓自己的購物更加方便、便捷。也讓自己有了更多「造富」的機會(近年來通過電商,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不在少數)。

但對於開實體店的人來說,電商就是來和他們「搶飯碗」的。近幾年,很多實體店鋪接連倒閉,很多人都將原因,都歸咎於電商身上。認為電商是「禍害」,實體經濟的「罪魁禍首」。

實體店和電商的差別

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管是電商還是實體店,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最為優惠的方案,來進行消費。

電商剛出來時,很多人都不敢去網上購物。雖然網上東西相比實體店便宜,但大家都認為網上買東西不靠譜。但慢慢的人們發現,網上的商品不僅質量和實體店一樣,價格都比實體店低出很多。

這樣就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被實體店給「欺騙」了,甚至對於實體店產生牴觸心理。

對於實體店來說,不是不想降價,而是自己的「成本」要比網上貴上許多。因為實體店需要付房租、裝修,這些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是當下「高價房」的環境下,房租佔據了實體店成本的「大頭」。在這樣的環境下,實體店想要「生存」,是難上加難。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不發達」?

在很多發達國家,線下實體店發展的非常好。和國內相反,不少發達國家是實體店「輝煌」,電商發展的「不如意」。

首先很多發達國家,對於電商有著非常嚴格的「強制退貨」的規定。不少發達國家的法律規定,電商必須遵守退款條款,有的甚至能達到30天無條件退款。

而且這些國家對於,偽劣產品的處罰非常嚴格,一旦發現你將面臨著高額的罰款。一旦你的一個產品出現問題,你的整批次的產品都將被下架並且召回。這些國家對於電商,有著嚴格的處罰條款。

在這樣的高壓處罰下,電商經濟在發達國家只能緩慢發展。外國電商不是「不發達」,而是在嚴格的處罰條款下,它們的電商發展更加謹慎、小心,很難出現同種商品,實體店和電商出現大額的差價。

而且相比於中國人,歐美國家的人更喜歡逛街,這也使得這些國家的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更加的「充足」。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電商風頭正盛,實體店開展線上業務可行嗎?
    雖然電商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解決了許多生活問題,但從本質上看開實體店的學問也並不少於電商。畢竟實體店也並非有個好位置、搞個漂亮裝修、請個專業導購就能迎來紅火的生意。 而且,如果以「目的」為導向進行分析,也能看出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其目的都是賣出產品或服務,最終完成盈利。不過,想要實現盈利,就需要一個不變的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而將這個公式代入實體店與電商兩種運營模式中,也能直觀看出二者不同的盈利方式。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發展的都特別的給力,對中國實體店的衝擊非常的大,很多實體店都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紛紛倒閉。
  • 電商的崛起讓實體店何去何從?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這個行業如魚得水,很多電商平臺隨之崛起導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最直觀的反映是實體店接連倒閉,在高額的店鋪租金的費用之下,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網購的選擇範圍更廣,有利於比價,實體店的危機可見一斑。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開始不約而同過名叫"6·18""雙十一"的電商節,商品活動力度大,再有名人直播帶貨加持,讓門庭冷落的中國實體店危機重重,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2035年我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需要多快的GDP增速?
    接下來我們用兩種辦法來計算中國若要在2035年成為中等發達國家所需要的經濟增速。第一種是靜態辦法,也就是假定在未來十五年,我國人均GDP需要達到現今中等發達國家所需的增速。這種計算方法假定只要達到相當於2020年23000美元的人均GDP就可以被認為是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計算結果是在未來15年,我國人均GDP年均實際增長應該在5.4%。第二種是動態辦法。
  • 電商在全球的運用越發普及,更多人在網購,日本電商卻輸給實體店
    文:寒葉 隨著電商行業近幾年的興起,不少網絡店鋪"取而代之"實體店,電商也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不只是年輕人熱衷於網購,現在也有不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開始網購。可以說在中國電商的發展已經逐步的取代了部分實體店的運營,而在日本卻截然相反,這究竟是為何?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 美國最大樂器實體店破產,易店無憂分析音樂電商崛起的機會
    11月24日,據外媒報導,美國最大樂器實體店Guitar Center正在申請破產保護,Pasternak表示,公司負擔了太多帳面上的債務,疫情的爆發則直接摧毀了它的盈利能力,導致現金緊縮無法還債。疫情更是成為了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數位化進程的加快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的線下音樂產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是線下KTV也很獲得收益。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90、00後逐漸引領年輕市場消費方式,隨之市場也在不斷的蛻變和發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無法一勞永逸,從實體到電商,從電商到新零售,到同城電商,沒有哪一種模式是主流的,只有在適合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實體店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 ...會如何改變電商和實體店?-電商 實體店 龍之夢 聖安娜餅屋 OK...
    一年一度的「雙12」再次到來。  電商無法替代實體店優勢  費雷羅巧克力、聖培露礦泉水、翡麗百瑞橄欖油,這些義大利人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如今早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眼中的「老面孔」,無論通過電商還是線下超市,主流的進口食品都不難尋覓。那麼,生鮮電商會是否像他們的「老前輩」搶佔實體商業份額那樣,佔據線下超市的絕大部分份額?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文:小人物當鋪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 電商火了,房租高了,實體店倒了,但這兩類店鋪卻越開越多?
    其中,打破實體店的線下購物模式,將購物依附於智慧型手機和PC終端的網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背後,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量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的店鋪掛上了「旺鋪出租」的字樣。 近年來,傳統實體店的確面臨著一定的困境。除了電商所帶來的影響外,租金上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說是電商搶走了實體店的生意,那麼房租上漲無疑是直接搶走了實體店的利潤。
  • 實體店又遇寒冬期,旺鋪老闆紛紛轉讓,馬云為實體店指明未來
    電商將價格壓到最低,打亂了市場的秩序,而實體店的成本高,很難給出電商同等的價格。再加上因為快遞行業的崛起,使得電商購物的時效性也在增強,基本上購物後非偏遠地區三天內都可以到。因此電商行業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也讓很多實體店主對淘寶的創始人馬雲都有了異議。然而實際上馬雲早就回應過,他認為實體店現在不好做不應該怪淘寶。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更看重的樂趣而不是價格作為中國民眾使用電商購物,大多會首要關注注重電商的價格,一般電商的價格要比線下要便宜些。在日本,曾有個機構做過相應的調查,享受逛的樂趣,是日本消費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實體店便宜」。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實體店將迎來大變局,玩轉實體+同城電商:搶佔未來10年的新機遇
    那麼這種新的經營模式,具體該怎麼操作落地呢?看完以下內容你就明白了。在10年前通過電商去創業是最容易成功的,但在今天電商已經沒有往日的優勢和機會,正因如此,今天實體店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因為電商屬於是全國性的平臺化交易場景,就如同一個大的商場一樣,所有商家都在裡面賣東西,但是想要獲取客戶,必須要給平臺交錢才能實現。
  • 為何支付寶和微信在發達國家並不流行?原因竟是貧富差距?
    但行動支付這個概念最早並不是我國開始實行的,而是歐美的發達國家。例如美國的apple pay就是手機行動支付,但為何到現在最早普及全國的卻是中國?而行動支付在歐美國家的進展卻異常遲緩?其實是因為發達國家的人民群眾普遍家庭情況都比較富裕,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所想的就是資金的安全性以及個人隱私的保密情況。
  • 達到什麼水平,才算是發達國家?我國在20年內,能進入其中嗎?
    和很多發達國家人均GDP相比,我國還是存在一些差距的,不過近年來這個差距,在不斷被我國縮小。 這幾十年來,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著,我國經濟也實現了「質變」。從曾經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全球第二經濟體,和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重點。
  • 和「強大」上的國家不怕發達國家,這可以稱為瓦坎達
    你知道嗎?在世界上還有一個「超級強國」,他們不怕任何國家,他們可以說是「最強大」在世界上,他可以稱為現實的瓦坎達!「最強大」在世界上的國家不怕任何發達國家,可以稱之為瓦坎達。這個國家是甘比亞,那麼他有多強大?我們知道,在冷戰期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蘇聯和美國,但是他們彼此害怕。甘比亞不同,他害怕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可以說是非常「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