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三刀
最近,武漢新型肺炎對於樓市影響比較消極,一部分人又在鼓吹奇談怪論,尤其是西安市場比較封閉,稍有點信息披露,就被各種解讀。
這一次新型肺炎所引發的網絡輿論,是2003年SARS事件無法比擬的,主要是傳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因此,不少人變得更加焦慮。
尤其是對於房地產的影響,不少人在朋友圈看到了「遇冷」、「下降」、「暴跌」等預判,為此,很有必要復盤2003年SARS事件對於經濟的影響,反觀新型肺炎所造成的「利空」,理性看待市場發展,對經濟發展保持信心。
什麼是SARS事件?SARS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英語:SARS)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回顧一下SARS事件影響,為了避免描述偏差,簡單檢索了一兩個權威媒體信息:
SARS事件發於廣東,蔓延全球。因此,這一次新型肺炎蔓延,有一些機構發布信息時,總是將它與非典相提並論。
非典對於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大家僅供參考:
其一,中國經濟2003年2季度受「非典」影響較大,尤其是第二季度,2003年4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
其二,「非典」沒有改變當時中國經濟上行趨勢。2001-2005年中國實際GDP分別增長8.3%、9.1%、10%、10.1%和11.4%,逐年加快。
其三,香港地區由於經濟體量小(服務業為主,人口密度大),受「非典」衝擊更大。2003年2季度香港GDP同比下降0.6%,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4.5個百分點。
其四,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等行業受到較大衝擊,其中,2003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降至3.6%,顯著低於全年9.1%的增速。
其五,1997年第四季度亞洲金融風暴席捲香港,樓市一直連跌六年,直至2002年下半年開始復甦,2003年又遭遇SARS事件,房價再次跌幅,2004年房價進入上行通道。
這一段重點參考2020年1月21日發布的《中國宏觀簡評回顧〈2003年「非典」對經濟的影響〉》,要了解詳細內容,有必要檢索原文。
需要重點說明一下,因為,2003年處於市場化初期,因此,各城市冷暖不一,只能從大數據看概況:
其一,樓市政策利好:2002年7月1日土地招拍掛正式落地,加強了地價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的管理,2003年8月份國家明確房地產是經濟支柱產業(可以檢索《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對房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其二,疫後數據反彈:2004年房價首次明顯上漲,當年全國住宅均價增速15%,第一次超過兩位數,當年商品房銷售額首次破萬億,達到10378億元。雖然2003年遭遇SARS事件影響,發展曲線略有停滯,2004年隨即全國住宅銷售面積、住宅銷售價格加速增長。
表現1:200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1.01萬億(首次突破萬億),比2002年同期增長29.7%,其中住宅開發投資6782.4億元,較2002年同期增長28.6%.
表現2:2003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分別達到2.9億方,同比增長28.9%;銷售額也持續攀升,商品住宅銷售金額達6304億元,較2002年同期增長37.4%,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面,並且需求明顯高於供給的增長。
以上部分重點參考2017年9月20日發布西南證券《擁抱價值周期,地產投資三段論》,其中,關於「地產投資三段論」的研究部分,大家有興趣可以檢索一下。
從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SARS事件並沒有擊潰市場,也沒有徹底扼殺樓市,甚至於沒有讓樓市停滯一個建築周期。
反而在政府積極推動房地產市場化之中力挽狂瀾(主要在2004年),讓香港及內地樓市實現高增長,單純從數據來看,SARS事件對於樓市影響有限。
二者也有不同之處,2020年與2003年相比較,在經濟環境上大不相同:
其一,市場上漲的動能不同,2002-2003年的土地招拍掛確立、確定經濟主體等制度利好,釋放經濟動力,客觀上激發2004年樓市上漲,2019年沒有這般利好刺激。
其二,市場發展預期不同,2003年處於樓市「上升通道」,略顯勢不可擋,2019年全國範圍處於「橫盤狀態」,因此,疫情對於2020年市場影響更為敏感一些。
無論市場走勢如何,我們一定要對經濟有信心,現在制度更健全、底盤更穩、底蘊更厚,沒有理由會比過去更差,因此,對於經濟韌性,看好!
數據來源:中金宏觀、西南證券、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