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事實上是包括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就曾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近現代科學家由於《易經》啟示而獲得諾貝爾獎者已有4人,如法國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丹麥玻爾的相生相剋原理,美國的楊振寧、李政道的不對等原理等。
可以說,成就了無數中外科學家!還有人說,易經就是中國古代的大數據!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了!
《易經》中的7則經典名句,點透處世之道,讀懂受益匪淺!
一、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一句話,就把萬事萬物的規律都概括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個方面的,有善就有惡,有好就有壞,有美就有醜,有大就有小,只要設定一個標準,就-定會出現相反的一面,所以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不執著,不分別,心中沒有成見,一切順其自然。
二、見則遷,見過則改
見到善人善行,就要向人家學習;發現自己的過錯,就要及時改正,這才是君子之道。但現實中的很多人都搞反了,見到善人善行,他就嫉妒破壞;發現自己的過錯,就遮蓋掩飾,甚至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三、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會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自身的過錯,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很多人雖然也在學習聖賢教育,但他不是將這些理論規則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用在別人身上,這些規則去衡量別人的對錯,看別人的缺點和過失,這就是學反了。
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是易經中關於人生哲學最著名的名言警句。自強才能自立,自卑必將自敗,寬容別人必然前途寬廣。易經告訴我們,對自己狠一點,要自強不息,對別人厚道一點,寬容是人類的美德。
五、生生之謂易
生,來自於陰陽的消長轉化,生生,是指陰陽之間不停的相互運動相互轉化。這句話常常和「天地大德曰生」一起使用,主要是說明天地萬物無時無刻都處在運動發展之中。在人事來說,生,就代表著希望。古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好玩的國學說「只要還有眼淚,生活就有希望」。
六、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強調變通。易經認為,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在人生哲學上,易經告訴我們,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權衡利弊靈活變通,就能獲得長久的發展。所以南懷瑾先生說,再窮無非討飯,不死總要出頭!
七、日新之謂盛德
日日增新變化不息,叫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被刻在商湯王洗澡盆上的名言,它告訴我們,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汙垢洗乾淨了,以後便要天天把汙垢洗乾淨,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堅持。引申到人生哲學上,我們每個人要對自己的精神和道德進行洗禮,以保持精神每一天都是新的。古希臘哲人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好玩的國學說,每天給自己的精神洗個澡吧!
《易經》中的智慧會讓我們受益匪淺。《易經》不僅僅可以用來卜卦,更是常適用於講道理,一理通百事,只是用一個陰陽的道理,來闡述萬物的道理。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微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可以推薦給大家。
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這本《易經》只要39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