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不是夢,蘇聯1K17雷射坦克,用13盞雷射烤焦對手

2021-01-07 丹書戰史

當人類首次實現人造雷射之後,以雷射作為武器的想法也隨之誕生。蘇聯是較早展開相關研究的國家之一,並且從大型的雷射車到小型的雷射手槍均有涉獵,在這一系列裝備中,比較成熟的有1K17型雷射坦克。

蘇聯雷射坦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比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正式提出的時間還要稍微早一點點,在80年代初就正式建造一款簡易的車載雷射武器,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則是用ZSU-23-4底盤改裝的雷射坦克,據說這款坦克曾對將近10千米的直升機光電系統造成損傷,甚至在更近的距離上完全癱瘓直升機,不過這種結果可能是在非常完美的實驗條件下完成的,並且雷射照射肯定也是長時間進行。

在這些「前輩」的技術累積之下,新一代的雷射坦克1K17在80年代後期展開設計,這套複雜的系統由Nikolai Dmitrievich Ustinov負責設計,他在雷射技術領域頗有研究。

1990年年底,第一輛雷射坦克組裝完畢,隨後進行了長時間的測試實驗。該坦克採用了2S19自行榴彈炮的底盤,將原來的火炮等結構拆除,然後再安裝一套固態雷射器。

關於這套雷射設備,最讓人印象深刻應該就是昂貴,因為它為了發出超強雷射,使用了巨大的人造紅寶石,每一顆就重達30千克(具體材質不明)。固態雷射器的好處就是能夠獲得較高的放大增益,峰值輸出大等。

發射器有13根雷射管,每根雷射管都有製成圓柱狀的寶石晶體,並且末端塗抹銀,用作聚焦鏡。運行的時候氙氣圍繞紅寶石,外部燈光點亮發光氣體,從而產生雷射,根據估計它的雷射作用距離可能在5~6英裡左右。為了強化作戰能力,雷射器可能通過安裝鋁石榴石等實現脈衝效應,短時間裡大功率輸出。

雷射坦克的雷射器在活動的炮塔內,似乎可以跟隨目標一起移動,以便於對目標進行持續的照射,加強破壞力。

與電影中的雷射器不同,這種雷射武器並不能在瞬間破壞武器裝備,它對付坦克、直升機等主要是針對其光電系統,雷射也能在瞬間對人體的視網膜等造成損傷,持續照射的話會引起坦克、直升機等裝備產生升溫、變形,引燃一些易燃物也不在話下,而人體如果在其工作距離內長時間暴露,雷射能夠灼傷深層組織,造成嚴重內出血等情況,直至雷射把人「烤焦」。

1K17雷射坦克重約41噸,長6.04米,寬3.584米,高約3米,主武器當然就是那13具雷射發射器,在炮塔上方還有一挺12.7毫米NSVT重機槍。整車的裝甲很薄,只有15毫米厚。動力為一臺840馬力的84A-V型4衝程柴油機,最大速度達到60千米每小時。

儘管乍看起來1K17雷射坦克似乎不錯,但是仍沒有具備實際運用價值,一方面是坦克造價太貴,用於技術探索都很讓預算吃不消,更不要說實際裝備了;另一方面坦克的殺傷力不夠,實戰中敵人不會老老實實的靜止不動被照射足夠長的時間,坦克的雷射照射距離也不夠遠,並且會受到塵埃、霧氣的影響,並且坦克自身生存能力弱,容易受到反制。因此綜合來看1K17雷射坦克本質上是一款技術實驗武器,距離實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相關焦點

  • 《紅警》光稜坦克的原型,前蘇聯的「黑科技」,1K-17雷射坦克
    我想《紅警》這款遊戲許多小夥伴都有玩過,並且裡面的武器大家也被如數家珍,我想大家對其中的光稜坦克記憶深刻,畢竟它是一種能發射雷射的坦克。然而你知道嗎,其實光稜坦克在現實中其實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就是前蘇聯的1K-17型雷射坦克。
  • 拖垮蘇聯經濟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半途而廢?
    如能達到理論計算的要求,對來襲飛彈總攔截率可高達99.999%,如此一來,美國就算裝進了保險箱,不用擔心在核大戰中與對手同歸於盡了。 星球大戰計劃把這四個階段分為三個作戰區。遠程作戰區包括第一、第二飛行段,是在1200公裡的高空部署裝有雷射武器的衛星,在對方飛彈發射6—8分鐘內加以擊毀;中程防禦區是在自由飛行階段,依然是由太空中的雷射武器進行攔截;低空防禦區是第四階段,用地面或飛機發射的飛彈進行攔截。 如此層層圍牆,每段可攔截率據說高達90%,經過四層攔截,可擊毀來襲飛彈99.9%。
  • 《星球大戰》裡的雷射劍是雷射做的?都被騙了
    日前正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戰7》一騎絕塵,以勢如破竹之力橫掃各大票房紀錄。等一下,星戰裡的光劍,居然不是用雷射做的?是的,你不僅被騙了,而且被蒙在鼓裡很多年……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雷射。大部分人都知道雷射的英文名稱是LASER。
  • 真實的「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為何夢碎蘇聯
    (「重型獵鷹」火箭發射)蘇聯版的「星球大戰」計劃早在50年代末期,蘇聯就計劃著研發有翼太空飛行器的計劃,並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但這些設想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付諸實踐。蘇聯認為,美國的太空梭是美國未來核武器投放平臺,將對蘇聯造成嚴重的威脅。為此蘇聯重啟了自己的太空梭研發計劃,這便是「暴風雪」太空梭計劃。該計劃由「能源」科學生產聯合體負責研發,米格31的洛津諾-羅金斯基擔任蘇聯太空梭的總設計師。
  • 冷戰時期美國唯一的對手,蘇聯解體後留下了多少黑科技?
    蘇聯解體之後,遺留下來的黑科技其實規模非常可觀,而且大部分都被今天的俄羅斯所繼承,有些技術甚至讓今天的很多國家也難以實現,而這正體現出當年蘇聯科技實力的強大。以前有一部電腦遊戲非常經典,這部遊戲的名字叫紅色警戒,這個遊戲中的國家主要就分為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而遊戲中的蘇聯所擁有的一些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就包括前蘇聯生產的1K17雷射坦克。
  • 「星球大戰計劃」始末:美國是如何逼蘇聯認慫的?
    星球大戰想像圖如果我們發展一種武器,能夠保護人民,而不是事後為他們報仇,不是更好嗎?只要美國建立高效而可靠的反彈道飛彈系統,將蘇聯發射的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全部攔截,那麼蘇聯就對美國構不成威脅了。從理論上看,反彈道飛彈系統如果能夠實現,美國將從根本上瓦解蘇聯的核威懾。到時候美國一手執刀,一手執盾,進可攻退可守,而蘇聯只有刀,不是美國的對手,只能認慫。美蘇爭霸的格局從此翻篇。
  • 揭秘《星球大戰》雷射劍製作:Saber炫酷雷射能量插件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的絕地武士光劍印象非常深刻,那光劍是由什麼特效做的呢?今天就為大家揭開光劍的神秘面紗:Saber 「Saber」插件適用於能量雷射描邊等特效表現 ,由Video Copilot(AK大神 ) 提供。
  • 1985年1月4日,美國正式啟動「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後期,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加強大的核攻擊力量,美國朝野普遍擔憂「核平衡」將要被打破,因而迫切希望建立有效的反飛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星球大戰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圖為1985年美蘇兩國領導人會面。
  • 警戒中國飛船返回艙的戰士用上雷射槍,外形科幻十足
    ▲大國驕傲,中國奇蹟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帶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帶著外太空彌足珍貴的科研試驗數據於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因落地時間在午後,需進行吊裝和運輸至基地科研機構,時間倉促,為保證萬無一失必須在戈壁露營一夜,這期間安保成了頭等大事。
  • 美國為什麼放棄「星球大戰」計劃?
    國會和新聞界嘲笑總統的倡議是不現實和不負責任的,聲稱即使美國能夠發展如此雄心勃勃的防禦系統,也可能引發與蘇聯軍備競賽的新階段。為了使裡根的飛彈防禦系統正常工作,它必須銷毀蘇聯飛彈繞地球飛行時必須摧毀它-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需要將武器置於太空中-因此,裡根的倡議被冠以「星球大戰。」
  • 一場「騙局」,壓垮一個大國,星球大戰計劃有何玄機
    在經過歷史的發展和解密,讓我們了解到星球大戰計劃背後的秘密。一場計劃,壓垮一個大國,一個計劃,帶來科技的革新,更是一個時代的發展。星球大戰和蘇聯解體有何關係呢?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彼得. 施瓦茨曾說:「談論前蘇聯崩潰而不知道美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調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慮謀殺」。的確,在蘇聯解體,美國政府「功不可沒」。
  • 曾令西歐擔憂,蘇聯驚懼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突然停止實施?
    很多朋友覺得是星球大戰計劃將蘇聯活活拖死,其實蘇聯的解體有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之所以蘇聯解體而非美國走向經濟崩潰,原因無非就是蘇聯的內部問題遠比美國大得多,雖然在聯邦政府的控制下,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比例的投入了巨額經費,但同時他也靠著軍用、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為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龐大收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軍轉民部分。
  • 雷射電視火了競爭對手慌了,TCL惡意貶低雷射電視被判商業詆毀
    判決書顯示,TCL作為直接競爭對手,在官方認證的「TCL電視」抖音和微博帳號發布包含針對雷射電視產品的視頻,且視頻構成虛假信息,主觀故意明顯;侵權視頻使用對比、誇張、貶損的方式對雷射電視進行了引人誤解的描述,明顯超出正常商業評論的合理限度,足以誤導消費者。在發布侵權視頻之後,TCL不僅在其抖音帳號中置頂顯示,還通過專賣店銷售人員傳播相關侵權視頻並對原告雷射電視進行口頭上的詆毀。
  • 最任性的發明:雷射打蚊子
  • 美國少年自製高功率雷射劍
    香港一家名為 Wicked Lasers 的公司專門生產手持雷射發射器,以及流明高得可以烤火雞的手電筒。兩年前,《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向 Wicked Lasers 發函,要求後者下架一款雷射發射器,因為這觸犯了他在《星球大戰》中所設計 「光劍」 的智慧財產權。不過如果你自製一把雷射劍,應該不算侵犯智慧財產權吧。
  • 《星球大戰7》穿幫鏡頭搶先看
    2016年1月10日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已經在美國上映,昨天開始也在中國大陸上映。在春節期間我們又可以去電影院好好地觀賞大片了。在進行視覺賞析的同時,找影片裡的穿幫鏡頭或者是錯誤理論也是很有樂趣的。如果能在女/男友面前大大地炫耀一下,那就最好不過了。有這樣一群科學家就滿足了我們的願望,他們研究了該系列的電影,並完成「找茬」活動。
  • 美國軍艦用雷射炮擊落無人機,中國雷射炮用來砍樹,誰厲害?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5月22日發布的消息稱,一艘美國軍艦當天在西太平洋海域使用高能雷射武器成功擊毀了一架無人機,號稱將改變未來海戰遊戲規則。與美國不同,中國也在研製雷射武器,但是並沒有裝到軍艦上用來攻擊無人機,而是用低功率雷射器對近距離迫近的敵方飛行員進行警示性照射,而民間正在用雷射大炮砍樹。中國和美國在雷射武器的使用方面誰更先進,也更務實呢?
  •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獲取攻略 如何獲得星球大戰計劃
    在最強蝸牛中星球大戰計劃是人氣類SS貴重物品之一。是一份僅存於設想中的戰略計劃。置於米國博物館會有額外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
  • 美軍用雷射炮擊落一架無人機,俄專家卻指出:中國率先搶佔了先機
    最近據美國CNN報導,美軍太平洋艦隊固態雷射武器實驗大獲成功,可以重新定義海上戰爭。在美國深受疫情困擾時,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大肆宣揚的成就,但是此前美媒指出重新定義未來戰爭的或許不是美國。據悉,美海軍「波蘭特」號兩棲船塢運輸艦進行了雷射武器試驗,成功擊毀了一架無人機,美海軍提供的圖像顯示,該艦甲板發射出一道雷射,另一段視頻顯示被雷射擊中後燃燒的無人機。這次試驗的雷射武器為LWSD MK2 MOD 0樣機,功率達到150千瓦。
  • 雷射照射美機,是我們在「使壞」嗎?
    "呼和浩特」艦是中國海軍去年新服役的052D型驅逐艦用雷射照射具有敵意但並不處在交戰狀態下的對方飛機甚至衛星並不罕見,美國早就為此指責過中國,那是在南海島礁和吉布地。蘇聯更是有冷戰時代用雷射致盲美國衛星的記錄。但「呼和浩特」艦的雷射可能不一般。雷射誕生不久,就有雷射武器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