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2020-12-14 卓爾財經

隨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手機電腦開始成為我們的生活中的主流,在加上手機的更新換代,功能越來越多,更是被稱為"移動的電腦"。說起來,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科技上的體驗,同時也給我們生活帶來非常大的改變,特別是人們的購物方式。

現如今,網上購物被越來越多人接受,除了年輕人以外,不少中老年人也開始嘗試網上購物。原因非常簡單,網上商品不僅種類多,而且價格還非常便宜,加上現在的物流系統發達,有的地方甚至晚上下單,早上就可以收到貨物,非常的方便!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先看一下中國

首先,想要在中國開一家商店。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店面的租金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商鋪房一直以來的租金就非常貴。如果把租金問題解決,剩下的就是門店裝修,以及人工成本費用,這些費用加在一起,肯定會算在商品售價內。所以對於實體店來說,一樣的商品除去質量問題外,通常實體比網上的商品售價要貴出很多。

然而網店不同,網店的成本低,不需要交付租金以及人工裝修等費用,這是線下商店所不能比擬的。加上現在各種電商促銷活動,部分實體店生意難做,營業額上不去,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大量實體店出現倒閉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實體店家對電商"恨之入骨"的原因。

在看一下日本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零售商業就已經非常火了。因此,日本實體店在中間環節上遠比國內發展的穩固,而且日本的線下零售效率非常的高,基本上可以實現全國統一售價。

並且,日本電商為何多年來很難發展起來。在日本,實體店購物需要交納10%的消費稅,而在網上購買同樣的物品也一樣需要交納消費稅。這樣一來,網上與實體購物差別並不到,而且網上購物還需要等待很多天才能到,這樣也導致了日本人直接去實體店購物的情況。

值得關注的就是,日本很早前零售業就已經非常發達,不管是在日本的主要城市還是在日本的鄉村小鎮,一般的購物中心、便利店都有相應的配套。而且日本全國各個街道角落還有各種種類的自動售貨機,很多超市商城都是24小時營業,如此便捷的實體消費,最終導致電商在日本很難崛起。

從對比中不難看出,中國網購在價格上存在一定的優勢,加上物流體系發達,因此很受國人喜愛。而日本網購價格沒有優勢,物流系統一般,因此很多日本人寧願去實體商店購物,也不會捨近求遠選擇用電商購物。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卓爾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卓爾財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別是國內,各種電商平臺發展的都特別的給力,對中國實體店的衝擊非常的大,很多實體店都因為電商的衝擊而紛紛倒閉。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意外的是以前熟悉的幾家店鋪都已經倒閉了,剩下的店鋪雖然沒有倒閉,但是人流量也不大。店員說:現在的生意不好做,市場都被網店給佔據了。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
  • 電商的崛起讓實體店何去何從?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電商這個行業如魚得水,很多電商平臺隨之崛起導致線下實體店的生意大不如前,最直觀的反映是實體店接連倒閉,在高額的店鋪租金的費用之下,開網店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網購的選擇範圍更廣,有利於比價,實體店的危機可見一斑。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來源:商智庫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電商在全球的運用越發普及,更多人在網購,日本電商卻輸給實體店
    文:寒葉 隨著電商行業近幾年的興起,不少網絡店鋪"取而代之"實體店,電商也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不只是年輕人熱衷於網購,現在也有不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開始網購。可以說在中國電商的發展已經逐步的取代了部分實體店的運營,而在日本卻截然相反,這究竟是為何?
  •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到底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在很多一線大城市,慘澹的生意,高昂的租金讓很多實體店老闆都無法承受,所以大部分人最後都會把店面轉讓出去。賺取最後一次轉讓費。隨著實體店的倒閉,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既然大家都不租店面了,以後店面的租金是不是會便宜呢?」
  • 發達國家的實體店,為何「不怕」電商?這種方法,在我國可行嗎?
    就像是電商行業的出現,對於我國實體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要知道電商才進入我國時間不長,而實體經濟早已經「紮根」在我國。但就是這樣,實體經濟還是遭到了電商經濟的衝擊。電商行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國人民的購物方式。現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最喜愛做的事之一。對於很多人來說,電商的出現讓自己的購物更加方便、便捷。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電商「搶佔」線下市場,紛紛開大量實體店,馬雲預言成真了?
    其實,雖然國內經濟在持續的增長,但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不少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線下實體店面還迎來了「倒閉潮」,大量的商家表示經營壓力非常大,高額的房租以及人員工資,都是實體店面經營壓力比較大的原因之一,但現如今電商企業卻在積極地搶佔線下市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2020、21年是實體店比較艱難時期,從整個市場環境分析,因實體店具備有效的銷售場景和社交場景德功能,必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要想抓住機會實體店需要在變革中轉變經營思維,通過實體店與線上引流、融合物流、打造社交等多場景融合,才能適應新市場、創造新機遇。
  • 實體店將迎來大變局,玩轉實體+同城電商:搶佔未來10年的新機遇
    2020年是實體店最艱難的一年,因為大多數商家在上半年都幾乎無法盈利。從短期來看實體的發展非常令人擔憂,但從整個市場環境去分析,實體將迎來新的機會,因為實體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是重要的銷售場景。在10年前通過電商去創業是最容易成功的,但在今天電商已經沒有往日的優勢和機會,正因如此,今天實體店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因為電商屬於是全國性的平臺化交易場景,就如同一個大的商場一樣,所有商家都在裡面賣東西,但是想要獲取客戶,必須要給平臺交錢才能實現。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電商雖然有它自己的弊端,但很多電商老闆懂得運用補償法則,用戶體驗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電商平臺上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包括提供運費險等等。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商客服的服務也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這就足以彌補掉了電商的某些短板。
  • ...會如何改變電商和實體店?-電商 實體店 龍之夢 聖安娜餅屋 OK...
    電商無法替代實體店優勢  費雷羅巧克力、聖培露礦泉水、翡麗百瑞橄欖油,這些義大利人餐桌上常見的食品如今早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眼中的「老面孔」,無論通過電商還是線下超市,主流的進口食品都不難尋覓。那麼,生鮮電商會是否像他們的「老前輩」搶佔實體商業份額那樣,佔據線下超市的絕大部分份額?
  • 若把電商低價家電直供給線下實體店,會翻天嗎?
    中國零售業經過多年的競合,線上線下從正面交鋒,到互相融合。線上渠道由弱變強,由市場配角到市場主導。線下渠道雖有幾千年的「商道」,但在新時代的網際網路攻勢下,一退再退,直至現在已經被逼至牆角。回頭看,已經無路可退,線下實體店究竟該走向哪裡?如何突圍?
  • 實體經濟的下滑,根本原因不止是電商,還有這4大原因
    說到實體經濟的發展,很多人並不抱有信心。尤其是有了電商之後,很多人認為實體經濟就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其實早期人們對於電商並不是很看好,可是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了強大的電商帝國,它的發展和趨勢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 實體店遇「倒閉潮」,它們才是​「罪魁禍首」,與馬雲無關!
    電商的興起對實體店確實有很大的衝擊,但隨著市場的變化,電商給實體帶來的衝擊越來越小了,因為現在電商由於運營成本上漲,也開始大量的倒閉,電商的優勢已經不再。
  • 線下實體店終將成為電商經濟的著陸點!
    這場激戰正酣的團購大戰,折射出了萬千家庭的剛需消費場景,面對氣勢洶洶的市場推廣,讓本已經營疲乏的零售實體、生鮮店在這個寒冬裡營收顯得更加雪上加霜。從上面來看,雖然貌似社區團購把實體店按在地上使勁摩擦,但是實則凸顯了網際網路企業流量增長見頂的困境。
  • 今年很多實體店倒閉,到處可見旺鋪轉讓字樣,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自從電商崛起以後很多人就把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歸結於電商,認為是電商搶走了實體店的生意。電商的優勢是門檻低、運營成本低,但是把實體店生意不景氣大量倒閉的原因完全歸於電商肯定是不合理的。二、實體店人工成本高,開網店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相對於實體店來說人工成本能省不少。三、實體店鋪租金貴,店鋪高租金是實體店走向衰亡導致大量店鋪倒閉關門最重要的原因。對於打工的人來說租房成本基本上佔到工資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