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2021-01-10 小人物當鋪

元旦期間,趁著午後的陽光準備去那條久違的商業街逛一逛。

意外的是以前熟悉的幾家店鋪都已經倒閉了,剩下的店鋪雖然沒有倒閉,但是人流量也不大。

店員說: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市場都被網店給佔據了。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

文:小人物當鋪

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

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答案是有的,但是之所以沒有衝擊到日本的實體店,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細節服務

在日本商場有很人性化的服務,以東京為例,大部分商場都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才營業,很多人會選擇10點到11點前來購物,因為當天的購物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換取免費的午餐,可以節約不少的開支。

當然了,最重要的細節是日本品牌眾多,絕無次品。日本的商家對商品的質量把關很嚴,如果在大型商場買到殘次品,不僅可以獲得巨額賠償,經理還要上門道歉。

2、基礎設施

商場會準備充足的車位,絕對不會讓消費者遇到停車難的問題。

日本的商場很整潔,他們會聘請很多的保潔員,為顧客提供最好的購物環境

另外,日本商場基礎設施也很完善,排隊的椅子、為外國遊客設計旅行箱、準備兒童專區、甚至還會甚至寵物休息區。

3、打造家的延伸

很多日本的商場不會把營銷活動放在第一位,而是喜歡從客戶的體驗感入手。

以格林木購物中心為例,3.7萬平方米的面積卻擁有全日本最大的屋頂花園,節假日客流量輕鬆突破100萬,而官方給出的解釋就是:希望大家在玩的過程中買點東西回家。

4、便宜

曾經有機構做過研究,在日本實體店的價格要比電商便宜很多。

5、日本電商加稅

為什麼電商的價格會高,主要是因為日本會對電商加徵稅收。

而在中國則不然,網上開店的門檻很低,從而使得網店更具價格優勢,而日本電商的價格優勢卻並不明顯。

6、讓消費者滿意

在中國,一個商場從設計到開業前後可能也就半年的時間,這得益於我們習慣集中人力辦大事,所以在幾千人的共同努力下,稍微趕工,一座大型商場就出來了。

但是在日本,招商更注重共同經營,一個商業區他們可能會花費15年去打磨和雕琢,做到有特色,讓消費者滿意,而不是千篇一律。

7無敵的售後

在日本,買好東西,如果不想拎著回家,可以委託商場打包送貨上門,這一服務不局限於大件商品,衣服、鞋子甚至是日用品都可以送到家中。

日本的包裹服務商可以藉助便利店實現包裹的郵寄,在線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實現就近配送。

最後,日本的電商配送體系是建立在實體便利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日本電商體系與實體店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發展的都特別的給力,對中國實體店的衝擊非常的大,很多實體店都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紛紛倒閉。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原因非常簡單,網上商品不僅種類多,而且價格還非常便宜,加上現在的物流系統發達,有的地方甚至晚上下單,早上就可以收到貨物,非常的方便!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電商在全球的運用越發普及,更多人在網購,日本電商卻輸給實體店
    文:寒葉 隨著電商行業近幾年的興起,不少網絡店鋪"取而代之"實體店,電商也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不只是年輕人熱衷於網購,現在也有不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開始網購。可以說在中國電商的發展已經逐步的取代了部分實體店的運營,而在日本卻截然相反,這究竟是為何?
  • 為什麼日本應該追趕中國的奢侈品電商潮流?
    本文轉自【BOF時尚商業網站】;現在品牌們後悔了,它們需要儘快投資日本電商。英國倫敦——日本文化通常讓人聯想到未來主義的高效,又或是頑固傳統主義觀念。但當談到當地的零售業時,肯定指的是後者。eMarketer去年指出,日本的電商滲透率僅為8.7%,遠遠落後於中國的35.3%、英國的22.3%和韓國的22.2%。
  • 低調的日本電商市場為什麼值得中國賣家關注
    【閱讀本專題】談起全球貿易,中國賣家耳熟能詳的即是美國、歐洲這樣的主流市場,殊不知,日本市場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基礎環境,也被譽為是跨境電商孕育成長的「沃土」。據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22年,日本電商市場價值將超過1130億美元。1、消費行為習慣:日本文化尤為重視忠誠度,當地消費者可以接受價格相對較高的品牌產品,甚至還會因為有質量保障而購買高價產品。因此得到好評是剛進入日本市場的賣家需要優先考慮之處。
  • 電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快速發展,從天貓店鋪轉讓就能看出原因!
    大家好,我是小淘,剛才看打了一個小夥伴的評論,為什麼中國電商幹不過實體店,而日本電商能幹過實體店呢?其實日本電商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因為在日本實體店購物完全就是一種享受,店員的服務是非常好的,反而在中國實體店就不一樣了,你去買衣服多試幾件老闆就不開心了,而在中國電商的服務卻比較好,買到手之後能夠隨時退換,並且客服的服務態度非常好,個個都是人才,所以這位小夥伴說的完全就是相反的樣子,那麼電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快速發展呢?其實從天貓店鋪轉讓就能看出原因!
  • 電商的崛起讓實體店何去何從?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這個行業如魚得水,很多電商平臺隨之崛起導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最直觀的反映是實體店接連倒閉,在高額的店鋪租金的費用之下,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網購的選擇範圍更廣,有利於比價,實體店的危機可見一斑。
  • 洪詩鴻:日本電商為什麼做不了社區團購?
    也有人將之與日本的實體店跟電商之間的競爭作對比,特別是到過日本旅遊的人會發現,日本的實體店依舊非常繁榮,於是有觀點認為,日本的實體店打敗了電商。1、電商不是日本社區商販的敵人國內對於日本的電商其實存在一些誤解,日本電商固然沒有像國內那麼火爆,但也沒有那麼不堪。
  • 2019跨境大盤點⑱:低調的日本電商市場為什麼值得中國賣家關注
    【閱讀本專題】 談起全球貿易,中國賣家耳熟能詳的即是美國、歐洲這樣的主流市場,殊不知,日本市場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基礎環境,也被譽為是跨境電商孕育成長的「沃土」。其中,大多數電商賣家刊登的產品主要是動畫手辦及遊戲角色相關產品,受歡迎的子類目包括文具、幸運護身符和電子遊戲。 (2)家具及家電 日本電商市場中第二大受歡迎的品類是家具和家電,其中家居裝飾和廚房用品是最大的子類目。 (3)食品及個護 儘管大部分日本消費者仍然會到實體店購買食雜產品(特別是新鮮食物),但在網上購買零食和國外美食很常見。
  • ...會如何改變電商和實體店?-電商 實體店 龍之夢 聖安娜餅屋 OK...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晁鋼令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商品流通的第一次革命是百貨商場的誕生,第二次革命是超級市場即大賣場的出現,而第三次革命就是網際網路電商的蓬勃發展。  因此,新零售的本質是一次新的商業變革。而作為網際網路電商的引領者,中國無疑具有布局新零售的先發優勢。  由於人們對新零售的理解各有千秋,認清新零售的主要特徵來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就尤為重要。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有不少實體店的老闆經常抱怨生意難做,抱怨電商搶了自己的生意,但或許大多數實體店的老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到底輸在哪裡。在我看來,跟電商相比,實體店絕對不是輸在產品上,而是輸在用戶體驗上,輸在效率上。電商雖然有它自己的弊端,但很多電商老闆懂得運用補償法則,用戶體驗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電商平臺上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包括提供運費險等等。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商客服的服務也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這就足以彌補掉了電商的某些短板。
  • 為什麼日本和歐美國家都不大力支持電商?
    而電商是直接從批發商或廠家處拿貨,優勢非常明顯。再加上,電商可以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價廉物美的優質商品,這讓電商奠定了群體基礎。再者,中國這些年來都是靠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這些投資基本上都用來修路搭橋了,從而為中國物流業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如果各地沒有良好的道路建設,估計物流業也發展不起來。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90、00後逐漸引領年輕市場消費方式,隨之市場也在不斷的蛻變和發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無法一勞永逸,從實體到電商,從電商到新零售,到同城電商,沒有哪一種模式是主流的,只有在適合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實體店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提此問題不是少數人,我沒有去過日本,只能查閱資料和向去過日本的企業人士諮詢了解。日本零售進入關係時代,商家實體店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消費場景,電商是電腦手機交易,很難為消費者提供體驗,它們必須去尋求突破,那麼,日本實體店究竟隱藏了哪些秘密?
  • 國內外「區別對待」,這些化妝品專櫃真會被代購和電商幹掉嗎?
    化妝品的消費熱與化妝品實體店的經營冷,形成鮮明對比。化妝品市場,傳統實體店已經被競爭甩下了嗎?傅沛曾與一些網店合作進行導流,曾在7天內完成2萬5千美金(約合人民幣17萬元)的銷售額,她與同事可以抽成20%。
  • 發達國家的實體店,為何「不怕」電商?這種方法,在我國可行嗎?
    就像是電商行業的出現,對於我國實體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要知道電商才進入我國時間不長,而實體經濟早已經「紮根」在我國。但就是這樣,實體經濟還是遭到了電商經濟的衝擊。電商行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國人民的購物方式。現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最喜愛做的事之一。對於很多人來說,電商的出現讓自己的購物更加方便、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