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放棄「星球大戰」計劃?

2020-12-18 硬核讀物

在美國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上任前的幾十年中,美國和前蘇聯從根本上通過保證如果任何一個國家發動核打擊將對方抹掉了地球的面來維持和平。決策者將這種方法稱為「 相互保證破壞」MAD學說,儘管裡根迅速承認其明顯的有效性,但他發現這在道德和政治上都是令人反感的。1983年3月,裡根宣布了一項新策略:打防守。

裡根設想了一種全面的防禦系統,該系統能夠摧毀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艦隊,直到它們能從一個大陸飛向另一個大陸併到達美國目標之前。這樣的制度將消除蘇聯對美國的最大威脅,也將反導主義推翻。可以預見,蘇聯人對此並不滿意,但裡根的計劃在國內也有很多反對者。

國會和新聞界嘲笑總統的倡議是不現實和不負責任的,聲稱即使美國能夠發展如此雄心勃勃的防禦系統,也可能引發與蘇聯軍備競賽的新階段。為了使裡根的飛彈防禦系統正常工作,它必須銷毀蘇聯飛彈繞地球飛行時必須摧毀它-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需要將武器置於太空中-因此,裡根的倡議被冠以「星球大戰。」 (如果您想知道,飛彈防禦局將暱稱的起源追溯到已故的美國參議員泰德·甘迺迪(Ted Kennedy)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一句話。)

為了抵制這種強烈反應,裡根政府未能成功地鼓勵媒體採用該計劃的正式名稱,即戰略防禦計劃SDI),同時提醒公眾,開發防禦系統可能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裡根還堅持認為,如果存在對核武器的成功防禦,首先就不需要核武器。畢竟,如果僅在發射一分鐘之內就將其摧毀,為什麼還要浪費金錢來建造和維護一堆飛彈呢?

最後,SDI無法逃脫來自華盛頓,美國盟國和蘇聯的批評之聲。這種批評以及發展正常,負擔得起和可靠的核防禦系統所隱含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障礙,使每個人都在懷疑SDI是在浪費金錢,還是更糟的是能夠加劇緊張局勢和煽動戰爭的危險計劃。

為什麼戰略防禦計劃沒有獲得政治支持

裡根總統懷疑,戰略防禦計劃(SDI)宣布將會激怒蘇聯。他是對的。儘管裡根一再保證國防系統只會被用來防止蘇聯發動進攻,而不是讓美國的全盤大罷工,但蘇聯領導人尤裡·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仍然不服。儘管發現該計劃從[來源] Lettow開始是不可行的,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蘇聯人將其全球70%的宣傳用於破壞SDI 。

蘇聯人還指出,美國可以建立的任何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都將違反已經制定的許多條約。例如,反彈道飛彈ABM條約的限制1972年美國和蘇聯兩個兩個(後來的)陸基飛彈防禦系統。由美國和蘇聯等多個國家籤署的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禁止在太空中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對裡根計劃的批評之火一直在燃燒。歐洲盟友擔心該計劃將如何影響他們與蘇聯之間不穩定的力量平衡。美國國會議員擔心,將ICBM擊落中途所需的技術根本無法實現,不值得追求。來自國內外的種種擔憂使有關各方之間的談判陷入了嚴重的緊張狀態。儘管如此,儘管為了使蘇聯減少其核武器而將SDI擺在討價還價上的壓力很大,但裡根還是拒絕妥協。

然而,隨後的總統很快修改並削減了該程序。布希總統在任期開始後不久就對SDI進行了審查,最終決定重新調整計劃的重點,並大幅度縮減其範圍。當然,這一次蘇聯已經崩潰,從而減少了大規模核戰爭的威脅。成本快速上漲,幾乎沒有明顯的結果也使該計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受歡迎。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進一步完善了該項目的範圍,不久之後,美國的飛彈防禦計劃看上去與裡根宣布該計劃時所設想的不一樣。當然,如果程序的技術方面沒有那麼令人生畏,SDI的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為什麼SDI背後的技術無法正常工作

MIRACL,SSTS,BSTS,CHECMATE和ERINT-都是旨在消除ICBM的系統,作為戰略防禦計劃(SDI)的一部分。僅首字母縮寫就足以使您旋轉,並且僅暗示了建造飛彈防禦系統的複雜性和困難性。該系統不僅必須檢測何時發射飛彈,還必須跟蹤飛行中的飛彈,將該信息傳達給準備擊落這些飛彈的武器,最後瞄準並發射這些武器以對直接命中的目標進行得分快速移動的目標。

為了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蘇聯可以增加飛彈誘餌,通過建造更多的洲際彈道飛彈來壓倒該系統,甚至瞄準防禦系統本身,使其失去能力,然後首先進行核攻擊。最後,由於《反彈道飛彈條約》和《外層空間條約》中規定的限制,某些技術從一開始就沒有出現。

儘管如此,領導SDI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該計劃獲得資金後不久就提出了幾種有前途的方法,其中許多方法符合「星球大戰」的綽號。媒體特別喜歡聚焦於X射線雷射,這是一種看起來像是從科幻小說中撕下來的武器。由著名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提出的雷射旨在繞地球軌道運行,利用核爆炸產生的能量可以同時擊落多個蘇聯洲際彈道飛彈。但是,對該技術的初始測試卻令人失望。到1980年代後期,X射線雷射被廢棄了,但是在成為「星球大戰」計劃的不切實際和昂貴的象徵之前,還沒有廢棄。

銷毀蘇聯洲際彈道飛彈的其他方法包括所謂的動能戰鬥部,這些彈頭將與在軌的洲際彈道飛彈相撞並摧毀它們;最終因需要巨大能量儲備而被廢棄的衛星軌道炮以及科學家希望從中彈出的MIRACL雷射移動目標上的地面鏡。SDI的批評者很快指出了這些方法中很少有什麼是有效的,但是實際上,SDI的成立是為了從一開始就探索每一個替代方案,並且只追求最有前途的候選人。不幸的是,即使在花費數十億美元開發這些技術之後,SDI仍未擊落飛行中的單個彈道飛彈。在對技術進行改進和修改以利用不斷增長的計算和跟蹤系統之前,冷戰已經結束,「星球大戰」被淘汰,以一種新的飛彈防禦方法。

捍衛國防:為什麼SDI不會完全失敗

回顧過去,很容易批評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不切實際甚至魯ck。它並沒有像裡根所希望的那樣,徹底消滅核武器世界,但戰略防禦計劃(SDI)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許多人認為,SDI迫使蘇聯將其國防開支擴大到與美國的努力相匹配的臨界點,最終導致冷戰的結束。

SDI還迫使兩國之間就減少核武器問題進行新一輪談判,最終籤署了《中程核力量條約》並銷毀了數千種常規武器和核武器。儘管許多人很快指出了SDI的發展速度,但裡根總統從一開始就宣稱,有效的飛彈防禦可能要到下個世紀才能實現。我們只能猜測,如果持續SDI,SDI是否會在整個90年代開始產生成果。但是,我們確實知道,SDI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的飛彈防禦方法。自從「星球大戰」計劃被逐步淘汰以來,目的是支持更具針對性和有限的飛彈防禦能力之後,美國在銷毀飛行中的少量遠程飛彈的能力方面繼續緩慢而穩定地取得了進展。在2011年,最接近SDI的是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MDS))是在美國飛彈防禦局(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的資助下開發的,旨在摧毀可能源自流氓國家和恐怖組織的小規模飛彈襲擊。

除了開發令人難以置信的先進跟蹤和瞄準系統之外,該計劃還創建了陸基和海基飛彈防禦系統。該機構與波音公司合作,甚至發現在發射過程中使用平面化學雷射器摧毀彈道飛彈取得了一些成功。因此,儘管BMDS背後的技術不涉及核動力太空雷射器等,但如果不是裡根幾十年前堅決建立飛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該計劃可能會遠遠落後於今天。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計劃」始末:美國是如何逼蘇聯認慫的?
    美國為什麼要搞「星球大戰計劃」?故事還得從核軍備競賽說起。01核軍備競賽走到頭了自1949年蘇聯掌握核武器的秘密後,美國與蘇聯展開了激烈的核軍備競賽,兩國除了拼命研發和製造更多、威力更大的核武器之外,也在極力發展核投擲手段。
  •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亦稱星球大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是美國在1980年代研議的一個反彈道飛彈軍事戰略計劃,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冷戰後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說。
  • 星球大戰計劃是場騙局引發的爭議:登月只是美國精心準備的前奏?
    星球大戰計劃是場騙局引發的爭議:登月只是美國精心準備的前奏?一種觀點認為,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那麼多的經費和參與人員,愣是把蘇聯騙跨了。星球大戰計劃簡單的說,就是研究出雷射炮來摧毀敵方發來的戰略飛彈。1982年開發,1994年部署。
  • 一場「騙局」,壓垮一個大國,星球大戰計劃有何玄機
    在經過歷史的發展和解密,讓我們了解到星球大戰計劃背後的秘密。一場計劃,壓垮一個大國,一個計劃,帶來科技的革新,更是一個時代的發展。星球大戰和蘇聯解體有何關係呢?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彼得. 施瓦茨曾說:「談論前蘇聯崩潰而不知道美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調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慮謀殺」。的確,在蘇聯解體,美國政府「功不可沒」。
  •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蘇聯被迫陷入軍備泥沼,一代大國最終幻滅
    《星球大戰》系列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科幻題材電影,而在該系列首部電影上映之後不久,時任美國總統的隆納·雷根就公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星球大戰計劃是一項戰略防禦計劃,目的在於構建嚴密的反彈道飛彈和反衛星的軍事防禦網。
  • 拖垮蘇聯經濟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半途而廢?
    「星球大戰」發表後,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正式名稱是: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計劃於1994年開始部署。美國的許多盟國,包括英國、義大利、西德、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國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項計劃。
  • 1985年1月4日,美國正式啟動「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後期,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加強大的核攻擊力量,美國朝野普遍擔憂「核平衡」將要被打破,因而迫切希望建立有效的反飛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星球大戰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圖為1985年美蘇兩國領導人會面。
  • 星球大戰計劃丨冷戰背景下,美國狂言:對蘇聯彈道飛彈照單全收?
    寫在前面:有沒有聽說過」星球大戰「?在很多人的眼裡,」星球大戰「只是存在於科幻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或者動畫片裡,但是,事實上,美國歷史上還真的曾經提出過一個計劃,它的名字就叫」星球大戰計劃「。不過,對於這個計劃來說,還有一個比較正式的名字,就是」戰略防禦計劃「。
  •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獲取攻略 如何獲得星球大戰計劃
    在最強蝸牛中星球大戰計劃是人氣類SS貴重物品之一。是一份僅存於設想中的戰略計劃。置於米國博物館會有額外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
  • 嫦娥五號登月後,中國將與美國進行「星球大戰」?
    不過,有好事的外媒也開始了炒作,中國是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前兩個是美國和前蘇聯,而眾所周知,美國和前蘇聯之間展開了一場著名的外太空軍備競賽,又稱「星球大戰」,那麼,中國又是否會和前蘇聯一樣,與美國展開「星球大戰」呢?「星球大戰計劃「是上世紀冷戰時期美國總統裡根提出的爭霸空間的計劃,企圖以高科技競爭拖垮蘇聯經濟。
  • 《星球大戰》未公開新作《星球大戰:獨行俠計劃》現身歐服PS商店
    2019-2020財年即將在本月31日正式結束,對於美國遊戲巨頭EA來說,在這一整個財年中,除了去年年初的《Apex英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之外,11月上市的《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也超出了EA的預期,原計劃在4個月取得800萬套銷量的成績,最終只在短短一個半月便達成,在本財年結束更預計突破
  • 中情局冷戰密件曝光 「星球大戰」計劃是騙局(圖)
    「星球大戰」計劃是騙局  1983年,美國前總統裡根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現總統小布希宣布一定要部署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便脫胎於這一計劃。當時,裡根提出這一計劃的真實目的是使前蘇聯產生「美國人想在飛彈防禦技術上一馬當先」的錯覺,從而把蘇聯拖入經濟陷阱。
  • 美國星球大戰計劃!你所不知道的五大歷史謊言
    3.投資約250億美元的「星球大戰計劃」 20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仍處於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核平衡」被蘇聯打破,美國總統裡根佯裝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SDI)。
  • 「增核彈論」酷似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中國面臨重大角色選擇
    實際上,這讓犀利呱立即想起了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最成功的戰略欺騙「星球大戰計劃」。更值得玩味的是,目前的中美之間,力量對比、態勢平衡,與當年「星球大戰計劃」時期幾乎一模一樣。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中美,究竟誰在扮演當年的美國,誰又在扮演當年的蘇聯。
  • 美國總統搞競選,競選廣告模仿星球大戰電影,這其中有什麼含義?
    在這支競選廣告之中,川普總統化身了星球大戰中的知名人物——尤達大師,他的光劍斬向了美國的兩個媒體,而且還把星球大戰中最黑暗的人物——帕爾帕廷皇帝的臉換成了拜登的臉。川普總統就是要用這支廣告,告訴喜愛星球大戰的美國老百姓:我是絕地武士,拜登是那個陰險的皇帝,將來你們就要選我,選拜登你們就上當了!
  • EA計劃對於星球大戰系列遊戲加倍投入
    EA計劃對於星球大戰系列遊戲加倍投入 據海外網gamespot報導 藉助《星球大戰》,EA成為了所有娛樂領域最受歡迎的許可證之一,並且EA計劃充分利用它。
  • 願原力與你同在:《星球大戰》就是美國人的回憶殺
    1972年阿波羅17號完成登月後,整個「阿波羅計劃」被美國政府叫停。 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把人類的視野拉到了外太空。 就算探索太空的好奇心被現實條件阻擋,但是「想像力」會帶著好奇心前往「未來」。 隨著「阿波羅計劃」點燃整個美國的太空熱情,社會上湧現了大批科幻作品。「星球大戰」成為這股科幻潮中最亮眼的一顆星。
  • 星球大戰計劃重啟,地球已經滿足不了美國,獨霸太陽系才是目標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國家戰略就是「誰也不能比我強,誰比我強我就弄死誰」,在中東搞垮伊拉克現在有搞伊朗,亞洲弄島鏈想鎖死我們。歐洲攛掇北約和俄羅斯對抗。這些年來,美國唯一吃癟的地方就是北極圈。因為俄羅斯有地理優勢,美國想在這裡插一槓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曾令西歐擔憂,蘇聯驚懼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突然停止實施?
    很多朋友覺得是星球大戰計劃將蘇聯活活拖死,其實蘇聯的解體有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之所以蘇聯解體而非美國走向經濟崩潰,原因無非就是蘇聯的內部問題遠比美國大得多,雖然在聯邦政府的控制下,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比例的投入了巨額經費,但同時他也靠著軍用、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為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龐大收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軍轉民部分。
  • 鄧小平為什麼下令取消中國版「星球大戰計劃」的研發?
    「星球大戰」計劃,是1983年美國擬建立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之戰略防禦計劃」的簡稱。其實,早在1964年我國「兩彈」研製即將成功時,毛澤東就提出了要發展我國的反彈道飛彈問題。不久,該研製工作便正式啟動,並定名為「640工程」,被認為是中國版的「星球大戰」計劃。定名為「640工程」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作為身處美蘇「核訛詐」夾縫中的中國,毛澤東決意要打破美蘇的「核壟斷」,研製出中國自己的核武器。1963年12月16日,毛澤東在聽取聶榮臻關於我國10年科學技術規劃的匯報時,首次明確提出了關於研製反飛彈武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