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現在國內肆虐的疫情,就令人不禁聯想到17年前的非典。那時明明也沒研製出「特效藥」,又是如何解決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分別是自我隔離封閉,等待氣溫回暖以及對於非典重症病人從源頭上進行收治隔離,切掉傳染源。不過非典與現在的新冠狀病毒相比,發病更快,更沒有這麼長的潛伏周期。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次疫情可謂是來勢洶洶。尤其看著每日節節攀升的確診人數和疑似人數的不斷增加,心裡越來越沒底氣。實際上這一次疫情,要多虧17年前那一場非典,為我國面對疫情時提供了豐富的借鑑經驗。其實如果細緻對比發現,我們此刻面對新冠狀病毒的做法和非典時期採取的做法大體一致,在這個前提下又做了多處的優化,將當初非典時的一些不當之處加以彌補改進。到底我們做了哪些細緻的改動呢?
當初的非典時期,真正的隔離力度其實沒有這次疫情大。當時非典時期主要做的就是排查,確診後隔離。其實這主要是非典一旦被感染,往往在當天或幾天內就會有明顯的症狀表現,而當下的疫情病毒更善於隱藏,其潛伏的周期性更長,所以在排查上帶來了諸多的困難。也因此,這一次隔離力度空前。而且借鑑了非典時的經驗,每一個小區都有專門人員負責篩查,一旦發現疑似感染者立刻送往醫院確診救治,在這一點上要比非典時期反應更快。
在宣傳上,非典時期可沒有微信,那時的宣傳主要通過電視和手機簡訊的方式。如今微信的普及,以及手機上網更方便快捷,而且資費越來越便宜,更多的人選擇手機上網。這也降低了國家的宣傳成本,只需要微信群之間的轉發,國家頒布的很多政策和最新消息都能有保障的讓每一個人接受到。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為疾病的防控工作爭取到了更多的寶貴時間,降低了排查與自我隔離宣傳的難度。
另外正值春節前期,不出門、不拜訪,加上延長假期,這些舉措極大地制止了疫情的擴散傳播。在疫情初期,在多省事截住了疫情發展的勢頭。目前除了湖北武漢,其它地方的疫情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抑制。而且這一次我國還吸取了非典時期的經驗,在疫情的第一時間就展開了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做到資料公開分享,通力合作研製新冠病毒疫苗,目前疫苗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技術攻堅階段。而當初非典從開始到最後,疫苗都沒有研製出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像小湯山一樣的醫院「批量」建起,盡最大的可能將所有感染患者接到醫院中。同樣與非典時期的做法一致,那就是努力從根本上切斷感染源傳播的渠道。其它的,就是努力治療,努力開發疫苗,努力活下去,隨著開春後的天氣回暖,疫情終將會過去。
但對於這一場突發的疫情,和當年的非典何其相似?都是因為偷食野生動物導致的疫情爆發,令無數的家庭破裂,令無數父母想念抗戰在第一線的子女,更是令無數行業公司垮掉,更是令國家承受了無與倫比的經濟損失。當這場疫情過去,我們不禁又要思考,未來該如何防止那些人偷吃野生動物呢?是否這場疫情之後,下一次又會是因為偷食野生動物而再次迎來新的疫情?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切,這樣的悲劇或許會一次次重演,而我們身邊的家人,時刻都可能暴露在這樣的危險中。對於疫情過後,你有哪些想做的事情嗎?不妨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