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手機電腦開始成為我們的生活中的主流,在加上手機的更新換代,功能越來越多,更是被稱為"移動的電腦"。說起來,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科技上的體驗,同時也給我們生活帶來非常大的改變,特別是人們的購物方式。
現如今,網上購物被越來越多人接受,除了年輕人以外,不少中老年人也開始嘗試網上購物。原因非常簡單,網上商品不僅種類多,而且價格還非常便宜,加上現在的物流系統發達,有的地方甚至晚上下單,早上就可以收到貨物,非常的方便!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先看一下中國
首先,想要在中國開一家商店。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店面的租金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商鋪房一直以來的租金就非常貴。如果把租金問題解決,剩下的就是門店裝修,以及人工成本費用,這些費用加在一起,肯定會算在商品售價內。所以對於實體店來說,一樣的商品除去質量問題外,通常實體比網上的商品售價要貴出很多。
然而網店不同,網店的成本低,不需要交付租金以及人工裝修等費用,這是線下商店所不能比擬的。加上現在各種電商促銷活動,部分實體店生意難做,營業額上不去,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大量實體店出現倒閉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實體店家對電商"恨之入骨"的原因。
在看一下日本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零售商業就已經非常火了。因此,日本實體店在中間環節上遠比國內發展的穩固,而且日本的線下零售效率非常的高,基本上可以實現全國統一售價。
並且,日本電商為何多年來很難發展起來。在日本,實體店購物需要交納10%的消費稅,而在網上購買同樣的物品也一樣需要交納消費稅。這樣一來,網上與實體購物差別並不到,而且網上購物還需要等待很多天才能到,這樣也導致了日本人直接去實體店購物的情況。
值得關注的就是,日本很早前零售業就已經非常發達,不管是在日本的主要城市還是在日本的鄉村小鎮,一般的購物中心、便利店都有相應的配套。而且日本全國各個街道角落還有各種種類的自動售貨機,很多超市商城都是24小時營業,如此便捷的實體消費,最終導致電商在日本很難崛起。
從對比中不難看出,中國網購在價格上存在一定的優勢,加上物流體系發達,因此很受國人喜愛。而日本網購價格沒有優勢,物流系統一般,因此很多日本人寧願去實體商店購物,也不會捨近求遠選擇用電商購物。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卓爾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卓爾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