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球大戰計劃!你所不知道的五大歷史謊言

2021-01-11 騰訊網

俗話說:成王敗寇,很多東西往往會被勝利者改寫,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史料被刻意修改,也有些史料被誤傳至今,而很多已被專家證實的真相卻仍不為大眾所知,今天,這些歷史真相,你知道多少呢?

1.孔融「弒」母

相信大家對「孔融讓梨」一則故事並不陌生,那麼幼時如此謙讓的孔融又怎會犯下殺母這種滔天大罪呢?

其實孔融是被人栽贓陷害的!

在那時,曹操與孔融一直水火不容,曹操也一直想處死孔融,但由於孔融聲望極高,曹操實在拿孔融沒辦法,更不敢公然與其作對,當後來孔融提出「親子無親論」時,曹操看準時機,借勢大做文章,誣告他「殺母不孝」,隨之公開處死孔融,並大肆宣揚孔融「殺母」一說,而這一傳言則流傳至今…

2.矮子拿破崙

對於拿破崙,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除此之外,或許還對他有著一個深刻的印象——矮子。

其實拿破崙並不矮,近代科學家對拿破崙進行了屍檢,結果顯示,他的身高大致在170cm左右,或許看到這,你會問:170cm還不算矮嗎?

的確不算矮!

你得知道,在拿破崙去世近兩百年後的今天,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70cm左右!

3.投資約250億美元的「星球大戰計劃」

20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仍處於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核平衡」被蘇聯打破,美國總統裡根佯裝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SDI)。

此計劃表示,美國欲建立且部署空間武器系統,其中包括天基定向能武器(如X射線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中性粒子束武器等)和常規動能武器(非核攔截彈、超高速電磁炮等),表面試圖以高新技術來壓制蘇聯,且整個計劃宣稱將耗資250億美元左右。

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都是美國為了耗費蘇聯國力而策劃的障眼法,最終,美國背後的真實目標得逞,蘇聯因多方原因而被拖垮解體…

4.特洛伊木馬

雖然「特洛伊木馬」在《荷馬史詩》中有所記載,但書中提到決定最終勝利的巨型特洛伊木馬卻是虛構的。

相關的考古證據顯示,歷史上從未造出如此之大的木馬,這極有可能是後人神化戰爭而成的,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那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在一夜間就造好如此龐大的木馬,況且這整個故事漏洞百出,我們只將其當作茶餘飯後的閒談便好。

5.焚書坑儒

很多人或許會質疑,著名的「焚書坑儒」難不成還是歷史謊言?

實際上,焚書坑儒確有此事,但真相卻並非是大家所以為的那樣焚燒大量古書及坑殺大批儒生。

當時的始皇帝為了一統天下,只是下令焚毀了《秦記》以外的史傳和非官方的詩書,並且坑殺的也只是和「長生藥」有關的儒生及術士,並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樣大開殺戒濫殺無辜…

相關焦點

  •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新計劃
    星球大戰計劃,亦稱星球大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亦稱Star Wars Program,簡稱SDI。),是美國在1980年代研議的一個反彈道飛彈軍事戰略計劃,該計劃源自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冷戰後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說。
  • 「星球大戰計劃」始末:美國是如何逼蘇聯認慫的?
    這篇題為「和平與國家安全」的講話,雖然只有短短30分鐘,但其所產生的的影響力足以改變人類歷史。裡根告訴全體美國人:「我正在採取重要的第一步······來制定一個長期的研究和發展計劃,以達到我們最終消除戰略飛彈威脅的最終目標。我相信,我們今晚著手進行的努力,有希望改變人類歷史的進程。」
  • 美國為什麼放棄「星球大戰」計劃?
    國會和新聞界嘲笑總統的倡議是不現實和不負責任的,聲稱即使美國能夠發展如此雄心勃勃的防禦系統,也可能引發與蘇聯軍備競賽的新階段。為了使裡根的飛彈防禦系統正常工作,它必須銷毀蘇聯飛彈繞地球飛行時必須摧毀它-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需要將武器置於太空中-因此,裡根的倡議被冠以「星球大戰。」
  • 一場「騙局」,壓垮一個大國,星球大戰計劃有何玄機
    37年的一場講話,19年前的一次成功墜毀,都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變化,一場科技的發展、變革,更是爭霸世界的「戰爭,」都來源於一場「有預謀」的計劃——星球大戰計劃。對於星球大戰來說,喜歡看科幻電影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對於一場塵封歷史中的星球大戰計劃來說,可能許多人都已經淡忘了。
  • 1985年1月4日,美國正式啟動「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後期,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加強大的核攻擊力量,美國朝野普遍擔憂「核平衡」將要被打破,因而迫切希望建立有效的反飛彈系統,來保證其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懾能力,維持其核優勢。「星球大戰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圖為1985年美蘇兩國領導人會面。
  • 星球大戰計劃丨冷戰背景下,美國狂言:對蘇聯彈道飛彈照單全收?
    寫在前面:有沒有聽說過」星球大戰「?在很多人的眼裡,」星球大戰「只是存在於科幻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或者動畫片裡,但是,事實上,美國歷史上還真的曾經提出過一個計劃,它的名字就叫」星球大戰計劃「。不過,對於這個計劃來說,還有一個比較正式的名字,就是」戰略防禦計劃「。
  • 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蘇聯被迫陷入軍備泥沼,一代大國最終幻滅
    《星球大戰》系列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科幻題材電影,而在該系列首部電影上映之後不久,時任美國總統的隆納·雷根就公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星球大戰計劃是一項戰略防禦計劃,目的在於構建嚴密的反彈道飛彈和反衛星的軍事防禦網。
  • 星球大戰計劃是場騙局引發的爭議:登月只是美國精心準備的前奏?
    星球大戰計劃是場騙局引發的爭議:登月只是美國精心準備的前奏?一種觀點認為,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那麼多的經費和參與人員,愣是把蘇聯騙跨了。星球大戰計劃簡單的說,就是研究出雷射炮來摧毀敵方發來的戰略飛彈。1982年開發,1994年部署。
  • 願原力與你同在:《星球大戰》就是美國人的回憶殺
    1972年阿波羅17號完成登月後,整個「阿波羅計劃」被美國政府叫停。 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把人類的視野拉到了外太空。 就算探索太空的好奇心被現實條件阻擋,但是「想像力」會帶著好奇心前往「未來」。 隨著「阿波羅計劃」點燃整個美國的太空熱情,社會上湧現了大批科幻作品。「星球大戰」成為這股科幻潮中最亮眼的一顆星。
  • 《星球大戰》中的歷史典故(組圖)
    《星戰與歷史》由盧卡斯影業授權出版    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把他的科幻巨作——《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舞臺設定在宇宙深處,但你可曾想過,地球上的真實人物和事件,才是激發其創作熱情的原動力    美國「歷史」網站日前載文稱,《星戰》系列的第七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正在熱映。藉此,我們不妨探究一下,真實的歷史如何幫助盧卡斯策劃了好萊塢最暢銷的電影之一?這裡所說的歷史,有的發生在很久以前,有的發生在近現代。
  • 美國與俄國戰略對抗:是否重演「星球大戰」歷史
    分析擔心美俄戰略對峙可能重新上演冷戰後期圍繞"星球大戰計劃"的美蘇對抗。普京周二(6月2日)籤署了核威懾政策文件,他準許對常規進攻進行核報復成為許多媒體報導的標題。其實,俄羅斯早在10年前就有了對常規武力進行核報復的政策。
  • 設下星球大戰計劃,拖垮前蘇聯經濟,這個坑咱們不能跳第二次!
    1977年的5月25日,電影《星球大戰》在美國首映,開創了科幻電影的新時代。而後電影《星球大戰》連前傳帶續集,一共拍了九部。但是今天,我們打算聊的卻是赫赫有名的星球大戰計劃。雖然名稱類似,但這個計劃和我們看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沒有絲毫關係,它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和蘇聯搞軍備競賽。也就是今天你射一顆衛星,明天我送一個人上天之類的。當然這個計劃雖然沒能讓美國成為太空大國,但卻拖垮了蘇聯這個最大對手,也算是曲線完成美國的最終目標。
  • 拖垮蘇聯經濟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半途而廢?
    「星球大戰」發表後,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正式名稱是: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計劃於1994年開始部署。美國的許多盟國,包括英國、義大利、西德、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國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項計劃。
  • 中情局冷戰密件曝光 「星球大戰」計劃是騙局(圖)
    屆時,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網頁,重溫冷戰時期美蘇之間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你會發現,中情局如何殫精竭慮地探知蘇聯領導人的真實想法;中情局特工們如何搜集軍事情報,如何連經濟、社會、政治和對外政策情報都不放過。  「星球大戰」計劃是騙局  1983年,美國前總統裡根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星球大戰」計劃———美國現總統小布希宣布一定要部署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便脫胎於這一計劃。當時,裡根提出這一計劃的真實目的是使前蘇聯產生「美國人想在飛彈防禦技術上一馬當先」的錯覺,從而把蘇聯拖入經濟陷阱。
  • 星球大戰計劃重啟,地球已經滿足不了美國,獨霸太陽系才是目標
    於是美國將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太空。事實上,美國盯著太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美蘇爭霸期間,美國就曾發起過所謂「星球大戰」計劃,而這個計劃和我們看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沒有絲毫關係,它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和蘇聯搞軍備競賽。也就是今天你射一顆衛星,明天我送一個人上天之類的。
  •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獲取攻略 如何獲得星球大戰計劃
    在最強蝸牛中星球大戰計劃是人氣類SS貴重物品之一。是一份僅存於設想中的戰略計劃。置於米國博物館會有額外效果。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相關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最強蝸牛星球大戰計劃
  • 《星球大戰》未公開新作《星球大戰:獨行俠計劃》現身歐服PS商店
    2019-2020財年即將在本月31日正式結束,對於美國遊戲巨頭EA來說,在這一整個財年中,除了去年年初的《Apex英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之外,11月上市的《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也超出了EA的預期,原計劃在4個月取得800萬套銷量的成績,最終只在短短一個半月便達成,在本財年結束更預計突破
  • 為何《星球大戰》能成為美國人的全民電影?
    黛茜·雷德利所扮演的雷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新加入的機器人角色BB-8澎湃新聞:從一名星戰迷到一名星戰演員,你過去一年有怎麼樣的經歷?黛茜·雷德利:我覺得自己太幸運了,能夠在片場看見偶像哈裡森·福特駕著千年隼號出現在自己眼前,激動得覺得自己是一個小粉絲。
  • 曾令西歐擔憂,蘇聯驚懼的「星球大戰計劃」,為何突然停止實施?
    很多朋友覺得是星球大戰計劃將蘇聯活活拖死,其實蘇聯的解體有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之所以蘇聯解體而非美國走向經濟崩潰,原因無非就是蘇聯的內部問題遠比美國大得多,雖然在聯邦政府的控制下,冷戰時期的美國大比例的投入了巨額經費,但同時他也靠著軍用、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為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龐大收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軍轉民部分。
  • 關於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你不知道的25件事
    《星球大戰》的宇宙有著豐富的歷史,充滿了比千禧年獵鷹(Millennium Falcon)艙裡還多的細節。當然,你可能知道每個角色的名字和背景故事,但是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有很多事是出乎意料的。1.馬克·哈米爾的瀕死經歷改變了盧克隨著《星球大戰》第一部的拍攝接近尾聲,馬克·哈米爾遭遇了一場可怕的車禍,險些喪命。他知道自己臉上的整形手術會給盧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在第二部電影中的形象帶來不和諧的變化。他說,帝國反擊戰開始時的萬帕攻擊就是為了說明這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