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APP竊取用戶隱私?小米谷歌重拳出擊

2020-12-22 鋒潮評測

當代智慧型手機用戶太難了。

每次下載 APP,打開 APP,都要膽戰心驚地給各位 APP 大佬遞權限。

APP 呢,真當自己是大佬,不給就不讓用,非逼著用戶在「沒隱私」和「沒法用」之間做出選擇。

然而,權限一旦給出,普通用戶根本沒辦法獲知 APP 從手機裡拿了多少信息。

更不知道這些信息最終的用途又是什麼,有沒有交給不該給的人,會不會每天聽到騷擾電話...

反正就不舒坦。

不過,還好,大家終於同心協力,要開始對抗流氓了。

比如,即將到來的 Android 11,就前所未有地加強了權限管理。

Android 11

今天,Android 11 開發者預覽版迎來了第三個版本(Android 11 DP3),增加了一個新的權限管理選項:自動撤銷權限

什麼時候會觸發,觸發的效果又是如何?

設置頁面的描述如下:

為保護用戶數據,如果幾個月未使用該 App,權限將被自動取消。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項功能也許很難發揮作用,畢竟幾個月不用的 App,應該已經被卸載了。

但是對於長輩而言,這設計就很有意思了。

長輩們下載 APP 一般都並沒有整理、卸載的習慣。

某些不經意間安裝的惡意軟體雖然沒有被打開,但可能在後臺獲取敏感信息。

搞定這些 App,自動撤銷權限功能還是很有用的。

除了這個新功能外,Android 11 還有更多措施,比如...增加「僅限這一次」選項。

比起剛說的自動撤消權限,「僅限這一次」的感知強太多。

有了它,某些應用想後臺自啟動,打開攝像頭偷偷拍照,基本上不可能。

除了用戶的授權,海外的安卓 App 還得過谷歌 Play 商店這一關。

審核時,如果 Play 商店認為 App 的某個權限不合理,直接砍掉,相當於幫用戶點擊了拒絕。

眾所周知,Play 商店沒有進入國內市場,國內也沒有哪個應用市場能像 Play 這樣,擔當 App 權限的守門員。

於是,壓力就落在了本土化的系統 UI 身上.

即將迎來大版本更新的 MIUI,就下了很多功夫,有的甚至比 Android 11 更超前。

MIUI

上文提到,Android 11 開發者預覽版出現了「僅限這一次」權限模式.

而早在上個月,MIUI 已經把這項功能添加到開發版。

MIUI 還為除位置外的敏感權限,如錄音、拍照、聯繫人等,提供了「僅在使用中允許」。

同時,後臺相機權限被全面禁止,剪切板的讀取和更改,也需要用戶同意。

你以為這就完了?

對付不給權限不能用的 App,小米還有絕招——空信息授權

表面上,App 拿到了權限,但實際上手機並沒有把相關信息交出去。

這看起來像「欺騙」,但面對毒瘤 App,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除了 MIUI 之外,ColorOS 也有類似功能。

小米還打算把隱私保護措施做成一個品牌。

首先,小米通過 MACE(Mobile AI Compute Engine)框架,離線終端即可完成用戶數據的運算。

但是問題來了,為了提升服務、改善功能,小米必須要藉助大數據。

所以某些離線運算後的數據,依然要上傳到小米伺服器。

如何保障這些數據的安全?

小米採用了一種叫做「差分隱私」的保護算法,會在數據上傳之前添加一些幹擾噪聲,確保上傳數據已經不是用戶的真實數據。

合理的噪聲,既能保護隱私,也可以用於整體數據的分析研究,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小米還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公開透明、數據最小化、目的限制、安全保障、合規審查、責任明確六大隱私保護原則。

有關全新隱私品牌的詳細信息,4 月 27 日 MIUI 12 發布時,小米官方會進一步介紹。

相較於 iOS,Android 生態的權限管理與隱私問題更為複雜。

而比起有 Play 統一管理的海外,國內的「安卓」更是如此,所以才會出現「空信息授權」這種以「欺騙」克流氓的功能。

不過,相信隨著 Android 系統的更新,以及本土廠商的努力,國內安卓的應用生態,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向流氓軟體說不,小米MIUI11可「空信息」授權app
    國內安卓市場審核標準參差不齊,後臺竊取隱私等流氓行為層出不窮。國家工信部也曾多次更新流氓軟體名單,呼籲大眾保護自己的隱私。不下載不明來源的app,不輕易授予app不相關權限是保護個人隱私最基本的保障。然而部分app完全達到了令人厭惡的程度,不授權app獲取通訊錄、錄音、拍照等無關權限甚至直接無法運行,為了使用這些app也不得不向這些「流氓軟體「妥協。而小米MIUI11近期內測的授權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可以更大限度地保護我們的隱私。主要更新的有以下幾點內容:1.
  • 小米攝像頭被曝存在隱私漏洞,現已被谷歌禁用
    記者 | 孫文豪11月3日消息,社交新聞網站Reddit用戶Dio-V曝光了自家小米攝像頭的隱私安全問題。Dio-V將小米攝像頭連接在Google Nest Hub上時,意外發現了其他人屋內的影像。許多網友懷疑如果自家安裝了小米攝像頭,這些涉及隱私的私人場景也將有可能出現在其他人的電子設備上。對此谷歌回應稱已經了解該問題,但這一問題與Google Nest Hub無關。公司已經切斷了小米攝像頭的訪問權限,並且將在設備上全面禁用小米集成功能,目前正在聯繫小米以解決這一問題。
  • 「315」曝美的空調遙控器APP竊取隱私,美的:APP系山寨
    7月16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些手機應用中存在第三方SDK插件,竊取用戶信息的情況。被曝光的應用中有一款名為「美的空調遙控器APP」,@美的空調官方微博 隨後發布聲明表示這不是官方應用,目前成立了調查組追查開發者。
  • 小米:已與谷歌溝通並修復了攝像頭相關bug,國內用戶不受影響
    藍鯨TMT頻道1月3日訊,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針對「攝像頭存在漏洞可窺探用戶隱私,遭谷歌下架」一事做出正式回應。小米方面表示,北京時間1月2日,小米米家安全攝像頭海外版在連接谷歌帶屏音箱時會有小概率出現接收到其他谷歌用戶帳戶下攝像頭串流畫面的bug,相關服務系2019年12月26日上線的一項測試新功能,小米公司已與相關平臺溝通,於1月2日17時暫停該服務並修復了相關bug。
  • MIUI 12 發布,小米終於殺死了流氓 APP
    下午,小米 10 青春版正式發布,堪稱目前最划算的 5G 潛望式長焦手機了。但對於廣大小米用戶而言,MIUI 12 更有吸引力。新機不一定人人都買,但新系統小米手機可是更新得非常勤快的。那,本次 MIUI 12 到底都更新了些什麼呢?
  • 谷歌的「隱私沙盒」方案如何能夠平衡廣告收益與用戶隱私?|...
    「隱私沙盒」是有關谷歌瀏覽器用戶隱私提案的集合名稱,旨在支持廣告主在Chrome瀏覽器進行廣告投放的同時,還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在線用戶隱私需求。然而,「隱私沙盒」一詞剛一出現就引起了廣告技術領域的大咖們激烈爭論。
  • 小米智能攝像頭涉隱私問題遭谷歌禁用
    輿論發酵後,谷歌通過媒體發表聲明稱,已注意到該問題,目前正在聯繫小米以進行修復,原因尚不清楚。但安全起見,谷歌暫時禁止了與小米設備的連接。據了解,涉事設備為小米米家1080p智能IP安全攝像頭,不僅在國內有近百萬銷量,並且在海外擁有較大市場,常常被用於嬰兒老人看護以及安全監控。
  • 谷歌禁止小米設備訪問Nest Hub,小米回應
    非常在線2020年1月3日消息 針對谷歌禁止小米設備訪問其Nest Hub一事,小米回應稱,海外銷售的Mi Home Security Camera Basic 1080p,在通過Google Home Hub連接Google帶屏音箱時會有小概率出現接收到其他Google用戶帳號下攝像頭串流畫面的
  • APP竊取隱私不容漠視 你的手機或已淪為被操縱的「肉雞」
    手機APP竊取隱私或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現象,早已不是新問題。在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須品的背景下,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深度依賴決定著其已成為人們的隨身物品。工作開會時攜帶手機,居家旅遊時攜帶手機,甚至休息時也將手機放到床頭。那麼,一旦一些APP無視用戶權益,隨意窺探、收集用戶隱私的話,消費者將毫無隱私和安全感而言,淪為被隨意窺視隱私的「裸奔者」。
  • 小米多款手機被指監控用戶、收集私密數據 小米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當安全研究員在小米智慧型手機的默認小米瀏覽器上瀏覽網頁時,瀏覽器記錄了他訪問的所有網站,包括谷歌和DuckDuckGo上的搜尋引擎查詢,以及小米新聞饋送功能上查看的所有項目。
  • 小米多款手機被指監控用戶、收集私密數據,小米均否認 | 獵雲網
    5月2日,據外媒報導,針對小米始終在從使用其手機和網絡瀏覽器應用的用戶那裡收集私人數據的指控,小米日前發文展開反駁。小米表示,這些研究聲明不夠真實,隱私和安全是該公司重中之重,小米嚴格遵守並完全符合當地關於用戶數據隱私問題的法律法規。
  • 小米手機藏後門可遠程安裝任意APP?真相如此驚悚嗎?
    這些預裝的應用又是否會威脅到機主的安全和隱私?  荷蘭的一位小夥對此就頗有疑問。他是小米4的用戶。小夥有一天發現,手機預裝了一個叫 AnalyticsCore.apk(com.miui.analytics)的應用,會自動在後臺運行。
  • 美的美居APP保護用戶安全隱私,請認準美的集團官方出品
    7月16日晚央視3.15晚會上曝光多款手機應用軟體涉嫌通過「竊賊插件」竊取用戶隱私,其中一款名為「美的空調遙控器」的應用軟體位列其中。
  • 蘋果發布APP隱私保護說明:適用於所有iOS應用程式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不管是蘋果用戶還是安卓用戶,都深受隱私洩露的困擾。現在,蘋果公司決心要改變這一局面了。
  • 重拳出擊之下!一群「臺獨」無可遁逃
    撰文丨小埋 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臺獨」勢力行事愈發囂張,不但勾結外部勢力打擊大陸,還建立起間諜情報網絡竊取信息。作為竊密事件的暗箱操作者,「臺獨」勢力可謂無孔不入。
  • 是美國拿小米開刀?還是小米真的涉嫌監視用戶隱私
    E安全5月9日訊,近日據美媒報導,相關小米智慧型手機或者其他任何品牌的Android設備上安裝了Mi瀏覽器的應用程式,都可能正在被小米監視。美國安全專家建議美國用戶應該立即啟用新引入的隱私設置,以防止小米公司監視用戶在線活動。
  • 「稜鏡」折射出:網絡隱私7宗罪
    如果要從立法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近年來,侵犯隱私已經隨著Web2.0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達到了幾近癲狂的程度。跨越網絡隱私邊界的行為,屢見新聞曝光,而通過網絡對用戶個人數據的搜集使用,已經繼流氓軟體之後,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不,毒瘤。
  • 315晚會曝50多款軟體偷竊用戶隱私 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特別在隱私安全方面,315晚會曝光了50多款應用有竊取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引發熱議,用戶隱私安全再一次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隱私洩露?下面幾個使用手機軟體時的習慣務必要注意。圖片來源 :央視財經技術人員檢測了50多款手機軟體,其都存在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竊取用戶隱私的嫌疑。
  • iOS 14或支持通話錄音;小米120w充電頭曝光;央視批app爛用權限
    圖片來自酷安微信公眾號小米120w充電頭曝光國內知名爆料人數碼閒聊站(此人根據網友投稿情況來看是小米王騰),先不管是不是小米員工,起碼站哥爆料基本沒翻車過。不過,是否為小米手機充電器還有待確認,因其充電頭上的印刷內容較偏,且有重影,也有可能是用在筆記本上的,之前小米實驗室曝光過自家的100w充電,但是充電器體積遠遠大於圖上,如果真用在手機上的話,手機散熱是個大問題,電池也是個大問題,除非找到新的電池材料。如果是用在手機上的話,希望是mix4,一定買!
  • 谷歌將於本周對旗下iOS應用進行更新:添加由蘋果要求的隱私標籤
    蘋果曾在去年iOS14更新上就提出了隱私標籤的概念,蘋果認為隱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它們與用戶的價值觀,因此各個APP都要進行更新並標明隱私標籤。只不過這個更新實際上是受到了極大的阻力,很多大佬公司對此十分難以接受,畢竟一些私人訂製精準投放廣告就是採集了用戶的信息,如果用戶拒絕了這項服務這對這些公司的收益來說影響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