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有狐》這個標題,便無端想起蒲松林《聊齋志異》裡那些妖媚的狐狸精,細讀此詩,感到的是妻子對丈夫深切的愛。世界上最可愛的狐狸精,就是那些心中充盈著愛的妻子,誰說不是呢?
有狐
國風·衛風·有狐
有狐綏綏(suí慢慢地走),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cháng上衣曰衣,下裙曰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水深及腰)。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譯文
狐狸孑孑獨自行,徘徊在那石樑上。心中憂慮難排解,丈夫沒有下裙穿。
狐狸緩緩孤獨行,徘徊在那淺水中。心中憂慮無法解,夫君沒有寬腰帶。
狐狸踽踽獨自行,徘徊在那淇水畔。憂心忡忡實難受,我夫沒有衣服穿。
對本詩的題旨,眾說紛紜,解讀各有不同。
寡婦思春說。《毛詩序》雲,「《有狐》,刺時也。衛之男女失時,喪其妃耦焉。古者國有兇荒,則殺(減)禮而多婚,會男女之無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根據《周禮·地官司徒》中的《大司徒》、《媒氏》,遇災災荒時有十二條政策,其中第十條是「多婚」,也就是讓失去配偶的男女結合,以增長人口。《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衛君沒有施行這一政策,使沒有丈夫沒有妻子的男女不能結合。因而把這首詩解讀為「寡婦思春」,認為是寡婦借孤狐求偶,對其所憐惜的鰥夫,表白愛心的詩。宋代朱熹《詩集傳》也說:「在梁則可以裳矣。國亂民散,喪其妃偶,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故託言有狐獨行,而憂其無裳也。」
愛憐丈夫說。高亨《詩經今注》:「貧苦的婦人看到剝削者穿著華貴衣裳,在水邊逍遙散步,而自己的丈夫光著身子在田野勞動,滿懷憂憤,因作此詩。」有道理!
此外,還有「憫傷孤貧說」「齊桓公思恤衛說」「憂念徵夫無衣說」「傷逃散之衛遺民說」等等。
從文字上理解,我更贊同這是一首愛情詩。妻子擔憂在外的丈夫沒有禦寒衣物而吟唱的。
首章以「有狐綏綏,在彼淇梁」比興,淇水河邊,冷落清秋,一隻狐狸身單影只地行走在石樑上。詩歌以狐「綏綏」,來比久役於外、形單影隻、煢煢孑立、孤獨地在異鄉服役謀生的丈夫。梁為水落石出,水中凸兀高起之處,行走在梁上,因為角度關係,正好可以清楚地看見人的下裳,而丈夫的下裝必定已經破爛不堪了吧,女主人公心裡對丈夫的擔憂油然而生,她想到那久役於外的丈夫還沒有禦寒的下裳。
「心之憂矣,之子無帶」,第二章只換了兩個字,女主人公看見狐狸走在水齊腰的淺灘之中,我們講過的「邶風」中的《匏有苦葉》云:「深則厲,淺則揭」,涉過深水。需要將下裳挽到腰帶上,由此想到自己的丈夫還沒有束衣褲的腰帶呢。
第三章「心之憂矣,之子無服」,看到狐狸渡過河水,走到岸邊,過河之後,應該穿好衣服了吧,她又想到丈夫應該沒有好的衣服,如果丈夫在身邊,還可以一針一線給他縫製,可是丈夫久役在外,也許過著挨飢受凍的生活,擔憂之情自然縈繞不散。
看到這隻孤獨地狐狸緩緩獨行,她就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形單影隻;跟著狐狸的運動軌跡,隨著視線的變化,就想到丈夫該穿什麼衣物。全詩重章復沓,每章只更換兩個字,一唱三嘆,反覆強化,深入表達了對丈夫的擔憂之情。這種有情有義、知冷知熱、愛心滿滿的妻子,不正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狐狸精嗎?